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生理適宜技術在經皮腎鏡圍術期快速康復中的應用研究

2024-03-25 04:33李龍鳳晏致霞鄒曉峰張國璽
贛南醫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鳴音腎鏡胃腸道

李龍鳳,晏致霞,彭 恬,鄒曉峰,張國璽

(贛南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泌尿外科,江西 贛州 341000)

腎結石是泌尿外科最常見的疾病之一,隨著微創理念深入人心及腔內治療技術的發展,經皮腎鏡取石術已成為復雜型腎結石的主要治療方式。經皮腎鏡取石術具有創傷術后恢復快、結石清除率高等優點;然而經皮腎鏡取石術存在術后切口疼痛、腹脹等,使術后下床活動延遲。而電生理適宜技術是采用低頻電刺激阿是穴(手術切口附近)、合谷、外關、足三里、三陰交(術后盡早干預,甚至干預時間提前至手術室內、麻醉清醒前),刺激血管平滑肌,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增加,修復神經損傷,從而達到有效減輕切口疼痛的目的,讓患者盡早下床活動,促進通氣排便,早日恢復腸道功能,縮短術后住院時間,達到術后快速康復。目前,電生理適宜技術在經皮腎鏡圍術期快速康復中的臨床應用研究較少?;诖?,本研究選取2022 年1 月—2023 年6月于贛南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行經皮腎鏡手術的術后患者200 例為研究對象,探究電生理適宜技術在經皮腎鏡圍術期快速康復中的應用價值?,F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回顧性分析我院泌尿外科2022年1 月—2023 年6 月期間實施經皮腎鏡手術患者的臨床資料,包括患者的性別、年齡、身體質量指數(BMI)、麻醉時間、術中出血量、疼痛評分、胃腸道功能恢復時間、術后住院天數。本研究經贛南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標準 成功完成了經皮腎鏡取石術的患者;年齡18~65 歲;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圍;無免疫系統疾病。

1.3 排除標準 合并嚴重呼吸、循環系統疾??;合并急、慢性胃腸道疾??;有精神、神經系統疾病史,無法配合觀察;有低頻電刺激治療禁忌證;中途退出者。

1.4 方法 按術后干預方式不同分為2組,其中術后實施低頻電刺激治療的患者為觀察組(n=100),未實施低頻電刺激治療的患者為對照組(n=100)。

①對照組:患者術后進行常規治療和護理。

②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電生理適宜技術低頻電刺激干預。于阿是穴、合谷、外關、足三里、三陰交及相關肌肉、脈管系統位置布置電極片,使用低頻神經肌肉刺激儀BioStim pro(中國佛山杉山大唐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注冊證號粵械注準20182260716),根據不同的臨床癥狀選擇不同的刺激程序,以及電流強度穴位,每日2次,每次治療40 min,于術后12 h后開始進行低頻電刺激干預。

1.5 觀察指標

1.5.1 術后疼痛視覺評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 術后疼痛采用疼痛視覺評分(VAS),評分范圍為0~10分,其中0分代表完全沒有疼痛,10分代表疼痛強度最大。術后12 h 記錄的第1 次疼痛評分(VAS 1),此時電刺激治療還未實施;術后24 h 記錄的第2次疼痛評分(VAS 2),此時電刺激治療已實施第1 次,術后48 h 記錄的第3 次疼痛評分(VAS 3),術后72 h記錄的第4次疼痛評分(VAS 4)。

1.5.2 胃腸道功能恢復情況 ①術后首次通氣時間(h):術后肛門首次排氣時間。②術后首次通便時間(h):術后肛門首次排便時間。③術后腸鳴音次數(次·min-1):術后12 h 記錄第1 次腸鳴音次數,此時電刺激治療還未實施。術后24 h記錄第2次腸鳴音次數,此時電刺激治療已實施完畢。

1.5.3 術后住院天數 記錄患者從手術到恢復出院所需天數。

1.6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7.0 統計軟件進行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不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M(25%,75%)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秩和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樣本量較小的情況下采用Fisher確切概率法。檢驗水準α=0.05。

2 結果

2.1 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2 組患者的性別、年齡、身高、體重、麻醉時間、術中出血量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2.2 患者不同時間VAS 評分比較 術后第1 次VAS 評分,2 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526);但術后第2次、第3次、第4次VAS評分,觀察組均較對照組低(P<0.001),見表2。

表2 患者不同時間VAS評分比較/分,±s

表2 患者不同時間VAS評分比較/分,±s

分組觀察組對照組n 100 100 t P VAS1 3.27±0.57 3.32±0.55 0.635 0.526 VAS4 0.02±0.14 0.07±0.81 8.268<0.001 VAS2 1.54±0.61 2.87±0.51 16.786<0.001 VAS3 0.54±0.64 1.98±0.62 16.140<0.001

2.3 患者胃腸道功能恢復情況比較 術后首次通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比較,觀察組均短于對照組(P<0.001);2 組術后第1 次聽診腸鳴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217),觀察組術后第2次聽診腸鳴音次數較對照組多(P<0.001)。見表3。

表3 患者胃腸道功能恢復情況比較/±s

表3 患者胃腸道功能恢復情況比較/±s

注:①術后第1次聽診腸鳴音,②術后第2次聽診腸鳴音。

腸鳴音2②/次·min-1 3.08±0.49 2.25±1.19-6.447<0.001分組觀察組對照組n 100 100 t P首次通氣時間/h 14.47±3.82 18.15±6.20 5.053<0.001首次排便時間/h 36.58±5.69 48.03±10.36 9.691<0.001腸鳴音1①/次·min-1 1.00±1.27 0.80±0.99-1.239 0.217

2.4 患者術后住院天數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后住院天數短于對照組(P=0.010)。見表4。

表4 患者術后住院天數比較/d±s

表4 患者術后住院天數比較/d±s

分組觀察組對照組n 100 100 t P住院時間8.58±2.01 10.43±2.86 5.299<0.001術后住院時間5.20±1.62 5.88±2.07 2.586 0.010

2.5 患者不良反應比較 觀察組100 例患者都接受了完整的低頻電刺激治療,1 例患者在治療后出現了電極片貼附部位皮膚瘙癢癥狀,無明顯紅腫及皮疹,請皮膚科會診后不排除電極片材質導致的過敏,必要時可考慮抗組胺藥物治療,在觀察1天后瘙癢癥狀消失。其余患者在治療期間均未出現明顯與電刺激治療直接相關的并發癥。

3 討論

經皮腎鏡取石術是治療腎結石的主要治療方式之一,但其存在術后切口疼痛、早期下床活動延遲等缺點。而快速康復外科理念是以患者為中心,通過有效、系統的干預措施,減輕患者應激反應,降低手術并發癥發生率,減輕患者術后痛苦,加速康復進程[1]。有研究[2]報道證實,圍術期采取快速康復外科理念有助于改善患者預后,縮短康復時間。

低頻治療儀是以中醫經絡理論為基礎,并結合現代電子技術,利用脈沖波刺激人體穴位,以達到治療、緩解疼痛等目的的儀器[3]。據文獻[4]報道,低頻神經肌肉治療儀給予的低頻電刺激治療可以緩解疼痛,促進胃腸功能恢復,促進患者快速康復、縮短住院時間。近年來,也有研究[5]發現,低頻治療儀對胃腸功能的恢復、鎮痛等均有一定的效果。

目前臨床上用于恢復胃腸道功能的電刺激治療主要包括:有創或無創迷走神經刺激、電針穴位刺激等。迷走神經刺激(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治療可以通過誘發胃腸道平滑肌的興奮,從而增加胃腸道的蠕動功能,并通過減少炎癥誘導和阿片類藥物誘導的腸道平滑肌功能障礙,從而促進胃腸道功能更快恢復[6-8]。傳統中醫也認為針刺作為非特異性的物理刺激,可激活體內調節系統,使發生紊亂的功能恢復正常。腹部手術損傷了足陽明胃經,導致經絡阻斷,經氣流通不暢,應以調通經絡暢順氣機為主要治療目標[9]。臨床上應對術后腸梗阻的針灸療法主要選擇足三里、三陰交、上巨虛等穴位[10]。本研究低頻電刺激組患者采取低頻電刺激的治療模式,選擇阿是穴(手術切口附近)、合谷、外關、足三里、上巨虛、合谷和內關穴位,即經皮穴位電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療法。

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12 h 2組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24 h、術后48 h、術后72 h疼痛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分析其原因:低頻治療儀通過向患者疼痛部位輸入低頻電流,作用于痛感傳遞神經,可阻斷大腦對痛感信號的接收,進而達到緩解疼痛的目的;該治療儀還可通過電磁波作用于與疼痛相關的關節或穴位,使肌肉出現晃動感和震顫感,引起肌肉纖維激動,關閉傳輸感覺神經,從而使患者的身體發出熱量,緩解患者的疼痛程度[5]。低頻脈沖電刺激治療能夠有效減輕經皮腎鏡術后患者疼痛。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腸鳴音恢復、首次排氣、首次排便均早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分析其原因:低頻電刺激通過刺激患者的腹部促進腸胃蠕動,使患者盡早恢復排氣和正常排便[11];該治療儀基于中醫經絡學原理,給予機體低頻刺激,通過對臟腑的調節作用可以達到疏通經絡、活血化瘀、止痛舒筋、調五臟六腑、平衡陰陽的作用,有利于改善患者日常排便能力,縮短患者排氣時間[12];此外,該治療儀的溫熱作用對皮膚感受器起到刺激作用,可調節腰骶神經中樞的興奮性和抑制性,激活病灶周圍組織的細胞活性,增強局部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能力,提高免疫力,調節內分泌,并可促進病灶周圍組織修復,有利于加速患者腸鳴音恢復,促進患者病情改善[13-14]。低頻電刺激在術后胃腸道功能恢復以及慢性炎癥性腸道疾病治療中均有很好的治療前景。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在去除特殊原因導致長時間住院的病例后,觀察組患者術后住院天數短于對照組。因此,低頻電刺激技術可通過促進患者術后快速康復從而減少泌尿外科行經皮腎鏡手術患者的術后住院天數。

總之,采用電生理適宜技術低頻電刺激干預后,經皮腎鏡術患者切口疼痛減輕,術后腸鳴音恢復時間、首次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及術后住院時間縮短,促進了患者快速康復,提高了患者滿意度。

猜你喜歡
鳴音腎鏡胃腸道
家庭醫藥(2023年12期)2023-12-18
體外仿生胃腸道模型的開發與應用
腸鳴音監測儀在臨床診斷學教學中的應用
不同通道經皮腎鏡治療上尿路結石的研究進展
胃腸道間質瘤的CT診斷價值
肚子“唱歌”,可能是消化不良
分辨肚子咕嚕聲
連續筋膜擴張法和球囊擴張法建立經皮腎鏡通道在經皮腎鏡碎石術中的對比研究
經皮腎鏡治療腎結石的護理體會
連花清瘟膠囊致胃腸道不良反應1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