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氫彈之父”于敏的兩個電話

2024-03-31 09:25胡崢嶸
小學生時代 2024年2期
關鍵詞:于敏氫彈鄧稼先

□胡崢嶸

1996 年,于敏在北京辦公室查閱計算機數據。

浙江安吉縣有一座“兩彈一星”主題文化園,里面有“兩彈一星”事跡館、大事記墻、親歷者手印墻等主題場館。

“兩彈一星”事跡館入口處,鐫刻著中國氫彈研究先驅、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于敏親筆書寫的“科技興國”四個大字。

“兩彈一星”大事記墻前,有一尊青銅塑像,塑像主人公的簡介里寫著:于敏,中國“氫彈之父”。

于敏生前反對稱他為“氫彈之父”,常常謙遜地說:“核武器是成千上萬人的事業,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必須精誠團結,密切合作?!睊侀_“氫彈之父”的名頭不說,那沉甸甸、金閃閃的“兩彈一星”功勛獎章和共和國勛章是黨和國家對無私奉獻者的肯定,對國家棟梁的尊崇。

耐人尋味的電話

1965 年的一天,人在上海的于敏平復了一下雀躍的心情,撥通了打往北京的電話。他深吸了一口氣:“我們幾個人去打了一次獵……打到了一只松鼠?!?/p>

“松鼠,那你們美美地吃了一餐野味?”接電話的是我國著名核物理學家鄧稼先,他預料這將是一個好消息。

“不,現在還不能把它煮熟……要留做標本……但我們有新奇的發現,它的身體構造很特別,需要做進一步解剖研究,可我們人手不夠?!?/p>

“好,我立即趕到你那里去?!编嚰谙纫布恿?。

鄧稼先馬不停蹄,第二天就趕到了上海華東計算機研究所,當時國家僅有的一臺電子管計算機就在這里,它的運算速度只有每秒萬次。

計算機房里并沒有松鼠,“松鼠”是他們之間約定的暗語,指的是科研中的突破性進展。說暗語的目的只有一個——保密。為了研制原子彈、氫彈,無數人開始了隱姓埋名的生涯。于敏就是其中的一個,在長達28 年的時間里,連他的妻子都不知道他在從事氫彈研制工作。

在氫彈理論研究上,這一次于敏發現了熱核材料自持燃燒的奧秘,這可是解決了氫彈研究路上的最大難題!鄧稼先興致勃勃地聽取于敏和團隊成員匯報,并積極參與分析、討論。于敏和他的團隊就像萬里長征一樣,在氫彈理論研究上攻克一個個難關,突破一個個天險,向成功又進了一步,離勝利又近了一米。

當晚,在一個小飯館里,大家舉辦了一場小慶功宴。沒有鮮花,沒有酒水,有的只是一角錢一碗的咸菜肉絲面。

于敏和氫彈結緣的時間是1961 年1 月12 日。當時,為了打破核大國的壟斷和訛詐,我國舉全國之力進行第一顆原子彈研制工作,同時國家也將氫彈研制提上議事日程。國家成立了核武器研究院理論部,進行氫彈技術基礎理論研究。

這一天,于敏應約前往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創始人、著名核物理學家錢三強的辦公室。當天北京城銀妝素裹,談完話的于敏內心火熱:自己可是作為為數不多沒有出國留學經歷的年輕人,要進入氫彈理論研究組的呀。錢三強看中于敏的是他驚人的學習力和創造力。于敏在上大學時,學習成績在北京大學物理系同學中穩居第一名,工作后不久,他就在理論物理研究上嶄露頭角。

氫彈的威力比原子彈大得多,但兩者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當時,對于原子彈,錢三強、錢學森、王淦昌、鄧稼先等科學家都不同程度地接觸過相關的理論和實踐,但對于氫彈,他們自己也都說是門外漢。當時我國對氫彈的基本理論并不清楚,而已擁有氫彈的國家又將其列為最高機密,為了祖國的安全和繁榮,于敏決定放棄自己的專業從零開始,全身心投入這項偉大的事業。

做氫彈理論研究涉及大量的計算,當時國內唯一一臺電子管計算機95%的時間都用于第一顆原子彈研制過程中的計算,能用于氫彈研究的時間只剩下5%,而且通常還是在深夜。輪不上用計算機的時間,于敏和其他工作人員不是坐等,而是用原始的算盤和計算尺廢寢忘食地計算。

那一個電話里的“松鼠”,是于敏和他的同事們消耗一堆又一堆如小山般的草稿紙,對無數個氫彈理論模型數據反復計算后才“抓”到的。只有在氫彈原理和數據過關的基礎上,科學家們才能準確無誤地向試驗方向進軍,并取得最后的勝利。

胸有成竹的電話

核武器研制是一個復雜而系統的工程,氫彈和原子彈一樣,簡單說來可以分三個步驟:首先是理論設計,其次是制造,最后是試驗。沒有第一步理論設計,就不可能有后面的試驗。

在理論研究取得突破后,于敏和他的團隊又經過一次“百日會戰”,完成了中國氫彈構型,最后用他的名字命名——于敏構型。世界上氫彈構型僅有兩種,一種是于敏構型,另一種就是美國的T-U 構型。兩者相比,于敏構型要比T-U 構型更精妙,也利于維護。而且,運用于敏構型制造出來的我國首顆氫彈比美國氫彈的體積還要小,更有利于作戰。

為了驗證數據,必須進行氫彈原理試驗。首次試驗的時間是1966 年12 月28日。于敏他們來到了青藏高原上渺無人煙、自然條件極其惡劣的戈壁灘。大家都知道上青藏高原會有高原反應,于敏的高原反應就特別強烈,可謂是寢食難安。他強迫自己要吃點東西;無法安睡,他就背諸葛亮的《出師表》……為了確保測試結果準確性,于敏親力親為。從宿舍到辦公室只有短短百米,他走過去都要歇幾次,但在試驗前的半夜,冒著零下30 多度的嚴寒,他慢慢攀上100 多米高的鐵塔,檢查和校正測試設施。

時間轉眼到了1967 年6 月17 日,此時離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過去了2 年8 個月。那天,于敏守候著電話機寸步不離,成竹在胸地靜待電話鈴聲響起。

電話鈴終于響了,比他預想的時間要晚一些。期待和意料中的消息從遙遠的羅布泊傳來:羅布泊上空升起了一個巨大的“新太陽”,閃著強烈的光芒……

很快,這個好消息通過收音機的電波和《人民日報》刊登的喜報,傳到長城內外,傳到大江南北。東方巨響,再驚世界!

1967 年6 月17 日上午8 時20 分,我國第一顆氫彈空投爆炸試驗成功。

回到家中,他破天荒地問妻子孫玉琴,家里有酒嗎?這一問讓妻子頗有些疑惑不解。直至21 年后的1988 年,于敏的名字解密,妻子才明白他要酒喝的秘密,才知道自己家老于的工作是國家機密中的機密——研制氫彈!

從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到第一顆氫彈試驗成功,美國用了7 年3 個月,蘇聯用了6 年3 個月,英國用了4 年7 個月,法國用了8 年6 個月,而中國只用了2 年8個月的時間,創造了研制氫彈的世界紀錄!是呀!包括氫彈在內的“兩彈一星”事業是集體的事業,是成千上萬熱愛祖國、無私奉獻的人共同努力的結果。榮譽不屬于哪一個人,但又屬于每一個人。

氫彈成功爆炸的這一晚,于敏睡得很踏實。

中國擁有核武器不是為了稱王稱霸,而是懾止戰爭。我國政府在氫彈爆炸后鄭重聲明:中國進行必要的有限制的核試驗,完全是為了防御,最終目的是為了消滅核武器。

于敏在晚年時依然老驥伏櫪,努力研究小型化戰術核武器和中子彈技術,為國家奉獻最后的光和熱。他說:“我們不搞核競賽,我們用創新的符合我國國情的方法,打破核壟斷,保持核威懾?!?/p>

只有這樣,早已消散的蘑菇云才不會重新升起。

猜你喜歡
于敏氫彈鄧稼先
艱苦奮斗的鄧稼先
Yu Min: Father of China’s Hydrogen Bomb于敏
隱姓埋名的于敏
鄧稼先 獻身國防 鑄就輝煌
于敏中與《四庫全書薈要》纂修
鄧稼先 此身許國 再難許卿
中國“氫彈之父”——于敏
中國“氫彈之父”
——于敏
“兩彈元勛”鄧稼先 深藏功與名,汗灑戈壁灘
氫彈,不過如此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