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政金融協同促進經濟綠色發展效率研究
——基于遼寧的實證檢驗

2024-03-29 04:32顧巧靜
地方財政研究 2024年1期
關鍵詞:財政金融遼寧協同

顧巧靜 陳 芙

(1.中國農業大學,北京 100083;2.遼寧大學,沈陽 110136)

內容提要:本文利用2017年—2021年遼寧14個地級市宏觀數據,運用三階段DEA模型對財政、金融以及二者協同支持經濟綠色發展的效率進行測度。研究發現:財政金融在支持經濟綠色發展方面存在協同效應,二者協同支持效率高于財政或金融單獨支持經濟綠色發展效率;剔除環境變量及隨機噪聲影響后,財政金融協同支持經濟綠色發展效率處于中等水平,尚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地級市之間財政金融協同支持經濟綠色發展呈現非均衡性,“一圈一帶兩區”的發展戰略可以縮小區域間財政金融協同效率差異?;谘芯拷Y論,本文提出構建遼寧經濟綠色發展的財政、金融“雙維”支持體系,加大對環保節能、低碳轉型等綠色技術的投入,發揮“一圈一帶兩區”的區域發展戰略優勢等政策建議。

一、引言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綠色發展理念深刻改變著中國,也為世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中國方案。在我國提出2030年爭取實現碳達峰、2060 年爭取實現碳中和目標的背景下,遼寧積極探索經濟綠色轉型,培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增長點,出臺《遼寧省綠色制造工程實施方案(2016—2020)》等系列文件,引導工業綠色發展,鼓勵企業節能減排和綠色轉型。

財政和金融是推動經濟綠色發展的重要支撐,綠色經濟發展目標的實現有賴于各項財政、金融政策的協調聯動,以財政金融促進綠色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財政是政府的收入和支出管理,能夠通過資金和稅收激勵等途徑支持經濟綠色發展。財政不僅能夠以直接或間接投入的方式對綠色環保產業給予資金支持,而且能夠通過制定稅收激勵、引導和約束機制在環保領域發揮作用,進而推動經濟綠色發展。目前,已有相關研究關注到財政與經濟綠色發展之間的關系。有學者指出財政支出對經濟綠色發展具有明顯促進作用,綠色化的財政支出是實現生態文明發展的重要經濟保障手段(魏吉華和蔣金法,2018);經濟綠色化發展不僅需要相關金融政策的傾斜,更需要有力財政政策的支持(李樹,2002)。另一方面,金融是與貨幣流通、資本管理、貸款、投資、儲蓄等相關的經濟活動,它促進經濟綠色發展的核心是以市場化原則引導更多的社會資本流向綠色產業。通過緩解融資約束和分散企業低碳投資風險(徐政和江小鵬,2021)、引導公民低碳消費及鼓勵機構增強信息披露(葉林和鄧睿彬,2023)等方式,金融能將資本配置到綠色低碳經濟領域(鄭錄軍和韓慶瀟,2022),從而推動經濟綠色發展。

財政金融能夠互補互促,實現財政金融協同促進經濟綠色發展(鄭錄軍和韓慶瀟,2022)。目前,我國的綠色財稅制度和綠色金融政策不完善,存在一定的改進空間(李升等,2022)。加快構建財政金融政策協同體系,打好財政金融政策工具“組合拳”(徐楓等,2023),對實現經濟綠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而財政金融協同支持經濟綠色發展方面的相關研究大多局限于定性闡述,缺乏定量層面的分析。遼寧在中國工業化歷程中曾發揮重要作用,但隨著經濟結構的變遷和環境問題的顯現,其面臨的挑戰和轉型壓力也日益凸顯。2022 年出臺《遼寧省“十四五”生態經濟發展規劃》(遼政辦發〔2022〕3號),強調遼寧全面振興迫切需要以低碳經濟為重點,挖掘新的經濟增長點,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培育遼寧老工業基地轉型發展的競爭新優勢。2023 年遼寧省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全力建設美麗遼寧,大力發展綠色經濟”。本文以遼寧14 個地級市作為研究對象,從實證層面入手進行分析??紤]綠色發展是以效率、和諧、持續為目標的經濟增長方式,將研究重點放在投入產出方面,選擇使用三階段DEA 模型,對財政金融促進經濟綠色發展的效率進行測度及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協同推進經濟綠色發展的政策建議,以期能夠為推動區域綠色轉型提供理論經驗和政策啟示。

二、財政金融促進經濟綠色發展的機制分析

(一)財政支持經濟綠色發展的機制分析

一是政府通過調整征稅范圍、征稅稅率、實施稅收優惠政策等手段實現稅收對經濟綠色發展的調節作用。在生產領域,政府通過稅收調節可以提高污染企業生產成本,鼓勵綠色環保企業擴大生產規模,如環境保護稅的征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污染企業環境成本內部化,即通過使污染企業承擔治污成本,提高其生產成本降低其生產收益,激發企業進行生產綠色轉型的能動性,進而減少污染物排放。在消費領域,政府通過稅收調節可以限制污染型能源消耗,鼓勵以清潔能源對其進行替代。如財政部在2021年將部分成品油納入消費稅征收范圍,通過稅收調節交通運輸領域成品油產品市場價格,進而限制該領域的能源消耗。同時,對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車船稅實行稅收減免優惠,以此鼓勵新能源汽車消費,支持綠色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

二是政府通過綠色采購和轉移支付支持建立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推動經濟的綠色發展。一方面,政府采購有政策導向的功能,具有資源配置效應。政府通過制定綠色采購政策,加大對低碳、再生、環保及節約型產品的采購,可以促使企業進行低碳轉型,進而減少企業生產過程中溫室氣體及污染物的排放。另一方面,生態保護補償是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方法,補償資金的主要來源是中央及地方政府的財政投入,“十三五”期間全國財政支持生態保護補償的資金規模約4.4 萬億元。中央財政在不斷加大縱向補償力度、突出縱向補償重點的同時,出臺政策,對建立生態補償機制的地方政府給予獎勵,鼓勵地方開展跨省流域橫向補償,實現縱向補償與橫向補償的合力,提升全社會參與生態保護的積極性,維護國家生態安全。

三是政府作為主體發行綠色專項債券支持綠色經濟發展。2021 年,地方政府發行的綠色專項債券規模達2008.83 億元,募集資金主要用于生態環保、農林水利、污染防治、清潔能源開發和城市可持續發展等綠色項目,吸引投資者參與這些有益于環境的項目,對促進經濟綠色發展提供有力支持。以政府信用擔保發行的綠色專項債券,資金綠色用途符合國家“雙碳”發展戰略,具備違約風險低及融資成本低等優勢。此外,政府及相關機構可以通過頒布相關政策引導和規范綠色債券的發行和運營,支持和鼓勵綠色債券市場發展。

(二)金融支持經濟綠色發展的機制分析

一是利用綠色貸款為低碳減排、循環經濟提供資金支持。綠色貸款主要投放于基礎設施綠色升級、清潔生產、清潔能源和節能環保等領域,與傳統貸款相比,具備低成本和長期性的優勢,能夠降低環保企業融資成本,解決企業融資難的根本性問題,提升企業的盈利能力和發展空間,通過示范效應進一步帶動行業內其他企業綠色發展或綠色轉型,逐漸形成由綠色貸款牽引的良性循環。同時,嚴格限制金融機構對未通過環保審批或環保設施驗收新建項目提供授信,嚴格控制金融機構對已建成的超標排污項目的貸款審批,實現對高污染高耗能企業的金融約束。

二是通過發行綠色債券籌集資金用于支持符合規定條件的綠色項目或為綠色項目進行再融資。綠色債券拓寬了綠色項目的融資渠道,金融機構、企業和政府通過發行綠色債券為綠色項目注資,募集資金主要投入清潔生產、清潔能源等綠色產業項目,能夠為其提供定向的資金支持。與普通債券相比,綠色債券具備較低的信息利差優勢,更能受到投資者的認可,從而獲得低成本的資金,有效提高企業參與節能減排、環境治理的積極性。因此,綠色債券有助于降低企業融資成本(Zhang, et. al.,2021),緩解綠色企業的融資約束,進而增大其環保投資力度,以此促進經濟實現綠色發展。

三是利用綠色投資發展綠色生產促進綠色經濟發展。綠色投資是以促進企業環境績效、發展綠色產業和減少環境風險為目標,采用系統性綠色投資策略,對能夠產生環境效益、降低環境成本與風險的企業或項目進行投資的行為(Eyraud, et. al.,2013)。綠色投資通過將基金資產優先投資于環境績效表現突出的企業或項目,合理控制投入到高污染高能耗企業或項目中的資金規模,以發揮金融的資源配置機制,提升投資活動的環境績效,發揮支持環境改善和低碳減排的作用。綠色投資所形成的資本是一種能夠形成綠色生產力的資本,綠色投資行為統一了生產投資和環境保護問題,能夠消除因經濟增長而產生的對環境的不利影響,因而可以實現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四是將環保意識及綠色發展理念融入保險經營活動,利用綠色保險助力經濟綠色發展。一方面,綠色保險將綠色環保理念加入到風險管理機制中,能有效加強企業的環境風險管理能力,減少環境污染風險事故發生概率,為經濟社會活動中的環境風險問題提供長期治理機制,進而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和升級,實現綠色發展。另一方面,綠色保險能夠在資產端通過資金導向機制促進經濟綠色發展。保險資金長期性和穩定性的特點與綠色發展理念高度匹配,保險公司通過調整發展戰略,將資金大量投入到節能環保領域中,創新綠色技術和手段,進而推動高排放、高耗能產業的轉型和升級。

五是利用碳金融為企業通過碳市場實現綠色轉型提供路徑。碳金融是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減緩氣候變化開展的一系列金融交易活動,包括碳排放權及其衍生品交易、碳匯項目的投融資及其他相關金融服務。碳金融的發展能為投資者提供更多參與碳市場的機會,同時為企業提供更廣泛的降低碳風險的途徑。一方面,企業可以運用碳金融產品實現碳資產管理,實現碳配額的合理分配,減少碳排放風險,實現綠色低碳經營。另一方面,企業可以通過創新開發碳金融產品,讓更多的投資者參與到碳市場中,通過綜合運用碳金融產品和工具,能夠有效推動綠色低碳經濟的轉型升級,實現雙碳目標。

(三)財政金融協同促進經濟綠色發展的機制分析

財政、金融作為經濟體系中重要的子系統,二者相互關聯,相互影響。建立財政和金融的協同聯動機制,從政府和市場兩個維度影響經濟綠色發展,將形成“1+1>2”的政策效果。

一是稅收調節與綠色金融協同對經濟綠色發展的作用。財政以稅收優惠降低綠色企業稅負,以環境保護稅提高污染企業稅負;金融以綠色貸款向綠色企業提供資金支持,以優惠利率降低綠色企業融資成本,同時限制高污染企業貸款規模,提高其貸款利率。綠色財政政策的正向激勵作用和金融政策的融資作用及兩者的反向約束作用,可以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綠色產業創新發展。此外,部分地方政府對綠色債券發行主體實行稅收減免,通過降低發行機構的發行成本,提升發行主體的積極性進而擴大市場綠色債券發行規模,能有效解決綠色產業融資缺口大的問題,滿足當地經濟綠色發展的融資需求。

二是綠色采購與綠色金融協同對經濟綠色發展的作用。綠色采購是指政府在采購產品和服務時考慮環保和可持續性因素的實踐。在這一領域,財政和金融系統的協同合作可以產生積極影響。首先,政府可以通過采購政策來鼓勵綠色產品和服務的消費。通過設定環保標準和獎勵措施,政府可以引導企業提供更環保的產品和服務。政府綠色采購強調綠色消費與生產,通過增強政府督查和增加政府支持力度等途徑能夠顯著提高企業綠色創新水平(黃繼承和朱光順,2023)。其次,金融系統可以為綠色采購提供資金支持。金融機構可以提供特定的貸款和融資產品,以支持企業進行綠色采購,在需求端對政府綠色采購提供重要補充。這些金融產品一般具有較低的利率和更靈活的還款條件,以滿足企業在采購環保產品時的資金需求。綠色采購與綠色金融的協同作用有助于推動市場中的綠色產品和服務創新。作為供給方的企業面臨政府的需求和金融支持,將改善自身的正向發展預期,更加注重綠色研發和創新(師奕,武威,2023),以滿足綠色采購的需求。這將促進綠色產業的發展,提高經濟的綠色化水平。

三是財政資金投入與綠色金融協同對經濟綠色發展的作用。目前我國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主要資金來源是各級政府的財政投入,市場化融資渠道有限(靳樂山,吳樂,2018)?!蛾P于深化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改革的意見》(國務院公報2021 第27 號)中提出“生態保護補償應借助市場化、多元化的補償手段,使得環境的正外部性內生為生態保護者的收益”。因此,政府財政資金投入與綠色貸款、綠色債券、綠色保險和碳金融服務結合,可以建設多元化的補償手段,拓展生態保護項目融資渠道,豐富生態保護補償資金來源,夯實經濟綠色發展的生態基礎。同時,加大地方政府的財政資金投入力度,能夠引導當地金融機構提高對綠色經濟發展支持的積極性,提升財政金融兩條腿走路的協同效果。

四是財政信用與綠色金融協同對經濟綠色發展的作用。一方面,作為綠色金融中綠色債券的一部分,政府以財政信用發行的綠色專項債,既豐富了綠色債券的發行主體,也擴大了市場綠色債券的發行規模,同時,通過運用政府綠色投資信用擔保等方式,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減少私人投資對綠色項目的風險顧慮,讓更多私人投資者參與到綠色債券項目中。另一方面,地方財政可以構建綠色金融服務信用信息體系,積極支持大數據領域綠色項目,運用財政信用體系賦能綠色金融,助力經濟實現綠色發展。

三、遼寧財政金融協同促進經濟綠色發展的實證檢驗

(一)研究方法

本文選用三階段DEA 模型對財政、金融支持經濟綠色發展以及財政金融協同支持經濟綠色發展的效率分別進行測度。如果同時考慮財政、金融投入指標的經濟綠色發展效率水平高于單獨考慮金融投入或財政投入的效率水平,說明財政、金融在促進經濟綠色發展的過程中存在協同作用;若同時考慮財政、金融投入指標的經濟綠色發展效率水平低于單獨考慮金融投入或財政投入的效率值,則說明財政、金融在促進經濟綠色發展的過程中存在不匹配問題。

(二)指標選取及數據來源

財政支持經濟綠色發展的投入指標包括:政府的環保支出和環保從業人員數量。其中,政府的環保支出反映政府支持經濟綠色發展的資本投入,環保從業人員數量反映了政府支持經濟綠色發展的人力投入。選取金融支持經濟綠色發展的投入指標包括:綠色貸款余額、綠色保險①本文參照曾學文等(2014)的做法,以農業保險保費收入作為綠色保險發展的代理變量。保費收入、金融從業人員數量。綠色貸款余額反映金融支持經濟綠色發展的資本投入,綠色保險保費收入反映金融支持經濟綠色發展的風險管理投入,金融從業人員數量反映金融支持經濟綠色發展的人力投入。產出指標選取綠色GDP,反映經濟綠色發展的產出水平。

DEA 模型環境變量影響經濟綠色發展效率。本文選取地區生產總值、工業廢氣排放規模、科學技術支出和外商投資額4 個環境變量(Simar, Wilson,2007)。地區生產總值反映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工業廢氣排放規模反映地區工業污染情況,科學技術支出反映地區政府對科技發展的支持程度,外商投資額反映地區對外開放程度。

本文以2017 年—2021 年遼寧14 個地級市為研究對象,研究過程中使用到的環保支出、環保及金融從業人員數量、地方國民生產總值、工業廢氣排放規模、科學技術支出及外商投資規模數據來源于《遼寧統計年鑒》,綠色貸款余額數據來源于人民銀行沈陽分行,綠色保險指標數據來源于遼寧省銀保監會(見表1)。

表1 遼寧經濟綠色發展效率測度指標選取

(三)三階段DEA效率測度

第一階段:DEA-BCC 模型實證結果。運用DEAP2.1軟件,在設定規模報酬可變的情況下,以投入為導向,基于2017 年—2021 年遼寧14 個地級市投入產出指標數據,分別測算財政支持、金融支持及二者協同支持經濟綠色發展效率值,結果如表2所示。在測度遼寧經濟綠色發展效率的基礎上,依據遼寧構建的“一圈一帶兩區”①“一圈”即沈陽現代化都市圈,包括沈陽、鞍山、撫順、本溪、阜新、遼陽、鐵嶺7 市以及沈撫示范區;“一帶”即遼寧沿海經濟帶,包括大連、丹東、錦州、營口、盤錦、葫蘆島6 市;“兩區”即遼西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先導區和遼東綠色經濟區,其中,遼西先導區包括阜新、朝陽、葫蘆島3市,遼東綠色經濟區包括岫巖縣、鳳城市、寬甸縣、本溪縣、桓仁縣、撫順縣、新賓縣、清原縣、西豐縣9縣(市)。發展戰略進行區域劃分,分別計算各區域的經濟綠色發展效率。

表2 第一階段(2017年—2021年)遼寧各地級市經濟綠色發展效率均值

由表2 可知,2017 年—2021 年遼寧各地級市財政金融協同支持經濟綠色發展綜合技術效率均值顯著高于財政或金融單獨支持經濟綠色發展綜合技術效率均值,說明在不考慮環境因素及隨機噪聲影響的條件下,遼寧財政金融在支持經濟綠色發展的過程中存在協同效應,財政、金融工具的協同配合可以發揮“1+1>2”的作用。財政金融協同綜合技術效率省際均值為0.814,在不考慮環境因素條件下,遼寧財政金融協同促進經濟綠色發展處于中等水平。純技術效率省際均值0.906,規模效率省際均值0.892,純技術效率與規模效率處于相對平衡的狀態。14 個地級市中,沈陽、大連、鞍山等8 個地級市協同效率均值高于省際平均水平,鐵嶺、丹東、錦州等6個地級市協同效率均值低于省際平均水平。從地理區域劃分看,“一圈”“一帶”“兩區”區域均呈現出財政金融的協同效應,即財政金融協同支持經濟綠色發展綜合技術效率均值高于財政或金融單獨支持經濟綠色發展的綜合技術效率均值。由于一階段測度的效率值沒有考慮環境因素及隨機噪聲對效率評價的影響,需要在第二階段對環境因素及隨機噪聲的影響進行分離。

第二階段:為剔除環境因素及隨機擾動因素對經濟綠色發展效率的影響,參考隨機前沿分析方法構建似SFA 回歸模型,以第一階段測算的財政投入松弛變量(財政冗余)和金融投入松弛變量(金融冗余)作為被解釋變量,以地區生產總值、工業廢氣排放規模、科學技術支出、外商投資額四個環境變量為解釋變量,分別對財政投入冗余、金融投入冗余建立SFA 模型,運用Frontier 4.1 軟件進行回歸分析,回歸結果如表3。

表3 第二階段SFA模型回歸結果

如表3 所示,SFA 回歸模型中LR值大于10%和5%顯著性水平下自由度為4 的混合卡方分布臨界值,且變差率γ在保留四位小數設定下約等于1,說明隨機前沿模型使用合理?;貧w系數在1%、5%和10%的水平下通過了顯著性檢驗,說明環境因素、隨機擾動項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各地區財政金融支持經濟綠色發展的效率水平?;貧w系數的正負反映環境變量對投入冗余的影響方向,若回歸系數為正值說明環境變量與投入冗余正相關,即環境變量的增加會提高投入冗余規模,進而降低財政金融支持經濟綠色發展效率;回歸系數為負值說明環境變量與投入冗余負相關,即環境變量的增加可以降低投入冗余規模,進而提升財政金融支持經濟綠色發展效率。具體分析如下。

地區生產總值對財政金融投入松弛變量的回歸系數為負值,說明提升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能夠減少財政金融的投入冗余,提高財政金融支持經濟綠色發展的效率水平。這與《2021 中國綠色低碳城市指數TOP50 報告》①《2021中國綠色低碳城市指數TOP50報告》由中國投資協會創新投融資專業委員會、標準排名聯合發布。研究結論相一致。該報告中,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深圳、北京、廈門、廣州、上海位列綠色低碳城市排名前5 位。原因可能是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能夠匯集資金、人才和信息等重要資源,具備實現綠色與發展之間平衡推進的能力。

地區工業廢氣排放對財政、金融投入松弛變量的回歸系數為正值,說明工業廢氣排放規模的提高會增加財政金融投入冗余,降低財政金融支持經濟綠色發展的效率水平。研究結果與預期相符,地區工業廢氣排放規模反映地區工業生產的空氣污染情況,而地區經濟的綠色發展通常受制于工業生產污染。

科學技術支出對財政金融投入松弛變量的回歸系數均為正值,說明目前地區科學技術支出的增加并不能提升財政金融支持經濟綠色發展的效率。原因可能是科學技術支出中應用于低碳減排技術、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或高碳企業低碳轉型技術的投入有限。在科學技術支出總量限定的條件下,應用于其他領域的科學技術支出增加會對低碳、環保技術支出產生擠出效應,進而降低了地區綠色發展效率。

外商投資額對財政、金融投入松弛變量的部分回歸系數未通過顯著性檢驗,但回歸系數均為正值,說明外商投資額的增加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投入冗余,降低財政金融支持經濟綠色發展的效率水平??赡艿脑蚴峭馍谈鼉A向投資于遼寧具有比較優勢的工業領域,而工業規模的擴張會加重地區的環境污染情況。這與遼寧的現實情況相符,2019 年世界著名化工企業與盤錦寶來集團簽訂120億美元的中長期石化產業投資項目。2022年前3個月,遼寧第二產業利用外資38.2億美元,占全省總量的93.8%。綜上所述,環境變量及隨機干擾對投入冗余影響顯著。有必要基于第二階段SFA回歸結果對原始投入進行調整,對調整后處于相同的外部環境條件下決策單元再次進行經濟綠色發展的效率測度。

第三階段:調整原始投入后的財政金融支持經濟綠色發展效率值測度。根據二階段SFA 模型回歸所得參數,對環境變量和隨機噪聲對效率值的影響進行剔除,使用DEAP2.1 軟件在同質化條件下再次測度2017 年—2021 年遼寧各地級市財政金融單獨支持及財政金融協同支持經濟綠色發展效率值,結果見表4。

表4 第三階段(2017年—2021年)遼寧各地級市經濟綠色發展效率均值

由表4 可知,剔除環境變量及隨機噪聲對效率的影響后,第三階段遼寧財政金融支持經濟綠色發展效率省際值均上升。財政支持經濟綠色發展效率省際均值由0.576 上升至0.649;金融支持經濟綠色發展效率省際均值由0.731 上升至0.774;財政金融協同支持經濟綠色發展效率省際均值由0.814 上升至0.820。第三階段財政金融協同支持經濟綠色發展有效決策單元數量為3 個,相比一階段有效決策單元數量減少了1 個。第一、第三階段效率值及有效決策單元數量的變化說明環境因素及隨機噪聲能夠對遼寧經濟綠色發展效率產生影響,進一步驗證了選用三階段DEA 模型的合理性。效率水平上升,說明不利環境對決策單元的“懲罰”大于有利環境對決策單元的“獎勵”(Fired et al., 1999)。傳統DEA 模型測度的遼寧財政金融支持經濟綠色發展效率水平存在低估的問題。三階段測度的財政、金融支持及二者協同支持經濟綠色發展效率值雖有上升,但距離前沿水平仍有較大的差距,說明遼寧財政金融支持經濟綠色發展效率水平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剔除環境因素后測度的效率結果與前期學者對遼寧綠色發展水平的評價基本一致①2019 年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研究院發布《地方綠色金融發展指數與評估報告》,遼寧位列全國第29 位,于較落后的位置;《2021 中國綠色低碳城市指數TOP50報告》遼寧地區僅有大連、沈陽兩個城市入選,在50個城市中位列45和47位。。

三階段財政金融協同支持經濟綠色發展效率均值仍然高于財政、金融單獨支持經濟綠色發展效率均值,說明在剔除環境變量和隨機噪聲影響后,遼寧財政、金融在促進經濟綠色發展的過程中存在協同效應。經第二階段調整后,所有決策單元處于同質化外部環境中。如圖1 所示,協同作用綜合效率均值“一帶”地區高于“一圈”地區高于“兩區”地區,且“一帶”地區財政金融及財政金融協同效率均值高于省際均值,“兩區”地區低于省際均值。相比于地級市,“一圈”“一帶”和“兩區”之間財政金融協同效率差異較小,說明“一圈一帶兩區”的發展戰略可以縮小區域間財政金融協同效率差異。

圖1 第三階段區域綜合技術效率均值比較

如圖2所示,大連、鞍山、營口在第一、第三階段均處于生產前沿水平;沈陽、鐵嶺、錦州、葫蘆島、朝陽5個地級市第三階段協同效率均值上升,撫順、本溪、遼陽、丹東、盤錦、阜新6個地級市第三階段協同效率均值下降。本溪市第三階段協同效率均值由生產前沿水平下降至0.838,①說明第一階段其效率值被高估;沈陽、朝陽兩市第三階段協同效率均值分別上升13.47%和65.48%,說明其一階段效率被嚴重低估?!斑^濾”外部環境影響后的效率值能更科學反映財政金融協同支持經濟綠色發展效率水平。剔除環境變量后,各地級市財政金融協同支持經濟綠色發展效率水平體現出明顯的非均衡性,城市之間效率值差異較大。

圖2 第一階段、第三階段財政金融協同效率均值城市變動比較

三、結論與政策建議

通過三階段DEA 模型檢驗,本文得到以下主要結論:第一,遼寧財政金融在支持經濟綠色發展方面存在協同效應,二者協同支持經濟綠色發展效率高于財政或金融單獨支持經濟綠色發展效率。第二,通過傳統DEA 模型測度遼寧財政金融協同支持經濟綠色發展效率水平存在低估的問題,剔除環境變量及隨機噪聲影響后,遼寧財政金融協同支持經濟綠色發展效率均值為0.820,尚有較大的提升空間。第三,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能夠提升財政金融協同支持經濟綠色發展效率水平,地區工業廢氣排放規模、科學技術支出、外商投資額與財政金融協同支持經濟綠色發展效率負相關。第四,遼寧各地級市之間財政金融協同支持經濟綠色發展呈現出非均衡性,但遼寧“一圈一帶兩區”的發展戰略可以形成區域間城市的優劣勢互補,發揮優勢城市的牽引帶動作用,縮小區域間財政金融協同支持經濟綠色發展效率差異。

在此基礎上,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議:第一,構建經濟綠色發展的財政、金融“雙維”支持體系,保持財政金融在支持經濟綠色發展過程中目標一致,綜合使用綠色財政綠色金融工具的多種組合,不斷創新綠色金融政策工具,積極發展綠色債券、綠色保險等新型金融政策工具,提升綠色公共服務保障能力(毛暉等,2022),擴大生態經濟效益,從政府政策引導和市場資源配置兩個維度推進經濟的綠色轉型。同時,加強財政金融協同平臺的建設,積極開展財政金融協同支持經濟綠色發展績效評價,持續推進綠色經濟頂層設計,為綠色發展提供長效保障機制。第二,在發展地區經濟水平的同時加大對環保節能、低碳轉型等綠色技術的投入,積極推動綠色技術在地區戰略中的地位提高,地方政府應鼓勵企業加強技術創新,將傳統行業與綠色技術深度融合,推動產業升級轉型;積極發掘經濟綠色增長新動能,吸引環境友好型外商投資項目,平衡好外商投資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提高引資質量,優化投資經營環境(Wu, 2022)。第三,依托“一圈一帶兩區”的區域發展優勢,充分發揮沈陽、大連“雙核”示范引領作用,結合遼東綠色經濟區豐富的森林資源和水資源優勢,完善調整遼寧綠色發展格局,縮小區域內城市財政金融支持綠色發展差異,實現遼寧域各地區綠色經濟協調發展,打造具有遼寧特色的經濟綠色發展方案。

猜你喜歡
財政金融遼寧協同
奏響財政金融“交響樂” 交好利企惠民“答卷”
河南財政金融學院設計作品選登
遼寧之光
蜀道難:車與路的協同進化
讀遼寧 愛遼寧
讀遼寧 愛遼寧
遼寧社會科學院財政金融研究所簡介
“四化”協同才有出路
遼寧艦
三醫聯動 協同創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