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具神韻——鄉土文化融入面具創意課程”單元作業設計

2024-03-31 18:38王慧惠葉帆陳婷
中國中小學美術 2024年1期
關鍵詞:儺戲面具剪紙

王慧惠 葉帆 陳婷

儺戲是池州頗具歷史韻味的鄉土文化之一。池州作為“儺戲之鄉”,自古就有“有儺必有村,無儺不成村”的說法,池州儺戲也更是被稱為“戲曲活化石”。將儺文化移植到小學美術教學中,不僅能夠豐富美術教育內容,還有利于促進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的有效傳承。

一、單元信息

“面具神韻——鄉土文化融入面具創意課程”美術單元圍繞人美版教材三年級上冊第15—17課重組而來,共6課時,由品“儺”、畫“儺”、剪“儺”、貼“儺”、捏“儺”、傳“儺”六個部分組成,由易到難,層層遞進。其中品“儺”、畫“儺”對應教材第15課“面具”的內容,剪“儺”、貼“儺”對應教材第16課“一張奇特的臉”的內容,捏“儺”對應教材第17課“多彩的民間美術”的內容,課后拓展傳“儺”對應六年級上冊教材第15課“家鄉的藝術”的內容。(詳見表1)

二、作業設計思路

1.課標要求

本單元內容為重組單元,課程內容包含“造型 ·表現”和“欣賞·評述”兩個領域。課程以任務驅動的方式,結合本土地方文化情境,引導學生欣賞和理解民間美術與傳統文化、民俗、活動之間的關系,學習民間美術的造型手段、藝術語言、工藝技法等知識,有目的地運用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多樣與統一等形式,結合不同材料的加工方法,開展多維度學習活動,設計制作符合現代審美需求的民間美術作品。本課程同時突出課程的綜合性,結合語文、數學、科學、音樂等學科,進行創作與展示,體現多學科的融合,從而達到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及核心素養的目標。

2.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初步積累了民間美術相關的基礎知識,對家鄉民間美術有粗略了解,但由于接觸的藝術表現形式多樣,獲取的知識點較零碎,學生普遍缺乏對民間傳統藝術的系統性認識。這一年齡段的學生能大膽發揮想象,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具有較強的創作熱情和一定的創新意識。

3.作業設計要點

本單元內容以家鄉儺戲藝術為主線,作業設計關注課堂內外的銜接與融通,讓美術課程不是僅僅停留在教材里,而是延伸到更為廣闊的現實生活和歷史長河中。

(1)通過參觀調研、文字介紹、圖片和視頻欣賞等方式,引導學生感受民間美術作品的多樣性。引領學生初識地方儺文化,感受儺面的藝術手法,遞進式地了解民間美術與民俗活動之間的關系。

(2)以本土“儺”為引,重點選取剪紙和捏塑兩種不同類型的民間美術形式進行作業設計。

學生先通過平面剪紙為切入點,以平面造型的形式創作一系列儺戲面具及儺戲場景的藝術作品,再通過立體手工的表現形式(以陶泥、輕黏土為媒介),開展課程拓展活動,設置開放性的教學練習。

(3)通過學科融合,如對歷史文化發展、對圖形的設計以及對材料物質的科學性的理解和探究,讓學生了解儺戲的歷史源流、表演方式、社會價值等。

本單元作業設計重在提升學生搜集、整理、分析材料的能力以及小組合作探究、觀察、討論、表述等主動構建知識體系的能力,并鍛煉學生用藝術手段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同時,加強學生對傳統民俗藝術、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識,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和文化品格。

三、學習目標與作業目標

結合美術學科課時所占學校周課時比例,本單元作業每課時大約用時30分鐘,按6個課時作業進行設計。

(一)第一課時:品“儺”

學習目標:考察、調研家鄉儺戲文化藝術,搜集有關本土儺文化的歷史資料,感受儺面具的藝術特點,學會整理知識點。

作業目標:通過對比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多種風格的儺面具,了解本土儺面具的藝術特色,引導學生從造型上大膽描述其藝術表現特色。

(二)第二課時:畫“儺”

學習目標:引導學生在觀察、體驗、探究和相互交流中,學習面具的特點,感受面具帶給我們的美感,培養學生發現美、感悟美、創造美的能力。

作業目標:了解并分析面具造型色彩上的特點,以繪畫的形式,學習儺面具的表現方法,進行藝術實踐。

(三)第三課時:剪“儺”

學習目標:了解剪紙藝術表現手法,通過欣賞儺面剪紙藝術作品,探究其藝術表現形式,分析剪紙藝術語言。

作業目標:欣賞不同形式的民間剪紙,了解剪紙中的不同裝飾紋樣,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藝術表現力。

(四)第四課時:貼“儺”

學習目標:了解家鄉儺面具造型和色彩搭配的原理并進行設計,拼貼出家鄉儺面具。

作業目標:通過欣賞感受、觀察分析,發現形象各異的儺面特征和藝術魅力,在體驗探究活動中運用拼、貼等多種藝術手法進行創意表現。

(五)第五課時:捏“儺”

學習目標:以儺面為主要表現對象,想象空間從二維平面到三維立體轉換。學習超輕黏土捏塑的制作步驟,掌握儺面立體表現方法。

作業目標:能夠結合具體情境,運用捏塑的表現手法進行儺面的設計和創作。

(六)第六課時:傳“儺”

學習目標:以多學科融合的角度探析儺戲藝術,提高學生綜合文化素養,激發學生熱愛家鄉藝術的美好情操。

作業目標:選做作業,學生可根據自身對儺戲藝術的喜愛,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進行組合式創作,并參與本土傳統儺戲藝術的文旅宣傳活動。

通過以上作業練習,學生認識了本土儺面具文化、了解了家鄉儺戲人物特色,學習到儺戲中的經典傳統故事,并在此啟發下,先嘗試繪出簡單的儺面,再以傳統剪紙藝術為切入點表現儺面,并以拼貼的表現形式組合表現儺面五官,同時鞏固所學的造型及色彩知識,最后運用超輕黏土捏塑儺面,達到從平面到立體的轉換。

本單元作業設計有較強的邏輯性,便于教師通過每一課時的小結及評價報告把握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而科學分析出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有助于教師調整課堂教學方法、內容容量以及教學進度。

鑒于學生的學習水平及學習能力的差異,單元作業設計應由淺入深地遞進,先是啟發學生對生活、藝術作品的觀察與模仿,而后引導學生運用豐富的造型元素,賦予作品各種象征意義。學生可根據學習情況,選擇難度適宜的作業來完成,體現設計分層、分類指導的教學原則。最后,學生將完成的優秀作品帶入社會實踐活動中,既弘揚了家鄉的傳統民間藝術,又體現了美術的學科需求,為傳承家鄉傳統文化藝術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課時作業

第一課時:品“儺”

作業1(課前作業):通過數字博物館學習儺文化相關知識并欣賞儺戲曲表演,再靈活運用所學儺文化知識完成學習單。

時間要求:約5分鐘。

作業2:走進博物館參觀學習,聆聽主持人講解并欣賞儺戲展品,感受儺文化的精神內涵,通過賞析文物,了解其歷史文化背景,拓寬自己的視野,然后嘗試完成研學單中的內容。

時間要求:約3分鐘。

【設計意圖】本課時作業以口頭表述或文字表達的形式呈現,引導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參觀調查等各種方法完成作業的過程。通過課前收集和博物館研學,引導學生對資料進行分析、篩選,并組織語言進行簡單的描述,與同學分享學習成果,讓學生們更進一步了解家鄉儺文化的來源及風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二課時:畫“儺”

作業1:選擇一件儺面具作品進行欣賞,分析其臉型和五官造型的特點以及文化內涵,根據研學考察,在學習單上填寫出不同儺面具對應的人物名稱。

時間要求:約3分鐘。

作業2:教師演示作畫步驟并強調儺面造型特征后,請學生大膽創作,完成簡單的儺面繪畫作品(模仿或創作均可),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五官組合及臉部裝飾,要求突出儺面的臉型、五官、帽飾等造型特點。

時間要求:約10分鐘 。

【設計意圖】本課時作業以表格填寫和繪畫形式呈現。作業1主要體現學生對儺面的認識和理解。作業2主要強調實踐性,在實踐過程中鍛煉學生設計儺面的能力。

作業1、作業2 的難度呈現出遞進關系,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能力在完成作業1的基礎上選擇性地完成作業2。

第三課時:剪“儺”

作業1:自選或從教師提供的剪紙作品中選擇喜歡的作品進行欣賞、分析,找出其包含的基本裝飾紋樣和造型元素,嘗試設計出儺面的剪紙草圖。標明想要采用的是陰刻紋樣、陽刻紋樣還是采用陰刻陽刻相結合的方法進行設計。

時間要求:約8分鐘。

作業2:參考教師給出儺面剪紙圖例,結合自己設計的紋樣草稿,嘗試完成一幅五官夸張、對稱均衡的儺面剪紙作品。

時間要求:約20分鐘。

【設計意圖】本課時作業以動手實踐的形式呈現。作業1主要體現學生對剪紙基本知識的認識和理解,鍛煉學生的設計能力。作業2主要強調實踐性,在實踐過程中鍛煉學生制作剪紙作品的技巧。

剪紙作為中國民間藝術中絢麗的瑰寶,可以活靈活現地表現物象形態。學生可借助剪紙的表現方式,通過對五官的變化和裝飾來完成彪悍、猙獰、奸詐、滑稽、正直、慈祥等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塑造,使學生更深入地了解剪紙陰刻、陽刻、陰陽刻結合的表現方法。

第四課時:貼“儺”

作業1:學生欣賞教師展示的家鄉儺面具彩色拼貼畫,分析其外形、五官、色彩等特點,嘗試結合彩色卡紙特征,通過畫、剪、撕、卷、刻等技法設計并拼貼出家鄉儺彩色拼貼面具。

時間要求:約20分鐘 。

【設計意圖】本課時的作業以設計拼貼的形式呈現,學生在鑒賞過程中發現拼貼的技巧,再靈活運用到自己的拼貼作品中。以彩色拼貼的方法表現家鄉的儺面具。本課時作業與以上畫“儺”、剪“儺”作業環節形成遞進關系,以此逐步培養學生的設計理念,通過團隊的合作學習,增強同學們的協作精神。

第五課時:捏“儺”

作業1:欣賞教師示范作品,參考教師給出的儺面具超輕黏土制作步驟圖,通過“看”和“學”,直觀了解儺面具制作步驟及過程,運用揉、捏、壓、搓等表現技法進行藝術實踐。請學生們以儺面模具為輔助工具,用輕黏土以從里到外以層層疊加的方式制作儺面具。

時間要求:約15分鐘。

作業2:將完成好的學生優秀儺面藝術作品進行分類比較,如有框面具和無框面具兩類面具的表現形式不同,在有框面具作品中可以根據外框的形狀不同選擇“適形表現”。再“比一比”看誰的作品更加新穎、獨特、富有創意。

時間要求:約15分鐘。

【設計意圖】嘗試運用易黏合的輕黏土,以現有面具為媒介,創作符合本土儺面藝術特色的作品,以儺面為表現對象,從色彩和造型兩方面進行立體拼搭,大膽創新表現形式,體驗民間儺面塑帶來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對傳統藝術的熱愛。

課后拓展:傳“儺”(選做課時)

作業1:課后根據自己對儺戲藝術的喜好完成一幅完整的儺人物捏塑作品。

時間要求:約30分鐘。

作業2:組織學生舉辦本土儺戲藝術主題的文旅宣傳活動,在活動中展示作品和自我風采,弘揚家鄉儺戲藝術特色。

時間要求:時長不限。

【設計意圖】作業2為課后拓展階段,將本課教學內容進一步升華,讓學生了解傳統儺文化藝術和中國傳統民間故事,參與本土社會公益活動。以己之力,盡己所能,獲得完整的審美創作體驗,把傳承傳統文化落實到日常生活中,培養美好情操,同時提升團隊協作能力。

五、課后作業評價

本單元課程采用過程性、激勵性等多元化作業評價方式,學生可以在評價表中互相評價,教師進行補充評價,這有利于更好地進行激勵性評價。除了校內作品展示評價外,我們還可以在班級群、家長群里,對學生的上課過程及最終作品進行呈現,由社會、家庭、學校共同進行科學性、多樣化、多角度的評價,并將評價結果及時反饋給學生,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程度有清晰的認識。

猜你喜歡
儺戲面具剪紙
非遺瑰寶·儺戲 王雪寧 絕版木刻 60cm x 90cm 2021年
軟陶儺戲面具
剪紙
我們摘下面具吧
酷酷的面具
面具
面具中的魚
池州儺戲面具在動漫角色創意中的應用
剪紙
剪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