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傳統紋樣在現代服裝圖案中的表現形式研究

2024-03-27 09:15韓沈平
西部皮革 2024年1期
關鍵詞:紋樣時期裝飾

韓沈平

(和田職業技術學院,新疆 和田 848000)

0 引言

中國具有極其悠久的歷史,在四大文明古國中是唯一文化沒有斷流的國家。中國的文化與裝飾紋樣數量龐大且與時代有著緊密的聯系,裝飾紋樣作為不同時代人民的審美情趣集中體現,一直貫穿于漫漫歷史長河中。本文根據不同時代不同人群所喜好不同的裝飾紋樣,探究該紋樣在現代社會所對應的消費群體,并通過二次創作的方式進行表現。

1 中國傳統紋樣的發展趨勢

中國傳統紋樣大致上經歷了“抽象-具象-抽象”這一過程,如同哲學中所講述的否定之否定規律,中國傳統紋樣的發展也不是直線前進而是螺旋式上升的。在遠古時期,裝飾紋樣作為人類最樸素的情感表達,在創作形式上接近于兒童的思維,并沒有過多的技巧,這一時期紋樣多由極度抽象的幾何紋樣與抽象表達后的動植物為主。隨著社會階級的出現,裝飾紋樣開始具有對身份與地位的象征意義。自夏朝開始,不同的階級使用的紋樣也具有不同的特性,以統治階級最喜愛使用的饕餮紋為例,這一時期的紋樣多具有強烈的象征意義。秦漢時期繪畫、紡織、雕刻等技術均有較大的發展,這一時期裝飾紋樣不僅僅是貴族階級與統治階級的特有產物,普通百姓家庭也有使用,造型多樣且古拙樸實。

此后的其他時期裝飾紋樣也大多反映了當時生產力與工藝水平,同時還反映出當時不同階級的群體對不同紋樣喜好。

2 不同時期的裝飾紋樣及使用場景

2.1 原始時期的裝飾紋樣

原始時期最具有代表性的紋樣大多出自彩陶彩繪紋樣,這一時期的紋樣大多蘊含著原始時期人類對于漁獵以及影響漁獵的相關元素。紋樣也是由勞動起源演變到具有某種巫術性質的象征意義,著名的人面魚紋彩陶盆就是由人嘴叼著兩條魚同時有兩條魚咬住人的耳朵組成的圖案。原始時期半坡人主要以漁獵為生,這種魚紋裝飾可以說是當時半坡人生活的寫照,所以能夠給部族帶來生活資源的魚也具有了一定的象征意義。人面魚紋多用于兒童棺槨的涂裝,類似于某種儀式性圖案,說明在這一時期魚的形象已經不僅僅是半坡人的生活資源,同時具有了某種神秘色彩?;驅⒛芙o部族帶來溫飽的魚作為部落的圖騰進行崇拜[1]。

原始時期更多的還是以各種自然元素為主題的紋樣,原始時期人類認為風、水、植物等自然事物具有強大的力量,將其形象繪制在起霧、巖壁上可以獲得其力量或免受其傷害。在這一時期出現了大量以此為主題進行創作的彩陶,如彩陶漩渦紋雙耳罐、彩陶旋渦紋瓶、彩陶旋渦紋壺、彩陶旋渦紋尖底瓶均是以旋渦作為主題進行創作的。據有關學者推測,馬家窯文化中出現大量的以旋渦為題材的彩繪裝飾圖案,主要是因為仰韶廟底溝文化生產力發展后人口壓力增大,部分部落移居至更加適應人類生存的黃河中上游地區,在這一時期黃河流域的水害與河水滋養對先民生活的影響很大,故此將河水的景觀作為一種創作元素能夠體現出河水的神圣感和對河水的膜拜。

通過馬家窯文化的實例可以得知,原始時期的裝飾紋樣形式上以極簡抽象化圖形為主,同時在其精神內核中透露出部分神秘學屬性。根據抽象與神秘這兩個特點,將抽象畫圖形作為服裝的紋理使用,可在視覺效果上呈現出古樸的視覺感受,同時如人面魚紋等具有一定神秘屬性的紋樣可以參考其含義作為服裝品牌的標志或作為圖案進行裝飾,如喜愛蒸汽朋克、廢土朋克風格的消費群體在購買衣物時會首選LOFT(工業風)服裝。原始時期裝飾紋樣的色彩與紋樣與現代工業風契合度較高,同時蒸汽朋克文化中認為“科技發展成為魔法”,這一理念與原始先民將生產中的元素賦予神秘學屬性具有異曲同工之妙。

2.2 商周時期的裝飾紋樣

商周時期社會出現了階級劃分,在這一時期青銅器得到了極大地發展,并且史學家通常將青銅器作為社會發展進入奴隸制的標志之一。青銅器并不是奴隸與百姓能夠使用的器物,通常被奴隸主或貴族階級作為標榜自己的功績和震懾被統治階級的象征。

青銅器工藝精美造型古樸,由于鑄造材料的限制,紋樣多較為粗獷,有力量感,紋樣除鐘鼎文外還有動物、龍、植物、人物等形象,在紋樣的形象上具有極強的象征意義。正如黑格爾在《美學》一書中所說的:“美的要素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內在的,即內容,另一種是外在的,即內容借以現出意蘊和特征的東西?!?/p>

在青銅器紋樣中,動物紋樣是廣為人知的,豬、牛、羊、虎等動物形象在青銅器上較為常見,并且有將不同動物形象進行組合的紋飾,一般研究者稱之為“饕餮紋”,粗眉咧口、口中有獠牙或鋸齒是它的特點,饕餮在神話記載中無身體,僅有一個頭與嘴,是貪婪與榮貴的象征,奴隸主會將這種猙獰可怖的形象用來彰顯對特權與財富的擁有,同時饕餮可怖的形象也可作為震懾奴隸與其他被統治階級的象征。

除饕餮紋外龍紋(又稱夔紋或夔龍紋)也是商周時期青銅器上較為常見的裝飾紋樣,龍的形象在中國歷史相當久遠,從原始時期的玉豬龍到近現代我們熟知的龍,形象上發生過較大變化。在商周時期龍也被稱為百鱗之首,龍的形象通常被用于裝飾器物的頸部。因其威嚴與華貴的特性還被后人作為男性的代名詞,相對應高貴優美的鳳紋作為女性代名詞。商周時期通常被用于裝飾器物的頸部,商周時期的裝飾紋樣多為古樸、力量感強的造型,同時因其主要刻畫在青銅器上,構圖大多扁長且具有一定連續性,結合造型特點與其背后的象征意義。商周時期的裝飾紋樣更加適合用于男性服裝或在服裝飾品中使用,可作為服裝圖形或服裝標志使用,類似于KENZO 對于老虎形象的使用方式,饕餮紋可作為標志同時還能作為輔助圖形使用。也可將龍紋作為男士服飾的設計元素,男士吊墜、手排、男鐲,均可以用商周時期的裝飾紋樣作為創作題材,在體現男性力量感的同時,紋樣的古樸風格還能夠促進廣大消費者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可。

2.3 唐宋時期的裝飾紋樣

中國傳統裝飾紋樣的發展巔峰是在經濟與文化都相對繁盛的唐宋時期,唐宋時期紋樣造型多變,尤其是唐朝最具有特色,唐朝時期胡風盛行,中原地區藝術吸收了大量西域少數民族的特點,這才有了琳瑯滿目的新穎紋樣。同時銅器鑄造工藝的提升使得銅鏡逐漸進入尋常百姓家,在唐宋時期銅鏡上出現的紋樣樣式多且造型精美。

自春秋戰國起銅鏡就已經具有一定的審美價值,但當時的紋樣主要以幾何紋樣為主,唐朝以后花卉植物紋樣銅鏡得到了迅速發展,這一時期花卉紋樣造型更加寫實且造型流暢,在當時的市場環境中非常迎合女性消費者與文人的審美需求。唐宋時期文學得到了極大發展,文人雅士喜愛種花、養花、賞花、用花,不同的花也被賦予了不同的文化內涵,經常有文人墨客借花喻人,如不屈寒冬的梅花,象征富貴的牡丹花,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都能夠反映出當時社會的審美及多元文化[2]。

在銅鏡中出現的花卉植物紋樣中忍冬紋與纏枝紋較為有代表性,忍冬紋最早出現于南北朝,因其越冬而不死,常常被用于佛教相關題材中,比作靈魂不滅、輪回永生。纏枝紋起源于隋朝,在明朝時期達到頂峰,是多種植物組合形成的紋樣,又被稱為“萬壽藤”,因造型相互纏繞故而被賦予吉祥、長壽的寓意,但如果用不同的花作為花頭,寓意還會延伸,如將牡丹作為花頭,纏枝紋就具有了富貴的含義,將蓮花作為花頭就具有潔身自好的含義,同時鑒于老百姓對于十全十美的追求也使得民間出現了牡丹、蓮、菊、梅作為花頭的“纏枝四季花”。纏枝紋是中國傳統裝飾紋樣中最具有表現力與融合性的紋樣,因其包容的特質在明清時期的瓷器中也是極為常見。

唐宋時期紋樣中植物紋樣的增多能夠體現出文人審美情趣逐漸占據社會的主流,在這一時期紋樣從過去抽象化表達逐漸轉變為寫實性表達。更多體現出一種柔順、絲滑的女性特質。這一時期的紋樣在現代服裝圖案的使用中更多偏向女性市場,在存量市場的調研中可知,中國傳統植物紋樣更受女性消費者的青睞,忍冬紋與纏枝紋造型上都具備婀娜多姿、富有動感的特點,常見于旗袍、裙子等女性服飾上。

2.4 元朝時期傳統紋樣

元朝在中國封建王朝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經濟文化發展相對較為落后,且因其歷史很短,并沒有出現具有代表性的紋樣。由于元朝統治者為北方游牧民族后代,這一時期整體藝術作品及傳統紋樣在學習中原的基礎上又帶有一絲粗獷。

元朝時期蒙古族崇尚萬物有靈論,認為自然界一切事物均有靈性與力量,尤其是日月在蒙古族服飾及生活用品中較為常見,比如象征太陽的三足金烏也時常出現在蒙古袍的肩部[3]。

元代北方漢族刺繡風格受蒙古族影響較大,風格與紋樣造型上多有重合之處。元朝時期北方漢族的刺繡服飾上常見山水云等題材,如北京雙塔慶壽寺出土的帖繡僧帽,邊緣用貼繡技法繡制出如意云頭,與火焰紋的搭配十分簡潔工整,其云頭與哈木爾紋相似,是元代多元文化交融下的產物。這一時期漢族刺繡風格整體工整簡潔,但相對較為抽象、原始。表達情感直接且粗獷,體現出一種奔放豪邁的氣勢。

此外元青花在中國瓷器史上也具有代表性,造型飽滿大膽,一改青花瓷秀氣內斂的風格,將草原民族的豪放融入進青花瓷的造型與紋樣之中。這一時期青花繪畫藝術被推向巔峰,也確立了后世青花瓷經久不衰的地位。元代的青花瓷除傳統常見的植物紋樣外,動物紋樣在青花瓷中也較為常見,如元青花荷塘鴛鴦圖花口大盤與元青花鹿銜靈芝紋大盤就是將動物形象與植物紋樣進行結合,構圖極為飽滿,層次分明,既能表現出青花瓷收斂內秀的氣質,同時也能表現出少數民族文化形式美感的獨特風格。

元朝時期的傳統紋樣發展較為緩慢,但風格特點上具有漢族與少數民族等多種文化印跡,能夠將粗獷與內斂的風格拿捏到位,在服裝圖案的使用時應當將消費定位于年輕消費群體,作為棒球服、飛行服等服裝的裝飾紋樣較為合適,并且刺繡形式更加適合元朝傳統圖案風格。

2.5 明朝時期傳統紋樣

明朝在中國封建王朝中的地位極為重要,不僅僅是因為明朝是中國最后一個漢族統治者建立的王朝,同時也因為明朝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對后世中國的影響較大。明朝時期清流文人的精神對于文人墨客的審美情趣也產生了極大影響。明朝初期統治者在瓷器的紋樣上更加偏好能夠彰顯自己漢人身份的紋樣,永樂時期,瓷器紋樣完全摒棄了元朝時期繁復花樣與夸張飽滿的造型,這一時期青花瓷裝飾布局稀疏,擅用留白手法進行表現,為受眾群體提供想象空間,這一時期花卉與高山等紋樣較為常見[4]。

明朝中后期皇帝大多信道,君主對于民間疾苦沒有正確的認知,在瓷器的造型上幾乎全被皇帝的個人意志所左右。這一時期青花瓷的燒制工藝與紋樣繪制技法達到了頂峰,宮廷日用瓷上的紅釉瓷、龍紋飾及年款象征著帝王的皇權,具有政治的等級性和教化性。

明朝時期的傳統紋樣整體體現出大道至簡的風格和收斂內秀的特質,在服裝上也如出一轍,相較于元朝時期大塊圖案或刺繡,明朝時期服裝紋樣連續圖形、抽象圖形較多,在現代服裝中可以作為服裝底紋或被子、沙發、抱枕上使用,除此之外明朝時期官服補子也較為有特色,文官官服補子使用飛禽紋樣,武將官服補子使用走獸紋樣,紋樣的形式類似于中國傳統工筆畫,包括其他傳統服飾紋樣,都具有簡約抽象的特點[5]。

3 結語

中國傳統紋樣是服裝設計從業者的寶庫,為當今設計師的服飾設計提供了大量素材。將傳統紋樣融入現代服裝設計中,既能夠體現中國服飾特色,讓更多人了解我國傳統文化,也能夠在推進傳統元素與現代服裝設計相結合的過程中傳承和創新中國傳統文化。當今時代,服裝設計師在汲取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時,將傳統元素當中的內容搭配使用在現代服飾之上,不僅能夠增強服飾吸引力,同時也能更加突出中國傳統文化特色。重要地是在傳承中創新,這對提升服裝設計水準、提高品牌傳播力和影響力、滿足廣大消費者審美需求都是大有裨益的。

猜你喜歡
紋樣時期裝飾
鯉魚旗裝飾墜
裝飾圣誕樹
文藝復興時期的發明家
《2020年杭州亞運會紋樣設計》
開心一刻
清代時期
藏族傳統紋樣中幾何紋樣的類型及其文化解讀
新時期的向善向上
DIY節日裝飾家
袁飛紋樣設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