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創肺葉切除術和肺段切除術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安全性及對患者免疫功能、肺功能的影響

2024-03-25 09:31李波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24年4期
關鍵詞:肺段肺葉微創

李波

肺癌是臨床常見惡性腫瘤的一種, 具有較高的發病率與死亡率。隨著現階段人們生存環境的變化, 肺癌發病率也逐年遞增, 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及生活質量[1]。非小細胞肺癌是肺癌中常見的一種類型,臨床治療多以手術為主。通過微創肺葉切除術、微創肺段切除術均可以切除病變部位, 但是不同治療方法對患者的療效及安全性也會有所不同[2]。肺葉切除術會切除患者較多的健康肺組織, 而肺段切除術則能夠彌補這方面的缺陷, 減輕對肺組織的損傷程度[3]。但是微創肺葉切除術和肺段切除術對患者的預后仍然存在一定爭議, 基于此, 本次研究以82 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為例, 對比上述兩種手術方案的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22 年1~12 月本院收治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82 例進行研究, 應用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 每組41 例。對照組:男性/女性為22/19;年齡45~69 歲, 平均年齡(57.0±6.0)歲。觀察組:男性/女性為23/18;年齡46~67 歲, 平均年齡(56.5±5.5)歲。兩組一般資料對比, 無明顯差異(P>0.05), 可比較。納入標準:患者及家屬均知曉, 簽署文件表示認同;患者均符合手術指征。排除標準:不同意加入研究;無法全程配合研究;配合度及依從性不達標患者。

1.2 方法 對照組通過微創肺葉切除術治療, 患者進入麻醉狀態后對手術部位進行消毒, 并通過兩孔法進行手術, 在胸腔鏡引導下對支氣管以及肺葉血管進行切斷, 之后將病變肺葉進行切除。完成切除后實施常規淋巴結清掃, 并標記送檢。

觀察組通過微創肺段切除術治療, 術前對患者進行麻醉, 并保持健側臥位, 使用兩孔法對患者進行手術。然后針對病灶位置通過CT 進行三維重建, 并對患者肺段動脈、靜脈進行精準離斷, 并保留肺段間靜脈,將靶段支氣管有效分離, 并完成試驗性夾閉。通氣處理完成后, 將未涉及的肺段以及靶段支氣管進行有效離斷, 并逐步完成健側單肺通氣, 等到肺組織萎縮的程度能夠與靶段肺組織之間形成鮮明的界限后, 使用電凝鉤做好標記, 然后沿著界限的位置逐步完成肺組織的切斷。針對肺組織及肺裂平面通過直線縫合器進行處理, 對細小肺動靜脈分支通過結扎夾、絲線等完成結扎, 再進行淋巴結系統清掃, 淋巴結清掃范圍與對照組一致, 并采用無菌注射用水對胸腔內完成灌注, 檢測患者肺部殘端以及支氣管是否漏氣。

兩組患者術后均進行創面止血、沖洗以及放置引流管, 完成縫合及關閉切口, 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等。

1.3 觀察指標

1.3.1 并發癥 記錄患者發生肺不張、肺部感染、肺漏氣的例數, 并計算并發癥發生率。

1.3.2 肺功能指標 包括FVC、FEV1、FEV1/FVC,手術前后通過肺通氣功能測定儀進行評估。

1.3.3 免疫功能指標 包括T 淋巴細胞CD3+、CD4+、CD4+/CD8+以及NK, 手術前后通過流式細胞儀進行檢測。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比對照組低, 但差異不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n(%)]

2.2 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對比 術前, 兩組FVC、FEV1、FEV1/FVC 比較, 差異不明顯(P>0.05);術后,觀察組FVC、FEV1、FEV1/FVC 均比對照組更優, 差異明顯(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對比( ±s)

表2 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對比( ±s)

注:與對照組術后對比, aP<0.05

組別 例數 FVC(L) FEV1(L) FEV1/FVC(%)術前 術后 術前 術后 術前 術后對照組 41 1.71±0.26 2.34±0.26 1.68±0.28 1.98±0.17 31.47±2.78 40.29±3.58觀察組 41 1.77±0.28 2.79±0.19a 1.65±0.19 2.15±0.21a 31.69±3.61 52.56±4.28a t 1.005 8.948 0.568 4.029 0.309 14.080 P 0.318 0.000 0.572 0.000 0.758 0.000

2.3 兩組患者免疫功能指標對比 術前, 兩組CD3+、CD4+、CD4+/CD8+以及NK 比較, 差異不顯著(P>0.05);術后, 觀察組CD3+、CD4+、CD4+/CD8+以及NK 均比對照組更優, 差異顯著(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免疫功能指標對比( ±s)

表3 兩組患者免疫功能指標對比( ±s)

注:與對照組術后對比, aP<0.05

指標 時間 觀察組(n=41) 對照組(n=41) t P CD3+(%) 術前 45.81±2.75 45.72±2.72 0.149 0.882術后 45.15±2.62a 30.48±2.82 24.403 0.000 CD4+(%) 術前 35.24±1.87 35.23±1.78 0.025 0.980術后 34.66±2.22a 28.23±2.14 13.352 0.000 CD4+/CD8+ 術前 1.35±0.22 1.34±0.23 0.201 0.841術后 1.39±0.24a 1.25±0.22 2.753 0.007 NK(%) 術前 19.45±3.12 19.44±3.17 0.014 0.989術后 19.58±1.52a 18.26±1.53 3.919 0.000

3 討論

肺癌是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 發病率與死亡率常年居于較高水平, 發病原因與環境、生活習慣等均存在緊密聯系[4]。非小細胞肺癌作為常見肺癌類型的一種, 患者主要表現為刺激性干咳、咯血、呼吸困難等。手術治療作為非小細胞肺癌的有效治療方式, 可以切除病灶部位, 有利于患者預后[5]。隨著臨床手術技術的不斷發展, 在胸外科手術中主張有效保留患者的正常肺組織, 更加精準地切除病變組織, 減少機體損傷[6]。

微創肺葉切除術是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常用方式, 而肺段切除術在臨床上也廣泛應用, 術后患者的胸腔殘腔更小, 所以術后感染幾率較低[7]。通過肺葉切除術對患者病變肺葉切除后容易產生肺葉支氣管變形, 使患者肺通氣功能受到很大影響[8]。通過肺段切除術則能夠有效彌補上述不足, 可改善術后肺功能, 本次研究結果可充分證實這一觀點, 術后觀察組各項肺功能指標均更優。在淋巴結清掃中, 肺段切除術創面更小, 所以患者術后免疫功能恢復速度更快[9]。本次研究中, 觀察組術后各項免疫指標均更優, 也表明肺段切除術對患者術后盡早康復有重要意義。兩組術后并發癥對比, 差異不明顯, 說明通過兩種術式治療均具備很高的安全性。有研究表明, 針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實施胸腔鏡下亞肺葉切除術后有助于改善腫瘤標志物水平, 提升患者免疫功能, 對患者預后改善有積極影響[10-12]。本次研究結果與上述研究結果相似, 通過微創肺段切除術有助于提升患者免疫功能及肺功能, 有助于機體盡早康復。

綜上所述, 將微創肺段切除術及肺葉切除術應用于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臨床治療中, 其安全性均較高,但微創肺段切除術更有助于改善患者術后肺功能和免疫功能, 臨床應用價值更高, 值得推廣應用。

猜你喜歡
肺段肺葉微創
胸腔鏡下肺段切除術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研究現狀與進展
胸腔鏡肺段切除術治療肺部感染性病變
用全胸腔鏡下肺葉切除術與開胸肺葉切除術治療早期肺癌的效果對比
賁門失弛緩癥的微創治療進展
全胸腔鏡肺葉切除術中轉開胸的臨床研究
全胸腔鏡下解剖性肺段切除41例臨床分析
胸腔鏡解剖性肺段切除術技術要點
微創旋切術治療182例下肢靜脈曲張的術后護理
高速渦輪機、微創拔牙刀在阻生智齒拔除術中的應用觀察
帕瑞昔布鈉用于肺葉切除術病人超前鎮痛的效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