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思考
——基于商業銀行助力金融強國建設的視角

2024-03-28 11:26周立波
西南金融 2024年2期
關鍵詞:科技型商業銀行金融

○周立波

山東省科技服務發展推進中心 山東濟南 250101

2022 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推動“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將科技金融置于加快金融強國建設“五篇大文章”首位,既顯示了中央對科技創新高度重視,也為金融強國建設明確了發力方向??萍夹椭行∑髽I不僅是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也是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產業培育的重要主體,是實現“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重要切入點。近年來,國家和地方圍繞解決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題,加快企業創新發展,陸續推出了一系列科技金融政策舉措,有效調動了金融機構支持科技創新的積極性,科技金融已成為助推區域創新能力提升和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商業銀行擁有雄厚的資金實力和廣泛的渠道資源,長期以來為廣大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研發和成果轉化提供了有力保障,是科技金融服務的主力軍。據人民銀行統計,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全國共有21.28 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獲得貸款支持,獲貸率47%,比2022 年末高2.7 個百分點;貸款余額2.42萬億元,同比增長22.6%,比同期各項貸款增速高12.4 個百分點,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得到有效緩解。

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制約,商業銀行在發展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過程中也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亟待破解?;诖?,本文在分析探討科技金融相關理論邏輯基礎上,結合當前商業銀行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實踐情況和存在的問題,提出相關對策建議,以期更好發揮商業銀行在助力金融強國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一、科技金融的內涵及功能定位

(一)科技金融的內涵

國外對“科技金融”從概念上并沒有形成獨立和完整的界定。在我國,“科技金融”首次被提出是在1993年深圳市科技局“科技金融攜手合作扶持高新技術發展”相關表述中,但結合語境分析,此處的“科技金融”表達的是“科技”與“金融”,并非一個專有名詞,也未被賦予特定含義。而“科技金融”作為一個專有名詞,從而有著特定含義正式出現,則是在1994年召開的中國科技金融促進會首屆理事會上關于“科技金融事業”發展歷程的回顧中。此后近30年間,學術界、政策界、實務界對科技金融的探討越來越多,并大致形成了三種角度的理解。

1.學術理論角度。理論界關于科技金融的討論主要圍繞國家宏觀體系和社會經濟運行展開。趙昌文等(2009)從國家科技創新體系和金融體系的角度出發,認為科技金融是促進創新研發、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的一系列金融工具、金融制度、金融政策及金融服務的系統性、創新性安排,是由政府部門、科技企業、金融機構、中介組織等各參與主體及其在金融支持創新過程中的行為總和共同組成的一個體系。房漢廷(2020)從多個維度對科技金融含義進行了界定,認為科技金融是將科學知識和技術發明轉化為商業活動的融資行為總和;是以技術創新為引擎、以金融支持為燃料的新型技術-經濟范式;是科學技術被孵化為社會財富,實現資本化的過程;是金融資本支持科技創新獲取超額回報,實現有機構成提高的過程。

2.政策功能角度。根據2010年科技部、人民銀行等聯合出臺的《關于印發促進科技和金融結合試點實施方案的通知》,科技金融是指通過創新財政科技投入方式,引導和撬動銀行、證券、保險、創投等各類金融資本,通過創新產品、改進服務、搭建平臺等方式,為各階段科技型企業提供金融支持,促進科技創新與金融資本有機結合的系統性政策和制度安排。市場失靈理論認為,壟斷、公共物品、外部性和信息不對稱導致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無法達到最大化,即市場失靈。為了解決市場失靈、提高市場資源配置效率,政府必須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進行干預。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由于科技型中小企業與金融機構之間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金融機構“不敢投”“不愿投”問題突出,導致大量金融資源沉淀在傳統行業、大型企業中,而大量中小企業、創新項目被“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困擾。另外,由于創新研發活動具有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特征,創新產出對整個社會有正外部效應,可能會導致“搭便車”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企業創新研發積極性。所以,政府有必要通過科技金融政策、貨幣政策等工具,完善激勵保障機制,調動金融機構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積極性,引導企業加大創新研發投入,實現金融資源、創新資源優化配置。

3.金融機構角度??萍冀鹑诜盏膶ο笫歉黝惪萍紕撔轮黧w及其創新活動,這決定了科技金融自身也具有相對較強的創新性、前沿性??萍紕撔碌男枨鬆恳c金融創新的活力釋放交互融合,不斷豐富拓展科技金融的實踐內涵。從金融機構支持科技創新的實踐來看,科技金融是指金融機構圍繞滿足各類科技創新主體及其創新活動需求,通過產品服務創新、機制模式變革等,優化金融資源配置,分享科技產業紅利的過程。因此,從金融機構角度來看,科技金融屬于產業金融的一類,類似于能源金融、交通金融、物流金融等。對商業銀行而言,科技金融是指通過現金管理、資金結算、科技信貸、投貸聯動、財務咨詢等方式,滿足科技型企業各類創新活動需求。商業銀行推進科技金融表面上來看只是客戶選擇和營銷方式不同,實質上則涉及組織架構、體制機制、信貸文化、產品創新等。

近年來,隨著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以及數字技術在金融服務中的深度應用,科技金融實踐也經歷著深刻變革,并逐步進入“數據驅動”階段,“科學技術資本化”的趨勢愈發顯現,科技金融不斷被賦予新的內涵。無形的、數據化的科技創新要素通過制度創新、金融科技等手段正被越來越多地挖掘并轉化為具有金融屬性的信用補充或信用替代手段,金融機構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信用積累、信用發現、信用供給、信用約束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綜合現有關于科技金融的定義來看,科技金融既具有解決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題的直接目的,也具有彌補市場短板、優化資源配置的政策價值,更具有促成新型技術-經濟范式的長遠意義。

(二)科技金融功能定位

無論從制度安排還是金融服務角度來看,科技金融在支持科技創新方面至少發揮著資源配置、風險管理及評價檢驗等重要功能,對營造科技創新良好環境有著重要的助推作用。

1.科技金融為科技創新提供了有效的資源配置手段。一是提供資金保障??萍紕撔率且豁棾杀靖?、周期長的活動,從創新研發、成果轉化再到產業化,以及后續市場拓展,都需要持續的資金投入,單靠企業自身積累很難完成。通過科技金融市場可以有效地將閑散的社會資本集中起來形成巨大的“資金池”,通過跨時間、跨空間價值交換機制,以科技信貸、股權投資、上市交易等多種形式流向科技創新領域,加速科技成果向社會財富的轉化。二是彌補市場短板。長期以來,金融資本一直對投資科技創新領域持保守態度,尤其是對于“1—10”階段的初創期科技型中小企業。這類企業處于成果轉化的概念驗證階段,具有高風險和不確定性,如缺乏有效的市場化金融支持手段,大量的成果轉化將止步于此,故這一階段又被稱為“死亡之谷”。通過各類科技金融政策工具和手段,在各市場主體間形成激勵約束機制,有利于引導科技信貸、創業投資、資本市場等各類金融資源向具有良好前景的科技型企業、創新項目聚集,緩解社會資本“不敢投、不愿投”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市場調節在早期、初創期科技創新領域金融支持方面的短板,糾正資源配置失衡問題。三是綜合賦能效應??萍冀鹑跒榭萍紕撔绿峁┵Y金支持的同時,也可以帶動其他創新要素進入科技創新鏈條并形成優化組合,為科技型企業提供綜合賦能。例如,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往往對行業發展有深入研究,除了為企業帶來長期資金支持,還會深入參與公司治理,為企業提供產業資源、管理經驗、業務協同、資本運作等方面的賦能效應。據中國證監會統計,截至2023 年9 月,有約60%的創業板上市公司、90%的科創板上市公司、99%以上的北交所上市公司在上市前均接受過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支持。

2.科技金融為市場主體提供了有效的風險分散手段??萍冀鹑隗w系是政府、企業、金融機構、中介機構等相互聯系的有機結合體,在這一體系中,科技創新已經演變成一個完整的生態鏈條,金融機構、科技型企業在融入這一生態鏈條過程中,分散了各自部分風險,提高了參與科技創新的積極性。從金融機構角度來看,政府科技金融政策為金融支持科技創新提供了制度保障,財政資金的參與也為相關科技創新活動提供了信用背書,降低了金融機構風險程度。例如,在科技部門與商業銀行合作的科技信貸模式中,企業科技創新項目獲得商業銀行貸款支持后,經科技部門備案獲得政府風險補償政策支持,企業貸款逾期認定不良后,由財政資金承擔一定比例的不良本金損失,有效降低銀行信貸支持科技創新的風險。從科技型企業角度來看,科技創新是一項高風險活動,從基礎研究、成果轉化到商品化、產業化的過程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而科技金融市場為企業提供了科技保險、科技擔保等豐富的市場化風險轉移、風險分擔手段,有效增強了企業在研發活動、研發人員、研發設備、項目融資等方面的風險管理能力。同時,作為科技金融重要力量的創業風險投資,有相對較強的風險偏好且資金來源多元化,可以為企業提供穩定的長期資金支持,非常契合初創期科技型企業高風險、高成長的特點,可以更好地實現風險共擔、收益共享,有效降低創業者的創業風險。

3.科技金融為科技創新提供了有力的評價檢驗參考。一是價值發現功能。金融市場的本質在于價值發現,科技金融市場更是如此。長期以來,傳統金融體系主要沿用財務報表模式和擔保價值模式對科技型企業進行價值評估,而企業真正核心實力即創新研發能力未被納入評價模型,這也意味著企業的真實價值被低估了。而在科技金融體制機制下,企業的創新研發能力被作為重要的指標納入企業價值評估模型中,真正實現了“知識有價”“人才有價”,企業的潛在價值被進一步挖掘。二是監督評價功能。近年來,財政資金支持科技項目越來越注重引領撬動金融資本參與,發揮金融資本在立項、管理、驗收等環節中的監督評價作用。在項目立項階段,金融資本參與項目預算、商業模式、市場前景等方面的評價咨詢,有利于提高項目篩選質量。在項目管理過程中,金融資本出于維護自身利益需要,會對資金在項目中的分配、使用及產出等進行監督管理,某種程度上也有利于提高財政資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最后,在項目驗收階段,通過考察項目的金融資本撬動情況、認可情況,可以檢驗科技創新成果的有效性和市場價值。

二、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現狀及特點

(一)科技型中小企業現狀

根據2017 年科技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出臺的《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辦法》規定,科技型中小企業是指依托一定數量的科技人員從事科學技術研究開發活動,取得自主知識產權并將其轉化為高新技術產品或服務,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中小企業。符合條件的企業經自評、集中公示公告等程序后取得當年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編號,正式成為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編號當年有效。近年來,隨著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不斷得到鞏固加強,政策支持體系、創新創業環境日益優化完善,有效激發了企業入庫熱情,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呈持續上升趨勢。據統計,2017—2022 年,全國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從不到3 萬家增長到45 萬家。截至2023 年10 月底,全國取得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登記編號的企業數量53.44萬家,超過2022年全年入庫企業數量,其中江蘇、廣東、湖北、山東、浙江、湖南六省入庫企業數量占全國總量比重近50%(如圖1所示)。

圖1 2023年1—10月份各省市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情況

(二)科技型中小企業特點

1.重創新??萍夹椭行∑髽I的成立和發展始終是建立在技術創新和知識創新基礎上的??萍夹椭行∑髽I大多屬于制造業、軟件信息技術服務業等領域,產品服務同質化程度高,技術更新快,市場競爭激烈,企業必須依靠持續創新形成自身優勢才能生存發展,因而是極具活力和潛力的創新主體,在科技創新成果產出方面貢獻巨大。以湖北省為例,2022 年全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共建有省部級研發機構401個,同比增長51.89%;主導制定國際標準、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272個,同比增長40.2%;產出各類知識產權201298 件,同比增長43.49%。截至2022年底,全國企業有效發明專利總量中有21%屬于科技型中小企業,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全球創新獎評選中,中國獲獎企業數量連續兩年位居第一,且均為科技型中小企業。

2.輕資產??萍夹椭行∑髽I不同于傳統中小微企業,它們通常具有技術密集和知識密集特征,尤其是研發類科技型中小企業,企業超額利潤主要來自產品、服務創新形成的高附加值。為保持企業創新優勢,籌集資金主要投入研發和設備方面,較少形成固定資產,企業核心資產主要為發明專利、著作權、商標及資質批文等無形資產,流動性較差,價值不易被評估,卻蘊含著企業未來商業成功的可能,在傳統授信模式下很難被納入企業融資能力考察范圍。以信息技術領域企業為例,企業前期投入主要用于購置高算力設備、組建專業人才團隊等,但這些投資無法像原材料、半成品等那樣用于抵押融資;再以生物醫藥企業為例,企業在臨床試驗階段需投入大量資金用于動物實驗、藥理研究等,但這期間取得的發明專利和臨床批文也無法用于抵押融資。因此,輕資產成為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普遍特征。以山東省為例,2022年全省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平均資產總額約2700 萬元,資產總額在1000萬元以下的企業占比近50%,其中有約1/3 為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類企業(如圖2所示)。

圖2 2022年山東省科技型中小企業行業分布及資產規模情況

3.高成長??萍夹椭行∑髽I是技術轉移和技術創新活動的探索者和實踐者,以技術成果的商品化和產業化為目標,是推動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的重要力量。雖然科技型中小企業普遍具有輕資產的特點,缺乏有形資產用于抵押,在傳統融資模式下受限較多,但是它們具有顯著的發展優勢,即成長性強,一旦投資成功,其發展將會是爆發式的增長,帶來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是一般的小微企業無法比擬的??萍疾繉?018—2020 年連續3 年入庫的5.46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抽樣跟蹤研究表明,企業的主要創新指標和經營數據均實現增長,其中,研發投入年均增長11%,銷售收入年均增長9.4%,利潤額年均增長13.1%。與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成長性相對應的是企業資金需求的跳躍性,隨著企業進入高速發展和業務規模擴張階段,企業資金回收和資金需求的平衡很容易被打破,資金需求在短期內可能出現巨大缺口,這對企業融資規劃提出了更高要求。

4.高風險。2019 年,中國人民銀行、原銀保監會等部門聯合發布的《中國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報告(2018)》指出,我國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在3 年左右,成立3年后的小微企業持續正常經營的約占三分之一,這從側面反映了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高風險特征。與傳統領域中小企業相比,科技型中小企業主要面臨以下幾種特有風險:一是技術升級迭代?!?022中國企業敏捷實踐白皮書》調查顯示,51%的被調查企業技術迭代周期在3周以內,而互聯網企業迭代周期最短,大約為1—2周。因此,面對高強度的技術迭代競爭,如果科技型中小企業無法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未能及時跟進技術前沿、有效迭代核心技術,則企業市場競爭力和盈利能力將面臨巨大挑戰。二是核心人才流失。與大企業相比,科技型中小企業抗風險能力較差、發展不穩定,在人才培養、福利待遇、職業發展等方面也缺乏系統性制度,人才吸引力不足、流失率較高??萍夹椭行∑髽I核心競爭力體現在研發團隊上,若研發團隊不穩定或核心研發人員流失,則可能直接導致項目停頓,企業陷入困境。三是沉沒成本巨大。許多新產品、新技術研發周期長,從研發到成果轉化、產業化,面臨很大的不確定性。以新藥為例,除了較高的研發失敗風險,從研發到獲批上市短則三四年,長則十余年,而獲批上市銷售前幾乎不可能為企業帶來營業收入,這期間還需要大量研發資金持續投入,在時間、精力、資金等方面形成巨大的沉沒成本。

(三)科技型中小企業政策支持情況

近年來,為進一步加強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將科技型中小企業打造為重要創新發源地,國家和地方相繼出臺各類支持政策,持續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外部環境。

1.國家層面政策支持情況。

(1)綜合政策支持方面。2019 年,科技部印發《關于新時期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加快創新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從創新主體培育、政策完善落實、財政資金支持等7個方面,提出了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17條政策措施,進一步強化了相關普惠性政策的完善與落實;2022 年,科技部辦公廳印發《關于營造更好環境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的通知》,從研發支持機制、惠企政策落實、高端人才引進、研發成果應用及創新創業激勵等方面,完善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制度保障,為企業創新研發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2)財稅政策支持方面。一是稅收優惠方面。2017年,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和科技部印發《關于提高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究開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比例的通知》,將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由50%提高至75%;2022 年,將加計扣除比例再由75%提高到100%,進一步提高了企業創新研發積極性。二是政府采購方面。2020年,國務院印發《關于促進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擴大首購、訂購等非招標方式的應用,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重大創新技術、產品和服務采購力度,積極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

(3)科技金融支持方面。一是強化政策支持保障。2023年6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業融資行動方案》,要求引導金融機構圍繞滿足科技型企業不同階段融資需求,創新產品、改進服務,構建全周期科技金融服務模式。二是搭建科技金融對接平臺。近年來,科技部聯合相關部門舉辦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全國顛覆性技術創新大賽、中國創新挑戰賽等賽事活動,聚集和整合人才、技術、資本、市場等各種創新創業要素,促進科技金融對接,為科技型中小企業營造濃厚創新創業氛圍。三是創新企業積分制。建立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指標體系和評價模式,打通企業創新積分與金融惠企政策通道,引導金融機構不斷優化科技創新領域資源配置,助力企業創新研發和成果轉化。四是金融政策工具引導。2022年,人民銀行設立總額度4000 億元的科技創新再貸款,通過21 家金融機構開展再貸款業務,按照金融機構發放符合要求的科技企業貸款本金60%提供資金支持,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的信貸投放。

2.地方層面政策支持情況。

(1)綜合政策支持方面。為更好發揮部門工作合力,調動各方優勢資源,全方位營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的政策環境,各地紛紛出臺綜合性政策支持措施。例如,2020 年,河南省實施加快培育創新型企業三年行動計劃,從資金支持、企業培育、技術攻關、要素保障等方面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發展;2022 年,廣州市出臺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梳理形成10 項主要任務,引導人才、資本、項目、平臺等創新要素向科技型中小企業聚集;2023 年,浙江省科技廳等部門聯合出臺《關于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加快科技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2023—2027 年)》,從“提能”和“擴面”兩個維度,量質并舉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

(2)財稅政策支持方面。一是科技創新券補助。運用財政資金補助方式,引導科技服務機構、研究開發機構和高等院校為科技型中小企業和創業者的創新創業活動提供研究開發服務、檢驗檢測服務、大型科學儀器設施共享服務,以降低創新主體研發成本。二是升級高新技術企業補助。通過財政獎補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申請認定高新技術企業。例如,寧波市規定,對入庫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首次提交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申請的,給予一次性不超過5萬元補助;對首次通過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給予一次性不超過20萬元獎勵。三是科技計劃項目補助。例如,山東省實施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能力提升工程,省級財政給予每個項目支持不超過50萬元,市級財政配套支持不低于20萬元;廣州市出臺“以賽代評”政策,對科技型中小企業按所獲獎項分別給予10 萬至200 萬元獎勵性后補助。四是政府采購支持政策。例如,2022 年,湖南省出臺支持企業科技創新若干政策措施,在政府采購活動保證金收取方面,對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給予免收或增信替代的優惠政策;同時,將政府采購合同預付款比例下限提高至30%,進一步減輕企業回款壓力,保障資金周轉。

(3)科技金融支持方面。各地圍繞國家科技金融工作部署,結合科技創新和科技型企業培育工作實際,紛紛出臺金融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政策措施,強化金融要素保障,不斷優化企業融資環境。一是實施風險補償。例如,2016 年,山東省實施科技成果轉化貸款風險補償政策,省市財政對商業銀行向科技型中小企業發放科技成果轉化貸款產生的本金損失最高給予90%的風險補償,引導商業銀行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二是給予融資補助。例如,2018 年,四川省實施科技型中小企業債權融資補助政策,對企業通過貸款、擔保、融資租賃等債權融資服務獲得融資給予分類補助,最高不超過100萬元;2022年,石家莊市實施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利息補助政策,按照企業實際支付貸款利息50%給予補貼,單戶企業每年貼息不超過100萬元。三是探索科技保險。例如,2020 年,云南省開展科技保險險種遴選并實施保費補貼,按照險種類別為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等給予已繳保費20%至50%的補助,單戶企業年度最高補助20萬元。四是優化融資環境。例如,2023 年,江蘇省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和優化科創金融供給服務科技自立自強的意見》,提出通過完善科創金融組織體系、豐富科創金融產品服務、優化科創金融生態環境、強化科創金融政策支持等方式,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充分金融要素保障。

三、商業銀行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實踐

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既是商業銀行落實國家科技金融工作部署、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體現,也是拓展業務藍海、優化資源配置、加快戰略轉型的必然要求。近年來,各商業銀行紛紛在戰略規劃、組織架構、產品創新、金融科技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不斷強化科技型中小企業金融服務,探索金融支持科技創新有效路徑。

(一)加快戰略轉型,融入科技創新發展大局

隨著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各商業銀行主動融入國家科技創新工作大局,將科技金融作為差異化經營、特色化發展的新路徑,科技金融融合程度不斷深化。一是強化工作聯動。積極與各級科技部門加強合作,密切金融支持與科技創新工作聯系。例如,2021年8月,科技部與中國銀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圍繞支持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企業技術創新與科技成果轉化、科技創新創業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二是下沉服務重心。積極響應國家科技金融、普惠金融政策號召,深入高新區、科技園、產業園、孵化器等各類創新資源要素集中區域拓展科創客群,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如銀企對接、融資路演、產品推介等加大科技型中小企業服務支持力度。三是推動資源整合。整合內外部優質資源,營造適合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的良好環境。例如,建設銀行與政府部門、創投機構、核心企業、科研院校、孵化機構等合作,打造“創業者港灣”服務品牌,為科技型企業提供“金融+孵化+產業+教育”線上、線下一站式綜合服務。

(二)創新組織架構,提升科技金融專業程度

近年來,為推動科技金融專業化、制度化,更好發揮科技創新支持效果,各商業銀行從經營戰略高度出發,紛紛推進組織架構創新。一是總行層面,設立專業委員會或事業部,推動科技金融相關戰略規劃、體制機制改革、協調板塊聯動等重大事項。例如,2022年,中國銀行設立科技金融委員會,負責集團科技金融工作統籌管理和專業決策;2023 年,上海農商銀行成立科技金融事業部,該事業部享有充分的創新政策和空間,以及相對獨立的經營自主權。二是分支機構層面,在創新資源要素集中區域建設科技特色支行或科技金融專營機構,配備專業科技金融業務團隊,并制定相對獨立的授信審批標準、流程,以及差異化的風險容忍度和激勵考核機制。例如,工商銀行加強科技專營機構體系建設,形成科創金融服務中心、特色支行及科創網點三級聯動的專營模式,相應配備專屬業務權限和優惠政策;中國銀行在科技金融特色支行、特色網點基礎上,成立了科技金融柔性工作組,不斷擴大基層機構科技金融服務半徑。截至2023年7月初,各商業銀行在全國范圍內已相繼設立科技特色支行、科技專營機構1000余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金融服務網絡不斷健全,金融服務可得性得到顯著提升。

(三)豐富產品服務,滿足科技企業多元需求

近年來,各商業銀行圍繞科技型中小企業不同階段的資金需求和風險特征,開發專屬信貸產品,優化授信審批流程,各類科技信貸產品層出不窮,為企業提供了豐富的融資選擇。例如,以科技型企業創新能力為核心指標,建設銀行創建“技術流”評價體系,打造“純專利權質押貸款”“政府科研立項補貼貸款”“新三板上市扶持貸款”等24項科技型企業專屬信貸產品;著眼于企業研發周期長的問題,工商銀行推出“科創研發貸”,不僅貸款用途涵蓋研發活動一攬子支出,而且貸款期限可覆蓋整個研發周期;配套科技型中小企業信貸風險補償政策,中國銀行推出“科技成果轉化貸”,解決企業“輕資產、少抵押”問題;針對初創期科技型中小企業財務壓力較大的問題,齊魯銀行推出“遠期共贏利率”產品,采取前低后高付息模式,前期利率可低至2%,有效匹配企業各階段現金流情況。

(四)強化數據賦能,探索授信評價模式創新

隨著數字化進程加快,科技金融與數字金融的融合程度更加緊密,金融科技也進入了全新的發展階段,日益成為賦能和改造傳統科技金融服務模式的重要推動力量。近年來,商業銀行加大金融科技投入,積極對接工商、稅務、征信、海關等部門,充分利用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科技手段創新金融服務模式,開發各具特色的科技型企業授信評價模型、建設科技金融綜合服務平臺等,破解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題,并注重提高綜合服務和資源整合能力。例如,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興業銀行等將科技型企業各類創新能力指標進行梳理、量化,建立客戶準入、信用評價、風險評估等模型,實現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差異化增信(見表1)。

表1 部分商業銀行科技型企業評價模型及平臺建設情況

四、商業銀行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存在困難和主要問題

當前,隨著我國經濟從高速增長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進入深水區,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中的一些矛盾和問題也日益凸顯,成為商業銀行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

(一)傳統信貸業務模式面臨挑戰

科技型中小企業兼具“科技”與“中小”雙重特點,與商業銀行傳統信貸模式在多個方面存在不兼容。一是授信模式不相適應??萍夹椭行∑髽I普遍存在“輕資產、少抵押”的特點,尤其是研發類企業表現更為明顯,但商業銀行傳統授信審批模式主要依賴對企業歷史經營情況和抵質押物價值的判斷,無法體現企業技術優勢、商業模式、知識產權、人才團隊等特有而財務報表無法直接量化的內在價值,從而低估企業整體資信水平,在授信額度尤其是信用貸款支持上偏于保守。二是風控手段相對單一??萍夹椭行∑髽I所處行業競爭激烈、技術更新快,企業除存在傳統信用風險外,還存在技術替代、商業模式替代等特有而無法直接量化的風險,這對商業銀行傳統風控模式也形成了挑戰。另外,科技型中小企業經營靈活,資金需求變化對市場反應靈敏,具有“短、快、急、散”的特點,交易對手復雜、區域分布廣泛,對銀行信貸資金監控管理形成較大挑戰。三是資金期限偏好不同??萍夹椭行∑髽I推出新產品,從小試、中試再到量產耗時較長,因而研發所需資金期限較長,但商業銀行負債主要是短期存款,因而大多提供中短期流動資金貸款,而且為了防控風險,這期間可能還會要求企業每年歸還一次本金,資金壓力重新回到企業,商業銀行與企業雙方在資金期限偏好方面存在矛盾。

(二)信息不對稱問題普遍存在

銀企信息不對稱一直是中小企業融資的主要制約因素,在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上表現更為明顯。從銀行角度來看:科技型中小企業普遍規模較小、生命周期較短,財務制度不健全、征信薄弱問題突出,而企業征信、項目、經營等信息分散沉淀在各個部門,條塊分割、“數據孤島”現象較為突出,不能有效滿足商業銀行批量風險評估需求;而且,相對于其他生產經營活動,科技創新活動專業性更強,信息不對稱現象更加突出,商業銀行需額外花費較多精力收集信息、調查核實,因此業務運營成本相對較高;另外,科技型中小企業經營非常靈活,貸款資金大多為流動資金,難以像特殊項目貸款一樣在項目內封閉運行,雖然有部分企業通過受托支付形式使用貸款資金,但很多情況下貸款資金進入企業賬戶后,難以與企業自有資金進行區分,不能確保資金用于事先約定的項目,存在企業挪用貸款資金的風險,故銀行貸后管理、監督成本較高。從企業角度來看:科技型中小企業普遍處于初創期、成長期,員工人數較少,且企業創始人大多為技術出身,主要精力集中在技術研發、市場開拓等方面,缺乏融資整體規劃及相關專職人員,金融工具運用意識不強,對各商業銀行授信資格、貸款產品缺乏了解和比較,有時盲目申請貸款導致被拒,出現資金周轉困難,或者申請的貸款產品不符合自身需求,導致融資成本較高。

(三)金融產品服務創新遇到瓶頸

對商業銀行而言,科技金融不是單純的客群細分或產品升級,也不是把既有服務模式機械地套用在科技創新領域,而是從更深層次出發,主動挖掘科技創新活動的內在金融屬性和信用價值,實現對抵押、擔保增信模式的變革,從而打破傳統金融服務在“投早、投小、投科技”問題上面臨的困境。近年來,各商業銀行雖然圍繞解決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痛點,紛紛開展科技信貸產品服務創新,但創新點大多集中在業務渠道、審批流程、放款效率、期限利率等方面,而圍繞企業科技創新能力重塑信貸評價體系,進而改革信用供給方式、差異化精準定價的較少,部分產品對政府風險補償、政府性融資擔保等財政增信手段較為依賴,導致市場上許多科技信貸產品科技屬性較弱、同質化問題突出,且“貸早、貸小”力度不夠。商業銀行對具有核心競爭力或一定市場占有率的成熟期科技型企業競爭激烈,甚至可能出現過度授信;而擔保不足、營收暫時不佳的初創期科技型中小企業仍面臨“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通過對山東省651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問卷調查發現,有257家企業成功申請過銀行純信用科技成果轉化貸款支持,其中僅有大約1/4 為成立五年以內的初創期企業,初創期企業純信用貸款獲貸率仍然偏低(如圖3所示)。

圖3 山東省科技型中小企業信用貸款分布情況

(四)風險收益平衡機制尚不成熟

政府風險補償、業務獎勵等政策固然可以提高商業銀行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積極性,但要想實現商業銀行科技金融的可持續、系統性,穩定的市場化風險收益平衡機制是不可缺少的,而目前該機制仍在探索中。一是科技信貸風險收益不相匹配??萍夹椭行∑髽I許多創新活動技術前景不明確,在研發階段幾乎沒有經營性現金流入,商業模式也未經市場檢驗,第一還款來源不易評估,風險相對較高。據統計,商業銀行科技型企業貸款出現風險的概率是其他類型企業貸款的3—5倍。受政策和監管限制,商業銀行向科技型中小企業發放的貸款一般有利率限制,銀行僅獲得較低的固定利息收入,卻要承擔較高的本金損失風險,風險與收益明顯不匹配。因此,商業銀行對科技信貸風險考核一般采取逐筆測算、逐筆考核方式,無法按照投資機構“總體收益覆蓋風險”的邏輯對批量貸款進行整體考核。二是風險補償并非根本解決方案。財政資金的有限性決定了政府風險補償的引導性角色和補償規模上限,專業擔保機構的介入也并未改變商業銀行風險防控責任的主體地位。面對科技型中小企業對信貸資金的巨大需求,作為經營風險的金融機構,商業銀行必須積極探索市場化、可持續的風險收益平衡機制,提升差異化風險定價能力和風險防控能力,不斷涵養科技金融發展的內生動力。三是投貸聯動仍面臨諸多問題。外部投貸聯動模式下,商業銀行的收益仍然僅限于固定利息收入,無法通過分享超額投資收益實現“以投補貸”。雖然商業銀行可以發放認股選擇權貸款,但一方面需要與外部投資機構協商確定可行的分潤機制,溝通成本較高,另一方面還可能面臨“劣幣驅逐良幣”的逆向選擇問題,即愿意接受股權稀釋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或許存在較高的風險,而成長迅速、前景良好的企業,創始人出于防止股權被稀釋的考慮,則可能不愿接受認股選擇權貸款。內部投貸聯動模式下,由于信貸業務考核與股權投資業務考核周期不同,商業銀行可能面臨貸款資金收回時間與股權投資退出時機不一致的問題,影響“以投補貸”的實際效果。另外,按照2024年1月1日起施行的《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商業銀行主動進行的工商企業股權投資風險權重最高可達1250%,資本消耗顯著高于為科技型中小企業發放貸款,從而面臨巨大的資本壓力。

(五)科技金融配套服務支撐不足

從整個科技金融服務體系運行來看,商業銀行既是科技金融服務的供給方,也是科技金融服務的需求方,尤其面對日益細分的科技賽道中新產品、新技術、新商業模式等陌生領域,更需要多方面的專業支撐,但目前這方面的市場配套服務仍不完善。一是知識產權市場支撐不夠。由于我國知識產權運營體系還不健全,缺乏全國性、權威性的知識產權交易平臺,現有無形資產的評估方法缺乏可操作性,商業銀行無法有效地對無形資產價值變動進行持續跟蹤,在知識產權抵質押問題上普遍面臨評估難、變現難、風控難等問題。所以,對商業銀行來說,知識產權質押增信效果相對較低,知識產權質押貸款屬于弱擔保、類信用貸款,為了防范風險大多將知識產權作為補充擔保措施而非主要擔保措施,科技型中小企業潛在融資能力無法得到充分釋放。二是社會信用體系尚不健全。征信記錄是授信審批的重要依據,商業銀行通過對企業信用狀況、經營狀況、財務狀況等進行評估,確定企業信用風險和授信額度。但在當前中小企業信用評級體系下,許多從未使用過貸款的優質科技型中小企業并沒有被納入信用評估系統,即所謂的“征信白戶”,這類企業在申請貸款時會面臨被拒的風險。目前,上海、深圳等地在利用地方征信平臺破解商業銀行與“征信白戶”信息不對稱,支持中小微企業融資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并取得良好成效,為其他地區提供了經驗借鑒。三是數據壁壘仍然存在。商業銀行經營過程中雖然積累了大量科技型中小企業信息,但更多集中在財務指標方面,而且由于企業成立時間普遍較短,數據可用性受到較大限制。同時,獲取外部數據還存在一定的壁壘,部分政務數據、公用事業數據和社會數據對金融行業的開放還缺乏統一、規范和全面的共享機制。雖然商業銀行可以從科技部門獲取科技型中小企業名單,但名單所含信息較少,授信參考價值有限,企業征信、項目、經營等信息分散沉淀在多個政府部門,多頭對接數據的時間、人力、技術、資金成本較高。

(六)科技金融保障機制存在短板

科技金融是一項系統性、長期性工作,涉及商業銀行內部資源統籌、平臺建設、考核激勵等多方面考慮,需要建立完善的各項保障機制。目前來看,商業銀行在科技金融保障機制建設方面還存在一些短板。一是基層科技金融服務力量薄弱。商業銀行科技金融人才大多集中在總行或省市分行層面,基層機構科技金融專業人員配備相對不足,一線信貸人員面對各類細分領域科技項目,難以準確判斷項目技術先進性、市場前景及還款能力,出于對風險的顧慮而缺乏開展業務的意愿,導致“不愿貸”。二是科技專營機構盈利能力不足。部分商業銀行雖然設立了科技支行,并配套專門的授信和風控體系,設置相對更高的不良容忍度,但其仍然是傳統商業銀行的下屬機構,需要在總行業務體制下開展業務,部分科技支行客戶群體和業務較為單一,主要為科創類企業提供信貸服務,尚未形成長期可持續的盈利模式,一定程度上依賴行內資源維持。三是科技金融數字化轉型相對滯后。當前金融科技在商業銀行零售業務方面的應用已日益成熟,但是由于對公業務的復雜性,尤其是科技型企業融資具有“千企千面”特征,其數字化轉型尚在起步階段,不僅面臨內部數據積累與整合、外部數據收集與鑒別等數據支撐方面問題,而且由于各地產業規劃、行業特色不同,在地區科技金融業務拓展過程中難以提供個性化支持。四是盡職免責機制不健全。近年來,為鼓勵商業銀行開展科技金融業務,降低相關人員和機構業務顧慮,很多科技金融政策都將科技型企業融資盡職免責作為一項重要保障措施。不少商業銀行雖然制定了科技金融方面的盡職免責制度,但仍缺乏簡便易行、客觀可量化的盡職免責認定標準和流程,缺乏對授信過程、貸后管理的盡職評價,影響了盡職免責制度的實際操作性,最終更多以結果導向進行追訴,一線信貸人員自證取證難度較大,仍然面臨較大的心理負擔,影響開展業務的積極性。

五、對策建議

(一)聚焦企業需求,豐富科技金融供給

商業銀行應立足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發展需求,打造覆蓋科技創新全過程的科技金融服務模式,豐富產品服務供給。一是構建全周期金融支持體系。當前商業銀行在科技金融市場上的競爭日趨激烈,已逐步從單一產品、單一客戶轉化為創新鏈、產業鏈之間的競爭,科技金融系統性服務能力提升日益成為行業共識。商業銀行應從完善科技型企業全周期金融服務體系出發,把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作為科技金融的重要基礎性工作,構建涵蓋企業科技研發、成果轉化、產業化等創新活動全過程的科技金融支持體系,打造多層次、多元化、多維度產品服務矩陣,實現互補聯動、有效銜接,精準鏈接企業各階段金融需求,提升客戶觸達率。二是提供綜合性金融服務方案??萍夹椭行∑髽I行業類別多、商業模式新穎且各有不同,相應地會產生多樣化、個性化需求,除了信貸支持、結算服務外,商業銀行還可以圍繞現金管理、資產配置、財務咨詢等深入研究,挖掘企業需求,提供更多適配性、綜合性服務方案。例如,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專業機構為企業提供財稅、法務等方面的信用管理服務,幫助企業逐步形成良好信用記錄,暢通后續融資渠道;聯合知識產權服務機構,為企業知識產權運營規劃、專利保護、許可及轉讓等提供增值服務,實現更大的商業價值;發揮牌照、信息、資源、渠道等優勢,推動企業參與產業對接、項目對接,達到“輸血”“搭橋”相互結合的效果,圍繞產業鏈、創新鏈拓展科技金融服務外延。

(二)加強資源整合,構建科技金融生態

商業銀行是我國金融體系的核心,在金融牌照、資金實力、社會信任及銀政關系等方面有著天然優勢,具備構建科技金融生態的重要基礎。一是密切科技工作聯系。2023年以來,從國家到地方密集出臺了一系列科技金融政策,各類新模式新機制陸續落地實施,將科技金融工作推向一個新的高潮。商業銀行應認真研究、用足用好各種政策,主動加強與科技、工信、大數據等部門對接,在項目立項、平臺建設、企業培育、人才引進等方面尋求更多合作機會,探索重大科技創新項目銀政聯動支持機制,打通科技項目決策“最初一公里”和科技金融支持“最后一公里”。二是建立科技金融專家庫。積極對接國家科技評估中心和科技專家庫服務系統等外部智力資源,補齊技術、行業、產業等方面的認知短板,圍繞細分科技領域建立科技金融專家庫,發揮技術專家、行業專家、投資專家等專業優勢,提升對技術替代風險、商業模式風險等風險的識別、防控能力,并在項目決策、業務培訓、模型開發等方面提供支持。三是創新投貸聯動支持模式。加強與專業投資機構、政府引導基金等合作,充分利用外部信息、資金、渠道等資源,探索“先投后貸”“以貸引投”“投貸結合”等業務創新,不斷豐富投貸聯動形式,打破依賴息差的傳統路徑和短期模式,統籌設置投貸聯動考核方式及期限,建立新型風險收益平衡機制,在與企業共同成長過程中培育更多長期綜合效益增長點。

(三)重視數據賦能,強化金融科技應用

數據賦能是科技金融發展的趨勢,也是商業銀行提升經營風險水平和差異化定價能力的重要手段。商業銀行應堅定數字化轉型的決心,持續深化金融科技在破解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題方面的應用,推動科技金融發展模式由“資本擴張型”向“數據驅動型”深刻轉變。一是拓寬數據采集渠道。積極參與地方信用體系建設,加強與地方征信平臺合作,圍繞創新科技型中小企業信用評價提出針對性的數據需求,提高數據歸集針對性和數據可用性;加強與科技、工信、大數據等部門對接,探索建立企業信息常態化對接機制,推動企業創新研發類個性化信息共享;加強與專業數據服務商、產業園區、孵化器等合作,通過專業的產業鏈數據庫豐富商業銀行多維度產業大數據。二是加強產學研合作??萍夹椭行∑髽I科技類數據指標眾多,且指標背后有著較為復雜的技術、行業、產業等背景,單靠商業銀行自身專業積累,短期內無法充分挖掘其內在價值,因此需要發揮專業數據服務商和科技金融專家庫作用,分領域開發科技型企業客戶準入、授信評價、風險定價等模型,深入挖掘企業科技創新能力的增信價值,建立分層分類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客戶“白名單”并持續更新,不斷提升主動授信和風險管理能力。三是加強模型應用驗證。對科技型企業信用評價模型而言,最硬的檢驗標準在于應用。商業銀行在完善模型設計的同時,應加大模型在基層機構中的應用推廣,提升一線信貸人員理解、運用模型的能力,助力準確識別科技屬性突出、創新能力強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應及時跟蹤、收集模型應用效果和問題反饋,持續對模型進行迭代、優化,防止因模型本身設計不當或使用不當而產生風險。

(四)加強隊伍建設,提升專業服務能力

人才是商業銀行科技金融高質量發展的基石??萍冀鹑诰哂休^強的政策性、專業性、綜合性,對從業人員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商業銀行應進一步完善業務培訓和隊伍建設,加快專業人才積累,不斷夯實科技金融工作基礎。一是優化隊伍結構。商業銀行可以圍繞全行經營發展戰略,設置科技金融類崗位序列,加強對具有理工科背景的復合型人才的招聘和引進,不斷優化各級科技金融隊伍結構,形成分工明確、專業互補、結構合理的專業組合。二是完善培訓機制。聯合政府部門、高校院所、投資機構、行業龍頭、創新平臺等建立科學的科技金融培訓體系,強化行內外師資力量配備,常態化、標準化開展崗位培訓,通過行內資格認定、業務技能考核等方式,引導從業人員自覺加強科技金融業務研究學習,提升隊伍整體素質。三是加強隊伍鍛煉。在日常業務培訓基礎上,加強與高校院所、投資機構、行業龍頭、創新平臺等合作,建立科技金融人才聯合培養機制,探索跨機構跨層級業務落地聯動,在實際工作中打造更多熟政策、悉金融、懂科技、具備投行思維的科技金融專家型團隊,充實各級機構專業力量。

(五)強化考核激勵,完善業務保障機制

商業銀行打通科技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的關鍵在于一線信貸人員。通過完善績效考核和盡職免責機制等方式,更多利用制度激發、保護一線信貸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推動科技金融各項工作落地執行。一是發揮考核導向作用??茖W設置科技金融類考核指標,提高科技金融類指標在科技金融專營機構、崗位績效考核體系中的權重,加強對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戶數、金額、增長情況等指標考核,弱化存款指標考核,引導專營機構釋放更多精力拓展科技金融業務。二是推動盡職免責落地。建立完善操作性強的盡職免責規定,明確免責清單及認定標準,完善內部問責申訴通道及保障機制,營造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盡職免責的寬松環境,降低一線信貸人員業務負擔。三是創新差異化不良容忍度實現路徑。從長期收益覆蓋長期風險的角度,適當延長一線信貸人員績效考核周期;根據循序漸進原則,針對部分科技信貸產品試點設置相對寬松的不良容忍度,在不良容忍度范圍內,若不存在違法違規行為,應原則上免于追責;在進行不良責任認定時,應綜合考慮相關模型評價結果、政府風險補償等因素。

猜你喜歡
科技型商業銀行金融
云創新助推科技型中小企業構建持續性學習機制
商業銀行資金管理的探索與思考
何方平:我與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夢
關于加強控制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探討
民營科技型集團公司人力資源管理實踐
P2P金融解讀
我國商業銀行海外并購績效的實證研究
助力科技型中小企業鋪天蓋地頂天立地
論科技型中小企業科技人才供給體系的構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