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動文旅融合發展的湖北十堰路徑

2024-03-26 13:34李家亮
學習月刊 2024年1期
關鍵詞:武當山武當十堰

李家亮

湖北省十堰市文化底蘊深厚、旅游資源富集、生態環境良好,具備推動文旅融合發展的良好條件。2022年,全市規上文化企業達254家,較2021年凈增55家,增速27.64%,凈增數量和增幅全省第一,規上企業營業收入46.82億元,同比增長31.9%?!笆濉逼陂g,全市累計接待游客3.23億人次,實現旅游收入2955億元,游客接待量、旅游總收入年均增長14.8%和22.6%,旅游綜合實力多年來穩居全省前三。在推動文旅融合發展取得不小成績的基礎上,十堰市應該繼續堅持“宜融則融、能融盡融”原則,整合資源,創新思路,推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

一、十堰文旅融合發展存在的主要不足

1.城市品牌競爭力不強

武當山在國內知名度較高,在百度發布的十大道教名山中,武當山位列第一,在中國名山排行榜中位列第18,在湖北省最具影響力景區排行榜中位列第二。而在中國地級市(2022)品牌排行榜(“中國百強品牌城市榜單”)中,十堰僅排名第61位,“大武當,小十堰”的尷尬現象突出。

2.旅游產品結構不優

旅游產品更新升級滯后于市場需求,目前十堰旅游還是以景區觀光為主,能夠提供的休閑度假服務和康養產品較少。而在各類景區中,觀光型景區占75%,人文體驗型景區占20%,度假康養型景區僅占5%。另外,季節性旅游產品互補不足,夜間旅游產品較少(2023年僅新增武當不夜城、丹江水都花月夜),日間旅游產品占總量的95%,夜間旅游產品僅占5%,遠低于全國夜間旅游產品約占總量10%到30%的平均水平。

3.景區效益不高

門票仍是主要收入來源。2019年,全市A級景區接待游客2000萬人次,門票收入3.52億元。2022年,全市A級景區接待游客2182.56萬人次,門票收入2.04億元。除此以外,其他收入不多。

高端景區少。截至2022年,在全國318個5A級景區、湖北省14個5A級景區中,十堰市僅有一個武當山入圍,而宜昌有4個,武漢和恩施分別有3個。

優質旅游資源沒有被充分開發利用。例如,竹溪十八里長峽、竹山武陵峽沒有得到開發,青龍山恐龍蛋化石公園、丹江大壩等景區名氣與自身的資源價值不匹配。

4.大項目拉動不夠

十堰市文旅產業整體發展水平處于全省前列,資源等級和數量長期居于領先地位,但是高品質的文旅項目較少,最大問題就是投資不足、缺少大項目的引領。例如,襄陽引進了華僑城,荊州引進方特,兩個項目炒熱激活了兩地的文旅市場,其規模和投資額均超過十堰武當山。

5.產業鏈不完善

例如,缺少富有地方特色的美食街區;文旅演藝類劇目不多,缺乏吸引人的演藝精品;旅游購物是旅游業的薄弱環節,缺少特色旅游商品和專門的旅游購物商店;智慧旅游大數據體系沒有形成,數據難以形成有效鏈條;城市旅游功能缺失,機場、高鐵站、汽車站等交通樞紐缺乏旅游咨詢服務點;城市旅游宣傳缺少旅游符號;一些重點景區沒有旅游觀光車。

6.旅游營銷理念滯后

技術手段較落后,目前主要采用電視廣告、報紙廣告、雜志廣告、戶外廣告等傳統方式宣傳十堰旅游。另外,營銷資源的整合力度不夠,渠道載體比較單一,導致客源來源主要以省內和周邊省市為主,市場局限性較大。

7.資源轉化不足

十堰是文化大市,擁有武當山、丹江水、東風車、鄖陽人、綠松石、恐龍蛋等豐富的山水人文、歷史文化資源。但是,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卻沒有轉化為產業經濟優勢。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對資源的挖掘程度不夠,致使旅游產品的文化價值沒有得到充分體現,文創產品開發不夠。

二、推動十堰文旅融合發展的路徑

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是大勢所趨,只有走深度融合發展的路子,文旅產業才能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

1.構建全域旅游格局

一是完善全域旅游規劃。編制完善“1+9+N”規劃體系,即十堰全域旅游總體規劃、9個縣市區區域規劃以及重點片區專項規劃。編制武當山和十堰城區景城一體化發展規劃,把十堰城區建設成為游客文旅消費體驗目的地,把武當山建設成為十堰城市客廳。推進武當山、丹江口兩地文旅產業協同發展,構建“環武當、大武當、泛武當”旅游經濟圈。加強武當山核心景區建設,形成武當山主要宮觀廟宇旅游環線。

二是指導城鎮村莊風貌設計。用旅游理念、景區標準指導全市城鎮和鄉村規劃編制,將城市設計作為縣城、重點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重要內容。

三是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十堰市整體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市,9個縣市區分別創建國家、省級全域旅游示范縣,條件成熟的鄉鎮創建全域旅游示范鎮。

四是構建“兩區三帶”發展格局。打造武當山文化康養旅游區、十堰城市文旅消費聚集區、百公里城郊生態游憩帶、百公里漢江休閑觀光帶、百公里竹房綠色養生帶。

2.豐富全域旅游產品

一是做強龍頭產品。發揮武當山在十堰文旅產業中的龍頭作用,實現旅游產品提檔升級、景區上市,帶動“兩區三帶”整體發展,形成“宣傳互動、線路互推、產品互補、市場互享”大格局,激活全市文旅市場。做強武當道樂、武當養生、武當太極、武當建筑“四張品牌”,著力建設太極湖夜游綜合體等沉浸式體驗項目,開發以“武當文化”為內涵的系列文創產品,實現山上、山下聯動,打造以文化遺產體驗為特色,集武術觀賞、運動健身、道醫養生、山水觀光、湖泊度假等于一體的精品。

二是發展康養產業。以32家國營林場為依托,發展森林康養旅游,創建森林康養旅游示范縣、示范鎮、示范基地、示范村。推進“藥醫養游”融合發展,培育醫藥康養、湯浴康養、森林康養、膳食康養等業態。加快推進富泉山、龍王埡、滄浪山、魯家寨、太和梅花谷等森林康養項目的建設。

三是發展紅色旅游。依托納入國家“建黨百年紅色旅游百條精品線路”中的“南水北調活水之源”線路,推進丹江口大壩創建國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通過串聯南水北調紀念園、中原突圍玉皇山戰斗遺址公園等市內外紅色旅游景點,推動紅色旅游的發展。

四是打造活化產品。武當文化:要加強武當山古建筑群的保護利用,開展世界文化遺產數字化活化利用。漢水文化:要建設丹江口生態文化旅游區,打造漢江史詩畫廊等景區。汽車文化:要加強東風汽車工業遺產的保護利用,建設汽車小鎮。詩經文化:要建設中國(房縣)詩經城。紅色革命文化:要加強南化塘中原突圍主戰場等遺址的保護利用和長征文化公園湖北鄖西段建設。古人類文化:要加強鄖縣人遺址文化公園建設,啟動學堂梁子遺址、梅鋪猿人遺址、黃龍洞遺址、白龍洞遺址四處古人類活動遺址的聯合申遺工作。七夕文化:要舉辦天河七夕文化旅游節,建設天河七夕文化城。

五是培育露營度假產業。在鄖陽區、丹江口市、武當山特區、竹溪縣等地規劃建設汽車露營地。推動鄖西天河、竹山圣水湖、鄖陽區鄖陽島、竹溪龍王埡、丹江口大明峰建設度假酒店。

六是開發利用好工業文化遺產。推動老三線基地保護和綜合開發,打造丹江口三線建設文化旅游區,加強東風公司汽車工業遺產的開發利用,建設中國汽車博物館。

七是打造研學基地。加大與國內知名旅行社的合作,將武當山、東風公司老基地、丹江口大壩、青龍山國家地質公園等一批研學基地納入研學線路。支持建設一批國家、省、市級研學基地。

八是豐富鄉村旅游產品。將全域旅游融入鄉村振興戰略,以建設旅游名鎮、名村和特色村為依托,推動大川鎮、柳陂鎮、野人谷鎮、櫻桃溝村、天河水鄉、桃花島、龍韻村、花園溝村、西溝村等的鄉村旅游產業提檔升級,打造鄉村旅游A級景區。

九是加強智慧旅游建設。利用信息技術打造智慧旅游景區、智慧旅游商店等線上旅游產品,實現4A級以上景區、重點文博場館和旅游項目全景上云,實現“一部手機”游十堰。

3.增強全域旅游服務要素功能

一是建設旅游集散中心。加快在十堰奧體中心等地建設城市旅游集散中心,在鄖西、丹江口、房縣等地建設旅游服務中心,在武當山、丹江口大壩、機場、客運站等地建立咨詢服務點,形成十堰全域旅游三級(市、縣、景區)集散體系和咨詢服務體系。

二是提升城市旅游功能。依托歡樂世界、漢水九歌、奧體中心和百二河休閑長廊等,打造“一軸兩區多點”城市休閑街區、夜間經濟示范區及夜游產品。利用萬達廣場、環球港等成熟商業街,打造文娛、購物、美食街區。

三是優化交通體系。加密重點客源地區的旅游航班線路,加快開通國際航線。全市4A級以上景區連接公路達到二級以上等級。推動城市重軌輕用旅游觀光項目建設,實現武當山景區有交通線路直達機場、高鐵站,重點酒店、重點景區擁有旅游專線巴士或游客公交車。開通市區與主要景區間的旅游專線,提升主要景區的通達性。

4.壯大文旅市場主體

一是提升景區品質。提升現有23家4A級景區的品質,豐富景區休閑觀光內容和二消項目,逐步打破門票經濟。

二是創建高A級景區。力爭使丹江口大壩景區通過國家5A級景區景觀價值評審,丹江口玉皇頂柑橘園、竹溪夯土小鎮創成國家4A級景區。

三是優化住宿服務體系。推進酒店業發展,打造旅游星級飯店,培育精品民宿、家庭旅館、鄉村客棧等,增強各類酒店、住宿場所的接待能力。

四是壯大規上文化企業。按照“五個一批”的要求,抓好文化企業進規工作,持續發揮政策激勵引導作用,力求使規上文化企業數量和收入增幅實現新突破。

5.促進全域產業融合

一是“文化+旅游”融合。持續舉辦十堰武當文化旅游節、十堰森林(汽車)音樂節、詩經(黃酒)文化節、鄖西天河七夕節等節慶活動。推動十堰文創產業園文創基地建設。推動十堰創建國家文旅消費試點城市、各縣市區創建文旅融合縣,支持各重點景區打造1到3個旅游演藝精品劇目。

二是“體育+旅游”融合。舉辦中國·十堰環庫區馬拉松賽、中國·十堰環庫區自行車賽(國家級)、十堰汽車山地越野賽(國家級)、十堰國際武當武術邀請賽(國際)、武當太極拳國際聯誼大賽等賽事,大力開展滑雪、低空運動、漂流、帆船、垂釣等體育活動。

三是“農業+旅游”融合。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打造農旅融合集聚區。以茶葉、花卉、中草藥等種植為基礎,延伸發展茶藝體驗,打造婚紗攝影基地、中醫養生會館等。

6.做好宣傳營銷工作

一是構建品牌形象。圍繞“來武當山過幾天仙暇日子”“山水車城宜居十堰”等宣傳口號,設計十堰旅游形象宣傳語、旅游形象標識,構建全新十堰文旅形象。

二是搭建全媒體矩陣。密切與央媒、省媒的合作,加大宣傳力度。借助高鐵、機場戶外大屏以及樓宇廣告等端口,廣泛開展旅游宣傳。利用新媒體平臺,提升十堰文旅推介的熱度、廣度和強度。

三是細分市場營銷。開展“引客入堰”行動,深化與北京在旅游方面的對口協作,推動與武漢城市圈、襄十隨神城市群等的交流合作,實現品牌共塑、宣傳互推、客源互送。深耕武漢、北京、西安、福建、廣州等重要客源市場。通過加快武當山機場國際航站建設、開通客源地國際航線、創新“一帶一路”沿線等境外旅游宣傳推介,開拓港澳臺、日韓、東南亞旅游市場。

四是實行一卡(票)通游。建立市縣、縣域、景區三級聯動營銷機制,探索將十堰旅游一卡通發行范圍擴大到襄陽、南陽、安康等毗鄰市場。針對距離較遠的市場,開展憑借武當山景區門票免費游覽全市所有A級旅游景區的“一票通游”活動。

7.推動重大項目建設

一是加快重點項目建設。全力推動中央文化區、五龍宮景區、“鄖縣人”遺址公園、富泉山度假區、十堰大劇院、中國天河七夕文化城等項目建設,加快推進漢水九歌、歡樂世界、丹江口生態文化旅游區、方特主題樂園等一批大項目建設。

二是擴大文旅招商規模。編制招商手冊和招商地圖,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西安、武漢等重點城市舉辦招商推介會,引進一批大的投資主體和文旅項目。

三是謀劃大景區構架。規劃建設竹溪十八里長峽、竹山武陵峽桃花源等大景區,優化升級青龍山恐龍化石公園等優質景區,形成十堰特色精品景區。

猜你喜歡
武當山武當十堰
湖北十堰沿江化工企業關改搬轉全部完成
武當佳境
武當山武術館發展現狀研究
武當還饃錄
武當山特區歡歡喜喜過大年
童迷黑白秀
關于在湖北十堰舉辦觀賞石鑒評培訓班的通知
武當山·紫霄大殿
登上武當山
十堰城郊轄區2013年農村低電壓治理成效淺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