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當地標準的馬來西亞隧道有限空間施工安全管理探究

2024-03-27 07:42劉博
工程建設與設計 2024年4期
關鍵詞:救援氣體應急

劉博

(中交四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廣州510420)

1 引言

鐵路工程隧道施工安全風險高,環境復雜,一旦發生安全事故,極易導致群死群傷的嚴重后果,隧道施工安全管理一直是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重難點。 近年來,由于有限空間作業不規范、盲目施救等原因導致的有限空間安全事故率持續上升,隧道施工屬于有限空間作業, 本文以馬來西亞當地標準的隧道有限空間安全管理為例, 系統探究有限空間安全管理的方法和流程,為國內隧道有限空間安全管理提供借鑒和參考。

2 工程概況

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馬來西亞東海岸鐵路項目全長665 km,起點位于哥打巴魯,終點位于巴生港,縱貫馬來西亞南北,項目四分部線路總長75 km,線路內含橋梁24座,橋梁占比21.17%;隧道2 座,隧道占比2.6%。

龍運隧道位于登嘉樓州龍運縣,全長871 m,線間距為4.2 m,單洞雙線有砟軌道復合式襯砌隧道。 中心里程CH216+002,最大埋深97m,最小埋深2.5 m,地質以中等風化片巖巖性為主。 龍運隧道自2019 年復工至2021 年4 月貫通,根據馬來西亞對有限空間安全管理的相關規定,結合國內施工經驗及現場實際探索出一套中馬結合高效安全的隧道有限空間安全管理模式。

3 有限空間的定義及風險源

有限空間是指封閉空間或局部封閉空間, 進出通道受限的非常規工作場所,且存在有毒有害氣體危害風險[1]。隧道進洞后成為局部封閉空間,且存在大量有毒有害氣體,故定義為有限空間。

隧道有限空間施工作業中存在的危險源主要有5 個方面:物理風險、化學風險、生化風險、人機工程學風險及其他風險。 在某些施工環境和條件下,以上危險源可能共存,并伴有突發性和隱蔽性特征[2]。根據隧道施工實際及經驗法對上述風險進行辨識評價,制定并采取有針對性的預防預控措施,見表1。

表1 隧道有限空間施工的風險源及預防與控制措施

化學風險主要指作業人員可能吸入超過安全閾值的有毒有害氣體導致的中毒或氧氣不足造成的窒息。 常見的引起有限空間作業的典型有毒有害氣體有:一氧化碳(CO)、甲烷(CH4)、硫化氫(H2S)、磷化氫(PH3)等。

隧道有限空間內還可能存在高處墜落、物體打擊、爆炸、坍塌等安全風險。 常見隧道發生涌水涌砂、坍塌、爆炸等事故的預防預控也是安全管理重點。

4 隧道有限空間施工作業人員資質相關要求

馬來西亞《有限空間安全工作的行業實踐守則(2010 年)》(Industry Code of Practice for Safe Working in a Confined Space 2010)對隧道施工安全管理人員、氣體檢測人員、進入施工作業人員持證資質及作業許可證簽發等方面從國家規范層面做出了規定和要求, 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有限空間從業人員的安全素質和安全技能,為有限空間作業安全起到了基礎性的保障作用[3]。

5 隧道有限空間施工作業流程

隧道有限空間施工作業流程分為以下10 個步驟:(1)準備作業許可;(2)隔離;(3)初步清理;(4)起始通風;(5)進入前測試;(6)持續通風;(7)個人勞動防護用品及施工裝備;(8)簽發作業許可;(9)進入施工;(10)作業完成。

5.1 準備作業許可

施工前需由PI(許可證簽發人)根據現場施工內容和安排準備施工作業許可,對許可證相關檢查內容逐條逐項檢查確認。

5.2 隔離

在有限空間中,如有設施、設備、物料等影響或危及隧道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的情況, 應采取可靠的隔離措施, 如封鎖、封閉、切斷物料供應,并掛牌、上鎖或設專人值守,避免無關人員誤入隧道有限空間,使隔離設施被啟動或移除,以確保安全。

5.3 初步清理

在隧道有限空間內可能產生有毒有害氣體, 且作業過程中、機械設備操作時可能對作業存在危害時,應在作業前采取自然通風或強制通風措施對隧道有限空間進行清洗、 清空或置換。 隧道施工時一般使用大功率風機對隧道內部進行通風。

5.4 起始通風

施工作業開始前, 開啟風機對隧道內部進行持續強制通風,此時施工作業人員不得進入隧道作業。

5.5 進入前測試

隧道有限空間作業要嚴格按照“先通風,后檢測,再作業”的原則進行,在進入空間作業前,應在有限空間施工場所外側上風向,使用泵吸式有毒有害氣體檢測報警儀對隧道有限空間作業場所內氣體進行檢測。垂直方向由上至下至少進行3 個不同位置檢測點的檢測,水平方向由近至遠至少進行遠端點和近端點兩個點的檢測。

進入空間作業前, 應根據有限空間內可能產生的有毒有害氣體類型進行針對性檢測, 檢測氣體類型應至少包含但不限于氧氣、一氧化碳、硫化氫和可燃氣體等。 檢測人員應如實記錄檢測時間、地點、氣體類型、濃度等信息,并在檢測記錄表上確認簽字。 有限空間內氣體濃度檢測合格后方可進入作業。

5.6 持續通風

隧道施工作業全程需開啟風機進行強制通風, 確保通風滿足作業人員施工安全要求;根據馬來西亞《關于隧道施工中職業安全和健康的指導方針》的規定[4]:氣體檢測員(AGT)需每4 h對有毒有害氣體進行檢測并做好記錄; 還規定隧道有限空間內新鮮空氣的供應不應低于5.7 m3/min。 職業健康安全局(DOSH)等安全主管部門要求由第三方風速檢測機構對隧道內供風情況進行評估,并出具評估報告提交至DOSH 以證明隧道內所有施工區間供風都滿足相關法規要求。

5.7 個人勞動防護用品及施工裝備

氣體檢測結果合格后, 施工作業人員在進入隧道有限空間作業場所前,應根據作業類型和施工環境合理佩戴、使用符合安全規范要求的個人勞動防護用品和應急救援裝備, 主要有安全帽、全身式安全帶、安全繩、便攜式個人氣體檢測報警儀、呼吸防護面罩、對講機和照明燈等。

5.8 簽發作業許可

由作業現場負責人、工程技術主管、安全員在檢查確認作業流程、作業條件、作業環境、個人勞動防護用品和應急防護裝備等符合安全要求后, 作業現場負責人方可簽發作業許可證,并許可作業人員進入隧道有限空間作業。

5.9 進入施工

要求進入隧道有限空間的施工作業人員, 嚴格按照施工方案和作業規程的規定要求,合理、正確地選用和佩戴個人勞動防護用品和應急救援裝備, 并建立與監護人員在作業過程中信息溝通的持續有效機制。 項目部還應合理調整作業人員單次作業時間,或通過輪換作業等管理措施,避免施工人員長時間不間斷地在隧道有限空間場所作業。

在隧道有限空間的工作場所外, 監護人員要全程持續監護,嚴禁私自擅離監護崗位,監護人員應主要做好以下兩方面的工作:一是對施工作業人員作業全過程進行監護,與施工作業人員建立有效信息溝通機制, 一旦發生隧道有限空間內氣體環境發生不良變化、 安全防護措施失效和其他異常危險情況時,要在第一時間向施工作業人員發出緊急撤離警報,并在確保個人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協助施工作業人員緊急撤離; 二是防止未經隧道有限空間作業許可授權的其他人員違規進入隧道有限空間作業場所和區域。

5.10 作業完成

隧道有限空間施工作業全部完成后, 應立即做好人員和設備清點工作,將全部作業設備和工具帶離有限空間,再次檢查確認有限空間內無人員和設備后,封鎖出入口,解除本次作業前采取的封閉、隔離措施,恢復現場環境后安全有序撤離隧道有限空間作業現場。

6 隧道交通疏解方案

隧道有限空間狹窄,洞內施工可能存在照明不足,施工機械設備及車輛種類多、進出頻繁,作業人員和機械設備交叉作業致使交通安全風險大。 項目根據隧道施工實際,聘請具有建筑施工交通安全管理專業資質的交通官(TMO)編制隧道洞內專項交通疏解方案,從劃定人車分流專用通道、設置洞內紅綠燈通行系統、專職交通指揮旗手設置、增加洞內照明設施、劃定施工車輛單行線路、 加強交通安全日常巡查和日常培訓等方面,由制度體系、通行路線、交通系統、檢查培訓等重點入手,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隧道交通管理體系,為隧道有限空間施工的交通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7 應急救援

近80%的事故是由于盲目進入隧道有限空間施救導致事故傷亡人數和嚴重程度增加, 在隧道有限空間作業安全事故中超過50%的致死人員是盲目進入的施救人員。因此,防止隧道有限空間作業傷亡事故必須杜絕盲目施救,避免傷亡進一步擴大。

7.1 應急救援方式

在隧道有限空間作業過程中出現險情時, 若作業人員仍有自主意識,應積極主動地采取自救措施。 對于緊急救援逃生裝備,如隔絕式緊急逃生呼吸器等,作業人員可優先使用,以提高自救成功率。 根據實際情況,作業人員采取進入式或非進入式的救援方式,對自救逃生不成功的人員實施救援。 不論采取何種救援方式, 應特別注意的是救援人員務必要在確認做好個人安全防護用品和應急救援裝備佩戴使用, 以及具備相關隧道有限空間救援知識和技能的前提下方可進入救援。

7.2 應急救援裝備配置

應急救援裝備是有效開展救援工作的重要基礎和前提,要重點做好日常應急救援裝備的配置及經常性檢查, 確保應急救援裝備充足有效,做到“有備無患,常備常訓”。 隧道有限空間作業安全事故應急救援裝備主要包括便攜式個人有毒有害氣體檢測報警儀、大功率強制機械通風設備、通信工具、照明設備、高壓送風式呼吸器、正壓式氧氣呼吸器、安全帽、全身式安全帶、安全繩、隧道有限空間進出及救援系統等。

8 結語

隧道有限空間施工過程中要結合現場施工實際情況建立一套操作性強的安全工作系統, 優化隧道有限空間作業各項施工作業活動的協調和控制機制, 嚴格按照相關規范要求做好通風檢測、進入前確認、許可簽發、持續監測、應急救援及培訓等相關工作,確保隧道有限空間作業施工安全。

猜你喜歡
救援氣體應急
多維深入復盤 促進應急搶險
緊急救援
二維定常Chaplygin氣體繞直楔流動
非等熵Chaplygin氣體測度值解存在性
3D打印大救援
完善應急指揮機制融嵌應急準備、響應、處置全周期
吃氣體,長大個
應急管理部6個“怎么看”
國際新應急標準《核或輻射應急的準備與響應》的釋疑
鋁合金三元氣體保護焊焊接接頭金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