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管類文獻綜述寫作的“新概念-立體結構”法

2024-03-25 01:58于忠江郝愛民鄭書耀
大連民族大學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立體綜述觀點

于忠江,郝愛民,鄭書耀

(1.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 經濟學院,河南 鄭州 450046;2.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管理與經濟學院,河南 鄭州 240046)

1 經管類文獻綜述的概述

經管類文獻綜述一般是指圍繞某個較為具體問題的相關答案而做出的系統性分類總結。按照不同的標準,研究人員可以把文獻綜述劃分出不同類型,而本文則集中討論經管研究中比較側重因果觀點分析的類型。經濟管理學科中,某個具體的研究問題一般是指作為結果而存在的現象,而問題的答案則主要是指作為原因現象而存在的因素或現象。在一定意義上,可以把問題的特定答案看成是某種特定的因果觀點,或者因果機制的基礎[1-3]?;谶@樣的理解,可以認為文獻綜述就是對因果觀點、因果機制的系統性整理。整理的主要方法或工具是分類與比較[4]。目的在于發現不同因果觀點、因果機制之間的異同,以便于對其進行合適的展示與重組,并討論對未來研究的可能指引。

文獻綜述在整個論文中的重要作用體現在兩方面:展示現有因果觀點、因果機制等知識存量之間的關系;引導可能的未來研究方向。一方面,展示現有因果觀點、因果機制等知識存量之間的關系,是指針對某個相對具體的經管類研究問題而言,對相關的答案做出分類,通過“求大同、存小異”的方式,形成答案不同的組別,進而闡述清楚組別內部、組別之間的觀點異同。另一方面,是指在展示清楚現有因果觀點等以后,還要利用自己設定的標準,對其優劣、得失進行評價,特別是要努力發現現有因果觀點所缺失的內容,進而引導可能的未來研究方向。新的研究若能較好彌補缺失內容,則自然就具有了相對于現有研究的優勢,也就必然具有一定的創新性。

既然文獻綜述有這么重要的作用,是否有可以迅速習得的、更加有效的寫作方法?本文就是為了減少文獻綜述寫作過程的個性化摸索,提出一種相對規范化的、可以短期內習得的文獻綜述寫作方法。

2 文獻綜述寫作的平面分類模式及其缺陷

歸納現有的經管類文獻綜述寫作模式,可以將其總結為寫作方法論的平面分類模式。該模式的價值在于強調了綜述寫作所必須具備的分類能力,這是文獻綜述寫作的根基。然而其也存在三個方面的不足,即:缺乏明確的分類評價標準;缺乏概括而成的新概念;缺乏具有空間立體結構的、多層級特征的觀點脈絡。

2.1 平面分類模式的含義

基于上文對文獻綜述的解讀,可以認為文獻綜述寫作的本質要求之一就是對現有因果等進行分類整理。這也是所謂的平面分類寫作模式的主要內容。

(1)內容上指向因果觀點。文獻綜述的平面分類寫作模式,主要是針對現有的因果觀點進行分類、分組[8-9]。因此,把文獻綜述寫作的平面分類模式稱為因果觀點的平面分類寫作模式可能是更合適的。顯而易見,這種說法強調了較為明確的內容要求,也就是要針對因果觀點進行分類、分組。文獻綜述中的“文獻”這個詞,指向的卻不是內容要求,而是一種載體形式;作者認為這種說法其實是不值得提倡的,使用這個說法,主要是因為其已經約定俗成、被廣泛接受了。換而言之,作者認為使用“觀點分類”來替代“文獻綜述”進行講解,可能更合適。同時,如果使用因果觀點的平面分類寫作模式這樣的說法,還可能會減少很多人的認知困惑。

(2)形式上指向同一層次概念的分類。平面分類是指對抽象程度相同的同一層面上的因果觀點進行分類或者分組,其本質是一種平面的、橫向的劃分。分類、分門別類、分組、劃分這些詞匯,在這里可以理解為同義詞。分類或者分組的工具是概念,而且主要是已經存在的概念、舊的概念。這些概念的抽象程度也是相同的,處在同一層面上。當然分類的結果就是形成了同等抽象程度的觀點的類別[10-11]。

在理想的狀況下,因果觀點的分類要遵循“窮盡、互斥”的要求。一方面,要搜集到盡可能多的相關研究的觀點,然后再分類,達到“窮盡”的要求。另一方面,分類的結果是形成不同的觀點組別,同一個觀點要安排在一個組別中,不能同時處于兩個以上的組別中,達到“互斥”的要求?,F實的文獻綜述寫作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可能不完全滿足這樣的要求。

2.2 價值與主要的不足

文獻綜述的平面分類寫作模式是主流的寫作模式,具有重要的基礎性價值與意義。其強調的分類與分組是所有文獻綜述寫作模式的根基,是任何寫作模式都必須遵循的最基本原則。同時,其也促成了很多優秀文獻綜述作品的出現。

但是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具體來看,主要在如下三個方面。首先,分類的結果評價,缺乏較為明確的標準。分類是文獻綜述寫作的本質要求,平面分類模式能夠把握這一要求,這體現了其長處,但仍舊缺乏較為明確的評價標準。其次,內容指向,缺乏可能引導創新研究所需要的新概念。如何能讓文獻綜述更好地引導出可能的創新性研究?文獻綜述平面分類寫作模式是無法回答這個重要問題的。最后,表達結構,缺乏組織框架上的多層次性、立體性。缺乏立體性所導致的問題就是,劃分出的不同組別,并列地呈現在同一種抽象程度的平面上,無法形成結構上的縱向組織體系。實際上,上述的缺乏引領性的新概念與這里的缺乏組織框架上的立體性,是一個硬幣的兩個方面,是無法分割的。缺乏引領性的新概念,極易導致缺乏組織框架的立體性;反之,亦然。

3 “新概念-立體結構”法的主要內容

作者認為好的文獻綜述必然是好的表達形式與好的內容的有機結合。只有通過不斷應用抽象、對比與分類的能力,有意識地、自覺地形成有價值的新概念,才能更有效地把文獻綜述所要求的內容與形式統合起來。

從“新概念-立體結構”寫作方法的名稱構成來看,可以發現其主要目標是彌補平面分類寫作模式的缺陷,特別是要彌補缺乏新概念、缺乏立體結構這兩方面。當然缺乏相對明晰的分類標準也是需要解決的問題。以下就針對這些問題給出詳細的答案。

3.1 分類的標準

平面分類寫作模式缺失的是觀點分類后的評價標準。對此,作者提出的標準是:因果觀點的組間差異極大化、組內差異極小化。具體而言,處于同一抽象層次的因果觀點,在做了分組分類、拆分拆解、劃分區分以后,研究人員一定要盡可能保證:同一組別內部的因果觀點的差異性、異質性盡可能小,相似性、同質性盡可能強;不同組別之間的因果觀點的差異性、異質性盡可能大,相似性、同質性盡可能弱。簡而言之,就是“組間差異極大、組內差異極小”標準。針對同一或類似的問題,不可能搜集到觀點與證據都完全相同的文獻。文獻中不同方面的差異性總是必然存在的,但是不能由此而拋棄、低估這個分類標準。

前述的“窮盡、互斥”“不重復、不遺漏”的要求,此處的“組間差異極大化、組內差異極小化”的分類評價標準,二者結合在一起,就可以較有效地解決同一抽象層級文獻的分類分組問題。這種結合較好地解決了同一抽象層次的概念或觀點的問題。

3.2 新概念

(1)什么是新概念、新觀點。簡而言之,一個概念就是一個有意義的名詞;同時,在某些情況下,一個概念也就是一個觀點。具體來看,在經管類學科中,各類概念是非常多的。比如,均衡價格、均衡數量、機會成本、領導力、營銷戰略,等等;除此之外,“邊際成本遞增規律”“利益相關者理論”這些規律、原理等的名詞表達形式,也可以看成是概念。這些概念實際上是某種因果觀點的概括表達[12]。從純粹的表達上來看,需要使用很多字詞才能夠把規律、原理說明清楚。顯然,在以后每次引用、推理的時候,不能每次都使用大量的字詞,因為這樣的話,會導致推理過程越靠后,形式表達的負擔就會很重。為了避免這樣的問題,必須對一個因果觀點使用極少的詞表達出來,這就是概括、簡化的表征[13]。這樣,字詞數量很多的一個因果觀點,也可能被簡化為一個新的概念,比如“邊際成本遞增規律”。由此可見,此種情況下,概念與觀點就是等價的。

一般而言,較為成熟的經管類學科教材中出現的概念,大部分都可以看成是現有概念、舊概念。舊概念不意味著不重要,恰恰相反,這些概念倒是研究人員展開深入分析的最重要的、最基本的工具。而研究人員通過歸納概括等方式而形成的不同于舊概念的概念,就可以認定為新概念。

(2)新概念的來源與形成方式。第一,利用歸納能力形成新概念。概念的來源或者形成方式是很多的。不過,作者認為最重要的形成方式就是不斷利用歸納概括的能力,把若干具體的概念或者因果觀點總結為一個更加抽象的新概念[14]。舉例來看,關于數字經濟對就業影響的研究中,研究者在閱讀了若干篇具體文獻、觀點以后,認為這些文獻都關注到了數字經濟對“工資收入”的影響;展開類似的工作,若干篇文獻的主題思想是數字經濟對“工作時間”的影響;繼續展開類似的工作,作者又發現了數字經濟對“社會保障”“工作匹配度”的影響。在此基礎上,研究者歸納出數字經濟對“就業質量”的影響這一更加抽象的概念、觀點。還原作者的研究過程,很大可能推測出:首先,作者閱讀了一定數量相關文獻,然后對這些文獻做了第一次的歸納概括,比如將其概括為數字經濟對“工資收入”的影響。然后,大體重復了類似的工作,總結出數字經濟的其他三種影響——對“工作時間”“社會保障”“工作匹配度”的影響;然后,將數字經濟對“工資收入”“工作時間”“社會保障”“工作匹配度”的影響,做第二次歸納概括,將其概括為數字經濟對“就業質量”的影響。這里,可以看到研究者做了兩次歸納概括、抽象總結。顯然,相對于具體的文獻,數字經濟對“工資收入”的影響,就是一個新概念、新觀點;進一步,數字經濟對“就業質量”的影響,就是一個更加抽象的新概念、新觀點。實際上,這篇文章還做了更加抽象的歸納概括,把數字經濟對“就業質量”的影響、對“就業總量”的影響、對“就業結構”的影響,進一步抽象為數字經濟對“就業”的影響,而這也就恰恰是這篇文章的研究主題[15]。通過這個例子,可以發現,所謂的“新概念、新觀點”并不一定要求是徹底的、全新的概念。作者不是追求故意吸引眼球而“標新立異”,而是探求能夠總結現有知識存量、引導創新研究的“新概念、新觀點”。當然,這是內容方面的要求,而形式方面的要求則會由下文的“立體結構”來論述。不過需要強調的是,二者必須結合在一起才能解釋得更加清楚,也就是說二者是結合在一起的表里問題,不能分割來看。

實踐中,研究人員需要利用舊概念形成新概念,這可能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這種能力的確是多數研究人員成功的必要條件之一,所以努力學會歸納概括、抽象綜合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對于初學者而言,作者提供一種入門的辦法,就是在充分的閱讀、思考與分析的基礎上,高度重視每篇文獻的“關鍵詞”。絕大多數文獻的關鍵詞都是可以利用的基礎性概念,對這些概念進行再加工是快速入門的辦法之一。需要強調的是,這只是作者入門建議之一;盡快形成自己的專業知識框架,并努力運用各種可能的方法,這才是可靠的研究人員的成功之道。

第二,其他值得考慮的方式。在學科交叉的背景下,從其他學科中借鑒概念也是確定新概念、新觀點的一個途徑。比如,從經管學科之外的學科中,直接借鑒概念,并應用到經管問題的文獻綜述寫作過程中,這也是一種可能的辦法。就這個途徑而言,聊天機器人程序(ChatGPT)、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出現,是非常值得重視的[17-18]。因為其能將多個完全不同的學科內容進行整合,而受過某一定學科思維訓練的研究人員,有時候也無法做到這一點。當然還有很多其他有效的形成新概念的方法,此處不再具體說明。

3.3 立體結構

如前所述,形成新概念的過程也就是形成概念之間立體結構的過程,二者是同一個過程的兩個方面,不可分割:一方面強調內容上的新概念,另一方面強調表達形式上的立體結構。與平面分類寫作模式相對比,“新概念-立體結構”方法更加強調的是抽象程度不同的概念、觀點之間垂直的、縱向的、立體的關系,而不是抽象程度相同的概念、觀點之間水平的、平面的、橫向的關系?!靶赂拍?立體結構”寫作模式所強調的表達形式從比較形象的角度來看非常類似于金字塔結構、樹根形結構,如圖1。

圖1 新概念的立體結構示意

針對“新概念-立體結構”寫作法,可以做較為具體的說明。圖1中,概念C1已經是經過抽象而得到的結果;也就是說,概念C1或者說觀點C1已經是研究者閱讀、抽象、歸納、分析很多相關文獻的結果。顯然,研究者事先需要閱讀相關的文獻、觀點,然后把這些具體的文獻通過“求大同、存小異”的方式分為一組。這也就是把多個具體的文獻、觀點歸納概括為一個更加抽象的概念或者觀點的工作。進一步,概念C2、C3的形成,也需要類似的過程。在這些成果的基礎上,繼續針對概念C族進行抽象,則歸納為概念B2。最后,概念A的形成過程,也是與之類似的[19]。一般而言,抽象程度越高的概念,數量上就會越少。如果新概念、新觀點形成得比較“好”——實踐方面的建議就是形成3-5個層級的抽象——那么也就更有可能引導出創新性的研究方向。

此處,還需要對“新概念-立體結構”法與平面分類模式之間的關系做簡單的說明。首先,抽象層面β由處于同一概括程度的概念B族構成,同時抽象層面γ則由處于同一概括程度的概念C族構成。其次,就抽象程度而言,抽象層面β整體上比抽象層面γ更加概括。最后,概念A的抽象程度最高;概念B1、B2、B3的抽象程度處于中間級別,構成概念B族;而概念C1、C2、C3則抽象程度最低,構成概念C族。在這些設定的基礎上,若文獻綜述僅僅實現了抽象層面β內的分類,或者僅僅實現了抽象層面γ的分類,那么就都可以稱為平面分類寫作模式。若文獻綜述實現了概念A、抽象層面β上的概念B族、抽象層面γ上的概念C族之間的縱向關聯,則大體可以稱為“新概念-立體結構”模式??傊?平面分類模式是所有文獻綜述寫作的基礎,而“新概念-立體結構”法中縱向關聯強調的是不同抽象程度概念之間的立體結構關系。

總之,把新概念的內容與表達形式的立體結構結合起來,就更能寫出內容與形式相互融合協調的文獻綜述。這也正是“新概念-立體結構”寫作模式所強調的,也是對平面分類寫作模式的改進完善。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由概念與結構二者構成的關系大體可以分成四類,見表1。平面分類寫作模式大體對應于其中的“舊概念-平面結構”部分。相對來看,這種寫作模式產生的作品數量多、質量參差不齊。而“新概念-平面結構”“舊概念-立體結構”的效果一般來說都會比前文所述的平面分類模式更好。當然,最提倡的還是“新概念-立體結構”方法。這種方法最有可能引導出具有創新性的研究方向。限于篇幅等原因,本文只重點闡述了“新概念-立體結構”寫作方法,但這不意味著是對其他方法的否定。

表1 文獻綜述中概念與結構的關系

3.4 何時停止——你的目標是多大程度的創新?

文獻綜述寫作過程中,作者可能會有一個困惑,就是“我什么時候可以停止了?”這個問題并沒有標準答案,不同的研究者完全可能寫出差異極大的文獻綜述。這些作品沒有對錯之分,但是在一組給定的評價標準之下,卻一定會有優劣之分。由此,必然會有一些作品,會被人們普遍接受和廣泛流傳,而其他的則會被認為是沒有價值的,甚至無法發表;或者即使發表了也會迅速湮滅無聞。此時,必須把“如何寫作文獻綜述”與“文獻綜述如何才能被接受”這兩個問題區別開。即使二者有關聯,但也一定是區別極大的兩個問題,不能混為一談??傊?這里研究的是寫作模式,而非其被接受、被傳播的理由。作品是否會被普遍接受,這要受到社會、政治、學術團體權力等很多因素的影響。而無論作品是否被接受,其都可以遵循同樣的寫作模式。

如果在寫作的過程中,暫時不考慮作品是否會被接受的問題,那么回答“我什么時候可以停止”這個問題就非常容易了。答案就是:你的目標是多大程度的創新?如果目標是較小程度的創新,那么寫作過程就更可能結束得早。創新的程度不斷提高,則寫作過程所需要的時間也會不斷延長。因此,文獻綜述寫作何時可以停止的問題,歸根結底是作者想要追求的文獻綜述創新程度問題。較大程度的創新一般而言是很難短期形成的,其需要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才可以。因而開創性的文獻綜述在思考與寫作時間上很可能是較長的,也就更有可能被發表、接受、廣泛傳播。相反,很多價值不大的文獻綜述作品的寫作時間就會短很多,當然其也必然是意義有限的。

4 結 語

文獻綜述的寫作不能只講寫作技術,而忽視了對文獻及其觀點的閱讀、思考、分析與評價[19]。因此作者建議研究人員在閱讀適當數量的文獻、觀點的同時,就要盡早開始文獻綜述的寫作行動。這一過程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就是歸納概括、抽象總結、整合重組。這些能力的根本性要求就是把若干個具體的觀點或概念,歸納概括為一個更加抽象的觀點或概念。利用以歸納為主的多種能力,再結合本文提出的“新概念-立體結構”文獻綜述寫作方法,研究人員就可以很大程度上解決“文獻綜述難寫”的問題。

“新概念-立體結構”文獻綜述寫作方法的核心有兩點:一個是,要對處于同一抽象層級的各種概念、觀點進行分類、歸納、概括、對比。當然這也是平面分類寫作模式所強調的,但是針對這種模式,作者提出了更加具體的文獻內容組間差異極大化、組內差異極小化的分類評價標準。另一個就是,還要對處于不同抽象層級的各種概念進行分類、歸納、概括、對比,進而形成新概念,形成新概念的立體結構、金字塔結構、樹根形結構。這才是更加基礎的要求。寫作過程中,主觀上越努力注意實現這兩個要點,就越有可能寫出滿意的文獻綜述作品。

猜你喜歡
立體綜述觀點
念個立體咒
SEBS改性瀝青綜述
NBA新賽季綜述
觀點
立體登陸
炫酷立體卡
JOURNAL OF FUNCTIONAL POLYMERS
業內觀點
新銳觀點
綜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