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施肥方法對小麥性狀及產量的影響

2024-03-26 03:11崔姍
湖北植保 2024年1期
關鍵詞:生育期空白對照湖北省

崔姍

摘要:為科學建立小麥配方施肥技術體系,進行了配方施肥與習慣施肥對小麥生育期性狀及產量的影響試驗。結果表明,不同施肥方法下,小麥生育期在191~193 d,差異較小,株高和穗長為習慣施肥>配方施肥>空白對照,呈現逐步降低的趨勢;有效穗為配方施肥>習慣施肥>空白對照,成穗率則是空白對照>配方施肥>習慣施肥;習慣施肥和配方施肥的穗粒數和千粒重差異較小,與空白對照差異較大,穗粒數是習慣施肥>配方施肥>空白對照,千粒重為空白對照>配方施肥>習慣施肥;不同施肥方法處理的小麥產量差異顯著,配方施肥(323.7 kg/667m2)>習慣施肥(314.8 kg/667m2)>空白對照(92.7 kg/667m2)。生產上建議推廣配方施肥,可減少肥料不合理的投入,充分提高小麥單產和總體經濟效益。

關鍵詞:

小麥;產量;生育期;配方施肥

中圖分類號:S512.1 文獻識別碼:A 文獻編號:1005-6114(2024)01-063-03

小麥是湖北省主要糧食作物之一,2022年湖北省小麥種植面積103.13萬hm 小麥產量405.57萬t,在完成全年糧食生產目標和保障全省糧食安全上一直占有重要地位[1]。湖北省目前種植的小麥品種主要是鄂麥系列、襄麥系列等。在習慣施肥模式中,盲目過量施肥現象普遍,包括氮肥使用較多,而磷、鉀肥施用較少,或者氮、磷、鉀施用比例不當等,進而引起小麥產量、品質下降以及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等一系列問題[2]。

為科學建立小麥配方施肥技術體系,2021年10月至2022年5月,通過嚴格的田間肥效試驗,明確供試肥料之間及習慣施肥處理間的施肥效果差異,進一步驗證配方肥在小麥上施用的效果,達到節本增效,推廣配方肥的目的,并為大面積推廣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點

試驗定在武漢市黃陂區武湖農場、湖北省現代農業展示中心試驗田耕地質量監測點,海拔為20.3 m,屬長江沖積潮土土質,前茬作物為大豆。

1.2 試驗材料

小麥品種選用“楚襄1號”。試驗用肥分別為尿素(N≥46.0%),湖北三寧化工公司生產;過磷酸鈣(P2O5≥16%),湖北楚豐化工公司生產;氯化鉀(K2O≥60%),中國農資進口,由加拿大生產。

1.3 試驗設計

按照不同施肥處理設置,即習慣施肥、配方施肥和空白對照處理,每處理3次重復,共9個小區,每個小區面積20 m2(5 m×4 m),按250 cm寬逢中開溝分成兩廂;每廂播種10行,基本苗設計為20萬/667m2。配方施肥的N、P、K比例為湖北省耕地質量與肥料工作總站根據測定的湖北省現代農業展示中心試驗田耕地土壤N、P、K含量比例推薦的配方施肥比例。

按照尿素有效成分N=46.4%,過磷酸鈣有效成分P2O5=16%、氯化鉀有效成分KCl=60%計算有效成分總量。習慣施肥有效成分總量與推薦配方施肥有效成分總量相同,均為31 kg/667m2。

習慣施肥處理N-P-K的配比為19∶8∶4,即每667m2施尿素41 kg(N:19 kg)、過磷酸鈣50 kg(P:8 kg)、氯化鉀6.7 kg(K:4 kg);推薦配方施肥N-P-K的配比為14∶5∶1 即每667m2施尿素30 kg(N:14 kg)、過磷酸鈣31 kg(P:5 kg)、氯化鉀20 kg(K:12 kg);空白對照完全不施肥。

習慣施肥與推薦配方施肥的施肥操作相同,N肥60%作底肥,15%作苗肥,25%作穗肥;P肥全部作底肥一次性施用;K肥75%作底肥,25%作穗肥。各期的施肥量見表1。

1.4 栽培管理及天氣情況

前茬大豆收獲后,將秸稈收割并運出田外,播種前于2021年10月底用微耕機旋耕,并按250 cm寬逢中開溝分成兩廂,整平廂面;10月25日播種前不同處理相應撒施不同底肥(表1)。稱量肥料后均勻撒施到每個小區,隨后耙土蓋肥,整碎土垡,整平廂面。人工定距開溝條播,每小區播20行,依據品種的千粒重、發芽率及成苗率將種子稱量到行進行條播,實行精量播種,精細蓋種3 cm左右;11月5日小麥出苗;11月30日噴施60%精噁禾草靈(麥戀)除去田間雜草;12月2日搶在雨前追施苗肥,稱量肥料后均勻撒施到每個小區;2022年2月19日在陰雨天追施拔節穗肥,稱量肥料后均勻撒施到每個小區。

小麥播種后天氣晴好、土壤干燥,田間及時采取溝灌有利小麥出苗整齊;11月晴雨相間,早晚溫差大,麥苗較往年生長發育較快;12月前晴后雨,氣溫略偏高,降水中等,有效緩解土壤干旱,以利于小麥分蘗生長;1月氣溫前高后低,降水前少后多,日照偏少,小麥生長遲緩;2月上中旬以低溫陰雨雪和寡照天氣為主,下旬以晴天為主,氣溫偏低,降水偏少,日照偏少,生長加快,有利麥苗正常拔節;3月降水偏多,氣溫偏高,日照略偏多,有利于麥苗孕穗生長;4月降水偏多,氣溫偏高,日照充足,對小麥抽穗揚花比較有利;5月上中旬降水較少,氣溫偏高,加速了小麥籽粒灌漿成熟輕。

1.5 觀察記錄與數據處理

按照小麥品種試驗觀察記錄項目及標準,定樣段定期觀測麥苗生長動態,詳細觀察記錄各處理生育期性狀;成熟期分別對3種處理在樣段內取50株帶回室內考種,然后分小區收割、脫粒計實產。

所有數據采用Excel 2017軟件進行數據計算和整理,采用SPSS17軟件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設定P<0.05為處理組間差異顯著,P<0.01為差異極顯著。

2 結果與分析

2.1 小麥生育期

所有處理均于2021年10月25日播種,11月5日出苗,生育期在191~193 d(表2)。3種施肥方法處理的小麥生育期不存在差異,習慣施肥>配方施肥>空白對照。

2.2 苗情動態

通過田間實際調查(表3),3個處理的基本苗在19萬/667m2左右,冬至苗在23.54萬~38.51萬/667m 最高苗在33.60萬~75.10萬/667m2;在相同條件下,習慣施肥的單株分蘗最高為2.9個,配方施肥為2.7個,空白對照最低,為0.8個。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施肥方法處理的小麥分蘗苗數差異極顯著,表現為習慣施肥>配方施肥>空白對照。

2.3 植株性狀與產量

在3種處理中,株高和穗長為習慣施肥(78.0 cm和9.3 cm)>配方施肥(76.2 cm和8.2 cm)>空白對照(63.9 cm和7.0 cm),呈現逐步降低的趨勢;有效穗為配方施肥(28.04萬)>習慣施肥(25.77萬)>空白對照(19.02萬);而成穗率則是空白對照(56.6%)>配方施肥(39.9%)>習慣施肥(34.3%);習慣施肥和配方施肥的穗粒數和千粒重差異較小,與空白對照差異較大,穗粒數為習慣施肥(35.2粒/穗)>配方施肥(32.8粒/穗)>空白對照(16.6粒/穗),千粒重則是空白對照(46.06 g)>配方施肥(44.12 g)>習慣施肥(43.08 g)。

3個處理實際產量最高的是配方施肥,為3237 kg/667m2;其次是習慣施肥,為314.8 kg/667m2;最低是空白對照,為92.7 kg/667m2;且不同施肥方法處理的小麥產量間差異極顯著(表4)。

3 小結

根據本試驗的苗情動態并結合實際觀察可看出,前期習慣施肥相比配方施肥,麥苗生長發苗快、分蘗多,但中期高位無效分蘗增多,后期貪青遲熟、熟相差;而配方施肥從田間苗期長勢來看,前期轟得起,中期穩得住,后期不早衰;從產量三要素上看,穗、粒、重結構較為合理。

根據不同施肥方法對小麥生育期性狀與產量的影響結果,配方施肥相比習慣施肥,優化了化肥用量,而產量相對穩定;相比與不施肥,少量的肥料投入帶來小麥增產,且幅度較大。生產上應積極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充分提高小麥的單產和總體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湯顥軍,趙光,郭光理.湖北省麥面加工企業發展現狀與小麥產業發展建議[J].湖北農業科學,2020,60(S1):317-318.

[2] 祝君麗.推廣小麥測土配方施肥 促進農業增產增收[J]. 河南農業,2010(9):35.

猜你喜歡
生育期空白對照湖北省
不同生育期大豆品種氮素積累特性研究
例析陰性對照與陽性對照在高中生物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過表達H3K9me3去甲基化酶對豬克隆胚胎體外發育效率的影響(內文第 96 ~ 101 頁)圖版
鏡像治療截肢后幻肢痛的隨機對照試驗
不同生育期水分虧缺對烤煙干物質積累與代謝酶活性的影響
基于作物生育期的潛在蒸散的時空演變特征及R/S 分析
春風化雨 深入淺出——記湖北省優秀理論宣講員龍會忠
8 種外源激素對當歸抽薹及產量的影響
2013-2014年度二二二團冬小麥各生育期氣象條件分析
湖北省將再添6座長江大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