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地制宜“劃重點”,各地繪制新質生產力“計劃書”

2024-04-01 09:58謝瑋孫庭陽
中國經濟周刊 2024年6期
關鍵詞:新質生產力發展

謝瑋 孫庭陽

新質生產力正在成為全國各地謀劃2024年乃至未來發展的關鍵熱詞。

主動謀劃,向“新”發展。從全國各地的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新春第一會”等所釋放的政策信號來看,各地都在依托自身稟賦優勢,紛紛加緊繪制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計劃書”和圈出“關鍵點”,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持續注入強勁動力。

布局新賽道,培育新動能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各地在部署今年工作時,紛紛將發展新質生產力作為重要內容。

比如,北京提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實施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天津提出,全力促進科技創新、產業煥新、城市更新,加快形成更多新質生產力;湖北提出,“聚焦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并提出“統籌推動傳統產業、新興產業、未來產業‘三線并進,做大做強‘51020現代產業集群”;重慶提出,堅持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持之以恒抓龍頭帶生態,促進產業集聚、技術創新、融合發展,大力培育新質生產力;江蘇提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持續打造“51010”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四川提出,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下好先手棋,布局新賽道。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是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關鍵,也成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陣地。

在產業層面,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可以說已經給發展新質生產力“劃了重點”。如其中明確,“鞏固擴大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等產業領先優勢,加快前沿新興氫能、新材料、創新藥等產業發展,積極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制定未來產業發展規劃,開辟量子技術、生命科學等新賽道,創建一批未來產業先導區”。

究竟圍繞哪些領域籌謀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這考驗著各地對國家發展戰略、自身發展稟賦、產業本身發展規律的研判。

循著不同的產業基礎與發展需求,各地競相描繪出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詳盡“路線圖”,以期搶占先機。

比如,山東提出,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新培育10個左右省級新興產業集群;圍繞人工智能、生命科學、未來網絡、量子科技、人形機器人、深??仗斓阮I域,推動15個省級未來產業集群加快壯大。

江西提出,聚焦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裝備制造、航空、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努力在元宇宙、人工智能、新型顯示、新型儲能、低空經濟等領域搶占先機。

安徽重點瞄準“7+N”重點領域和方向,結合前沿技術新趨勢進行動態調整、滾動培育。明確提出, 到2027年,在通用智能、量子科技、空天信息等具有比較優勢的領域建設10個左右省級未來產業先導區,積極創建國家級未來產業先導區。

四川明確,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布局和大力發展人工智能產業,培育生物技術、衛星網絡、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等新興產業,力爭今年取得實質性進展。謀劃建設未來產業科技園,爭創國家未來產業先導區、生物經濟先導區。

……

“未來產業決定產業未來,今天的未來產業很可能就是明天的新興產業、新質生產力?!苯K省委書記信長星去年10月24日在南京調研元宇宙產業發展情況時說。

在各地瞄準的眾多“賽道” 中,有一些“出鏡率”較高。

總體來看,山東、四川等11個省份提到了新能源;吉林、遼寧等9個省份提出發展低空經濟;天津、遼寧等12個省份明確要發展人工智能;北京、山東等10個省份選擇將量子信息列入;天津、江蘇等9個省份提到布局生命科學;還有6個省份選擇氫能,比如,遼寧、江蘇與河南將前瞻性布局的未來產業中,都包括“氫能儲能”,山西提出布局發展“綠色氫能”,福建與云南明確“前瞻布局氫能等未來產業”。

因地制宜,是求實效、謀長遠的必然要求。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謹防脫離實際、盲目攀比、任性蠻干等種種不良傾向。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黃益平表示,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需要進一步完善產業政策。政策支持創新的重點應該放在前端,要支持技術的突破,而不是產能的復制。產業政策不要限制競爭。產業政策要有適時退出機制,新興領域的技術完成突破,企業可以順利生產后,不要無限制地補貼。地方引導需要更加理性,避免盲目跟風。

創新高地先行示范:面向未來,硬核發展

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作為創新高地的北京、上海等地的動向無疑備受關注,因為其常常會給全國其他地區帶來示范效應。他們選定了哪些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點“賽道”?未來布局和規劃如何?

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實施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加快推進集成電路重大項目,加強原創新藥和高端醫療器械研發,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推進超高清視頻全產業鏈優化升級等。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中還提出,促進新能源、新材料、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開辟量子、生命科學、6G等未來產業新賽道。優化專精特新企業梯隊培育體系,助力更多企業發展壯大。

人工智能產業是北京的主導產業之一。2023年,北京人工智能產業核心產值有望突破2500億元,輻射產值規模超萬億元,成為全國人工智能發展的領頭羊。在企業數量方面,北京人工智能相關企業數量約2200家,全國40%人工智能企業聚集于此。

在亦莊開發區,百度公司深耕人工智能技術,在自動駕駛領域不斷突破。百度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北京在行業標準、監管體系、事故處理、商業探索等方面形成了較為成熟的運行機制,為自動駕駛規?;虡I應用奠定了良好基礎。百度旗下的Apollo L4級自動駕駛運營測試里程累計已超9000萬公里;截至2024年1月2日,蘿卜快跑總服務量超500萬單。

在商業航天領域,北京形成了“南箭北星”的發展格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大興區集聚商業火箭研發制造企業,形成“南箭”產業集群;海淀區集聚眾多商業衛星制造、測運控和運營企業,形成“北星”產業集群。

在中關村,銀河航天經過5年多的發展,已成長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目前,銀河航天共發射了14顆自研衛星,包括8顆低軌寬帶通信衛星和6顆商業遙感衛星。

銀河航天首席科學家張世杰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表示,航天產業的發展動力既有國家任務的牽引,也有商業需求和應用的推動,促進科技公司作為創新主體不斷發展,社會資本加速注入。

甘李藥業位于北京市通州區,是我國胰島素龍頭生產廠家之一。

“從科研資源來看,北京地區擁有優秀的科研機構和高校,具備強大的科研實力和創新能力,為我們提供源源不斷的技術支持和人才儲備,研發團隊聚集了胰島素領域的頂級專家?!?甘李藥業董事、副總經理、首席運營官宋維強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說,從地理優勢來看,區域內聚集了一批優秀、先進的醫藥制造業企業,產業集群化優勢明顯。

宋維強直言,通州區加緊謀劃重點項目,跨體系醫療示范中心和數字化社區兩個市級標桿工程有序推進,甘李藥業亦受益于這一布局,獲得了相應的資源扶持與戰略傾斜。

上海是我國最早布局未來產業的城市之一。上海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建設“(2+2)+(3+6)+(4+5)”現代化產業體系,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

其中,“2+2”特指傳統產業的數字化、綠色化兩大轉型;“3+6”特指人工智能等三大先導產業及汽車等六大重點產業;“4”特指數字經濟、元宇宙等四條新賽道;“5”特指未來健康、未來智能、未來能源、未來空間、未來材料等五大未來產業。

早在2022年,上海發布《上海打造未來產業創新高地發展壯大未來產業集群行動方案》。其中提出,到 2030 年,上海要在五大領域涌現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硬核成果、創新企業和領軍人才。爭取到 2030 年,未來產業產值達到 5000 億元左右。

“如果說‘3+6新型產業體系是上海產業發展的‘今天,數字經濟、綠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終端等新賽道領域是上海產業發展的‘明天,未來產業就是上海產業發展的‘后天,這些領域融合演進,為上海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不斷增添新的內涵、注入新的動能?!?時任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吳金城表示。

上海國際醫學園區、中芯國際上海臨港基地、臨港集團“大飛機園”、上海國際數據港……得益于超前規劃,一些頭部企業和百億級項目紛紛落地,產業活力持續釋放。

除了聚焦關鍵核心技術,上海還持續引導產業集聚,整合資源,打造創新有機體。

上海是我國汽車和集成電路產業的“雙料重鎮”。2023年,上海汽車芯片產業聯盟確定了10款存在國內供應鏈盲點的高端汽車芯片需求,希望通過“揭榜掛帥”方式,吸引相關集成電路企業揭榜“英雄帖”,隨后與整車廠一道進行技術攻關。

“揭榜掛帥”為發展硬核產業“鋪路架橋”。在創新機制下,汽車和集成電路行業正在一改上下游之間的“買賣關系”,共同構筑上下游協同的產業生態。

上海市市長龔正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今年要制定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第三輪三年行動計劃,推動科技創新、產業創新等方面的重點合作事項落地,全力推進外電入滬等跨區域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加快完善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加快建設G60科創走廊、沿滬寧產業創新帶。

經濟大省肩負重任:主動謀劃,輻射帶動

經濟大省制造業家底厚實,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中肩負著重任,對區域乃至全國發展具有輻射帶動力。

江蘇省委書記信長星說,江蘇是全國發展新質生產力條件最好的地區之一。從產業基礎看,江蘇制造業規模全國第一,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數量、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指數等均居全國首位;從創新基礎看,江蘇有5.1萬家高新技術企業、9.4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474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人才總量超過1560萬人,形成了高水平實驗室矩陣。從市場和環境基礎看,江蘇有便捷的外向通道和巨大的內需市場,在新產業上有豐富的應用場景。這些,都為江蘇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了堅實基礎。

江蘇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4年持續打造“51010”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積極開展省級融合集群試點,大力發展生物制造、智能電網、新能源、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堅持以未來產業開創產業未來,圍繞前沿技術、示范企業、科創園區、應用場景、標準規范等展開部署,開辟未來網絡、量子、生命科學、氫能和新型儲能、深海深地空天等產業新賽道。

不僅是省級層面的蓄力籌劃,江蘇各地亦主動謀劃,增強產業向“新”力。

江蘇常熟選擇具備轉型爆發力和牽引力的聲學產業,攜手南京大學、中國聲學學會等共同啟動建設蘇州·中國聲谷。

從音樂會、劇院和娛樂場所中優化音響效果到移動電話、無線藍牙耳機內置聲學零部件,從制造業廠房中減少機器噪聲污染到在汽車制造中降低噪聲水平,從醫療領域的診斷和治療到航空航天領域的微納加工……聲學技術在現代生活中應用廣泛,“聲音”里蘊含著大“生意”。

常熟的“新春第一會”提出,北谷(蘇州·中國聲谷)將錨定聲學產業方向,加快建設聲谷科創中心、數字聲學創新中心等載體,全力打造集產業、研發、居住于一體的聲學應用示范區、國內一流聲學創新高地。

農歷新春第一個工作日,廣東省召開高質量發展大會,鮮明提出“推進產業科技創新、發展新質生產力”是廣東的戰略之舉、長遠之策,也必將是一場艱苦的競速賽、耐力賽、接力賽。

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建設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發展集成電路、新型儲能、前沿新材料、超高清視頻顯示、生物制造、商業航天等新興產業,實施五大未來產業集群行動計劃,超前布局6G、量子科技、生命科學、人形機器人等未來產業,創建國家未來產業先導區。

廣東是汽車產業轉型發展高地,廣汽埃安等新能源汽車龍頭企業總部在廣東。2023年廣東新能源汽車產量達253萬輛,約占全國的26%,全國每4輛新能源汽車就有1輛是“廣東造”。這里擁有豐富的汽車產業鏈資源,包括零部件供應商、研發機構、制造工廠等。這有助于降低生產成本、提高供應鏈效率,并促進產業的協同發展。

廣汽埃安相關負責人接受《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采訪時表示,廣汽埃安投資超過200億元,成立能源科技公司、銳湃動力公司以及因湃電池公司。電池、電驅工廠均已竣工投產,真正實現核心科技自研自產,將進一步拉動上下游產業鏈及周邊配套。

“廣汽埃安能在短短幾年間構建穩定可靠的產業鏈,包括兩大智造中心落成,因湃電池工廠和銳湃電驅工廠投產等,與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睆V汽埃安相關負責人說。

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促進制造業集群式、高端化發展。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一鏈一策”推動新興產業提質擴量,前瞻布局一批未來產業,支持杭州、寧波爭創未來產業先導區,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10%以上。統籌推進世界一流企業、領航企業、“鏈主”企業培育,促進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新增“雄鷹”企業30家、上市公司50家、國家單項冠軍企業(產品)20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00家以上。

“集群培育”工作已經連續多年在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中被提及。

在浙江地方兩會期間,浙江省經信廳廳長詹敏介紹,2023年,“415X”先進制造業集群貢獻了浙江省規上工業營收的七成,核心區、協同區貢獻了投資增量的八成、工業增量的九成?!?024年,浙江將力爭‘415X先進制造業集群的營收突破9萬億元,帶動全省工業增加值增長6%左右?!?/p>

吉利旗下的純電高端品牌極氪汽車大本營在浙江省,這里汽車零部件企業配套齊全。

吉利相關負責人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極氪智能工廠所在的寧波杭州灣,相關政策包括用地、用能、資金都能夠得到相關部門支持。僅以寧波市為例,當地約5000家零部件企業星羅棋布,加上玻璃和輪胎,可以“拼出”一輛完整的汽車。

既聚焦當下,也著眼未來。浙江積極為未來產業發展積蓄動能,先后出臺培育發展未來產業、未來產業先導區建設的相關指導意見,并遴選認定了首批8個省級未來產業先導區培育創建對象。

今年1月,浙江發布了《關于加快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按照部署,要積極融入國家長三角算力樞紐節點建設,加快打造成為長三角新型算力中心,使之成為浙江數字經濟創新提質“一號發展工程”的重要基石。

浙江杭州是全國人工智能重鎮,入選了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和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

3月14日,杭州市人工智能產業聯盟成立。浙江省委副書記、杭州市市委書記劉捷出席并為聯盟揭牌。

劉捷指出,成立杭州市人工智能產業聯盟,是杭州搶抓人工智能發展新機遇、推動數字經濟“二次攀登”的集結號。杭州要把高水平實施“人工智能+”行動作為深化數字經濟創新提質“一號發展工程”的首要任務,積極培育“高算力+強算法+大數據”的產業新生態,全力打造全國算力成本洼地、模型輸出源地、數據共享高地,拿到開啟杭州發展下一個“黃金二十年”的入場券。

稟賦各有不同,發展各有特色

在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共同方向上,全國各省區市稟賦各有不同,發展也各有特色。

“要鼓勵中西部地區和東北三省,做好新質生產力的產業賦能這篇文章。晉陜蒙是我國的傳統能源大?。▍^),東北三省傳統工業基礎深厚,這些資源稟賦推動了這些地區經濟發展的路徑依賴形成?!敝袊鴩H經濟交流中心副研究員郭迎鋒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表示,要避免這些地區脫離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原則,一窩蜂式地大干快上,強行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實際工作中這些地區需避免“未立先破”的困局形成,應該結合相應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科研條件等,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積極促進傳統產業的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推動新質生產力對這些產業的科技賦能。

東北三省科教資源豐富,是有傳統產業底子的老工業基地;青海用先進技術高效提取鹽湖中的鋰資源,可推動鹽湖開發與新能源、新材料產業融合發展;作為我國唯一的熱帶島嶼省份,海南種業發展在氣候、資源、科技等方面優勢明顯;四川將算力優勢變為產業發展優勢……各地立足本地產業基礎,積極探索新興領域,都明確了各自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發力空間。

黑龍江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實施未來產業孵化與加速計劃,前瞻布局深空、深海、深地等未來產業,培育形成新質生產力。

黑龍江省委書記許勤撰文指出,黑龍江科技資源豐富、創新底蘊深厚,擁有哈工大、哈工程等78個高校,哈獸研、中船重工703所等120個獨立科研院所,哈電集團、中國一重等“大國重器”企業,多項技術成果助力載人航天、火星探測、萬米海試等國家戰略任務。

“構建新質生產力是發展的新起點、新動能,我們要繼續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以科技攻關推進技術和業態模式創新,以體制機制改革推進管理和制度創新,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為推進龍江全面振興和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持久動能?!?許勤說。

吉林則提出,要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突出創新和產業融合聯動,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新質生產力。吉林省2024年重點工作中,排在首位的是堅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加快構建具有吉林特色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吉林要加快發展光電產業,支持“長春光谷”建設,推進CMOS圖像傳感器、多光譜芯片、OLED薄膜封裝材料研發及產業化。

“東北當前的任務是推動傳統產業向現代產業轉型,培育新質生產力?!敝袊嗣翊髮W應用經濟學院教授孫久文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說,東北工業根基牢固,黑龍江的重型機械制造、森林工業、石化工業,吉林的汽車制造,都在全國占據重要地位。應依托富集的科教資源,發展具有東北特色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積極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進制造、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將對維護國家國防安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能源安全、產業安全等作出十分重要的貢獻。

青海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以“更實舉措加快轉型提質”的工作要求提出,編制實施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規劃,構建清潔能源“五位一體”推進格局,清潔能源新增裝機突破1500萬千瓦,光伏制造業產值力爭突破千億元,圍繞“東數西算”“東數西儲”“數據援青”,落實“數據要素×”三年行動計劃,協同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實施綠色算力基地建設工程,組建綠色算力研究中心等。

作為煤炭生產大省,山西認為,煤炭主體能源地位短期內不會發生根本改變,為新興產業發展壯大創造了重要窗口期。

今年山西省兩會期間,山西省省長金湘軍表示,今年將瞄準科技前沿,挖掘優勢潛力,布局發展高速飛車、綠色氫能、量子信息、前沿材料等未來產業,支持發展氫能制儲運加用全產業鏈,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氫氣燃燒后只生成水,是清潔燃料。以氫能為代表的新能源,成為山西發展新興產業的重要抓手?!渡轿魇淠墚a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2—2035)》提出,到2025年,形成較為完善的氫能產業發展制度政策環境,協同創新能力進入全國前列,基本構建較為完備的產業鏈體系。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達到1萬輛以上(全國約5萬輛)。到2030年,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達到5萬輛。到2035年,形成國內領先的氫能產業集群。

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工業要圍繞率先“進中游”目標鍛長板、補短板、壯集群、強支撐,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堅持以新能源帶動新工業、以先進制造業帶動新型工業化,全面落實新型工業化“1+7”政策體系,資金重點向產業創新、制造業發展傾斜。

“以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為代表的新質生產力,是我區塑造新優勢、打造新引擎的關鍵所在,必須積極搶灘布局,率先在一兩個點位上取得突破,提升產業發展核心競爭力?!眱让晒抛灾螀^主席王莉霞表示。

王莉霞說,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加快產業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推進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內蒙古樞紐節點、和林格爾數據中心集群建設,圍繞京津冀龐大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市場,提供有力可靠綠色算力保障。

猜你喜歡
新質生產力發展
發展新質生產力,為高質量發展助力
形成新質生產力要先鍛造新質思維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構建訓練傷一體化防治模式 為新質戰斗力生成提質增效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把“風景”轉化成“生產力
基于體系仿真試驗床的新質作戰能力評估
人口紅利與提高生產力
“會”與“展”引導再制造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