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BT纖維產業鏈關鍵技術進展及應用前景

2024-03-25 09:43張恒紀曉寰孫賓王鳴義
紡織學報 2024年2期
關鍵詞:酯化紡絲黏度

文 | 張恒 紀曉寰 孫賓 王鳴義

與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相比,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的結晶性能突出,更適合用于注塑成型;在紡織纖維領域,PBT纖維體現出了優良的可染性、毛型手感和回彈性;共聚改性可進一步改善材料(用于注塑、薄膜、纖維)的韌性、彈性回復及生物可降解性。改性PBT的商業化產品包括熱塑性聚酯彈性體(TPEE)、生物可降解聚酯 —— 聚對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聚對苯二甲酸-共-丁二酸丁二醇酯(PBST)等。

1990年,全球PBT產能為23萬t,大部分用于工程塑料,纖維僅占4.3%;2000年起,合成PBT的主要原料1,4-丁二醇(BDO)生產技術進步,成本大幅下降,其在工程塑料領域的市場份額得到拓展;2010年起,我國國產化合成PBT技術逐步成熟,盈利空間進一步擴大,投資熱情持續增長,據統計,2015年產能已占全球的48.3%,預計2025年將達153萬t,約占全球的55%,其中纖維用約為17萬t。如果將生物可降解改性PBT計算在內,則全球總產能將突破400萬t。

PBT纖維產業鏈上的關鍵技術包括其原料的研究開發、合成工藝優化和共聚改性,纖維生產及應用開發,特別是用于家用紡織品的膨體紗(BCF)、單絲、復絲、熔噴纖維等的成形技術、紡紗織造及后整理技術等。

1 PBT原料及合成技術進展

1.1 BDO合成工藝及PBT改性單體

目前,BDO的合成工藝路線超過17種,制造成本均相對偏高。2020年,全球BDO的產能超過334萬t。我國采用炔醛法(改良Reppe法)生產的BDO產能超過165萬t。改良Reppe工藝以乙炔和甲醛為主要原料,采用乙炔銅/鉍為催化劑,先合成1,4-丁炔二醇,再加氫生成BDO,總轉化率接近100%;順酐法生產流程短,投資低,副產物為四氫呋喃(THF)和γ-丁內脂(GBL),且比例可調,含雜較少,環保壓力相對前者要小。

采用生物基單體生產BDO可有效降低合成單體過程對環境造成的壓力,主要有葡萄糖直接發酵法、丁二酸(SA,也是改性PBT的主要原料)間接加氫法和聚乙烯-4-羥基丁酸熱解法。前 2 種技術路線由德國LANXESS(朗盛)、BASF(巴斯夫)公司等實現了產業化。美國Genomatica公司研究開發了以C5或C6等糖類為原料,將葡萄糖轉化為丁二酸,然后在催化劑作用下使丁二酸轉化為BDO;日本昭和電工株式會社的青木裕史等于2015年公開了使用微生物及其培養物,依次經3-羥基丁酰CoA、巴豆酰CoA及4-羥基丁酰CoA的酵素反應來制備BDO的專利。

日本東麗(Toray)公司的川村健司(Kawamura Kenji)等發明了用于合成PBT的再生BDO生物法提純專利,通過對BDO發酵水溶液添加堿性物質,蒸餾得到混合物并從蒸汽流中回收含BDO的溶液。

PBT改性單體聚四氫呋喃(PTMEG)是由THF經陽離子開環聚合得到兩端具有羥基的粗PTMG,再精制分離得到最終產品,主要用于生產氨綸(占比49%)、聚氨酯彈性體(占比36%)和酯醚共聚彈性體(占比15%)。

己二酸(AA)是生物可降解PBAT的重要單體,主要通過環己烷法、環己烯法、環己醇法或生物氧化法合成。其中,環己烷、環己醇等底物可以經微生物發酵直接轉化為AA;生物氧化法工藝原料成本較低,且可減少總氮氧化物及其他溫室氣體的排放。

1.2 PTA直接酯化法工藝優化

1.2.1 酯化流程及其設備優化

PTA直接酯化法之所以成為主流的聚酯規?;a工藝,主要原因之一是酯交換工藝脫除的甲醇沸點(64.5℃)與副反應生成的THF沸點(66 ℃)僅相差1.5 ℃,難以分離,生產成本過高。工業化PTA直接酯化法工藝相比PET生產工藝流程更短。酯化采用負壓方式,便于脫除水分,增加鼓泡能力以提高PTA與BDO的混合效果,采用鈦系催化劑能有效提高酯化反應速率,降低反應溫度并有效減少THF生成量。

曾慶針對纖維級PBT的質量要求,在設計方案中采用原生BDO配制催化劑,避免回收BDO中水分偏高,催化劑懸浮液由酯化釜底部加入,盡可能避免酯化反應生成的水使催化劑水解失活;預縮聚釜由常規直筒型改為底部直徑小、上部直徑大的“圓錐”形,以增加氣相空間,有利于小分子的快速脫除;終縮聚釜采用雙圓盤結構,以提高攪拌穩定性。優化THF回收再生工藝,通過增設再沸器、設置自動控制三通閥等措施,確保裝置生產安全,使能耗降低50%,THF提純塔頂循環冷卻水用量降低85%。

1.2.2 新型鈦系催化劑

當采用鈦酸四丁酯(TBT)為催化劑時,不可避免與水反應生成固態物而失去部分活性,因此合成PBT時催化劑的添加量通常為PET用鈦系催化劑的 5 ~ 10倍(70 ~ 120 mg/kg鈦原子),并采用在縮聚前再次添加的方式優化反應進程。

新型催化劑是多年來聚酯合成方面的關注重點。東華大學朱美芳等發明了一種微納米尺度片狀鈦系聚酯催化劑,其包括有機鈦化合物和分散介質,有機鈦化合物的結構通式為Tix(OR1O)y(OOCC6H4COO)zH4。有機鈦化合物至少包括一個苯環結構,且包含烷氧基鈦鍵和?;佹I(圖1)。其結構既有脂肪鏈狀結構又有剛性苯環結構,因含有與聚酯基體相似的組分而與其有良好的相容性,能夠均勻分散在聚酯基體內。

圖1 新型鈦系催化劑結構

2020年,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紹興惠群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利用上述專利催化劑的LCEJ型進行PBT合成以及固相增黏試驗,相同反應條件下,LCEJ的用量比TBT減少63%,合成PBT的大部分物性指標與后者接近,且縮聚時間更短。LCEJ催化劑克服了TBT在高溫下熱穩定性差且易水解的缺點,故PBT鏈增長效率更高。達到同樣特性黏度(1.0 dL/g)時,PBT在擠出注塑加工過程中性能更好。

吳淼江等以TBT、檸檬酸或乳酸和氫氧化鉀為原料在水中合成α-羥基和α-羧基與鈦離子形成的五元螯合環三配體配合物,作為酯化和縮聚催化劑,其催化活性比TBT略有提高,THF生成量降低,在常溫下遇水不產生白色沉淀,認為具有抗水解性能。

此外,張軍等采用絡合劑與TBT、BDO反應得到具有一定耐水解性的鈦系催化劑;楊力芳自制了鈦系催化劑TY–3,并以相同用量的TBT和鈦酸四異丙酯(TPT)做對比試驗,前者在PBT合成中的酯化和縮聚時間最短,餾出液中THF含量最少,最佳用量為70 ~ 80 mg/kg,相對可降低用量30%。

1.3 共聚改性

1.3.1 TPEE

以PBT為“硬鏈段”的“高彈性”改性聚酯通常被稱為TPEE,軟鏈段則選擇非結晶性的聚醚如聚乙二醇(PEG)、聚丙二醇醚(PPG)、PTMEG,或脂肪族聚酯如聚丙交酯(PLLA)、聚乙交酯(PGA)、聚己內酯(PCL)等。

TPEE纖維能有效彌補氨綸成本較高、回收再利用難以及耐溫、耐光、耐化學品性能不足等問題。

張志峰使用藍山屯河能源有限公司的PTMEG進行直接共酯化縮聚試驗,以TBT為催化劑,酯化微負壓,240℃,酯化率達到90%后進入200 Pa真空,維持240 ℃,2 h后獲得TPEE。測試結果表明:PTMEG含量越高(從20% ~ 65%),特性黏度增長越慢、聚合難度增加、最終產品的非晶區越多,且拉伸強度越低、斷裂伸長率越高、韌性越好。

程川通過共聚和紡絲試驗,認為隨著TPEE聚酯軟鏈段(含PTMEG)質量分數增加,纖維回彈性逐漸增加,當達到40%時,彈性回復率可達61.8%;經190 ℃熱定形后,纖維的彈性回復率可達69.7%。

1.3.2 生物可降解PBAT、PBST

以AA和PTA為二元酸單體,可與BDO分別酯化或共酯化,然后共縮聚獲得PBAT,當PTA摩爾含量小于50%時,PBAT具有很好的生物降解性能。

黃回陽等采用分別酯化工藝獲得PBAT;王有超則采用共酯化共縮聚工藝,工藝相對簡單,在臥式終縮聚后增設立式液相增黏釜(惠通專利),動力黏度由350增至1 000 Pa·s;采用熔融切粒方式,由干燥塔進行干燥,然后充氮氣防降解包裝。

2022年,羅姍等采用新疆藍山屯河聚酯有限公司生產的存放時間不同(相差 5 個月)的PBAT,觀察其結構變化并進行紡絲試驗,發現無規共聚的PBAT結晶度相對較低,常溫具有降解的可能性;當紡絲螺桿溫度為250 ~260 ℃、卷繞速度為2 500 m/min、牽伸倍數為1.5 ~ 1.8時,可獲得斷裂伸長率為24.54% ~ 62.24%(牽伸倍數1.5、1.8對應的斷裂伸長率分別為62.24%、24.54%)、斷裂強度為1.45 ~ 2.32 cN/dtex的長絲。

與PBAT合成工藝相似,PBST的工業化制備也可以分為并聯酯化(分別酯化)、串聯酯化(或順序酯化)和共酯化“一鍋法”等 3 種工藝路線。

祝桂香等認為,SA、PTA和BDO的酯化溫度存在較大差異,很難兼顧兩個酯化反應的充分進行,因此更傾向于并聯酯化或串聯酯化工藝,以制備更高品質的聚合產品,更大限度地減少副產物生成。

許新建通過紡絲試驗得出,當PBST重均分子量大于11萬時,其成纖性能優良,且可紡溫度范圍相對較寬,為210 ~ 225 ℃,紡速可達1 000 m/min;后牽伸溫度80℃,定形溫度160 ℃,牽伸倍數1.5 ~ 2.5時,纖維強度可達3.5 cN/dtex。

PBAT、PBST纖維可用于衛生、醫療紡織品等“用即棄”領域,從產品綜合性能角度考慮,其以非織造方式加工比傳統紡絲更具優勢。

2 PBT纖維改性及其應用技術

2.1 纖維成形技術

約30年前,德國Zimmer(吉瑪)工程公司認為PBT熔體應與PET一樣可以采用管道輸送直接紡絲,由此可大幅降低纖維生產成本,減少切片熔融過程中聚合物降解引起的質量不勻。由于其單線生產規模和纖維應用市場相對較小,未能實現大規模產業化。張建通過毛細管流變儀研究不同特性黏度PBT的流變性能,認為對于熔融螺桿擠出的特性黏度降,初始黏度越高,降解程度越高。在試驗范圍內,黏度降與初始黏度呈多項式關系。因此,適宜的初始特性黏度是直接紡絲重要的參考值。

在熔體表觀黏度相同(1 250 Pa·s,PBT 255 ℃,PET 285 ℃)的條件下,特性黏度1.0 dL/g的PBT的黏流活化能(166.4 kJ/mol)比特性黏度為0.68 dL/g的PET(92.5 kJ/mol)大得多,即PBT對溫度變化的靈敏度要比PET高得多,因此直接紡PBT必須嚴格控制輸送管道的溫度,增設管線上的翅片式靜態混合器(冷卻器)有利于輸送管內徑向溫度分布均勻。

2.1.1 長絲和BCF

由于PBT具有較強的結晶趨勢,在相似條件下其斷裂伸長率(80% ~ 90%)和沸水收縮率(3% ~ 4%)明顯低于PET的POY(斷裂伸長率約120%,沸水收縮率約50%),而斷裂強度卻更高(約2.5 cN/dtex)。與PET相反,PBT的沸水收縮率隨著卷繞速度的提高而有所增大。PBT的POY也可以進行變形加工,絲的斷裂強度會隨紡絲溫度的升高而降低。因PBT比PET對溫度更敏感,故其POY紡絲和變形加工的溫度應低于PET。

謝竹青以國產PBT切片為原料,在高速紡絲裝置上生產滿足后加工要求的PBT-POY,切片干燥無需預結晶,特性黏度為1.024 ~ 1.038 dL/g,適宜的干燥溫度為135 ~ 140 ℃,紡絲速度在2 800 m/min時,紡絲溫度控制在266 ~ 270 ℃,通過調節絲束冷卻條件、上油集束位置、調整卷繞超喂率等參數以保證適宜的紡程張力,纖維強度可達2.48 cN/dtex,伸長率為118%。

張靜通過裝備研制并結合生產工藝,開發了PBTFDY產業化成套技術及設備。FDY采用大直徑(Φ250 mm×400 mm),3 對速度、溫度可調的熱牽伸輥(電加熱氣相熱媒)進行牽伸和熱定形。

在高速紡低收縮PBT長絲時,切片黏度由1.02 dL/g通過固相增黏至1.30 dL/g,為了提高過濾凝膠顆粒的能力,在紡絲組件中以金屬砂做支撐并在中間加入金屬氈,當熔體進入組件,壓力降在 7 MPa左右時,可紡性較好;卷繞張力控制在0.05 ~ 0.1 cN/dtex為宜。

簇絨地毯、家具罩布、軟包裝以及仿毛空氣變形紗可通過BCF加工得到,纖維的仿毛效果主要是指纖維的柔軟性和彈性,而對其強力則要求不高,因而0.90 dL/g的PBT切片基本滿足BCF加工要求。甚至可以在PP-BCF的設備上生產,還可選擇PP色母粒進行“原液”著色,可選用滌綸用紡絲油劑。

2.1.2 并列復合纖維

北京中麗制機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研究開發了復合紡絲設備,采用PBT、PET紡絲箱和復合紡絲組件 3 箱結構,溫度可分別設定;采用兩級拉伸配置。利用分子結構差異,使復合纖維具有三維卷曲宏觀表現,兼有柔軟、優異染色性、高模量、不易變形等特點,可部分取代氨綸,有助于最終紡織品的回收再利用,符合可持續發展要求。

王永鋒等通過實際生產得出,當PET/PBT=52/48時紡絲順利,纖維彈性相對較好;當復合箱體在279 ℃、第 2 拉伸輥區在130 ℃左右時,生產運行趨于穩定,同時染色均勻性也有較大改善。

江蘇吳江精美峰實業有限公司選用初始特性黏度為1.09 dL/g的PBT,經固相增黏至1.27 dL/g,PET特性黏度為0.5 dL/g,分別通過與噴絲板端面傾斜75°的微孔擠出,并利用孔口膨化效應使相距0.32 mm(微孔中心)熔體黏結形成“8 字”形截面,其噴絲板微孔尺寸均為0.22 mm×0.66 mm,紡制的83 dtex/36 f彈性纖維的卷曲率比常規產品高40%。

2.1.3 熔噴纖維

將PBT加工成熔噴非織造布的主要用途之一是醫療過濾,因其對白細胞的吸附作用優于PP、聚乙烯醇(PVA)等材料,因此成為血液過濾器用優選過濾介質。徐建明等在自主設計的1.2 m幅寬的熔噴非織造布生產線上,對特性黏度分別為0.6、0.75、0.83 dL/g的PBT進行加工試驗,結果表明,隨著PBT特性黏度降低,纖維直徑降低,最細可達920 nm。較細的纖維更易形成高孔隙率和高比表面積結構的非織造布,對顆粒物的截留效率也更高,可達80.8%。

2.1.4 新型單絲工藝

PBT單絲可用于化妝刷、清潔刷和畫筆等領域,司徒建崧等開發了環吹風冷卻法生產直徑0.05 ~ 0.08 mm PBT單絲的工藝,新增霧化冷卻裝置,將冷水(最低可以達到10 ℃)通過超聲霧化器形成煙霧狀水霧,經特別設計的環吹套筒噴出,對絲束進行冷卻,可紡制單絲線密度為44 ~ 78 dtex的產品,擠出的熔體細流經環吹風表層冷卻,再經水霧強制冷卻,凝固距離縮短,紡絲張力提高。且凝固后絲條表層覆一層水霧,有利于消除絲條摩擦產生的靜電,使絲條在后道高速運行中不易沾輥和并絲,減少斷頭,生產更加平穩。

2.2 PBT纖維改性技術

2.2.1 抗菌PBT纖維

盛平厚等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備了不同含量納米銅粉改性的PBT抗菌復合材料。試驗結果顯示,納米銅粉在PBT基體中分散較均勻,當其質量分數為5%時,PBT抗菌復合材料具有優良的可紡性;質量分數為0.5%時,抗菌纖維對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抗菌率均大于99%,同時纖維斷裂強度為3.15 cN/dtex,斷裂伸長率為28.9%,能滿足使用要求。

2.2.2 絲素/PBT共混纖維

絲素具有良好的人體親和性,可用于傷口敷料、組織工程支架等生物制品中。張文燕等將絲素進行溶解、冷凍干燥后制成納米級粉體與PBT切片共混紡絲,以改善PBT纖維的親水性和人體親和性,用于保健護膚產品中,提升PBT纖維的附加值。

2.2.3 功能性PBT單絲

充分應用堿液對PBT的水解作用,對PBT單絲頂端進行受控的表面處理,得到用于人造毛發(頭發、睫毛)、牙刷、化妝筆刷等制品的產品。PBT磨尖絲(指化學磨尖絲)具有柔和舒適的特點,且其錐形尖端可用于齒間和牙齦縫的深度清潔。祝智勝等通過試驗認為,牙刷用磨尖絲頭部呈錐形為宜,頂端有一定的圓錐角度并呈對稱狀,其關鍵是設定和控制溶液濃度、溫度和浸漬時間等參數。

張守運采用杜邦型號5555HS的TPEE切片(特性黏度1.105 dL/g)紡制皮芯復合紡絲,并制成針織布樣。所得單絲直徑1.5 mm,皮芯復合比例為3∶7 ~ 4∶6,在皮層添加5% ~ 6%的磷氮系無鹵阻燃劑和3% ~ 5%的防紫外母粒,臥式紡絲拉伸,紡絲速度120 ~ 125 m/min,溫度238 ~ 242 ℃,拉伸溫度145 ~ 155 ℃,定形溫度155~ 165 ℃,總牽伸倍數4.5 ~ 5.0,上油率0.7% ~ 0.9%,所得針織物的極限氧指數(LOI)為32.2%,續燃、陰燃時間為 0,紫外線透過率T(UVA)、T(UVB)分別為3.9%、3.5%。其產品可用于鞋材、氣囊、過濾布、服裝、背包等。

2.3 PBT纖維下游產品開發

2.3.1 用于智能紡織品

美國SADEQI等將PBT膨體紗用于加工智能可穿戴織物的可洗智能傳感線,可縫在可穿戴紡織品中。使用簡單的紗線表面涂層工藝使其對應變敏感,在PBT螺旋紗線上涂上電阻碳墨(resistive carbon ink),螺旋細絲拉直(展開)會改變其數值,可用于跟蹤人體運動并實時監測其生理參數的智能織物。

2.3.2 用于抗靜電織物

為避免服裝、鋪地織物等產生靜電,HU等開發了具有橘瓣型結構的復合抗靜電纖維PBT/PET纖維。其抗靜電功能源于炭黑(CB)粉末在聚合物基體中的均勻混合,以及橘瓣型聚酯同系界面“微纖”之間形成緊密接觸,含有的CB在纖維軸向形成導電的連續相。將這種抗靜電纖維加工成機織和針織面料,洗滌100次后其表面電阻率僅從1.1×106Ω/cm2升至1.2×106Ω/cm2,符合家用及工業標準抗靜電要求。

2.3.3 用于精密過濾的熔噴非織造布

未經處理的PBT熔噴非織造布親水性差,用作醫用濾材時會導致血液在流過非常細小的濾膜孔隙時無法完全鋪展,與過濾材料接觸的有效表面積減少,造成過濾速度緩慢,很難適用于臨床醫學。針對此,崔曉萍等以KMnO4/H2SO4體系作為PBT熔噴非織造布與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反應的引發體系,溶脹劑甲苯質量分數為2%,KMnO4濃度為1.5×10-3mol/L,H2SO4濃度為0.3 mol/L,預引發溫度和時間分別為60 ℃、60 min,丙烯酰胺濃度為0.35 mol/L,反應溫度和時間分別為60 ℃、3.5 h,測試結果表明可使PBT熔噴非織造布獲得良好潤濕性。

2.3.4 用于組織工程的共聚酯纖維

生物可降解的脂肪族-芳香族區段的共聚物具有良好應用前景。因其具有柔軟性,并具備可控制的兩性分子(具有明顯的極性和非極性基團),調整其硬/軟片段比例,或者增加新的區段,就可以調節其物理力學性能、改進材料的細胞親和力,或抑制其降解產物可能具有的細胞毒性。王連才等通過改變軟段PEG長度,合成了生物可降解多嵌段聚醚酯共聚物(PTCG)。這些共聚物的提取物在體外細胞毒性試驗中未表現出細胞毒性。共聚物表面的平滑肌細胞生長良好,可能是生物醫學應用的良好“候選者”。

2.3.5 仿毛包芯紗

方樂試驗并探討了PBT包芯紗生產工藝,認為“兔毛絨”紗芯絲選用PTT長絲,產品彈性雖好,但染色難度大、芯絲成本高;采用錦綸長絲,產品彈性好,可采用兩步染色,染色成本低,但芯絲成本較高;而采用PBT長絲,芯絲成本最低,可采用三步染色(PBT低彈絲、錦綸、粘膠纖維),產品色彩豐富,個性化強,生產工藝簡單;使用21.0 tex PBT包芯雙股線制成的羊毛衫具有獨特的彈性、柔軟性、色澤和手感。

2.3.6 用于高彈牛仔面料

采用PBT纖維可有效減輕甚至杜絕牛仔褲的起包現象。黃敏等采用相同規格的PET與PBT纖維包覆氨綸紗作為牛仔織物的緯紗,并利用模糊綜合評價方法對兩者進行比較,發現后者的綜合性能優于前者。在實際應用中,將PBT長絲與氨綸包覆制成空氣包覆絲,具有優越的拉伸彈性,且面料回彈效果好。

2.3.7 生物可降解包芯紗

劉杰英等分析了不同捻度和混紡比的共聚改性PBST/棉包芯紗的拉伸回復性能,發現捻度對其彈性回復率有一定影響,捻度為500捻/m時比較合適;當PBST/棉為40/60時,紗線的彈性回復性較好;在小變形下,PBST包芯紗能保持良好的拉伸回復性,但多次拉伸后,其回復性會受到較大程度破壞。

2.3.8 TPEE用于床墊

張宏玉等試驗了TPEE“空氣纖維”與普通海綿組合對床墊綜合剛度的影響,所謂“空氣纖維”為三維網狀結構材料,TPEE經加熱擠出,在水中一體成形,兼具彈性和透氣性,可與面料層直接組合成床墊,也可用于床墊鋪墊層。作為床墊鋪墊層時,其密度與厚度對床墊的綜合剛度影響較大,厚度不變時,床墊的綜合剛度與TPEE空氣纖維的密度成正比;密度不變時,床墊的綜合剛度與TPEE空氣纖維的厚度成反比。

3 PBT纖維的應用前景

3.1 產業鏈可持續發展的條件

與PET纖維相比,PBT纖維產業鏈可持續發展的條件相對更優越,主要體現在:合成原料的生物質資源以及生物法工藝的相對成本比生物法EG低,BDO合成的副產物相對具備高附加值可能,隨著BDO產能的提升,其成本將進一步降低;PTA直接酯化法已成為PBT合成的主流工藝,普遍采用鈦系催化劑,回收提純副產物THF已經成為工業化的標準配置,并且已經形成相應的技術規范(HG/T 5870 - 2021《綠色設計產品評價技術規范 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樹脂》);相對PET纖維,PBT纖維在染色整理工序的能耗和污染低,有益于降低污水處理壓力;可以采用PET的環保油劑;纖維織物可采用熔融回收再生。

3.2 技術紡織品應用市場的拓展

預計PBT纖維在亞洲地區,尤其是在中國大陸的發展將進一步提升,借鑒PET纖維生產的裝備技術和工程化經驗,正在突破原先的質量不穩定瓶頸,開發適合消費市場和和新型產業發展需求的技術紡織品,包括現代農業用非織造布、家居紡織品、體育健身紡織品、理療紡織品、“用即棄”非織造布等。尤其是采用了鈦系催化劑和不需要擴鏈劑的共聚改性PBT的生物可降解非織造布,在環保性能和使用安全性上更勝一籌,也將形成新增市場用量。具有功能特點的PBT以及改性PBT纖維在醫療、防護、化妝用品等高附加值領域將形成競爭能力。

3.3 進一步提升競爭力的可行性

PBT用于注塑工程塑料的技術、使用性能和相對成本均優于PET。盡管PBT纖維在成本和數量上無法超越PET纖維,但兩者可形成互補。

BDO的生產成本和環保成本通過生物質資源和生物化工的規?;?、副產物應用市場的開拓和高附加值化,有望得到改善。

采用直接紡絲工藝可大幅降低能耗,提升產品質量,采用液相增黏技術比固相增黏更具能耗優勢;目前,新設計的單套PBT裝置產能已基本達到經濟規模,直接紡絲(包括熔噴)條件基本具備,纖維質量有望大幅提高,采用相對特性黏度為0.6 ~ 1.05 dL/g的PBT或共聚改性PBT生產熔噴非織造布,其綜合性能將優于PET。

可充分借鑒PET聚合和紡絲的成功經驗,優化THF回收再生工藝流程,優化副產物再加工和改性PBT生產的工藝,發揮產業鏈的綜合優勢,加大高效、耐水解、低成本鈦系催化劑的研究和產業化進程,形成PBT裝置后續直接紡絲、共混工程塑料、副產物綜合應用的產業鏈集成。

猜你喜歡
酯化紡絲黏度
同軸靜電紡絲法制備核-殼復合納米纖維
靜電紡絲法制備正滲透膜材料
超高黏度改性瀝青的研發與性能評價
聚酯酯化廢水中有機物回收技術大規模推廣
聚酯酯化廢水生態處理新突破
硫酸酯化劑和溶劑對海參巖藻聚糖硫酸酯化修飾的影響
水的黏度的分子動力學模擬
靜電紡絲制備PVA/PAA/GO三元復合纖維材料
數字直流調速器6RA70在紡絲牽伸系統中的應用
SO42-/TiO2-HZSM-5固體超強酸催化劑的制備及酯化性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