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間失序治理視角下居民生活空間品質提升策略研究

2024-03-29 10:54任穎周詠馨郭楠
天津建設科技 2024年1期

任穎 周詠馨 郭楠

【摘? ? 要】:為了提升居民公共生活空間品質,以瀏河鎮為研究對象,先運用層次-模糊評價法評價得出瀏河鎮處于失序狀態;再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揭示空間失序的影響因素及其作用路徑;最后以空間失序原因為依據,為空間品質提升提出建議。

【關鍵詞】:空間失序;公共生活空間;空間品質

【中圖分類號】:TU984.113【文獻標志碼】:C【文章編號】:1008-3197(2024)01-76-05

【DOI編碼】:10.3969/j.issn.1008-3197.2024.01.021

收稿日期:2023-03-22

作者簡介:任穎(1998 - ), 女, 碩士研究生在讀, 江蘇泰州人, 研究方向為房地產經濟與土地資源管理。

Research on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Residents' Living Spa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atial Disorder Governance

REN Ying,ZHOU Yongxin,GUO Nan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uzhou 215000,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ublic living space, taking Liuhe Tow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firstly uses the hierarchical-fuzzy evaluation method to evaluate the disorder in Liuhe Town, secondly uses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method to reveal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patial disorder and their paths of action, finally uses the causes of spatial disorder as the basis to make suggestions for spatial quality improvement.

【Key words】:spatial disorder; public living spaces; space quality

隨著城市建設提質優化及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空間品質的改善成為城市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臻g品質是指城市公共空間的品質,它包含了物質空間與精神需求兩個層面,也就是要通過改善物質基礎來滿足市民的整體需求和使用行為[1]。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使得人們對空間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樊冰青等[2]建立了一套城市街道空間品質測度評價體系,將各個街區的品質等級和類別進行分類并制定了相應的改善對策;孟錦瀾[3]運用IPA分析方法,從居民使用角度對社區公園的空間品質進行了評估、歸納了其優劣并給出了系統的空間優化策略;夏子玥[4]將文化旅游與鄉村旅游有機地結合起來,以調研典型個案為基礎,找出影響因素,為鄉村空間品質優化提供對策。已有研究表明,缺乏空間品質乃至無序的城市空間會對個人的身心健康產生直接或間接的作用,從而導致疾病。陳婧佳等[5]從空間失序視角出發,總結以促進公共健康為導向的環境維護、整治策略方法,為人居環境提質增效。目前的研究可以從失序現象提出對應措施,但鮮有對空間失序現象原因的深入挖掘??臻g失序導致的“破窗效應”會對個體產生消極影響,降低幸福感;因而從根源解決空間失序問題迫在眉睫。

瀏河鎮地處江蘇省太倉市東,東臨崇明島,南面毗鄰上海寶山和嘉定區,是江蘇省太倉市最大的漁場及主要集鎮,區位獨特,實力強厚。鎮域面積68 km2,下設8個村,6個社區,人口超過86 000人。本文以瀏河鎮為研究對象,通過對空間失序程度的調查,挖掘失序原因,治理失序空間,提升居民生活品質。

1 空間失序評價

1.1 建立指標體系

1.1.1 理論基礎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的“需求層次理論”認為,人的一切需求都可以按照不同層次進行組織,一共有5個層次[6];該理論從側面反映出,隨著物質條件的不斷改善,人類對生活品質的追求越來越高。2020年,中國已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從生存性需求逐漸轉變為精神性需求,當下人們已經開始對生活品質有更高的期待。

人居環境科學理論體系是吳良鏞院士總結以往學者成果并根據中國實際情況而提出的學科理論[7]。在構建空間失序評價指標體系時,本文借鑒了人居環境不同系統層次的思想,其中自然系統涉及綠化、環境等方面;人類系統、社會系統則考慮了居民的需求方面;而居住系統和支撐系統則包括城鎮內部建筑、沿街商鋪及與居民日常生活相關的各類公共服務設施等方面。

1.1.2 數據來源

本文數據來源于2022年3—4月對瀏河鎮物理空間的實地調研,設計調查問卷,建立評價數據庫;共發出400張問卷,回收400張,回收率100%;有效問卷377張,總有效率為94.25%。問卷調查的是物理空間失序程度,主要包括建筑外觀、沿街商鋪、綠化、環境、道路及基礎設施6方面內容;調查對象包括所有居住在瀏河鎮的居民。

1.1.3 層次結構模型

為了準確判定瀏河鎮物理環境的空間失序程度,本文學習研究了北京城市實驗室(BCL)構建的“城市公共空間品質評價指標體系”及以此為基礎的空間失序研究實例[8],結合對瀏河鎮實地調研情況,綜合建立了層次結構模型。見圖1。

1.2 確定權重

根據AHP原理,采用和積法計算空間失序各指標判斷矩陣,可以得到各因素的權重向量,并且通過了一致性檢驗。利用層次單排序的計算結果,進一步綜合出對更上一層次的優劣順序,就是層次總排序。一級指標對空間失序的權重W={0.249,0.065,0.102,0.043,0.160,0.379}。

1.3 利用模糊評價法進行綜合評價

采用李克特量表的形式對居民主觀空間失序的判斷進行調查。將模糊評價等級定為U={1,2,3,4,5},分別對應失序數值,失序數值越高,空間失序程度越高。根據失序程度對各指標打分,求出每個二級指標各等級頻數占總數的比例,得到空間失序隸屬度矩陣R。

考慮到各種因素均起作用的情況,對所有因素以權重大小均衡兼顧,基于加權平均型的矩陣合成方法計算總評價

P=W·R (1)

對于多層次的評價,在單層模糊評價結果的基礎,上自下而上(低層向高層)把每層的評價結果作為上一層的輸入,逐層計算,直到得出綜合指標分值,即為總的模糊評價結果。根據R=(P1,P2,P3,P4,P5)T得到總的模糊評價矩陣

同樣根據式(1),一級指標得出總的模糊評價向量P={0.096,0.218,0.325,0.230,0.131},μ=P×VT計算出空間失序程度綜合得分及相應維度的得分值。見表1。

瀏河鎮的空間失序綜合得分為2.916分,表明瀏河鎮整體處于失序狀態,其中基礎設施分值最高(3.092),說明其失序最嚴重,政府需要著重對這方面進行改造。其他分值由高到低依次為建筑外觀(2.989)、道路(2.830)、綠化(2.712)、沿街商鋪(2.699)、環境(2.642),表明在建筑外觀方面失序較嚴重,政府同樣需要多加關注。

2 空間失序原因分析

基于專家訪談內容和現有相關文獻的整理,提煉出空間失序影響因素,運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影響因素作用機理。

2.1 主成分分析

對問卷進行信度檢驗的Cronbach's Alpha為0.912,即問卷具有較高的內部一致性。KMO值為0.895;Bartlett球形度檢驗P等于0,說明數據具有較高的效度,主成分分析結果可信。

為了使提取出的各成分有實際含義,盡量使一個指標在較少的幾個主成分上有比較高的載荷,此處采用最大方差法旋轉因子載荷矩陣來放大差異;最終,分析得出了5個主成分因素,累計方差貢獻率為77.41%,這意味著這5個主成分因素能夠保留原始14個因素77.41%的信息。因此,可以使用這5個主成分因素來代替原始的14個因素。見表2。

2.2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對空間失序成因分析

2.2.1 管理人員導致空間失序

管理人員主成分占比21.626%,說明管理人員因素是影響空間失序的最重要因素??臻g秩序維護的專業性要求很高,相關崗位的設置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對于相應的管理人員也有特殊要求,管理人員的專業素養及管理能力對空間秩序的維護至關重要。管理人員需要掌握常識和技能,同時還應具備一系列的管理能力,如執行能力、組織能力和協作能力等,如果管理人員的專業素養及能力不足,可能會導致空間失序,不僅影響到日常管理工作的效率,還會對空間品質帶來負面影響。

在空間秩序維護和治理過程中,紀檢監察工作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如果對管理人員的工作監察力度不夠大,就很難及時發現并處理城市中的違法行為,比如,違法建筑和占道經營等行為,當監察力度不足時,管理人員可能會走過場,從而導致城市空間失序問題的增加。加強對管理人員的工作監察力度,保證其認真履行職責,及時發現和處理違法行為,就能有力減少城市空間失序的發生。

2.2.2 資金因素導致空間失序

資金主成分占比為20.103%,說明資金因素是影響空間失序的重要因素??臻g維護及失序治理既是一項惠民工程,也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臻g管理是一個持續的過程,離不開資金的支持,尤其是在居民對美好生活不斷追求的情況下,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在前期空間管理時投入大量維護資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預防空間失序,在出現空間失序問題后,也可以直接有效地解決;若資金不足,則會加重失序現象。

2.2.3 規劃因素導致空間失序

規劃主成分占比為14.091%,說明規劃因素是影響空間失序的重要因素。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個人居住環境和建筑環境的重視不斷增強,環保意識日益提升;然而,許多城鎮建設缺乏健康、環保意識,為了追求經濟利益而不斷增加建筑密度、減少公共綠化空間和活動場所,甚至破壞自然生態環境;忽略了建筑高度、密度與綠化的科學比例,忽視了人體健康需求,導致空間失序的產生;同時,在建設階段缺乏環境保護意識,未采用綠色環保技術,在施工過程中引發環境污染和資源消耗,加速了空間失序的形成。

2.2.4 居民個人因素導致空間失序

居民個人主成分占比為13.493%,說明居民個人因素是影響空間失序的重要因素。居民對空間失序認識不到位,沒有意識到空間有序的重要性。大部分居民不了解空間失序,鮮少注意到失序現象,從而缺乏保護意識,正是居民的主體意識不強,造成了在空間維護過程中處于被動狀態,缺乏積極主動性。通過與居民進行交流及對社區工作者的訪談,可以將影響居民對生活空間面貌保護關心及參與的因素分為3方面:

1)缺乏了解,居民對于空間失序的認知仍然不夠充分,可能還不了解空間失序帶來的嚴重后果;

2)參與程序不明確也是影響居民參與生活空間保護的一大因素,對于如何積極參與活動和發表意見,缺乏明確的指導和渠道;

3)一些社會文化可能也會影響到居民的參與度,例如個人利益的優先考慮或是對社區工作者的不信任等。

2.2.5 管理因素導致空間失序

管理主成分占比為8.097%,說明管理因素是影響空間失序的重要因素。當前政府在空間秩序維護方面的宣傳力度嚴重不足,宣教設施缺乏,相關機構不夠健全,宣教網絡和能力建設也相對薄弱,存在多項問題;不僅影響了全民空間素養的提升,也制約了空間維護工作的順利開展。

繁瑣復雜的管理流程會導致空間管理難以協調。目前,生活空間的管理缺乏獨立的職能機構,不同主體由不同的管理部門負責,各自存在著不同的管理規范、管理條例和評價標準。由于缺乏整合,管理部門的職能設置與政府其他部門機構的職能設置重疊較多,導致管理流程繁瑣復雜。這種多頭管理使得各部門難以協調合作,管理效率低下,影響了城市的有序發展。在出現空間失序問題時,政府往往無法提出整體有效的解決方案和措施,加劇了空間失序的發展。

3 空間品質提升策略

1)加強空間管理人員培訓,強化監察工作。人員培訓是提高空間管理者專業素質與管理能力不可或缺的一環;因此,管理部門應該建立一個專業的培訓組織,定期對上崗的空間管理人員進行培訓。在培訓中,應使參與培訓者對目前生活空間現狀有一定的認識,注重對其進行理論和實踐的指導。在進行理論培訓時,管理部門可邀請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士對在職人員講解相關的法律法規、評價標準、管理條例、規范等方面知識;此外,在執行任務和日常管理方面,管理部門還可以請多年從事空間管理的人員與參加培訓的人進行交流,從而提升執行力和協作能力。

2)增加財政支持,建立多元融資體系。首先,應積極爭取上級政府部門的政策支持,同時結合城鎮地區的資源優勢,以改善當地環境建設為目標爭取資金支持;其次,要大力推進企業建設,促進企業上市,從而增加財政收入;最后,要發展城鎮經濟,根據地區的實際情況,突出當地的經濟特點和優勢,發展集休閑旅游、農業生產等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或者通過給予一定的建設用地指標來發展養老、旅游等產業,以培育新的財源。

空間治理不能只是政府公共資金的一方投入,還需要市場和社會資本力量的廣泛參與,融資將成為主要的資金來源。除了地方政府直接投資外還可以發行債券輔助項目融資,這對于投資額較大或財政資金較為有限的地區比較友好;而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會使合作各方達到比預期單獨行動更為有利的結果,政府和企業均全程參與項目。相比政府直接投資,引入了社會資本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政府財政支出及運營管理的壓力。

3)合理優化空間,堅持落實環保理念。公共生活空間和公共資源的利用應以居民需求為出發點,滿足他們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這些需求對于居民來說是不可或缺的。政府應借助其權力,強制整頓占道行為,將公共道路歸還給居民,使每個人都能享受到公共資源;除了道路,還應規劃專門的運動健身場地、文化娛樂場所、停車場等,投入必要的公共服務設施建設。

在城鎮建設中,環保理念應貫穿規劃過程。為了實現綠化目標,應將綠化置于首要位置,因地制宜地進行城鎮綠化??梢詮膬蓚€方面入手:

(1)通過對城鎮現狀的調研,了解城鎮的綠地面積和植被覆蓋率,根據綠地面積確定綠地范圍,制定相應的綠地規劃,以提高綠化率。

(2)增加植被覆蓋率,合理搭配植被,使綠化范圍得到有效利用,營造出良好的生態環境。

4)提高居民意識,豐富居民參與渠道。政府應該大力宣傳,培養居民的主人翁意識,由居委會或者黨員起帶頭作用,帶領普通居民參與到平常的治理中;發揮引導協調作用,搭建多方參與的公共平臺,探求更加有效參與機制,提高策略的可操作性,如設立規劃在線網站、推出城市規劃建設公示頻道,為民眾提供學習規劃知識、關注城市建設、發表反饋意見的便捷平臺等。

5)完善管理機制,加大懲戒力度。為了解決空間維護中的分工不明、相互推諉等問題,政府應成立空間維護指導小組,職責包括規劃指導地區有序發展、制定整體發展目標與政策法規,統籌治理空間失序問題,協商、指導和督查具體事宜。為了確保有效落實,可制定責任清單明確部門職責,防止互相推諉和無人負責情況發生。同時,增加多元監督方式,實現全民參與。建立嚴重破壞生活空間秩序的違法名單管理制度,加強違法行為的懲戒與修復管理措施。相關部門需明確規定空間秩序維護的懲罰措施。設立部門間關鍵信息的聯動推送、共享應用制度,將嚴重破壞空間秩序的個體納入相關業務審批系統,主動向監管部門傳遞具體違法名單信息,以風險提示方式推動綜合懲戒及協同落實。提高信用信息透明度,利用公示系統,對屢次違法且不知悔改及違法情況嚴重的主體,實行加重處罰、多渠道多部門聯合公示等措施。

4 結語

本文以空間失序治理視角,對居民公共生活空間品質狀態進行評價,得出瀏河鎮失序程度,歸納了空間失序的主要影響因素,分析失序的形成原因,從管理人員、資金、規劃和居民等層面提出了改善空間品質的策略,希望解決社會發展不平衡的矛盾以提升居民的幸福感。

參考文獻:

[1]周? ? 進.城市公共空間建設的規劃控制與引導[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

[2]樊冰青,周? ? 波,成受明,等.拉薩街道空間品質測度及優化研究——以林廓環路為例[J].山地學報,2021,39(1):117-128.

[3]孟錦瀾.太原社區公園空間環境特征分析及優化對策[D]. 太原:太原理工大學,2019.

[4]夏子玥.文旅融合視域下的鄉村空間品質提升設計[D].蕪湖:安徽工程大學,2022.

[5]陳婧佳,張昭希,龍? ? 瀛.促進公共健康為導向的街道空間品質提升策略——來自空間失序的視角[J].城市規劃,2020,44(9):35-47.

[6]于婧妍,耿卓藝,劉? ? 昉.基于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村民內在需求探析[J].北京規劃建設,2022,(4):144-148.

[7]吳良鏞.人居環境科學發展趨勢論[J].城市與區域規劃研究,2017,9(2):1-14.

[8]陳? ? 純,陳婧佳,賈紫牧,等.基于空間失序理論的城市街道空間品質大規模測度——以合肥市二環內為例[J].南方建筑,2020,(2):10-18.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