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農業機械化展望大會成功舉辦

2024-03-24 10:53中國農業大學
農機質量與監督 2024年1期
關鍵詞:中國農業大學機械化高質量

中國農業大學

□ 楊敏麗

1月14日,2024年中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研究中心學術年會暨第十一屆中國農業機械化展望大會在中國農業大學國際會議中心隆重舉辦。會議圍繞“補短板·高質量·可持續”主題,采取政策解讀、主旨報告、對話交流等方式,探討中國農業機械化發展路徑與策略。

中國農業大學原副校長杜太生在致辭中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在“三農”工作的重要指示中強調“要強化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加大核心技術的攻關力度”,為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指明了前進方向。只有堅持“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才能實現農業現代化和建成農業強國。中國農業大學在農業機械化教學、科研方面具有悠久歷史和良好基礎,愿與各方一道,繼續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和農業強國貢獻智慧和力量。

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研究中心(下稱研究中心)咨詢委員會主任、中國農業機械學會農業機械化分會名譽主任委員白人樸教授表示,正確理解中央精神和正確認識中國農機化發展情況,是正確判斷發展形勢、展望發展趨勢的前提和依據。他指出,農業機械化為農業強國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已進入“全面化、智能化、綠色化”的新發展階段,要著力解決機械化進程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將農機化與信息化融合,推進綠色循環低碳發展,堅持開放態度,不斷創新,譜寫農業機械化發展新篇章。

農業農村部農村社會事業促進司原司長李偉國在發言中指出,加快農業機械化發展是推進我國農業現代化和建設農業強國的必由之路。當前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還存在著比較嚴重的區域和產業發展不平衡問題,如馬鈴薯、油菜、甘蔗等機械化水平不高,畜牧養殖、水產養殖機械化水平還很低,農產品初加工和設施農業機械化率也還不到50%;在農機裝備制造方面,某些領域還缺乏適用農機品種,部分關鍵核心技術、重要部件及材料還受制于人,以及農機農藝融合不夠等,加快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需要綜合系統謀劃、整體推進和各方協同助陣,不能單一地依靠機械裝備的研發改進;需要緊盯科技前沿發展,以提高科技含量來提升農機化發展質量;需要尊重規律,實現科學發展。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葉興慶作了題為《錨定建設農業強國目標有力有效推進農業機械化》的報告。他指出,要運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深化農業機械化政策研究,提出了供給保障強、科技裝備強、經營體系強、產業韌性強和競爭能力強對農業機械化的影響,在加快推進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同時,加強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農機技術和產業合作。

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總站站長、研究中心咨詢委員會副主任劉恒新研究員作了題為《中國農業機械化高質量發展態勢》的報告。他指出,“十四五”新時期,中國農業機械化發展呈現出高質量發展特征日益凸顯、基礎不斷夯實的新特點,可謂迎來歷史上難得的發展機遇,即:科技創新環境加快改善,技術迭代明顯提速,從供給側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裝備支撐;需求側支持政策穩定實施,投入力度不斷加大,需求側與供給側協同發力的政策環境正在形成;推進全程全面發展的同時提質增效,高質量發展空間將深入拓展;社會化服務加快提檔升級,高質量發展主體保障更加有力;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內生動力。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中心主任趙春江作了題為《漢諾威農機展對我國農機高質量發展的啟示》的主旨報告,全面介紹了無人駕駛技術與裝備、精準噴藥技術與裝備、精準播種技術與裝備等前沿進展情況,提出堅持現代·智慧·綠色發展理念,立足國情、因地制宜、取長補短,把握優勢、持續投入,著眼應用、謀求創新;未來裝備將不會集中在增加設備尺寸、工作寬度和數量上,而是通過電子和數字解決方案,實現環境兼容和高效應用。

約翰迪爾(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裁孫寶林在《穩鏈強鏈促進農機產品質量持續提升》的主旨報告中提出,“優質”是約翰迪爾核心價值觀,供應鏈質量是產品質量的重要基礎保障。他分享了約翰迪爾質量塑造的主要內容,包括:如何通過質量流程和標準來保證供應鏈質量?如何持續推動質量改進?如何評價供應商質量同類最佳?他還介紹了高質、韌性供應鏈對業務的影響以及在供應鏈可持續性方面采取的具體措施。

農業農村部原總畜牧師張天佐在《推進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幾個問題》的報告中,著重提出了關于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思考。他指出,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進程關鍵在于提升社會化服務水平,通過集約化經營形式降低成本,通過規?;岣呱a效率。具體操作上,將土地以托管方式交給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管理生產,把小農戶、小規模生產融入到現代農業大生產之中,實現千家萬戶農業生產的專業化、標準化、機械化,從而實現農業現代化,這是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的重要途徑,也是中國式農業現代化的必然選擇;同時,大力推進農機化由數量增長轉為高質量發展,鼓勵農機企業在逆勢中尋求創新。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機動車排污監控中心合規部首席專家、高級工程師關敏作了題為《非道路移動機械環境管理政策與法規》的技術報告,介紹了相關政策法規、非道路國四標準實施情況、移動源及非道路移動機械國四監管等情況。2022年,共有340 家企業公開了58.8 萬臺農業機械信息,包括337 家國內企業的58.7 萬臺和5 家國外企業的671 臺。農業機械是機動車排污監控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2022年12月1日國四排放標準實施,國四非道路移動機械保有量占比逐步增加,預計2025年當年減排NOx 37.5 萬噸、PM 3.2 萬噸,減排比例分別為12.5%和19.3%;2030年當年減排NOx 106.4 萬噸、PM 7.7 萬噸,減排比例分別為35.0%和46.8%,環境效益十分顯著。他表示,未來將采取一企一檔監管模式、一致性與符合性監管、在用符合性檢查、發動機確認檢查、遠程在線監控、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入戶檢查、非道路召回監管等方式,實現機械全生命周期監管。

江蘇省農業科學院院長易中懿、廣州極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龔槚欽、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總站副處長周小燕分別作了題為《基于場景驅動的農機化高質量發展》《數字技術與農業可持續發展》《補短板促升級加快推進畜牧養殖全程機械化》的報告。在“補短板與高質量”“補短板與可持續”“產學研支撐”嘉賓對話互動環節,與會嘉賓分別圍繞中國農業和農業機械化面臨的挑戰,短板產業、短板區域、短板作物、短板技術及短板產品,科研開發與企業需求、人才培養與培訓保障、產學研結合機制等主題開展了討論。

本次會議由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研究中心、中國農業機械學會農業機械化分會主辦,約翰迪爾(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協辦,來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業農村部、生態環境部、工信部、中國工程院,行業協會、學會,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生產企業等單位的領導、專家,以及相關媒體記者等近200 人線下參加了會議。據了解,直播平臺超過2 萬人次觀看。

猜你喜歡
中國農業大學機械化高質量
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
高質量項目 高質量發展
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根本要求
中國農業大學扎根曲周的故事——閑不住的老支書
“三部曲”促數學復習課高質量互動
安得“廣廈”千萬間——記中國農業大學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李保明教授及其團隊
農業機械化
對我國煤礦巖巷掘進機械化配套的探討
The Significance of Family in 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
從騾馬化到機械化、信息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