?

整體知覺的寫作

2024-03-24 04:12
中學生百科·大語文 2024年2期
關鍵詞:呼蘭河橙色蕭紅

明晰的思考,清楚的邏輯,是創作好文體的訣竅,但要兼顧藝術靈性的話,還需要其他的特質。例如,比思考還快的眼睛,或是對文字特性——一個個美麗漢字的音調、精粗、氣味、色彩,乃至其歷史底蘊的感官感受也是必需的。這代表對整體情況擁有完全知覺的某種能力,即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整體的知覺”。

說到擁有“整體的知覺”的作家,我覺得蕭紅極為典型。蕭紅的一生過得兵荒馬亂,狼狽不堪。她顛沛流離,四處飄蓬,走得那么遠,走到大海邊,走到了天涯海角。把蕭紅放到中國現代文學史里,中國現代文學史就被她染紅了。蕭紅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深的一道傷,但她有天籟般的才華,且一生不受束縛。

我最喜歡蕭紅的自傳體小說《呼蘭河傳》。她的才華于字里行間不經意地、不可遏制地溢出來。她筆下的故鄉——小城、祖父的園子、東二道街的大泥坑子、紙扎鋪子、秋天里河邊搭起的野戲臺子、四季輪回里活的那些人……所有這些都如野草叢生,鮮活又蓬勃。

蕭紅靠直覺和本能行事,而非靠頭腦和理智。一開始被蕭軍攛掇著寫作,蕭紅沒找到自己的題材,東一榔頭西一棒槌,什么都試著寫寫,寫的時候,腦子里可能還想著“時代”“戰爭”“革命”這些關鍵詞。這樣一些大而泛的主題,并不是她擅長的。而一旦觸及她的小城、小街和街坊鄰居,她就活了。膨脹的情緒,帶動著她的傾訴,在字句間不顧一切地向前奔流。

關于幼年,關于親人,蕭紅的感情澎湃而平靜。文字則沒有章法——響亮的大白話,童話般的語言,力透紙背的婉諷(也許應該叫作悲憫),許多東西混合在一起,毫不專業,卻自然天成,無隙無縫。我們讀很多人的文章是笑著笑著就哭了,但讀《呼蘭河傳》是哭著哭著就笑了,因為總能發現蕭紅即使在描寫最苦澀悲慘的人生時,也忍不住透露出一點不服輸的天真和浪漫。

翻開《呼蘭河傳》,通篇是夢囈般的文字,完全的口語風格,顛來倒去,遠離邏輯和理性。敘述時貫穿始終的絕望、恍惚、虛無,與落實到細節上的一種或許連她自己也未察覺的真切喜悅,奇妙地混融在一起。蕭紅從不控制自己的情緒,甚至都沒有要控制的跡象。文字中的她,既蠻橫又可愛。她奇特的感覺和不按牌理出牌的表達,或許才是她對文學的貢獻。那是赤裸裸的自我,是生命的本真。

《呼蘭河傳》寫于蕭紅人生的最后階段,寫完不久她就病逝于香港。蕭紅從30歲起飛、逆行,飛過20年光陰,降落在童年的院子里。小說里的蕭紅,大概只有五六歲或者七八歲,無真爛漫,在祖父的園子里摘黃瓜,往天空灑水,追蜻蜓和蝴蝶,把韭菜當作野草一起割掉,為了吃上烤鴨子,就把鴨子往井里趕……在這部小說里,蕭紅以書寫完成對自身困境的擺脫,以書寫確立人生的終極價值。

為什么遠隔大半個中國和數十年光陰,人生最后階段的蕭紅要以“精神還鄉”的方式回到“祖父的園子”?因為對于她來說,祖父的園子,不只是兒時玩耍的地方,更是終生的精神家園。這正是我最喜歡蕭紅的地方:她至死都保持了少女的天性,她的淳樸和自然,她投向萬物時如初生兒一般新鮮而好奇的那一瞥。

我曾經作過一個設想:蕭紅能否活得稍稍像樣一點?答案恐怕是否定的。原因不僅在于她生逢亂世,更多的是她身上有一團火——她把自己投入了這團熊熊燃燒的生命之火。她若不早逝,恐怕也會馬不停蹄,繼續折騰。她的生命就像滿滿一盆水潑出去,任由它在大地上流啊流。走在路上的她,全然地、奮不顧身地把自己交給了這個世界。她整個身心都打開了,每個毛孔都在呼吸,聽覺、味覺、嗅覺連成一片,自己和世界連成一片。

我想,所謂“整體的知覺”,大概就是整個把自己搭進去的狀態。那是一種全身心沉醉其中的心流狀態,是作者把自己的個性揮灑到極致,天然成就的一種寫作典范。一個自我與文字混融一體的生命,從不粉飾,從不深思熟慮后再確定。之所以動蕩不定,是因為這特定的生命本身具有太多不能確定的、轉瞬即逝的痛苦、喜悅、迷惘、愛恨,只能攜帶這唯一的生命橫沖直撞,并絕對忠實于它。

我是多么渴望擁有這種寫作狀態。即使我也希望自己的人生具有普通人生那種簡單、穩定的溫暖,不要大起大落,不要死去活來,感性和理性兼具,但是,在這個和平的年代,在一張平靜的書桌前,我還是以別人難以理解的激情,一次次流連于暗夜,獻祭于繆斯。寫吧寫吧,不然對不起沸騰過并隨即凝聚的身邊的歷史,對不起流淌在心間的萬般感受,對不起眼前光怪陸離的幻象,對不起耳畔琤琮變化的音符……

那種感覺,就如蕭紅當初說過的:“你說我的生命可惜,我自己卻不在乎。你看著很危險,我卻自己以為得意。不得意怎么樣?人生是苦多樂少?!边@就是最貼切的描述吧。

給作家涂色 橙·黎荔

最喜歡橙色,所以覺得它就應當屬于黎荔老師。這種奇妙的因果關系沒有道理可言。

作為頂級名校的才女教授,她的學識和才華依然有著不可遮擋的光芒,這并不容易。讀過太多她的文字,讀至不舍釋卷,也讀至心生慚愧。她似乎無所不知,通曉宇宙間的所有秘密,懂得生活細微處的一切暗語。她對萬事萬物保有一種生生不息的熱情和一種手到擒來的捕獲力,并最終用信手拈來的文字賦予它們新生命。所以,我真正慚愧的是自己與她走過長度幾乎相等的人生旅途,她捕獲的風景卻數十倍甚至數百倍于我。我感嘆精致的人生可以如此飽滿,也感嘆自己和許多人的人生居然這般粗糲、蒼白和空泛。

行文至此,我發現橙色之于她其實是理所當然的。主觀上的偏愛原來有客觀邏輯。你不覺得橙色就是能給人一種不艷俗也不夸張的飽滿感嗎?不僅如此,我估摸或感知到的她所具備的那些特質,與我所理解到的橙色的種種特質高度契合。橙皮柚的內心顆粒分明,這像她思考時的冷靜與清醒;透熟的杧果鮮甜多汁,如她充盈于字里行間的情感與情緒;甚至,她背著背包行走在泛著橙光的沙漠中也不違和,因為她的內心本就有著無盡的遠方……

橙色還是沉靜又旺盛的火焰。身為大學老師,她日日穿行于紛繁的工作與俗務間,依然堅持每天不應付地寫一篇文章。這種充沛的力量,我在與橙色對望時感覺到了,在與黎荔老師于深夜聊專欄事宜時也感覺到了。她似乎總是不知疲倦,總是新鮮而熱情高漲,這多像置于空氣中許多年也不肯褪色的橙色。有很多次,讀她的文字時,我總以為有種鋪天蓋地的、無孔不入的橙色將我團團包圍,將萬事萬物團團包圍,這大概就是她所說的“整體知覺的寫作”帶來的真實閱讀體驗吧。

或許,她也應該在橙色作為輕柔的溫暖色存在時,無所事事地坐一會兒。無所事事就好,坐一會兒就好。

猜你喜歡
呼蘭河橙色蕭紅
《蕭紅傳》
——一本能夠讓你對人生有另一種認知的書
橙色的奧秘
夢游呼蘭河(組詩)
快樂是一只橙色的狐貍
蕭紅:不要在寂寞時做選擇
論影像蕭紅的呈現與接受
淺談《呼蘭河傳》中蕭紅的“赤子之心”
概念整合視閾下文學翻譯創造性叛逆解讀——以蕭紅《呼蘭河傳》英譯本為例
與蕭紅分手后
橙色——顏色文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