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強國重要論述的邏輯框架、時代內涵及價值意蘊

2024-03-30 14:17張永霞
金融經濟學研究 2024年1期
關鍵詞:強國金融發展

周 立 張永霞

一、引言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金融發展提出了系列重要論斷和實踐要求。中國金融事業獲得了歷史性成就,金融改革創新與對外開放日益深化,金融服務產品日益豐富,金融機構服務質量持續改善,金融監管能力和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升(何德旭等,2022)。2023年10月30-31日中央金融工作會議舉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快建設金融強國,完善金融體制,優化金融服務,全面加強金融監管,防范化解風險,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推動我國金融高質量發展,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有力支撐”①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N].人民日報,2023年11月1日01版.。習近平總書記就金融高質量發展如何助力強國建設、金融創新如何服務好實體經濟轉型、有效預防和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統籌金融發展與金融安全等重大戰略問題,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金融改革與創新發展的新理念。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全面且系統地總結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金融的精神實質、重要內容和實際需求,強化使命擔當,錨定金融強國建設目標,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助力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偉業。圍繞這一理論定性,立足國情實際,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金融強國重要論述深化了現代金融發展規律認識、金融服務根本宗旨和功能定位,既指明了中國金融改革發展目標方向,也為世界其他國家破解金融難題貢獻了中國方案。

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中國已探索出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金融發展之路。中國金融體系始終秉承漸進性改革原則,逐步呈現出多元化銀行機構和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兩翼”主體,金融監管框架和金融基礎設施亦不斷完善,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金融風險監管和治理模式,避免中國可能遭受到類似其他發展中國家所不斷遭遇的自由化危機與系統性金融風險。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中國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金融發展觀,全面推進金融高質量發展,以克服經濟社會發展不充分不均衡、制度不完善不包容等現實問題,不斷健全具有高度適應性、競爭力、普惠性、生態友好的現代金融體系,重點表現在央行貨幣政策制定,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協調配合、債務風險處置和金融風險防范等宏觀戰略層面和保障“三農”事業、數字普惠金融、科技創新等微觀機制運行方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金融事業長足發展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全面落實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要求和服務民生的首要任務,為建設社會主義經濟強國奠定了堅實基礎。

金融強國重要論述在金融實踐層面上,始終以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為出發點,始終堅持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奮力推進共同富裕,以新發展理念為重要抓手,全面加強審慎監管、防范化解風險,以服務實體經濟和維護金融安全為根本任務,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在理論創新層面上,始終強調金融強國要服務于中國式現代化強國建設,強調立足新發展階段、落實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不斷開辟社會主義金融理論新境界。本文旨在闡明金融強國重要論述的系統性理論架構,挖掘其時代內涵和價值意蘊,從根本上揭示了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是中國金融制度的根本保證;揭示了新時代中國金融發展的本質特征和內在要求;揭示了金融發展要為人民服務的核心宗旨;揭示了統籌金融開放和金融安全的運行機制;揭示了中國式現代化金融新道路的現實選擇。金融強國重要論述是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以來,對國內外經濟金融實踐活動進行全面科學總結,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重大理論成果,更為新時代新征程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金融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二、金融強國重要論述的邏輯框架

金融強國重要論述是中國新時代金融工作指引,其邏輯框架主要包括新時代金融強國根本使命、新時代金融強國基本目標和新時代金融強國突出特征三大方面。

(一)新時代金融強國根本使命

1.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實體經濟是立國之本,也是財富之基。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強調要將經濟發展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①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不論經濟發展到什么時候,實體經濟都是我國經濟發展在國際經濟競爭中贏得主動的根基”①中國政府網,https://www.gov.cn/xinwen/2017-03/08/content_5174882.htm.。習近平總書記還強調:“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脈,兩者共生共榮”②中國政府網,https://www.gov.cn/xinwen/2019-02/23/content_5367953.htm.和“堅持把金融的血脈服務實體經濟作為根本宗旨”③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N].人民日報,2023年11月1日01版.。金融要著力服務產業技術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著力服務推進新型工業化和城市化,著力服務制造強國、質量強國和數字強國建設等方面(魏麗波和姚莉,2020)。因此,中國金融發展要持續為實體經濟部門創造良性融資環境,暢通金融資金流入實體經濟渠道,避免金融資本“脫實向虛”。一要全面落實金融是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驅動引擎的責任使命,通過將多數金融資源配置到實體部門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更好滿足實體經濟高質量增長和人民群眾所需的新型金融服務。二要著力調整金融業結構,進一步疏通信貸渠道和提高資本市場資金配置效率,引導銀行資金和市場資本重點服務現代高端制造業持續升級和創新型國家建設。三要完善多層次、廣覆蓋、功能齊全的金融機構功能體系,規范中間金融業務環節,防止變相提高實體經濟投融資成本問題,著力破解廣大中小企業融資難和融資貴的難題。

2.防控系統性金融風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金融是國家重要的核心競爭力,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④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熬S護金融安全,是關系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一件帶有戰略性、根本性的大事”⑤習近平: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 做好金融工作維護金融安全[N].人民日報,2017年14月27日01版.。金融強國重要論述將雙支柱調控框架納入金融監管體系利于穩定市場預期,堅持把防控風險作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始終保持貨幣政策的靈活性和穩健性,著力做好跨地區、跨行業的逆周期調控,不斷充實微觀審慎監管政策工具包,實現金融全領域監管,推動經濟平穩健康發展。一方面,中國面臨著新舊增長動能轉換、地方政府平臺債務違約風險增加和大型房地產企業債務風險不斷暴露的重大現實挑戰。要健全符合當前系統性金融風險動態調整的監管體系架構,進一步明晰監督管理部門職能與風險預防處置責任,形成審慎監管政策與財政貨幣政策搭配協調的現代金融監管體系,著力化解國內重大金融風險隱患。另一方面,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和全球局部戰爭等因素導致國內外匯率風險高企,需完善符合中國國情且與國際投融資規則接軌的外匯管理制度,健全國際投融資風險監管架構,對國內外金融風險活動進行動態監管。另外,還需健全現代化金融動態監管體系,依法將各類金融創新活動,特別是將互聯網金融業務納入監管范疇,切實保護金融投資者行為和消費者合法權益,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

3.深化金融改革開放。面對中國金融業現存的主要矛盾和現實難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平衡好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關系”⑥新華社.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J].中國金融家,2019(4).。持續深化金融改革和擴大雙向開放水平,不僅要持續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矯正資金要素配置扭曲,提高資金供給適應性和靈活性;還要發揮資本市場核心能力,改善上市企業融資質量,提升整體產業技術創新能力,同時要持續完善多層次、廣覆蓋、有差異的金融體系,有針對性的滿足多元化的新時代金融需求,推動金融服務質效逐步提升。持續擴大金融對外開放,構建高水平開放型雙循環經濟體制,形成面向全球、獨立自主、有序開放的金融服務體系。要根據國際經濟金融發展形勢變化和中國發展戰略需要,研究推進新的金融改革開放舉措。歐美發達國家利用前沿科技和金融霸權優勢,以技術封鎖、操作匯率等方式要求中方遵循歐美金融規則,獨占全球市場資源的舊時代格局正在逐漸改變。中國應同廣大新興國家一起,以平等互利、講求實效、形式多樣、共同發展的多邊原則,共同維護全球經濟繁榮新秩序。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強調:“擴大金磚國家、上海合作組織等合作機制影響力,增強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全球事務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①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積極開展雙多邊國際金融交流合作,不僅要遵照國際金融現行治理規則,更要建設符合社會中國經濟金融戰略要求的合作機制(魏建,2023),以不斷自主有序地擴大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和加強國際投融資業務合作。

(二)新時代金融強國基本目標

1.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的金融強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在黨”②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人民出版社,2022.。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金融制度的本質特征和最大優勢,是我國金融制度建設和發展路徑的頂層設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金融制度是在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下和改革實踐過程中不斷完善起來的制度框架,為實體經濟持續增長提供了堅實的金融資源支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的金融要牢記初心使命和服從服務國家戰略實施,助力中國產業轉型升級、核心技術重大突破及滿足人民群眾急難愁盼的日常需求。始終把政治標準放到首位,確保金融發展的正確方向。一方面將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嵌入金融宏觀調控機制,統籌財政和金融政策基礎性功能,在風險防控層面壓實各方責任,更好地應對財政金融風險的互溢,進一步強化現代商業銀行金融服務,提升銀行信貸的覆蓋面和普惠性,更好地服務包含廣大中小企業在內融資主體信貸要求,進一步構建匹配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金融結構,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基礎性功能,為產業結構轉型和技術創新提供發展資金,以滿足產業創新驅動發展模式的融資需求。另一方面根據金融監督管理機構的職能定位有序完成“三定方案”③中國政府網,https://www.gov.cn/zhengce/202311/content_6914736.htm.,不斷破解金融高質量發展中的體制機制難題,穩妥處理金融領域的突出問題,努力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完善黨管金融的體制機制,將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金融工作的制度優勢轉化為金融行業發展優勢,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金融行業高質量發展。

2.基礎設施完善的金融強國。金融基礎設施是金融體系高效穩定運行的硬件保障,亦是實施貨幣政策逆周期調控、宏觀審慎監管及防控系統性風險的基礎性條件(楊枝煌和陳堯,2023)。一是完善金融監管架構職能。中國先后通過設立中央金融委員會、完成合并銀監會和保監會、重組國家金融監管總局等重大金融改革舉措,構建完成“一委一行一局一會”金融基本監管框架,既體現了國家金融意志,又統一了監管體制,金融監管部門職能更加順暢有效。二是完善金融法律法規建設。在《中國人民銀行法》和《商業銀行法》等法律基礎上,修訂和出臺了《金融穩定法》《地方金融監督管理條例》《非銀行支付機構條例》等基礎性法律法規,規范了金融治理框架、準入條件與運營機制,統籌推進了金融監管協調性,充實了雙支柱調控框架工具包,提高了金融資源配置效率。三是完善金融信息平臺建設。持續加強金融交易數據和支付結算體系建設,打通不同部門、不同機構間的數據孤島,利用大數據決策平臺為金融服務提質增效;持續完善中國安全高效的國際支付結算體系,不斷拓展國內外支付結算服務覆蓋面;加快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平臺建設,通過大數據決策對客戶進行信用風險評估,形成科學有效的風險評估機制(黃益平和邱晗,2021),持續優化扶貧信用評價指標,提高助農金融服務精準性。

3.服務產業技術創新的金融強國。服務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是中國金融強國的重要使命。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發展壯大實體經濟,都離不開制造業,要在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產業技術創新上繼續下功夫”①習近平.習近平經濟思想學習綱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金融現代化要落實到黨中央制造業強國戰略部署上,深刻認識金融支持制造強國建設的重要性及中國向制造強國邁進的緊迫性,助力產業技術創新和制造業轉型升級,促進“科技—產業—金融”高水平循環發展。一要著力提升制造業金融服務的適配性。持續優化中國金融結構,不斷完善銀行機構和資本市場融資功能,同時對制造業全產業鏈優化路徑進行系統研究,把握產業轉型升級、技術演進路徑,匹配適宜高端制造業加速發展的金融供給,為高新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高效完備的金融服務體系。二要以“智慧金融”助力“智能制造”。加快推進金融產品創新,充分利用大數據金融分析技術,優化業務授權流程、完善貸后風險管理及績效考核評價等方面,實現金融產品和服務功能的差異化、多層次和靶向性,引導更多金融資源向高新制造業領域聚集,助推“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轉型升級。三要著力提升中國制造國際核心競爭力。堅持共建共享“一帶一路”中國理念,加強境內外資本合作和資金融通,鼓勵中方企業深度介入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重構機遇,推動中國制造向全球產業鏈中高端持續邁進。四是要提高金融服務中小制造業企業能力。引導更多優質金融資源向“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匯集,夯實產業生態基礎韌性和激發技術創新原動力。

4.統籌國家發展與安全的金融強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②習近平:金融活經濟活 金融穩經濟穩 做好金融工作維護金融安全[N].人民日報,2017年14月27日01版.。統籌國家發展與安全是中國式金融強國建設的重中之重。就國內金融風險而言,仍存部分金融機構風險內控體系不健全、公司治理體制不規范、同業風險交叉傳染和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激增等問題。首先,健全金融風險防范化解機制。利用現代化數字信息技術,擴大系統性風險監控范圍,提高風險預警與評估能力,通過適當提高資產撥備率、資產充足率等方式增強金融機構抗風險能力。其次,完善金融風險處置問責機制。建立完備金融職責體系,強調權責一體,明晰金融機構的主體責任、監管部門監管職責和地方人民政府的屬地職責,規范問責范圍、標準和程序。監管部門要加強金融機構流動性管理,做好風險處置應急預案,及時掌握危機處理的時機、節奏和強度,有效防范次生金融風險。最后,健全央地金融監管協調機制和金融決策監督機制。建立事前金融決策信息共享、事中多方協商決策機制及事后追蹤問責的監督機制。就國際金融風險而言,重點是把握好金融開放和金融安全的平衡點。首先,完善國際資金流動監控機制,減緩西方經濟大國貨幣政策轉向及國際游資操縱套利對國內金融市場的負向沖擊,建立國內金融體系前端風險隔離墻和防火墻,增強中國金融體系安全穩定性。其次,探索跨境金融創新和金融新業態有效監管模式。積極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商事制度氛圍及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投融資環境,促進國際金融開放合作和資金出入安全有序。最后,增強金融風險防范意識,在中美貿易爭端未趨緩和態勢前,應把保障海外資產安全和防控國際金融風險放在關鍵位置,在努力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同時,扎好外部金融風險輸入藩籬,警惕發達國家操縱金融風險輸出轉嫁危機,要將金融競爭放置到同國際政治競爭、經濟競爭、軍事競爭同等重要位置,努力維護中國金融安全和核心利益。

(三)新時代金融強國突出特征

1.數字普惠金融助力民生改善。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健全具有高度適應性、競爭力、普惠性的現代金融體系,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和實體經濟多樣化的金融需求,切實解決貸款難貸款貴問題”①中國政府網,https://www.gov.cn/xinwen/2022-02/28/content_5676110.htm.。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新時代,助力共同富裕要以多層次、廣覆蓋、降成本的數字普惠金融作為重要抓手,普惠金融需全面覆蓋于社會基層,全面增強普惠金融的深度、廣度及質量效能,提升基層民眾創業增收水平(陸鳳芝等,2022)。中國數字普惠金融供給水平在傳統金融服務難以全面覆蓋的中小微企業、農村偏遠及以“老少邊窮”為代表的經濟欠發達地區顯著提升,但囿于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還不盡完善,長尾客戶群體多樣化的金融服務廣度和深度仍有較大提升空間,需要進一步提升長尾客戶群體數字金融素養和降低其數字金融準入門檻。正如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要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一方面,要強化金融科技賦能,全面夯實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以規避“數字鴻溝”現象,增加長尾客戶在數字普惠金融產品服務方面的可得性;另一方面,堅持共享發展理念,大力發展民生金融。以增進民生福祉為目標,強化對小微企業、“三農”和偏遠貧困地區的金融精準滴灌,切實緩解“三農”資金約束、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和貴問題,為長尾客戶提供價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務,推動全體人民邁向共同富裕。此外,還要持續加強數字普惠保險供給,提升普惠金融社會保障水平,切實解決民眾后顧之憂、擴大民眾消費能力。

2.科技金融助力產業轉型升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②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F代金融體系作為資金要素配置樞紐,既為企業生產技術創新活動提供資金支持,又為產業轉型風險對沖提供了相關金融工具,是推動中國產業科技創新及轉型發展的重要推手??茖W技術和金融資源充分融合有利于金融產品明晰其市場定位和功能細分,降低銀企之間信息不對稱性,精準引導金融資本流向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重點領域,更好滿足不同投融資期限結構和風險特征的企業主體投融資需求(成海燕等,2020)??萍冀鹑陂L足發展還通過優化要素資源配置促進產業技術創新,引導銀行機構和資本市場對科技型企業提供更為精準的新型金融服務,特別是引導中長期資金投入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更好地服務核心技術攻關企業和滿足“專精特新”類中小企業資金需求,持續支持中國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萍冀鹑谶€可更好助力區域產業綠色發展,更好引導和撬動金融資源向新興技術產業集聚區、綠色低碳產業聚集區傾斜,并逐步壓縮“兩高一?!碑a業產能,實現區域經濟清潔發展。此外,科技金融還服務于國家科教興國、人才強國、鄉村振興、區域協調等強國建設戰略實施(鄒新月等,2018),以高效率的金融服務促進產業科技良性循環,助力創新型國家建設。

3.綠色金融助力生態文明建設。綠色金融是經濟發展與生態轉型的紐帶,是引領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新引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①黨的二十大報告輔導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金融機構積極發展綠色金融業務,承擔合理環境責任是支持經濟高質量增長的重要手段,亦是中國金融業促進綠色轉型發展時代使命的內在要求(劉錫良和文書洋,2019)。增加綠色產業資金供給(劉霞和何鵬,2019),推動傳統產業綠色升級,優化經濟結構(王遙等,2016),有利于促進經濟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寧偉和佘金花,2014;華怡婷和石寶峰,2023)。目前,中國綠色金融交易市場存在交易價格高、主體不活躍、產品不充足和跨市交易難等現實難題,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完善碳排放統計核算制度,健全碳排放權市場交易制度”②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在統一中國各家碳交易所制度上,豐富與碳排放交易相配套的綠色金融產品,健全綠色金融市場交易體系。一是持續豐富綠色金融產品,助推企業綠色轉型。在加大企業綠色信貸支持力度的同時,加快發展與企業環境責任、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ESG)理念一致的碳債券、碳基金、碳保險、碳信托、碳租賃等新型產品。二是制定企業環境信息披露標準,疏通綠色金融服務堵點。完善企業環境責任信息按時披露機制,強化企業環境責任信息披露要求,助力企業碳減排及綠色轉型發展,防范企業“漂綠”“洗綠”行為。三是打造規范統一的國內外綠色金融標準化產品。積極推動國內統一,與國際接軌的綠色金融交易體系建設,開展多層次、多元化、多方協作的綠色金融國際服務及產品合作,推動搭建“碳-人民幣”國際結算體系。

三、金融強國重要論述的時代內涵

金融強國重要論述具有豐富的時代內涵,主要包括公平性、人民性、創新性、專業性和開放性五大方面。

(一)共同富裕體現公平性

1.金融助力“做大蛋糕”。持之以恒地做大做好“蛋糕”,是實現共同富裕的物質基礎。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特征,是中國式現代化強國的主要特征之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要實現共同富裕,首先要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根據合理的制度將‘蛋糕’切好分好③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將“蛋糕”做大是實現共同富裕的物質前提”。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未來五年主要經濟發展任務是實現居民收入增加與國民經濟發展水平基本同步,人民勞動報酬增加與勞動者勞動生產率提升基本同步,社會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顯著提高,各類社會保險制度體系基本健全”。收入增長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質條件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首要成果。鞏固共同富裕物質基礎,促進人民收入實現質的穩定增長和量的合理提升,是實現社會主義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一是通過市場化和政策性金融政策組合促進區域經濟均衡發展,促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形成,統籌推進城鄉一體化繁榮發展格局,以更均等且堅實的物質基礎促進共同富裕。二是創造更加公平的金融市場準入條件,緩解長尾群體的融資約束,暢通社會上下階層流動通道,鼓勵更多人誠信勤勞創富,逐步縮小居民收入差距和財富差距,引導金融資源向“三農”和中小企業傾斜,提升民眾就業增收能力,增強廣大群眾獲得感。三是通過現代數字金融技術,豐富數字金融線上業務和鼓勵金融分支機構下沉,優化金融物理網點布局,彌補“數字鴻溝”,提高長尾客戶金融可得性。

2.金融助力“分好蛋糕”。切實分好共富“蛋糕”,助力全面實現共同富裕。金融支持共同富裕不僅要做大“蛋糕”,還要通過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安排切好“蛋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著力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要抓住重點、精準施策,推動更多低收入人群邁入中等收入行列”①習近平.扎實推動共同富裕[J].求是,2021(20).。中國要順利建成現代化強國,實現共同富裕,必須要分好“蛋糕”,著力解決城鄉差距、區域差距及居民收入相對差距等現實問題。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2020年中國約有9億城鎮常住居民和5.1億農村常住居民,其中,約3.6億城鎮常住居民和4.1億農村常住居民為中等偏下收入群體②《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第六號)》,http://www.stats.gov.cn/sj/tjgb/rkpcgb/qgrkpcgb/202302/t20230206_1902006.html,2021年5月11日.。共同富裕之關鍵在于普遍增加中低收入群體收入,努力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金融機構作為金融扶貧致富的責任主體,有義務更公平高效地分好“蛋糕”,在初次分配、再分配以及第三次分配過程中發揮正向調節作用。一是認識公共金融服務產品均衡性對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作用,以開發性金融夯實農村金融基礎設施,提高金融產品服務均衡化水平,保障市場弱勢主體資金可獲得性,為廣大社會成員合法合規致富提供制度性金融保障。二是金融助力鞏固脫貧攻堅重大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亦需不斷提高城鄉、區域發展平衡性,同時還要做好金融減費讓利,讓發展成果惠及最廣大小企業和低收入民眾。三是規范涉農金融規范運作,切實維護農民投資消費合法權益,避免人民群眾資產收入減損,守護好脫貧攻堅成果,持續推進共同富裕。此外,通過創新綠色金融產品服務供給,有效推動生態環境持續向優發展,讓廣大人民群眾享有更加美好的生態生活環境。

(二)普惠金融體現人民性

1.普惠金融強調人民立場。秉承“人民至上”價值理念,踐行包容普惠發展機制。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③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人民立場回答了金融發展“為了誰”的宗旨問題,是金融首重解決的立場原則問題。這說明普惠金融的本質特征與人民金融的基本立場相一致,均是以人民為中心的金融服務體系。人民立場強調要把為人民群眾謀發展謀幸福、為人民群眾全面發展、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作為金融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同時要求金融始終“脫虛向實”,推動金融要素流向實體經濟,將金融服務與人民群眾美好生活向往相結合,滿足人民群眾資金需求,解決市場化金融“嫌貧愛富”問題,緩解社會貧富矛盾,暢通社會階層晉升渠道,提升廣大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和幸福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推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①中國政府網,https://www.gov.cn/xinwen/2022-02/28/content_5676110.htm.。中國普惠金融發展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緊緊圍繞共同富裕本質要求,不斷完善金融扶貧和助力脫貧攻堅功能,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憂、盼”的現實困境,鞏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勝利。

2.普惠金融突出人民主體。以人民為主體,推動普惠金融走實走深?!敖骄褪侨嗣?,人民就是江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②中國政府網,https://www.gov.cn/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人民群眾是中國共產黨執政興國最堅實的根基,是黨統領金融強國戰略的最大底氣。金融工作的人民性必須在任何時候都要體現出民生理念和民本情懷,普惠金融的人民主體性必須回答金融發展“依靠誰、為了誰”的價值取向問題。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充分發揮億萬人民的創造偉力”③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必須把“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中國式現代化金融制度貫徹到底,充分發揮廣大群眾主動創造性。在金融強國建設過程中,要突出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的主體地位,緊緊依靠人民群眾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助力社會主義強國建設,讓人民群眾在金融發展過程中擁有參與權和話語權,以獲得最廣泛的人民群眾支持。同時要完善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根據新時代多樣化的人民金融需求開展金融產品創新,不斷強化普惠金融系統性觀念,合理降低服務成本,提供最貼近人民群眾的惠普金融服務。

3.普惠金融聚焦人民關切。聚焦民生關切,扎實提升普惠金融效能。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高公共服務水平”④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人民關切主要回答了金融發展中“誰受益”的基本問題,即實現共同富裕過程中人民群眾要共享經濟發展成果。聚焦人民關切可檢驗普惠金融工作是否取得了實效、可檢驗人民的金融權益是否得到了切實保障、可檢驗人民的金融難痛點是否得以有效解決。普惠金融覆蓋范圍廣、聯接長尾群體眾多,尤其要解決好落后地區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普遍實現人民群眾收入整體提高和共同發展。普惠金融聚焦人民關切,一要健全金融機構信貸政策支持體系,加大涉農領域金融支持力度,精準服務小微群體,努力提升民眾就業創業增收機會,提升廣大民眾工資性收入、經營凈收入、財產凈收入和轉移凈收入。二要積極開展不動產和經營性資產融資服務創新,有效拓寬弱勢群體普惠融資渠道,大力實施金融服務減費讓利工程,讓金融政策紅利惠及更多小微市場主體。三要強化金融科技賦能,大幅提升數字普惠金融精準“滴灌”能力,把具體金融產品服務落實到村戶,以更高站位、更高標準、更實舉措貫徹金融支持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戰略。

(三)強國理念體現創新性

1.金融理論創新。金融強國重要論述和一系列深化金融工作部署,系統闡述了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的內在要求,開拓了中國金融事業的新局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理論是行動的先導。發展理念是否對頭,從根本上決定著發展成效乃至成敗”①習近平.《習近平著作選讀》(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我們黨之所以能夠歷經考驗磨難無往而不勝,關鍵就在于不斷進行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②新華網,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2/15/c_1114372592.htm.。金融強國重要論述著力強調當前金融工作的“八個堅持”③八個堅持:堅持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堅持把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作為根本宗旨;堅持把防控風險作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堅持在市場化法治化軌道上推進金融創新發展;堅持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統籌金融開放和安全;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明確“金融強國服務強國建設”這一根本任務;強調繼續“加強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這一根本保證,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這一核心宗旨;突出“全面加強金融監管、防范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這一工作重點。金融強國重要論述為當前乃至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中國社會主義金融實踐工作提供了最堅實的行動指南,金融強國重要論述既是金融世界觀,又是金融工作方法論,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對金融本質發展規律的認識達到了全新的高度,不斷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金融強國理論新境界。

2.金融實踐創新。金融實踐創新需以金融理論作為指引,不斷激發中國金融部門發展新動能和新優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④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金融實踐創新是檢驗理論創新是否正確的核心環節,也是檢驗制度建設是否完善的核心環節。要利用中國超大市場規模、產業部門齊全、優質人才資源和基礎設施完善等優勢,積極發揮金融機構和科技公司在金融創新發展中的主體驅動作用,加快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等數字技術與現代金融業態融合發展,深化金融科技在金融業態創新中的重要引領作用,強化金融監管部門對科技創新的制度保障,一要始終堅持金融業態創新面向產業技術最前沿、面向經濟基本面、面向國家重點戰略、面向人民全面發展,圍繞核心技術研發、科技成果轉化、產業轉型升級等重點領域,提升金融服務科技創新實效。二要優化科技金融業務流程,推廣數據科學在金融產品前沿應用,依靠數據科學完善專項投融資審查制度,促進資金向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及綠色環保產業門類傾斜。三要凝聚銀行保險機構和資本市場多方科技合力,加快完善金融綜合服務業態體系,根據企業發展階段不同融資需求,提供多層級、多維度、全生命周期的綜合金融服務體系。四要完善企業金融信息服務平臺,落實多層次風險分擔和補償機制融資,探索新型授信和融資方式,以可負擔的資本成本助力產業轉型升級和企業技術創新。

(四)審慎監管體現專業性

1.監管職責更加明確。秉承金融強國重要論述安全底線思維,審慎監管原則始終將中國各金融部門作為緊密關聯的有機整體,重點防控金融系統內外部風險生成及交叉傳播的可能性,及時制定具體宏微觀審慎政策并采取逆周期調控工具,降低金融危機發生頻率并減少對實體部門沖擊程度。2017年中國設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①2023年10月中旬,該機構功能職責整體劃歸中央金融委員會辦公室。,旨在進一步強化金融全面監管工作,彌補金融監管頂層設計,不斷完善宏觀審慎、微觀審慎、行為監管三維立體監管調控框架,審慎監管模式由組織監管逐漸轉向過程監管和功能監管。宏觀審慎監管旨在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生成及蔓延,要及時切斷金融風險跨地區、跨周期、跨行業交叉感染傳播,以維護金融體系整體穩定;微觀審慎監管旨在防范金融機構業務風險,避免因單業務產品風險、流程風險或操作風險等而引致金融機構批量倒閉;行為監管旨在防范從業者行為風險,規避行業道德風險,保障金融投資消費者權益,維護金融市場誠信環境。三維立體監管政策組合搭配、互為補充、各司其職,共同承擔起對金融體系風險、金融產品創新活動及金融基礎設施運行效率的全面監管。在縱向維度上,中國重點考量順周期性金融風險累積,主要考量宏觀經濟環境、重點行業、重點地區風險預警和處置方案,及時識別其中可能蘊含的系統性金融風險,把“主動防”放在突出位置,做到早識別、早預警、早處置。在橫向維度上,要切斷不同機構之間金融風險交叉傳染及向外溢出的可能性,進一步健全金融同業風險監管機制,有效控制金融資產負債錯配程度,及時做好金融業務信息披露和動態風險監測,完善風險生成處置機制。

2.監管范圍持續擴大。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強和完善現代金融監管,強化金融穩定保障體系,依法將各類金融活動全部納入監管,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②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中國不斷完善風險全覆蓋的監管框架,持續擴大金融監管范圍,防控金融風險意識和處置金融風險能力均有明顯提升。金融風險監管主要采用風險預警和風險處置雙結合策略。從前期風險預防和疏通來看,中國主要實行靈活適度且總體穩健的貨幣政策,在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同時綜合運用逆周期調控貨幣政策工具,以維護市場利率整體穩定;運用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精準“滴灌”,加強小微企業金融支持力度。規范信貸、助貸、增信和考核環節收費行為,督促銀行落實各項減費讓利政策要求,支持企業重組及債轉股,給予債務展期或本息適當減免,盡力幫助企業脫困。從后期風險防控和處置情況來看,一要合理處置大型房企債務危機引致的銀行不良資產,督促商業銀行足額計提撥備,加強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二要有序推進中小銀行改革,壓實各方主體責任,拓寬風險資本補充渠道,著力化解地方中小商業流動性風險;三要健全影子銀行監管制度和風險監測體系,持續壓縮高風險影子銀行業務,直至影子銀行業務風險持續收斂;四要完善金融控股公司和互聯網金融公司監管制度,大力打擊金融違法違規亂象,推進高風險金融集團業務風險處置、資產清理、追回損失、風險隔離等措施落實;五要隔離外部金融風險輸入,健全匯率風險及大宗商品價格波動風險應對預案。

3.監管工具多元化。創新金融監管工具,提升審慎監管效率。中國宏微觀審慎監管框架尚處完善期,監管工具在智能監督、識別、分類和評價等方面尚存較大發展空間。微觀審慎監管體系作為宏觀審慎管理的基石,不僅為宏觀審慎管理提供信息來源和決策保障,也是實現宏觀審慎目標的重要途徑。面對中國超大規模的金融市場及不斷涌現的金融科技業務創新模式,緊靠傳統金融監管工具無法全面管控金融市場風險,需進一步革新與完善金融監管工具?,F階段宏觀審慎評估體系(MPA)側重于固定時點考核金融機構資本充足率,靜態評估其風險系數,在預警風險方面存在不足,需進一步完善系統性金融風險監測評估指標體系,適時動態設定并校準風險閾值以反映風險的發展變化。進一步豐富風險監測技術工具,采取熱力圖、系統性金融風險指數、金融壓力指數、金融條件指數、宏觀審慎壓力測試、專項調查等多種方法進行監測和評估,積極探索運用大數據技術,分門別類精準識別具體機構、行業、國別金融風險暴露程度及傳染性。中國金融監管體系還應側重于審慎監管定量分析,對金融機構表內外業務核心資本分層計量、對表外項目風險暴露進行敏感度分析、對具有內在聯系的金融部門間潛在風險傳遞閾值進行評估。審慎政策工具還應朝多元化方向發展,不斷增強監管業務和監管職能之間的適配性,以利于提升金融監管效能。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強化機構監管、行為監管、功能監管、穿透式監管和持續性監管”等方方面面。

(五)人類命運共同體體現開放性

1.“一帶一路”共建引領金融開放新格局。2013年秋,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堅持開放、綠色、廉潔理念,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努力實現高標準、惠民生、可持續目標,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果,惠及世界民眾?!耙粠б宦贰背h對中國產能結構優化、擴寬中國產業布局、促進區域經濟穩定繁榮、推動全球經濟共建共享具有重大意義。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①中國政府網,https://www.gov.cn/xinwen/2015-09/29/content_2940084.htm.。一要以互利互惠原則,夯實互聯互通基礎。加強與沿線國家政策溝通協調,促進國際社會普遍認可的貿易、投資和結算規則的對接和制定。二要深化沿線產能合作,筑牢人民幣結算基礎。通過擴大對外投資和國際產能合作,延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產業價值鏈,提升中國在“一帶一路”產業價值共創的主導地位和引導作用。三要暢通國際貿易投資渠道,增強人民幣計價結算功能。與沿線國家和地區共建投資貿易網絡,夯實人民幣貿易融資和大宗商品結算基礎量,提升人民幣區域貿易計價和結算貨幣地位。四要提高現代國際金融服務效率,提升人民幣國際使用意愿。以科技金融和數字人民幣為助手,加速建設自主的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加強與CIPS等傳統結算體系的協調合作,以高質量金融服務效率夯實人民幣國際使用意愿基礎。

2.“中國方案”共建國際金融新秩序。打造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共建全球金融治理新秩序,推動沿線國家金融治理體系優化。習總書記指出:“加強優質金融服務,擴大金融高水平開放,服務好‘走出去’和‘一帶一路’建設,穩慎扎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②中央金融委員會辦公室、中央金融工作委員會.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J].求是,2023(23).??梢运拇笾攸c領域作為突破口:一是構建以中方為主導基礎設施投融資體系。完善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抓手,鼓勵基礎設施項目投融資以人民幣計價結算,暢通人民幣跨境投融資渠道。二是搭建“一帶一路”數字貿易新平臺。深化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貿易合作,對接共建國利益訴求的貿易規則體系,推動人民幣跨境結算平臺、跨境資本監控平臺、與共建國家貨幣互換交易平臺等建設,為人民幣在沿線貿易中廣泛使用創造更有利的外部環境。三是深化雙多邊開發金融合作機制。充分利用雙多邊開發性金融機構多層次支撐作用,完善基礎設施開發投融資協調機制,探索設立人民幣國際基金、股權債券投資模式,擴寬人民幣在“一帶一路”沿線國使用半徑,以項目平臺為抓手簽訂雙多邊本外幣互換協議,鼓勵沿線國家提高投融資、經貿往來、外匯儲備和對外結算中的人民幣份額。四是推動沿線大宗商品貿易人民幣計價結算。充分利用“一帶一路”倡議戰略機遇,推動沿線國家大宗商品采用人民計價結算,完善人民幣出入境管理機制,為交易商提供集開戶、兌換和結算等綜合性金融服務。

3.扎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新征程。2010年中國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位,人民幣國際使用場景日益豐富、跨境投融資渠道進一步拓寬、雙多邊本外幣互換合作穩步開展,離岸市場人民幣交易規模逐步擴大,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價值地位不斷提升。從現行國際貨幣體系的諸多改革方案來看,只有人民幣逐漸從外圍貨幣向中心貨幣轉型取得積極進展,且在SDR貨幣籃子份額提升到10.92%。這不僅是全球人民對人民幣作為國際儲備貨幣地位的認可,也為其他國家提供了更多資產配置選擇和分享中國持續增長的經濟紅利,還在促進國際貨幣體系多極化發展的同時更好地分散了國際儲備金融風險。不過,人民幣國際外匯儲備份額尚不到3%,遠低于其在SDR貨幣籃子中10%以上的份額,要進一步擴大中國對外經貿合作水平,增加人民幣在全球貿易融資中的占比,逐步打破國際計價結算市場上存在“強幣路徑”慣性依賴。一要繼續保持中國經濟高質量增長。人民幣國際化不能單純地硬性追求金融國際化,應把重點放在提升綜合國力和經濟核心競爭力上面。二要堅持統籌發展與安全,完善財政貨幣政策和審慎監管政策搭配組合,擴大金融開放與防范風險不可偏廢。三要完善跨境金融基礎設施。推動金融基礎設施國際聯通,綜合運用大數據、區塊鏈等新興技術提升跨國金融服務質量,提升中國金融產品服務國際競爭力。四要加強國際資金出入境收支管理。隨著未來貿易結算和幣種可兌換范圍程度提高,跨境資金雙向流動將更趨活躍,結算量可能呈現倍增現象,需健全跨境資本流動審慎管理框架,加強跨境流動資金監管國際合作,提高開放金融風險防控和處置能力。

四、金融強國重要論述的價值意蘊

金融強國重要論述是強國建設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科學研判當前發展階段和國內外整體形勢首創的金融高質量發展的創新性成果,具有重大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價值。

(一)理論創新價值:提升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金融理論新境界

1.基于國情的馬克思主義金融發展理論。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①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金融強國是強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金融體系功能有效發揮程度直接影響著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和步速。新時代新征程中國特色金融強國方案和金融現代化高質量發展路徑,必須始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金融發展理念和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根本任務,促進金融監管體制與治理能力現代化,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穩步向前。金融強國理論是建設中國特色現代化金融理論體系的內在要求,是革新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變增長動能的內在要求,是順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進入新時代、全面推進現代化強國建設和復興民族偉業的內在要求。始終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中國特色金融強國理論,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金融工作理論創新的最新成果,是譜寫中國現代化金融發展新篇章、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和現代化強國建設的基礎性支撐條件。

2.始終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金融之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深化對金融本質和發展規律的認識,立足中國實際,走出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①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這一重大論斷既是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金融發展成果的科學總結,也是對進一步繼續發揮金融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進程中的重要功能而作出的最新要求。走中國特色金融高質量發展道路,要始終以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為根本保證,確保正確發展方向,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金融制度的本質特征和最大優勢,對金融制度組織設計、實踐過程和發展規律的全面總結,為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和服務民生提供制度性保障。必須始終以服務實體經濟為落腳點,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合理優化金融資源流向,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和技術創新,全面助力建成創新型國家。必須始終秉承以人民為中心的金融發展思想,大力完善金融基礎設施,大力發展數字普惠金融,增加廣大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必須始終統籌金融安全和高水平金融對外開放,確保中國核心金融利益和共建符合廣大發展中國家利益的全球金融新秩序。金融強國重要論述進一步豐富了“國之大者、關乎大局、關乎長遠、關乎根本”的“金融核心論”時代答案。中國金融工作要始終以“四個意識”引領,踐行核心使命。對黨關心什么,強調什么及維護黨和國家的利益要做到心中有數。要繼續聚焦我國金融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深刻認識把握內外部金融環境復雜變化,有效防范化解經濟金融運行中面臨的各種風險,探索并走好中國現代化金融特色發展之路,保障國家金融穩定和經濟健康高質量發展。

3.始終秉承以人民為中心的核心宗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金融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的根本立場。全面深化金融改革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要把人民放在最高利益位置,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穩定和諧。馬克思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表明商品使用價值效用和商品服務價值增值相統一才能增進社會民眾公共福利,這是社會主義金融理論發展和創新實踐中必須遵守的價值規律,而以收益最大化的資本主義金融運行基本模式,常導致兩者分離,引致金融資本“脫實向虛”和產生高于產業部門回報率的金融資本“食利”階層。把服務實體經濟作為人民金融的首要目標,是實現民眾福祉最大化的先決前提。堅持馬克思主義金融發展觀,實現金融資本和實體產業共生共榮,人民群眾才能獲得更多就業創業增收機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作為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②習近平.不斷開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J].前進論壇,2022(10).。這指明中國金融還應繼續貫徹和豐富馬克思主義的人民金融理念,不斷發展數字普惠金融惠及中小企業和基層民眾,紓解市場微觀主體生產經營資金困境;不斷鞏固鄉村振興成果,引導金融資源向“三農”集聚,著力解決與農業生產、農民生活、農村興旺資金需求難以有效匹配問題;不斷優化金融在二三次收入分配中正向調節功能作用,不斷擴大中國中間收入群體規模,提升全體民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4.持續開辟中國特色金融理論體系新境界。金融強國最新重要論述,不僅繼承和創新了馬克思主義金融理論,而且不斷提升了中國特色金融理論體系新境界。金融強國重要論述植根于中國金融發展的現實國情,側重于中國金融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聚焦內外部環境的深刻復雜變化和經濟金融運行面臨的風險挑戰,全面總結出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金融理論的成功實踐經驗和規律性成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破解中國經濟社會面臨的突出矛盾問題、著力做好金融領域重點工作提供了戰略指引和行動指南,系統回答了新時代中國金融發展的根本保證、指導原則、路徑選擇等一系列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和時代之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金融是現代經濟發展的核心,要求黨對金融工作集中統一領導,確保金融改革正確發展方向,要求金融工作“回歸本源”,將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實體經濟部門薄弱環節。同時突出強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指出金融制度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性制度,并科學進行了中國特色金融監管體系頂層設計,完善了金融監管模式,統籌了金融開放與金融安全,推動構建公平有序國際金融新秩序。金融強國重要論述不僅持續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金融理論新境界,也為世界各國破解金融發展難題貢獻了中國方案。

(二)實踐導向價值:為中國新時代金融創新發展提供戰略指引

1.服務強國建設的時代新理念。新時代賦予新金融使命,新發展理念提出新金融要求,新經濟格局召喚新金融作為。努力把握新時代金融發展規律,持續推進中國金融事業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和制度創新,奮力開拓中國金融高質量發展之路。一要把握好金融強國新歷史方位。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金融強國助力強國建設,要更好服務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進一步完善符合國際通行規則、公正透明、規范有序的制度體系,形成優良的金融生態環境,廣泛參與國際金融合作與競爭。二要把握金融強國新戰略重點。統籌金融開放和安全,完善國內外金融基礎設施服務功能,擴充人民幣計價產品廣度和深度,豐富人民幣國際金融產品和風險對沖工具,增強人民幣金融產品國際定價權和結算交易量。三要把握好金融強國新突破方向。積極推動金融領域高水平制度型開放,加快提升金融資源國際配置能力,健全金融市場體系、產品體系、機構體系、基礎設施體系功能,不斷提高中國金融體系輻射力、帶動力和影響力。四要把握好金融強國新發展路徑。一方面要逐步提高國際金融話語權,聚焦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與國際支付結算系統規則兼容性,擴大人民幣跨境流通規模的同時保證資金安全,推進合作共贏的國際金融新制度構建;另一方面提升數字金融競爭優勢,搶占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貿易金融和民生金融等新賽道,增強新時代金融發展新優勢和核心競爭力。

2.踐行人民金融的時代新要求。以人民為中心的金融強國理論具有豐富的理論內涵和時代要求,是中國新時代特色金融根本宗旨的生動體現。人民金融要求堅持金融為民服務,堅持一切依靠群眾,一切為了群眾,著重提高金融產品及服務的可得性、公平性、包容性及惠普性來回答“為了誰、依靠誰、誰受益”三個核心問題,人民金融理念順應新時代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聚焦百姓百家百業,把增進民眾公共福祉和促進全體人民的全面發展作為金融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一是提升金融可得性。進一步完善金融基礎設施,在成本可控情況下將數字金融服務擴展到傳統金融未能覆蓋的邊遠地區,向低收入人群提供門檻適宜、價格合理、產品友好、方便快捷的金融產品服務。二是提升金融公平性。著力實現全體民眾機會均等地享有金融服務,著力推動金融更好服務于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三農”、社會低收入民眾以及特殊群體,著力實現金融資源供求平衡狀態和社會和諧發展,消除金融兩極分化,推動共同富裕取得實質性進展。三是提升金融包容性。提高金融服務廣度深度以更好地履行民生職責,創新金融服務以滿足不同企業主體和社會群體實際所需,著力讓“中小微”企業及弱勢民眾獲得公平金融服務機會。四是提升金融普惠性。以穩就業保民生為中心,繼續施行有利于經濟社會穩定增長和民生福祉持續改善的金融改革。引導金融機構全面落實推進鄉村振興責任,加強弱勢群體就業創業金融支持,助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3.服務產業重點領域的價值導向。金融助力現代產業體系建設,推動培育新興產業與產業技術創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切實加強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優質金融服務”①中央金融委員會辦公室、中央金融工作委員會.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J].求是,2023(23).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②黨的二十大報告輔導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加快建設以自主高端制造業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是深入落實創新驅動發展等國家重大戰略和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具體體現,是中國贏得未來國際經濟競爭主動權的戰略支撐,也是構建新發展格局和全面推進強國建設的必然要求。中國金融服務要同步推進產業升級和鄉村振興兩大核心任務。一方面,要優化市場金融資源配置,設立各門類產業發展引導基金,引導資金資源向戰略性新興行業傾斜,圍繞核心產業領域和產業技術薄弱環節持續發力,金融機構要大力加強對人工智能、重大技術裝備、材料工程、生物醫藥、新能源及節能環保技術等重點產業方向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金融資源要聚力服務城鄉一體化發展戰略,金融產品服務要下沉到傳統金融覆蓋不到的“老少邊窮”地區,打通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的“最后一公里”,優化鄉村和薄弱地區金融供給分布,發揮政策性金融調補資金“缺口”作用,發揮鄉村金融機構鄉土服務功能,充分發揮金融在農村產業振興中的政策引領和資金牽引作用。

4.助力生態文明建設的綠色理念。深化綠色金融體系構建,助力生態文明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完善綠色低碳發展經濟政策,強化財政支持、稅收政策支持、金融支持、價格政策支持”③人民網,http://cpc.people.com.cn/n1/2023/0718/c64094-40038459.htm l.。就中國綠色金融積極穩妥推進“雙碳”目標和構建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來說:一是要夯實綠色金融數據信息基礎。碳核算和碳披露是雙碳工作的基礎,也是構建綠色金融發展平臺的前提,運用“大、云、物、移、智、鏈”等數字技術構建綠色金融數據中心,強化碳交易數據安全合規使用。二是豐富綠色金融產品體系,創新綠色金融工具,完善綠色金融票據、碳基金、碳債券、碳期貨等產品工具,跟蹤企業碳賬戶交易數據,實時進行碳消費數據分析,追蹤綠色金融資金流向,提高綠色金融產品對生態經濟正向支持作用。三是構建全國統一碳交易市場體系,憑靠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打造區域共建、多元共治、平臺共用、資源共享、數據互通的綠色金融產品交易中心,將ESG表現納入企業融資管理體系,強化企業碳排放及交易信息披露,探索降低企業能耗和優化產能的綠色發展之路。四是加快完善綠色金融產品交易領域的法規制度,完善市場監管程序,建立行政監管和行業自律的部門聯動的工作機制,提高綠色轉型風險預警和處置能力。

5.防范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時代主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①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并強調“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②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這就需要新時期中國必須將積極預防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置于經濟安全的首要位置,努力完善國家金融安全防線和風險應對處置機制。從國際主要金融風險輸入來源考慮,一是要全面防范由全球多個局部戰爭沖突誘導的系統性金融風險導入;二是繼續提防以美國為首西方大國貨幣政策從松到緊的轉向,美歐中小商業銀行相繼破產而傳導到國內金融機構可能出現的金融風險;三是要進一步加強對貿易爭端、核心技術封鎖以及操縱金融市場手段等可能導致資本外流風險、匯率風險及沽空股市風險的監控;四是防范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及供應鏈體系波動引起中國產品體系價格不穩而引致系統性金融風險輸入;五是積極布局對沖國際糧食現貨、期貨市場、衍生品市場波動可能引致的系統性金融風險。從國內系統性金融風險生成的主要方面來看,一是國內大型地產企業危機可能引發的系統性金融風險的主要成因尚未完全化解,保交樓、穩房價和穩妥處理上下游產業關聯債務在當前尤為重要;二是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隱性債務高居不下,要逐步規范其財政收支和信用投資行為,應堅持企業化、市場化、法治化原則,逐步化解淤積于各地方城投平臺公司的債務風險。三是產能過剩及經營債務杠桿率高的各類企業可能引發區域局部金融風險,警惕杠桿企業出現的公開市場債務違約事件。在國內外潛在金融風險疊加的背景下,地方政府財力弱、經濟發展偏緩、營商信用較差的地區,還可能引致實體經濟風險和金融市場風險相互交叉感染,從而增加系統性金融風險爆發機率。統籌做好重大金融風險防范化解工作,事關國家安全與發展,對維護社會長期穩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時代主題意義。

五、結語

金融強國重要論述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馬克思主義金融理論的繼承與創新,是中國新時代經濟金融發展實踐的理論結晶。本文以金融強國重要論述為研究對象,深入探究其系統性邏輯框架,挖掘其蘊含的豐富時代內涵和重大價值意蘊。研究發現,金融強國重要論述理論框架方面主要圍繞新時代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根本使命、堅持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完善金融基礎設施助推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和產業技術創新、市場化法治化現代化推進金融事業創新發展、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金融開放和國家安全,防控系統金融風險等方面展開;時代內涵方面主要是以共同富裕體現公平性,普惠金融體現人民性,金融新發展理念體現創新性,現代化審慎監管體現專業性,“人類命運共同體”體現開放性等方面進行理論性總結;價值意蘊方面主要是從理論創新和實踐價值導向兩大方面進行重點探討,金融強國重要論述是繼承和豐富了馬克思主義金融理論,是中國金融改革發展實踐的重大創新成果,為中國現代化金融強國建設指明了新發展方向。

新時代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成功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順利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向第二個目標奮進的歷史新時期。中國金融強國之路亦進入重大戰略機遇期,面臨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強國的新要求、新任務和新挑戰。在新時代謀篇布局,推動金融持續為實體經濟提供“源頭活水”,需進一步深入理解金融強國重要論述的時代涵義和價值意蘊,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水平,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和產業技術創新,助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盡早實現,全面助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重點強調把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置于核心地位,緊緊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維護國家金融安全與社會穩定,要求持續完善金融基礎設施和擴大更高水平金融領域對外開放,切實增強金融國際競爭力。同時要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更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多元化金融需求,大力促進普惠金融發展,引導金融科技向善,著重解決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綠色轉型發展、中小微金融普而不惠、民眾收入結構不合理及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等重大現實課題,助力全面實現共同富裕。

金融強國重要論述深入闡述了中國金融事業發展主要特征和基本規律,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金融理論成果的集中體現,更是與馬克思主義經濟金融立場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本土化金融理論。金融強國重要論述從中國國情實際出發,準確把握中國金融實際發展規律和時代特征,走出了具有中國特色、中國氣派和中國風格的金融革新之路。金融強國重要論述強化了中國共產黨對金融事業的集中統一領導,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功能和社會主義特色金融體制性保障作用。金融強國重要論述,明確了金融強國的功能作用、核心宗旨、理想信念、工作制度等方面,是繼往開來、審時度勢、舉旗定向、不斷創新的富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金融工作方案和行動指南。金融強國重要論述具有豐富的實踐導向價值,為新時代金融理論創新、新時代人民金融內在要求、服務產業重點領域發展、助力生態文明建設、防范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等方面提供了整體工作原則。金融強國重要論述集中回答了“依靠誰、為了誰、誰受益”的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和時代之問,集中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探索社會主義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的最新成果,是習近平經濟思想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時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成果,更是推動新時代中國金融學理論創新發展的根本遵循。

猜你喜歡
強國金融發展
請黨放心 強國有我
請黨放心 強國有我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強國有我
何方平:我與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夢
秦晉爭霸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P2P金融解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