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湘南地區紅色旅游村落景觀空間布局及影響因素

2024-03-27 02:40吉,栩,
科技和產業 2024年5期
關鍵詞:湘南地區湘南紅色旅游

羅 吉, 趙 栩, 陳 睿

(衡陽師范學院美術學院, 湖南 衡陽 421002)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1],從黨的十八大以來的脫貧攻堅到黨的二十大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并指出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突破點。鄉村景觀的形態歷經數千年的演變,受政府政策、社會經濟制度的更新、人口遷移和耕作方式轉變等的影響,面臨著逐漸消亡的境遇[2]。紅色村落作為我國傳統村落的特殊形式,主要是指依托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形成的共產黨優秀的革命傳統和民族精神的聚落,其歷史意義重大,在開展愛國主義、弘揚民族精神方面教育功能突出。紅色村落作為鄉村空間系統的表現類型與鄉村紅色旅游景區(點)在地理空間尺度、生存發育條件、基本功能特性等方面存在一定不同[3]。隨著鄉村旅游的興起,大部分鄉村紅色旅游質量并沒有得到相應的提高,鄉村紅色文化景觀不僅面臨傳承保護窘境,有些甚至還遭到破壞。紅色村落重點發展鄉村紅色旅游產業,是有力推進“老少邊窮”鄉村振興的著力點,更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弘揚民族精神的現實課堂。在全面振興鄉村描繪的新時代美麗畫卷下,探究紅色村落景觀的空間分布格局,對構建和保護紅色旅游景觀、傳承紅色文化至關重要,是一項不僅具有高度現實意義更具有重要時代意義的研究課題。

紅色村落作為極具中國特色文化的獨特地理單元,探究其景觀空間分布格局是促進區域協同發展的基礎,科學評價紅色村落旅游資源是合理規劃的關鍵一環,其評價方法和結論對推動區域紅色旅游發展有著重要的現實和理論意義。國內關于紅色村落研究不多,而涉及“紅色旅游”的研究相對較多,主要有紅色旅游資源分布、紅色旅游市場以及紅色旅游效應3個方向的研究?;诒疚牡难芯恳暯?與本文密切相關的研究主題為紅色旅游資源評價研究。紅色旅游資源評價研究涵蓋了人文地理學、歷史學、風景園林學等諸多學科領域,主要以某個特定紅色旅游目的地為研究對象,多結合紅色旅游資源的基本特征[4],研究視角涉及多個視角:從供給側看,主要有紅色旅游景區空間布局[5-8]、互聯網+[9-12]等;從需求側看,主要是紅色旅游市場相關研究,包括游客滿意度[13-14]、客源市場分布特征[15]等。研究方法主要為定性、定量兩者相結合,具體有模型構建、數理統計、地理空間分析法等,研究對象范圍涵蓋了全國、省、市等多個尺度。從已有的研究成果及相關的應用實際來看,學術界關于紅色旅游的研究成果較為豐碩,對紅色村落這一獨特地理單位尚未引起足夠重視。從紅色資源評價研究方向主題來看,已有研究主要是對紅色旅游景區的空間分布以及評價研究,而將紅色村落空間分布以及相關影響因素的研究較為鮮見。此外,相較于傳統熱點紅色景區旅游資源,較少有學者關注到跨聯合市域紅色資源空間分布,具體到以湘南這一特定區域的紅色村落空間布局研究更是少之又少。鑒于上述考慮,本文以湘南紅色旅游村落為研究對象,采用ArcGIS空間分析方法,在識別湘南地區紅色旅游村落景觀空間分布格局的基礎上,進一步探討其旅游競爭力,揭示其內在特征,并對區域協同發展鄉村紅色旅游提供重要的理論基礎,實現紅色村落的全面振興提供科學決策依據。

1 研究區概況與數據來源

1.1 研究區概況

湘南,即湖南南部地區,一般泛指湖南省南部的衡陽、郴州和永州3個地級市,地理坐標位于北緯24°39′~26°51′,東經111°06′~114°14′,土地總面積約為4.18萬km2。湘南地區是湘江流域的核心地帶,水系發達,是湖南傳統的流域文明中心。這片區域地形地貌復雜多樣,境內多為半山半田的丘壑與山崗地區,氣候屬于典型亞熱帶季風性濕熱氣候區,年平均氣溫為16~25 ℃,總體上四季分明,具有春早多變、夏熱期長、秋晴多旱、冬寒期短的特點。

湖南省作為中國近代革命的重要發生地,散布著數量頗多的紅色人文景觀遺產,遍布著永不褪色的紅色印記。湘南地區在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光輝歷史中有著輝煌的篇章,創造了“湘南這邊紅一片”的壯觀革命景象,紅色旅游資源極其豐富。截至2022年,湘南地區擁有國家5A級紅色旅游景區(點)2處,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點)5處,省級重點紅色旅游景區(點)15處。 以郴州為例,2020年,共接待各類游客6 899.7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634.1億元,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總收入均位居全省第2位, 直接和間接從業人員達到7萬人左右。作為湖南省紅色旅游規劃精品線路之一,湘南地區紅色旅游開發目前已成為湖南省旅游重點培育市場。

1.2 數據來源

基于對紅色村落與鄉村紅色旅游景區(點) 的關系分析,重點選取位于廣大鄉村腹地或城鄉過渡地帶的紅色旅游景區(點) 對紅色村落進行近似“點狀”抽象表達?;A數據來源于湖南省旅游發展委員會發布的《 湖南省紅色旅游發展規劃(2016—2020)》、郴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衡陽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以及永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3]。首先篩選確認紅色旅游景區(點)所處的行政村名稱,進而運用 Maplocation 軟件進行坐標轉換,再通過 ArcGIS10.7軟件平臺將篩選保留的85處鄉村紅色旅游景區(點)地理坐標轉換為空間矢量數據,并疊加到湘南地區行政區劃矢量文件上,最終得到湘南地區紅色村落景觀空間分布。

2 研究方法

2.1 最鄰近點指數

采用最鄰近點指數法對湘南紅色村落點空間分布情況進行計算。最鄰近點指數表示點狀事物的空間分布特征,是表示點狀事物的相互鄰近程度的地理指標[16],一般有均勻型、隨機型、集聚型,最鄰近距離依次遞減。若最鄰近點指數R=1時或R>1時,點狀要素分布分別為隨機型和趨于均勻分布;當R<1時,趨于集聚分布;R=0則表示完全集中,計算公式為

(1)

2.2 地理集中指數

地理集中指數是反映某事物分布均衡程度的重要地理分布指標,利用該指標對湘南地區紅色村落分布進行研究,可反映紅色鄉村點的集聚情況,計算公式為

(2)

式中:G為紅色旅游點的地理集中指數;k為地區總數,共3個;Xi為第i個區域紅色村落的分布數量;T為紅色村落總數,共85個。G值越大,表示紅色村落空間分布越集中。

2.3 核密度分析

核密度估計方法是現代非參數統計方法的代表,核密度估計值能夠根據輸入要素計算整個區域的數據聚集狀況,重點反映一個核對周邊的影響強度。核密度估計值越大,表示點越密集,區域事件發生的概率越高。

(3)

3 湘南地區紅色旅游村落景觀空間分布總體特征

3.1 區域分布特征

圖1 湖南地區紅色村落最鄰近比率

3.2 密度特征

對湘南紅色旅游村落進行核密度分析,按照自然斷點法(Jenks)將各密度值分為 9個等級,生成湘南紅色旅游村落景觀空間分布的核密度圖,如圖2所示。湘南紅色村落景觀空間分布存在2個高密度核心區和多個微型核心區。高密度核心區為郴州市東部的桂東縣和南部的宜章縣;微型核心區有郴州—永州交界區、郴州的汝城縣、衡陽北部的衡陽縣和永州的中西部的道縣。核心區主要分布在郴州市境內的東部和南部地區,衡陽和永州交界區分布密度較低,湘南紅色村落分布大致呈現“東南多,西北少”的格局。

圖2 湖南地區紅色村落核密度

4 湘南紅色旅游村落景觀空間分布的主要影響因素

通過梳理鄉村旅游相關文獻發現,學者們普遍將經濟規模、交通區位、資源環境等因素作為評價鄉村旅游發展的基本要素。在充分認識紅色旅游村落景觀空間分布規律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究社會文化和自然地貌對紅色旅游村落空間分布的影響。本文以紅色人文背景為先決條件,結合可獲得性的當地數據:農村交通公里數、人均GDP、旅游接待人次以及自然地貌高程4個變量來探究湘南地區紅色旅游村落景觀格局的影響因素。

4.1 紅色人文背景

紅色文化是紅色村落旅游之魂。紅色人文背景因素是湘南地區紅色村落景觀空間分布的基礎條件,主要包括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湘南起義、湘南蘇維埃政府的建立、抗日戰爭時期的衡陽保衛戰以及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故居。1928年1月中旬,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保留下來的部分部隊從粵北到達湘南[17],在中共湘南特委和宜章縣委的協助下,發動農民在舊歷年關舉行起義,于1928年1月12日占領宜章縣城,揭開了湘南起義的序幕。1928年1月下旬,工農革命軍在宜章南部和廣東坪石地區擊潰前來進攻的國民黨軍許克祥部6個團,殲敵2 000余人;接著,乘勝從宜章北上,發動湘南的全面起義。1928年2月4日占領郴縣,隨即分兵與資興、永興、耒陽等縣農軍占領這幾個縣城,并在這些縣建立蘇維埃政權。在此期間,安仁、茶陵、酃縣、桂東、汝城、臨武、嘉禾、桂陽、衡陽、常寧、衡山、零陵等地農民也紛紛起義。1928年3月中旬,在郴縣成立湘南蘇維埃政府。湘南起義形成了以宜章、汝城、桂東等地為中心的紅色文化景觀。1944年,日寇開始了侵華以來在中國戰場上最大規模的進攻。因衡陽地處粵漢鐵路和湘桂黔鐵路的交會點,是中國西南的門戶和軍事咽喉,因其重要的戰略地位,日軍對衡陽發起了瘋狂的進攻[18]。衡陽保衛戰以少戰多重創日本軍,衡陽市也因此被譽為抗戰紀念城,也是全國唯一的抗戰紀念城。俗話說“無湘不成軍”,在我黨的發展歷史上,涌現出了大批我黨歷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而在人民軍隊中,湖南籍將領更是占了很大的比例。因而湘南地區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較多,革命家故居形成的紅色文化景觀呈散點狀分布,遍布于各市縣。

4.2 農村交通公里數

鄉村的發展需要與外界建立廣泛的聯系,進行有效的資源要素流動和交換,鄉村的交通條件和可達性日益重要,交通因素在鄉村建設發展中發揮著決定性作用[19]。當前,湖南省高速公路成網、高速鐵路成環、綜合交通物流基本達到了現代化。選農村交通公里數作為變量因子,主要是考慮打通紅色鄉村旅游的“最后一公里”。將湘南地區綜合交通路網疊加農村交通公里數和湘南地區紅色旅游村落空間分布矢量圖得到圖3(a),可以看出,農村交通公里數從高到低依次為郴州、衡陽和永州,國道省道干線聚集多個紅色旅游村落,紅色旅游村落對交通有一定依賴性,而名人故居、紀念性旅游(景區)點隨機分布,對交通敏感性不高。

圖3 湖南地區紅色村落分布的影響因素

4.3 經濟基礎

經濟基礎是旅游活動的重要條件,影響鄉村休閑旅游地的空間分布及演變[20]。以2018—2022年,湘南地區各市人均GDP均值作為判別區域經濟發展程度的指標[圖3(b)]。從表1可以看出,郴州、衡陽兩地人均GDP相差不大,永州人均GDP較為落后。結果顯示,紅色旅游村落主要分布于人均GDP高的郴州和衡陽兩地,紅色旅游村落的建設以經濟發展水平為依托,經濟因素對紅色旅游村落的景觀空間分布有一定影響。紅色村落旅游地的發展應加強區間合作,充分實現優勢互補。

表1 2018—2022年湘南地區各市人均GDP

4.4 旅游業發展

以紅色村落為代表的旅游吸引物是鄉村紅色旅游業發展的資源基礎,紅色文化是影響紅色旅游村落空間分布的主導因素。湘南紅色旅游村落呈現“近景”分布特征,表現在:一是紅色旅游村落本身就是5A景區(如南岳鎮延壽村忠烈祠,衡東南灣村羅榮桓故居),二是紅色村落鄰近知名旅游景區布局,憑借市場效應以及宣傳推廣的品牌效應不斷發展,如郴州紅色村落主要分布在東江湖景區以及莽山景區周邊。進一步結合旅游業接待人次分析,將湘南地區2022年旅游接待人次和湘南地區紅色旅游村落空間分布矢量圖得到圖3(c),可以看出,紅色旅游村落景觀空間分布差異與其依托市州的旅游業發展水平緊密相關。

4.5 高程因素

高程是影響村落分布的重要因素, 不同高程地區的日照、氣溫、降水等自然因素都存在一定差異, 進而影響著傳統村落的農業生產方式, 對村落的分布有一定的影響[21]。將湘南紅色旅游村落矢量分布圖與地形高程圖疊加生成圖3(d),并通過 ArcGIS10.7的 DEM(數字高程模型)工具提取紅色旅游村落的海拔高度。分析可知,湘南紅色旅游村落主要分布在低緩的平原丘陵地區,其中海拔>500 m 的紅色村落占比27.05%且主要集中在高密度核心區(表2),說明湘南紅色旅游村落的分布與地形地貌有較強的相關性,呈現低海拔分散、高海拔集中特征。從地理環境來看,郴永地區地形以山地為主,地貌相對復雜,紅色旅游村落分布集中;衡陽地形平坦開闊,紅色旅游村落分布相對分散。

表2 不同高程湘南地區紅色旅游村落數量及占比

5 結論與建議

5.1 結論

運用最鄰近點分析、核密度分析和地理集中指數和對湘南地區紅色村落的景觀空間分布進行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結論。

(1)湘南地區紅色旅游村落的分布類型為集聚型,具有較為集中的高密度核心區和多個微型核心區。從地帶分布來看,湘南地區紅色村落大致呈現“東南多、西北少”的格局。

(2)紅色旅游村落景觀空間分布主要受紅色人文背景、農村交通公里數、經濟基礎、旅游業發展和高程因素影響。其中紅色人文背景因素是影響湘南地區紅色旅游村落景觀分布的主要因素。農村交通公里數、人均GDP和旅游業發展與紅色旅游村落分布密度之間存在顯著正向相關關系。

5.2 建議

湘南地區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是多民族聚集區,傳統村落旅游景觀具有優勢。為保護傳承紅色文化資源,全面推動湘南地區鄉村振興,提出以下建議。

(1)針對紅色旅游村落景觀空間分布不均的地區,加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結合少數民族傳統村落開辟“紅色+精品傳統村落”環線旅游線路,布局完整全域旅游體系,同時提高紅色旅游村落的可達性和接待能力。

(2)培養又紅又專的復合型旅游人才,組建人才隊伍對紅色旅游村落進行宣傳和保護,提高村民對紅色人文景觀的認識,鼓勵更多村民參與傳承紅色村落人文景觀,從而擴大就業機會,實現旅游產業振興,提高紅色旅游村落的旅游體驗。

(3)結合紅色人文、經濟基礎、旅游業發展水平、高程和地形地貌因素,合理規劃和發展紅色旅游村落景觀空間,在保護紅色人文景觀的同時,重點開發有代表性的、具有歷史意義的紅色村落,提高紅色旅游村落的景觀質量和旅游吸引力。同時加強地區間合作,充分實現優勢互補,推動跨區域紅色鄉村旅游的協同發展,提升紅色旅游村落景觀空間分布的發展水平。

需要指出的是本文以湘南地區為研究單元,僅選取了85個代表性的紅色村落作為樣本,忽略了跨區域宏觀尺度,整體樣本數量較少,如果可以獲取更詳細、準確的數據,將更能提高研究結論和建議的可靠性。此外,僅探討了宏觀層面的易獲得數據,對湘南地區紅色村落景觀分布影響因素進行了探討,但未深入探討微觀層面的村落景觀形態、紅色文化保護和旅游競爭力等方面。未來針對紅色村落的研究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①擴大研究范圍,從宏觀層面收集更多的數據,以獲取更全面的紅色村落景觀分布信息;②深入探討微觀層面的因素,如村落景觀形態、紅色文化保護措施、旅游競爭力等,以更好地了解這些因素如何影響紅色旅游村落的發展;③針對不同地區和紅色村落的特點,分析和挖掘紅色文化資源的潛力,提出針對性的保護和發展建議。通過以上措施,可以更全面地研究紅色村落景觀分布影響因素,從而更好地推動紅色旅游村落的可持續發展。

猜你喜歡
湘南地區湘南紅色旅游
建黨百年紅色旅游百條精品線路
東征村:紅色旅游助力脫貧換新顏
紅色旅游
走過湘南
湘南起義朱德“智取宜章”是否赴宴考辨
開展紅色旅游業務 提升老人生活品質
湘南地區信息技術促進企業規模經濟發展的應用現狀分析
謝湘南的詩
同行在湘南路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