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文而“練”,筆落成“段”

2024-04-01 20:55陸瑞芹
小學教學研究·教研版 2024年1期
關鍵詞:小學三年級小練筆

陸瑞芹

【摘 要】三年級是學生的習作起步階段。小練筆篇幅短小、易練習,是教師提升學生表達與寫作能力的“利器”。文章提出提升小學生寫段能力的策略:首先,仿寫為先,通過多元場景仿寫、對象替代仿寫、句式承襲仿寫,讓學生言語迭代升級;其次,多維續編,讓小練筆合“情”合“理”;最后,通過補寫護航,讓小練筆段中添“花”,讓每個學生敢寫、會寫、樂寫,全面開啟他們的“悅寫”新時代。

【關鍵詞】小練筆 寫段策略 小學三年級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倡學生誦讀、積累……短小的古詩詞和新鮮詞語、精彩句段等,強調教師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嘗試用文字語言表達自己珍愛自然、珍愛生命的情感。由此可見,學生言語積累與語言表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學三年級是由“寫話”到“寫段”的“進化”重要階段,但三年級學生因生活閱歷較淺、言語積累不足,因此懼怕寫不會寫。如何讓三年級學生在“寫段”的奠基階段,敢寫、會寫,從而愛上表達、樂享寫“段”呢?筆者認為,在課堂教學中適時引導并鼓勵學生因文而“練”,學生才能“筆”落成段。這里的“練”指的是統編版教材中的“小練筆”,是一種介于造句練習和習作之間的隨文表達訓練,它具有篇幅小、形式活的特點。如何因文而“練”,進而成“段”呢?基于上述認識與思考,筆者提出了依據課文仿寫先行、多維編續、補寫護航的策略,希冀助力三年級學生消除“寫段”的恐懼感、陌生感,讓他們打開“寫段之窗”說“靚話”,由“寫話”悄然過渡到“寫段”,切實提升其言語運用與表達能力,最終提升其語文核心素養。

一、仿寫先行,言語迭代升級

人有四大本能,即語言的本能、制作的本能、模仿的本能和游戲的本能。同理,仿寫也是學生習得寫作能力的本能。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仿寫,將閱讀與寫作有機結合,讓學生依“葫蘆”畫“瓢”,優化其言語結構,重塑其寫作思維,增強他們的語感,使其言語表達迭代升級。

(一)多元場景仿寫

以統編版語文三年級上冊《大青樹下的小學》為例,文中有許多排比句式,例如:“早晨,從上坡上,從坪壩里,從一條條開著絨球花和太陽花的小路上,走來了許多小學生,有漢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頗族的,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大家穿戴不同,來到學校,都成了好朋友?!惫P者先讓學生通過對比讀的方法,發現排比句的規律,再品析這段話在表達上有趣的地方。學生發現這段話用了三個“有……有……有……還有……”的反復句式,讀起來十分有節奏感,朗朗上口。同時學生也感受到這是一個多民族的學校,孩子們在這里開心愉快地學習。這時,筆者讓學生聯系生活,從教室里、操場上、花壇邊、圖書館、銀杏樹下、薔薇花下等選擇一個場景進行寫段練習,有規律可循,降低了學生寫作的難度。

(二)對象替代仿寫

統編版語文三年級上冊《花的學?!分小皹渲υ诹种谢ハ嗯鲇|著,綠葉在狂風里簌簌地響,雷云拍著大手”,讀到這句話時,筆者指導學生聯系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引導他們想象狂風暴雨下的樹枝的形與聲,從而感受到擬人句式表達的生動。學生體會到文本語言的趣味后,筆者再借助文本,調動學生模仿創造的積極性,引導學生進行對象替代仿寫。這樣,有的學生將“樹枝”“綠葉”“雷雨”形象改成“小魚”“小鳥”“熊貓和小貓”:小魚們穿上五顏六色的泳衣,在水里追逐打鬧;小鳥們躍上枝頭,載歌載舞;熊貓和小貓在比賽爬樹。有的學生將“樹枝”“綠葉”“雷雨”變成了“蝴蝶”“蟋蟀”“花朵”:蝴蝶在花叢中翩翩飛舞著,蟋蟀們在洞穴里認真地彈琴,花朵在園中相互擁抱著。這樣,學生通過對象替代仿寫,對花的學校、對自然之物更加了解、更加熟悉,其表達寫作能力也會日益提升。

(三)句式承襲仿寫

統編版語文三年級下冊《荷花》第2自然段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寫出了荷花開放時不同的形態,可以讓學生進行句式承襲仿寫。有的學生從顏色的角度寫出了荷花的特點,如:荷花不止形態各異,而且顏色也很好看,有的笑臉白白,有的粉粉面龐,有的如害羞的小姑娘漲紅了臉。當學生細細品讀自己寫的優美生動的句子時,腦海中會隨之浮現優雅的荷花樣貌,心中定會降低寫作壓力,提升寫作自信心,開啟一段“悅寫”之旅。仿寫,不僅讓學生學習作者表達之鑰,儲備豐富的詞匯,還能促使學生留心身邊的人、事、物,學會細致觀察景、物,在潛移默化中珍愛自然、珍愛生命。

二、多維續編,練筆合“情”合“理”

仿寫是對文本的模仿,是寫作的起步。想象是兒童的天性,續編更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續寫則是對文本的再創造,是對學生創作熱情的二次激發。以統編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童話故事單元為例,這一單元的語文要素;一是感受童話豐富的想象;二是試著自己編童話,寫童話。筆者引導學生就文設練,從多維角度創編童話,童話在融入學生情感的同時也要合理。此外,在續編過程中也能夠有效落實語文要素,助力單元目標的達成。

第一,從童話故事的人文價值角度進行練筆—為什么大年夜小女孩還在街上賣火柴?

文中的小女孩為什么大年夜還在街上賣火柴?課文第2自然段提到:這一整天,誰也沒買過她一根火柴,誰也沒給她一個硬幣。第4自然段有很明確的提示:因為她沒賣掉一根火柴,沒掙到一個錢,爸爸一定會打她的。這就說明小女孩家里很貧窮,只能通過賣火柴的方式掙錢,但是沒有人買她的一根火柴,說明當時社會比較冷漠、無情,甚至連父母都不給她關愛。從自然環境、家庭環境到整個社會環境,這則童話塑造了一個可憐的小女孩形象,營造的是一種悲傷、讓人心痛的氛圍。學生自然會對小女孩產生同情之心、憐憫之心,沿著這樣的價值取向續編故事,“寫段”的合理性、情理性等可以得到提升。

第二,從童話故事選材組材的規律角度進行練筆—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看到幻象的順序為什么是大火爐、烤鵝、圣誕樹、奶奶、和奶奶一起飛走了?

在這則童話故事中,小女孩擦燃了火柴后,看到的幻象內容分別是大火爐、噴香的烤鵝、美麗的圣誕樹、慈愛的奶奶、與奶奶一起飛走。為什么是這樣的組織順序呢?因為當時天“又黑又冷”,小女孩“赤著腳”“小手幾乎凍僵了”,她冷到了極點,所以幻象首先出現的是大火爐。第二次為什么出現的幻象是噴香的烤鵝呢?因為小女孩不僅冷,還十分饑餓,渴望溫飽;因為現實非常殘酷,爸爸不僅不疼惜她,還讓她在大年夜舉家團圓時出來賣火柴,掙不到錢還會打她,所以第三個幻象是圣誕樹,渴望快樂。第四個出現的為什么是奶奶呢?因為奶奶生前十分疼愛她,小女孩現在孤身一人,渴望有人關愛。第五個幻象看似“美好”—小女孩與奶奶一起飛走了,但實際上暗示小女孩已經死了。這些是作者的特意安排,反復敘事非但不嫌啰唆,反而引人入勝,加深了學生對小女孩的同情。想象和真善美是童話的精髓。筆者引導學生關注童話的選材、組材的特點,學生自然而然會從“如果小女孩還可以再擦燃火柴,她會看到什么?”角度進行續編,如小女孩看到厚實的棉衣向她走來,她穿在身上,覺得暖和極了。這樣,童話故事的創作更符合情理、更加動人。

第三,從童話故事結構安排的角度進行練筆—為什么要反復地寫小女孩多次擦燃火柴?

安徒生寫小女孩擦燃火柴,在結構上呈現了反復敘事的特征。首先,內容上都是小女孩擦燃火柴,看到了五種幻象;其次,過程上都是按照“拿出火柴—擦燃火柴—展開幻象—火柴熄滅”的順序;最后,在反復敘事中又有細節的差異,前兩次是“擦燃火柴—出現幻象—火柴熄滅—回到現實”,后面三次是“擦燃火柴—出現幻象”,這體現出小女孩內心愿望愈來愈迫切,欲望的層次由物質逐漸轉變為精神的追求。筆者通過這種反復的敘事結構把握以及反復之中的細節細微變化的發現與分析,指導學生續編一個既反復又富于變化的獨立段。這樣的續編才會合情合理。

三、補寫護航,練筆段中添“花”

(一)依托插圖,展開想象

統編版語文教材編排圖文并茂,插圖生動有趣,是補寫的有效載體與素材。教師應依托教材中的插圖,鼓勵學生展開合理且豐富的想象,讓學生的文思如泉涌一般。以三年級上冊《富饒的西沙群島》為例,教師可以結合課后小練筆中的四幅插圖,讓學生展開合理且有趣的想象,進而體會海洋生物與海底世界的奇妙無窮。在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學會如何細致觀察插圖,學生知道從魚兒的數量、種類、顏色、狀態等角度觀察插圖,進而補寫海底世界的神奇。學生自主觀察后面三幅插圖,由第二幅圖想象補寫珊瑚的外形、動作、心理;由第三幅圖想象補寫烏龜等待時的神態;由第四幅圖想象補寫一群海鷗展翅飛翔的姿態,再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進行片段補寫。于是,奇妙的海底世界就出現了:魚兒在海底十分自在,它們有的獨自游來游去,有的相互追逐,有的碰到閑游的同伴,就會與同伴一起嬉戲起來。有的魚兒呈三角形,游起來像蝙蝠飛翔。學生依托插圖,抓住海底世界與生物的特點,展開想象,在神奇的海洋世界暢游。

(二)捕捉細節,豐滿形象

統編版語文教材中的小古文言簡意賅,表達凝練。教師可以借助小古文捕捉人、事物細節,以發掘學生寫段的潛能,使學生深度理解文本內涵。以統編版語文三年級上冊《司馬光》為例,教師引導學生捕捉“眾皆棄去”這一細節?!氨娊詶壢ァ睍r人物有什么樣的言行,據此進行細節補寫。學生立即再現情景,這樣補寫:聽到撲通聲響,回頭一看缸里水花四濺。哎呀,不好啦,有人落水了。小朋友嚇得腿都軟了,癱坐在地,說不出半句話來。還可以這樣補寫:一個小朋友嚇傻了,頭腦一片空白。他看見其他伙伴跑了,也撒腿就跑,一邊跑一邊喊:“不是我干的,不是我干的,是他自己腳滑掉進水里的!”這些細節的補寫,不僅讓學生加深了對機敏靈活、隨機應變的司馬光人物形象的理解,也大大提升了學生的語用能力,達到了讀寫結合的佳境。

(三)鏈接生活,拓展視野

補寫不僅需要依托插圖、捕捉細節,也需要鏈接學生的生活,這樣學生才能有話可說,有“段”可分享,不斷拓展視野。以三年級上冊口語交際“我的暑假生活”為例,如何讓學生講述有趣的暑假生活呢?教師應引導學生鏈接自己的生活體驗,基于學情,大部分學生自小身居城市,少部分學生有過鄉村生活體驗。教師請熟悉鄉村生活的學生暢聊鄉村生活的那些事,講者娓娓道來,聽者仿若身臨其境。講完后,教師鼓勵學生結合所講內容與所觀圖片,寫下“我的暑假生活”片段,然后分享交流,學生知道了原來暑假生活可以在家避暑吃西瓜,可以主動分擔家務,可以閱讀一本好書,可以幫助祖父母整理“小菜園”。這樣,于無痕中拓展學生視野,讓學生勤分享、樂表達、悅寫段。

隨堂潛入“練”,潤“段”細無聲。小練筆,蘊含大乾坤。筆者的教學實踐證明,基于文本與單元要素,采取“仿寫先行”“多維編續”“補寫護航”三大策略,能夠消除學生的寫段畏難情緒,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對自然之熱愛、對生命之珍視,從而高效達成:語言迭代升級;內容不僅合“情”合“理”、情理交融,而且生動出彩,無限“生花”,讓學生自動尋覓寫作的奇珍異寶。

【參考文獻】

[1]魏玉梅.統編教材中“小練筆”的價值、類型和教學策略[J].語文建設,2022(3).

[2]馬文·哈里斯.文化人類學[M].孫秋云,譯.北京:東方出版社,1988.

猜你喜歡
小學三年級小練筆
淺析小學三年級語文中的創新教學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初探
淺談小練筆在教學中的作用
窺探數學課堂中面積教學的實施策略
日記在小學三年級語文寫作中的應用
課堂小練筆有效指導的嘗試與探索
如何提高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小練筆的有效性
語文寫話教學設計研究
打開學生作文思路的探索
小學三年級作文入門之我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