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據的選擇、使用和升格

2024-03-29 05:00湖北省天門中學李軍霞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沖刺) 2024年1期
關鍵詞:蘇炳添升格論據

湖北省天門中學 李軍霞

近年,在考場作文中,深刻、大氣的議論性文章比較受閱卷老師的青睞。寫議論性的文章,恰當使用材料,是作文升格的關鍵。這就好比家庭主婦,有了好米,如何讓它變成香噴噴的米飯,烹調的方法、火候等至關重要。

《考試大綱》中對作文“基礎等級”的要求是“內容充實,中心明確”,對于議論文而言,所謂“內容充實”,就有對材料的要求,即要論據充實,這也是對論據的基本要求。而“發展等級”中的“深刻(透過現象深入本質,揭示問題產生的因果關系)”“豐富(材料豐富)”“有創新(見解新穎,材料新鮮)”等都提到了對材料的要求。

下面我們以“感謝對手”為題的作文分析如何恰當使用材料。

一、論據的選擇

先看A片段:

平靜的湖面練不出強悍的水手,安逸的環境造不出時代的偉人。感謝對手,他讓我們在磨礪中變得堅強和勇敢,讓我們不斷成長,不斷強大。曾經八國聯軍侵華告訴我們中國人民要維護主權,守衛國土;紅軍兩萬里長征中的種種艱難險阻告訴我們要不畏艱苦、頑強拼搏;日軍的南京大屠殺告訴我們要牢記屈辱,重新站起……這一個個對手,不斷用他們的挑戰磨礪著我們,讓我們于逆境中堅持,在苦難中前進,一步步成熟,一步步變強大,漸漸筑起堅不可摧的屏障,所以我們要感謝對手。

很明顯,此段舉例不當,論據選擇失誤。失誤的根本原因在于沒有很好理解“對手”的含義。所謂“對手”,就是指本領、水平相當的競賽的雙方。而文中“八國聯軍”“ 日本”,和中國沒有競爭,只有侵略和屠戮;“長征的艱難險阻”,是種境遇,又怎么能與人競爭呢?所以這些都不能稱作 “對手”。因此,選擇論據一定要先準確而透徹地理解中心論點關鍵詞的含義,再去選擇恰當、典型的例子。

歸納1:論據要準,要先準確而透徹地理解中心論點關鍵詞的含義。

議論文中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選用什么材料,對文章的等級至關重要。那么在把握關鍵詞內涵的前提下,該如何選擇既恰當又典型的論據呢?

如果一篇文章或一段文字里的材料性質單一、重復,那就會使論據顯得不夠豐富,沒有說服力。尤其是自然界的例子盡量少用或不用,因為它畢竟代替不了人類社會。因此選擇的材料一定要有深刻的內涵,能揭示主題,能透過事物的表象,發掘其深層意義,能給人以警示和啟迪。所以我們可以橫向從社會的不同層面、不同領域(政治、經濟、軍事、思想、文化等)、不同性質(正面、反面)、不同國別(中國、外國)以及縱向從不同的時間(古代、近代、現當代)選擇更具典型意義,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事例,那么文章就會更顯深刻,材料就會更豐富了。

A片段補充論據:

中國,古:儒家VS道家、勾踐VS夫差、孫臏VS龐涓、張儀VS蘇秦、項羽VS劉邦、司馬懿VS諸葛亮、周瑜VS諸葛亮、岳飛VS金兀術等;今:華為VS小米、李寧VS鴻星爾克、清華VS北大等。

外國,古:牛頓VS惠更斯、牛頓VS萊布尼茨、薩頓VS摩爾根、拿破侖VS納爾遜等;今:杰特林VS博爾特、俄美等。

中外:華為VS蘋果、芯片競爭、比亞迪VS特斯拉、蘇炳添VS黑人運動員、林丹VS李宗偉、中國女籃VS美國女籃、柯潔VS阿爾法狗等。

因此,A片段可以如此升格:

平靜的湖面練不出強悍的水手,安逸的環境造不出時代的偉人。感謝對手,他讓我們在磨礪中變得堅強和勇敢,讓我們不斷成長,不斷強大。從“蛟龍潛?!钡胶侥赶滤?,從嫦娥飛天到玉兔登月,從移動支付到5G落地……一項項巨大科技成就的背后,是對手給我們的壓力轉化的動力。正是對手的飛速發展和重重阻撓,激起了華夏兒女“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決心。感謝對手,是他們不斷磨礪著我們,讓我們變得更堅強,不斷前進,不斷超越。

歸納2:多向思維,選擇更恰當、更具典型意義的論據。

當然,論據的選擇還要新穎,平時我們要緊扣時代脈搏,注意多積累一些新鮮的素材,在寫作的過程中有意識地運用,這樣能使文章顯得更具時代感。如升格后的片段,就緊密聯系時事,讓人們有更深的認同感和新鮮感。

二、論據的使用

請看B片段:

看,滿屏的黑之中,那一道耀眼的黃,如脫韁的駿馬,似脫弦的利箭,直奔那令人向往的終點。9秒83!蘇炳添憑借多年的努力,在東京奧運會上書寫了黃皮膚的奇跡。那一高光時刻,點燃了國人的激情!震天的吶喊已不足以表達內心的激動,飄揚的五星紅旗映照著英雄緋紅的臉頰,燦爛的笑容流露出無比自豪之情。他——蘇炳添,全力以赴,以永不言棄的沖勁、不服輸的干勁和一往無前的拼勁向我們展示了什么是極限。這是對對手最好的尊重。

首先此段最大的問題就是敘例太詳盡,細節描寫抒情性語言太多。

記敘文才以記敘生動見長,需要生動、具體、形象;而議論文以論證精辟見長,應以議為主,以例為輔。議論文敘述事例的目的只是為了輔助證明觀點,因此敘例需要高度概括,事例只要能證明觀點即可,切不可喧賓奪主。所以,要盡量壓縮原材料,刪除那些詳細的描寫性和很強的抒情性語言,保留主要信息即可。

第一次升格:

東京奧運會上的蘇炳添憑借永不言棄的沖勁、不服輸的干勁和勇往直前的拼勁向我們展示了什么是極限。這是對對手最好的尊重。

歸納1:敘例要簡潔,要高度概括,刪除描寫性和抒情性語句。

升格后的敘例較之先前簡短多了,但簡則簡矣,是否就能證明中心觀點呢?顯然,升格后的片段根本不能證明“感謝對手”。此段論述與中心不統一,顯得很雜亂,強調“挑戰極限”“尊重”等,材料中根本沒有提及 “對手”, 作者只是在最后生拉硬扯地把材料往“對手”上靠。但是不是這個論據完全無用呢。其實不然,很多時候,我們只要把想好的材料有側重點地朝證明中心論點的方向上拉,也能挽救材料。如:

第二次升格:

海明威曾說:“那些殺不死我的,只會使我更強大?!睂κ挚此平o了我們巨大的壓力,但何嘗不是給了我們更大的動力,讓我們在競爭中不斷迸發出強大力量,實現自我突破?在黑皮膚強勁對手的激發下,東京奧運會上的蘇炳添憑借永不言棄的沖勁、不服輸的干勁和勇往直前的拼勁打敗了同場競技的諸多對手,成就了更好的自己。這是對對手最好的尊重。

歸納2:敘例一定要有側重點,要緊扣中心論點或論點的關鍵詞 。

再次升格后的片段是否能充分證明中心論點呢?

要知道文章的論點是“感謝對手”,修改后的論據也只是扣住了“對手”卻忽略了“感謝”,與中心觀點顯得若即若離。結尾的議論只談“尊重”而非“感謝”,與中心論點不一致。這時就需要我們恰當運用說理論證法,對事例進行分析,盡量挖掘材料的深意,使材料和中心論點成為有機的整體,以達到考綱上所說的“透過現象深入本質,揭示問題產生的因果關系”的效果。

第三次升格:

海明威曾說:“那些殺不死我的,只會使我更強大?!睂κ挚此平o了我們巨大的壓力,但何嘗不是給了我們更大的動力,讓我們在競爭中不斷迸發出強大力量,實現自我突破?在強勁的黑皮膚對手們的激發下,東京奧運會上的蘇炳添憑借永不言棄的沖勁、不服輸的干勁和勇往直前的拼勁打敗了同場競技的諸多對手,成就了更好的自己。蘇神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離不開來自強大對手的壓力,這種壓力是強心針,在其疲累想放棄的時候,激發其斗志,使其排除萬難克服一切艱難和險阻,想方設法去超越,最終奪取勝利。所以,我們要感謝對手。

歸納3:要盡量挖掘材料深意,使之與中心論點相契合。

議論文引用材料以及對材料進行分析論證觀點,都要和中心保持高度一致,不能偏離,否則就會偏題,甚至跑題。一定要謹記,材料敘述要有側重點,敘例、析例和議論都要緊扣論點或論點的關鍵詞。

最后,根據前面“論據的選擇”中補充的例子,再簡要介紹一下在作文中把想到的論據盡量多地運用到作文中,而不顯得重復、累贅的三種巧妙聯用材料的方法。

(1)一個事例一句話,選用兩三個事例,構成一組排比句

有了對手,才有了儒家與墨家同盛,法家與道家同興的場面,才有了百家爭鳴的春秋時代;有了對手,才有了秦皇一統、漢武全興,才有了他們大展拳腳、江山穩固的全盛時代;有了對手,才顯出曹操的雄才偉略、奸雄本色,才襯托出孔明的足智多謀、用兵如神,才有了英雄輩出、波瀾壯闊的三國時期。有了對手,歷史才會如此多姿多彩。

一個團隊若無對手,會變成一盤散沙,不攻自破;一個人若無對手,也會自我膨脹,自我毀滅。所以,從某種意義來說,得感謝對手,沒有對手,就沒有更好的自己。

(2)采用“從……到……”的句式

“生于憂患”,有了對手,我們才能體會到生存的危機,也就有了翻身的動力,所以我們對對手應永遠心存感謝。從神舟飛天到嫦娥探月,從天問逐夢到祝融探火,從墨子傳信到北斗組網,一個又一個國之重器,讓國人自豪,讓世界震驚。這榮光的背后,我們何嘗不應感謝我們的對手,是他們“卡脖子”、設障礙,才讓中國人更加堅定自主研發的決心,從而取得今天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感謝對手,是他們讓我們學會了逆風而行,讓我們跑得更快,飛得更高。

(3)采用“不必說……也不必說……更不必說……單是……”的句式

感謝對手,因為對手可以讓人有更高昂的斗志以及戰勝一切的信心。不必說“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的勇氣;也不必說,“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的魄力;更不必說“收二川,擺八陣,六出七擒”的才智;單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斗志,就警醒著我們要重視對手,更應感謝對手。正是因為對手的存在,才激發了我們的斗志,使我們有了奮進的動力。對手就像助推器,促使我們不斷調整自己,永遠向前向前。所以,感謝對手吧,感謝他像一顆啟明星,為我們指引了前進的方向,讓我們以更飽滿的信心和更高昂的斗志去迎接一切挑戰。

當然,同學們平時看文章的時候,如果發現其他好的句式,也可以多多積累。

歸納4:聯用材料要合邏輯。

材料豐富是好事,但幾個事例同時使用時也要注意隱形邏輯。比如先中國后外國或先外國后中國;古今跨越,先古后今,而不能先今后古,或古今古、今古今混亂排列;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等。就像前面的示例(1),先春秋,再秦皇漢武,最后三國;示例(3),先戰國勾踐,再秦末項羽,接著三國諸葛亮,最后民國孫中山。這兩段多材料聯用都按時間先后有序排列,使內容有條不紊。

猜你喜歡
蘇炳添升格論據
中國短跑運動員蘇炳添進入東京奧運會男子100米決賽
蘇炳添:泥巴地里跑出的飛人
蘇炳添:百米飛人 亞洲榮耀
《開在心中的花朵》作文升格
有針對性地運用例證——《擁抱“不速之客”》升格
恰當使用論據
恰當使用論據
看清要求,有的放矢——一篇2019年高考考場作文升格的啟示
用好論據“四字訣”:準、新、精、美
蘇炳添:最起碼我沒有白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