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流行語三十年發展歷程研究

2024-04-01 07:37李明
文化創新比較研究 2024年5期
關鍵詞:流行語網民

李明

(合肥師范學院 外國語學院,安徽合肥 230061)

自1994 年中國正式全面接入國際互聯網開始,中國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網絡時代,至2023 年,互聯網在中國的發展已經走過了30 年的歷程?;ヂ摼W作為一種虛擬、平等、匿名的表達平臺催生了一種新的語言形式——網絡流行語。中國網絡流行語的發展也經歷了30 年的風雨歷程,反映出中國網絡媒體變革的日新月異及中國社會生活的巨大變遷,對中國網絡流行語的30 年歷程進行系統的研究與梳理是研究中國當代歷史和社會變革的一種重要的方式[1]。

1 網絡流行語

網絡流行語作為網絡語言的一種,始于網民內部的一種交流方式,后逐步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是網絡聊天環境中網民普遍使用的溝通語言。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第52 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3 年6 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97 億人,較2022 年12 月增長1 109 萬,互聯網普及率達76.4%。10 億網民構成了龐大、生機勃勃的數字社會。網絡流行語在網絡這一虛擬的空間里,逐漸形成一種獨特的網絡語言形式并得到蓬勃發展。社會熱點事件是網絡流行語的催化劑,網絡流行語的發展不僅代表了網絡文化與大眾文化的潮流,還是對社會現實最深刻、最敏感的反映。

2 網絡流行語的研究

網絡流行語作為一個獨立概念的產生晚于網絡語言,因此國內對于網絡流行語的研究也相對較晚,雖然我國自1994 年就正式接入國際互聯網,但國內對于網絡流行語的研究則始于1999 年。以 “中國期刊網全文數據庫” 收錄的論文為文獻來源,以篇名為檢索項,以 “網絡流行語” 為檢索詞進行精確檢索,發現從1994—2023 年我國發表網絡流行語方面的期刊論文共4 300 余篇,詳見圖1。從圖1 論文發表數量來看,網絡流行語的研究始于1999 年;2008—2018 年網絡流行語的研究成果呈現井噴態勢;2018年至今網絡流行語的研究逐漸處于較為穩定的一個增長狀態,網絡流行語逐漸融入日常生活。

圖1 網絡流行語30 年論文發表數量圖

2.1 網絡流行語的分類

網絡流行語的分類有很多種。按照語體來劃分,網絡流行語可分為語音諧音型(數字型諧音和文字型諧音)、符號象形型和英漢簡略型三種類型;按照構詞方式劃分,網絡流行語可分為語義偏離、語法偏離和借形賦義三種形式;按照生成來源劃分,分為單純流行語和格式流行語兩大類型;按照傳播學視角劃分,主要有以象形、諧音、縮寫等方式表達某種特定含義的語匯、網民自創且流傳甚廣的網絡俏皮話及基于社會公共事件產生的網絡流行語[2]。

2.2 網絡流行語的特征

網絡流行語種類繁多,風格多樣。多數學者認為,網絡流行語具有時代性、創新性、調侃性、簡明性、形象性、娛樂性、不規范性等特征。但由于研究視角的不同,各學者對網絡流行語特征概括也有較大差異。從語言學視角來看,網絡流行語具有幽默性、口語化、反諷性與隱喻性等特點;從符號學視角來看,網絡流行語具有現實性與象征意義、周期短與躥紅快、派生性與推廣性等特點。從傳播學視角來看,網絡流行語具有生成來源多樣性、使用群體區分性、傳播范圍廣泛性,以及使用目的多元化等特征[3]。

2.3 網絡流行語的研究視角

根據上述已有的文獻資料,筆者對前期學者對于網絡流行語的研究視角進行了歸類,大致有以下4 種。

(1)從語言學角度,主要探討網絡流行語在形式上、語義上的演變機制,以及語言編碼特點等問題。代表學者有劉念(2004 年)、周漫莉(2011 年)、李迅(2011 年)、方毅華和羅鵬(2011 年)、邢秋紅(2023 年)等。該角度的研究為探討網絡流行語提供了語言學的研究框架和理論解釋。

(2)從傳播學、符號學角度,分析和探討網絡流行語的符號特征、傳播機制和效應。代表學者有張晉升(2010 年)、伍文忠(2011 年)、黃碧云(2011 年)、涂海蘭(2012 年)、李寶珊和成曉麗(2012 年)等。該角度的研究為網絡流行語研究提供了傳播學和結構主義的視域,豐富了傳播方法和語法結構研究的成果。

(3)從社會學、心理學角度,探究網絡流行語興盛的心理動因、社會功能及價值評判等問題。代表學者有劉國強(2009 年)、顧源(2009 年)、韓玉花(2010年)、王清杰(2011 年)、甘露(2011 年)等。該角度的研究探討了網絡流行語產生的政治、媒介環境,以及它與權力、大眾心理等方面的相互作用[4]。

(4)從輿論學、政治學角度,研究網絡流行語對社會輿論、網絡輿情及社會發展的影響和作用。代表學者有薛國林和劉志杰(2009 年)、姜勝洪(2010年)、劉德良(2010 年)、傅國春(2012 年)、韓葳?。?022年)、李欣(2022 年)、劉汀芷和劉蒙之(2023 年)等[5]。該角度研究將網民的意見情緒表達歸同于社會問題的折射,反映出的社會問題不僅是學術界探討的熱點,也引起政府決策層的重視。

目前,學術界對網絡流行語的研究成果頗豐,研究氣氛活躍,研究方法多元,跨學科研究不斷拓展,從網絡流行語的基礎理論研究到應用研究均有所涉獵[6],網絡流行語研究向著更加理性化和縱深化的方向發展。

3 網絡流行語的發展階段

隨著互聯網的蓬勃發展,網絡流行語日新月異,更新頻繁,使得網絡流行語語料的選取標準呈現出多元化特征。目前,網絡流行語的評選與發布主要來自三大主體:媒體(門戶網站、網絡社區)、學者或學術機構、普通網民(自媒體)。近年來《咬文嚼字》編輯部、搜狐網、互動百科、新浪微博等網絡社區也紛紛評選出自己的年度網絡流行語排行榜。

本文以1994 年作為研究起點,對網絡流行語的發展歷程進行梳理,以2003 年、2008 年為兩個重要的時間節點,將網絡流行語的30 年發展歷程分成3個階段,即萌芽期(1994—2002 年),發展期(2003—2008 年)和高速及平穩發展期(2009 年至今)。

2003 年,對于中國互聯網來說是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年?!胺堑湟咔椤?對中國互聯網行業產生了令人驚訝的有益影響。京東商城、淘寶網、騰訊網和QQ游戲平臺,均誕生于這個特殊的年份。隨著傳播技術的不斷革新和互聯網應用的日趨豐富,我國互聯網開始進入快速發展期。截至2007 年12 月,我國網民人數已達2.1 億人,僅次于美國的2.15 億人,位列世界第二位;網民年增長率達到53.3%,互聯網普及率增至16.0%。

2008 年,對于中國互聯網來說,是一個持續高速發展的年份。這一年,中國網民數量達到2.98 億人,位居全球首位;網民普及率占比22.6%,超過了世界平均水平;寬帶網民規模增長至2.7 億人,占總體網民的90.6%。由于國家加大投資、拉動內需等經濟措施的實施及北京奧運會舉辦的影響,我國互聯網經濟保持了較為穩定的增長態勢。CNNIC 的統計數據顯示,2008 年我國網絡媒體的使用率為78.5%,用戶規模達到2.34 億人。這一年的公共突發事件以罕見的頻度密集出現,客觀上為網絡媒體的發展提供了機遇。從 “山西婁煩縣的山體滑坡事故”到 “三鹿奶粉事件”,互聯網的輿論監督功能開始逐步凸顯。因此,2008 年也被稱之為 “網絡輿論監督元年” 和 “網絡問政元年”[7]。

3.1 萌芽期的網絡流行語

萌芽期是流行語孕育、啟蒙和初步娛樂化的階段。早期網絡流行語形成和傳播的主要平臺是網絡論壇。網絡流行語的主要類型主要有兩種:一是與互聯網相關的專業術語和特別用語;二是網民在聊天室和論壇上所使用的常用語言。這一時期的網民以青年男性網民為主。幽默性、便捷化和簡明性是這一階段網絡流行語最為吸引人主動使用并傳播的一大特點。這一時期的網絡流行語僅限于網絡虛擬空間中的交流,表達較為簡潔明了。

這一階段的網絡流行語并未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依然局限于網民內部的互動。很少有涉及時事的網絡流行語出現,其來源主要是影視文藝作品和網絡原創和網絡文學作品,如:黑客、網蟲、菜單、窗口、鼠標、激活、主頁、痛并快樂著、土鱉、海帶(海外歸來待業)、美眉、MM/GG、稀飯、I 服了YOU、7456、菜鳥、大蝦、斑竹/版豬、886、9494、520、小資、黑哨、痞子體、恐龍、鄙視、孔雀、長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等。

3.2 發展期的網絡流行語

發展期流行語注重網絡交際及與社會生活的聯系。Web2.0 時代的到來,使得互聯網應用技術更加豐富,也為網絡流行語的傳播搭建了更多的平臺。博客、視頻網站、貼吧的出現,為流行語的涌現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本階段的網絡流行語可分為以下三大類:

(1)來源社會熱點事件的有:蘇丹紅、貝晶歡迎妮、和諧社會、神六、禽流感、和諧、紙包子、工齡歸零、正龍拍虎。

(2)來源影視文藝作品的有:做人要厚道;嗚噠啦;飄移;你不是一個人;額滴神??;頂你個肺;你太有才了;我看行,平常心,平常心;素質啊,注意素質;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黎叔很生氣,后果很嚴重;農婦,山泉,有點田;不僅侮辱我的人格,還侮辱我的智商。

(3)來源網絡原創的有:暈、拍磚、頂/狂頂、撮、灌水、FANS、東東、HIGH、衰、有料、郁悶、表醬紫、白骨精、月光族、沙發、汗/寒、百度一下、潛水、強、偶稀飯、FB、雷、PK、PS、芙蓉姐姐、博客、粉絲、網絡暴民、梨花體、惡搞、史上最牛、曬、宅男/宅女、哦了、人肉搜索樓主火星人,鑒定完畢。

網絡流行語從初期大量的網絡原創已經朝著更多種類發展,數量在增多。社會文化產品和傳統媒體的融合讓網絡流行語的發展更為蓬勃,標志著網絡文化進入了快速成長期。這一階段的網絡流行語主要的話語特征主要有口語化、娛樂性、形象性。在網絡空間中,網民借用了口語的修辭功能,使得這些用語更加具有人情味,給人更為生動形象的直觀感受,達到了更好的表達效果,如:“頂你個肺”“額滴個神”“偶稀飯” 等,網絡流行語中的方言現象不僅能讓同一方言的使用者倍感親切,同時還能利用其特殊的語音、語調造成幽默詼諧的效果。娛樂性和形象性是這一時期網絡流行語更為吸引人主動使用并進行傳播的又一大特點,網民借助網絡流行語實現 “心靈自由” 和 “言論自由”。

3.3 高速及平穩發展期的網絡流行語

高速及平穩發展期的網絡流行語輿論監督功能凸顯。據筆者統計,該時期的網絡流行語,首先,具備時政性的特點,2008—2010 年社會熱點時政類的網絡流行語明顯增加,社會矛盾多發,網民參與意愿增強,網絡反映和影響社會熱點的時政功能增強,網絡流行語經歷了一個從文字游戲向各個背后有故事的發展過程。如 “打醬油”“做人不要太CNN”“范跑跑”“躲貓貓”“我爸是李剛” 等。其次,具備了調侃性。網友們或是調侃,或是吐槽,多運用反諷、隱喻的修辭手法,如:“傷不起”“賣萌”“坑爹”“悲催”“屌絲”“高富帥/白富美” 等,以此進行情感表達與宣泄。

4 網絡流行語的轉變及特點

4.1 網絡流行語的來源變化

網絡流行語的來源從影視作品,網絡空間用語,慢慢轉向了來源社會實踐、新聞報道及主流官方用語,從較多的負面信息轉向正能量的傳播,對社會性、群體性的事件關注度增加。網絡事件的發生具有不確定性、突發性和公眾參與性、娛樂性等特點,網民根據網絡事件的發生特點,創造出各具特色的網絡流行語。比如,不忘初心、命運共同體、文明互鑒、逆行者等非常接地氣的主流用語,以及 “逆行者”“破防” 等一些源于新聞報道、網民口口相傳的流行語,表現出人們更傾向用積極的心態去處理社會矛盾和問題。伴隨傳播過程的不斷遞進,網絡流行語主題在傳播者與受眾間不斷裂變而輻射到更多方面,也對網絡流行語的發展方向產生了影響。

4.2 網絡流行語的語言結構

網民中的年輕人是網絡流行語創造的生力軍,他們帶著求新逐異的心理及對新生事物強烈的好奇感,用新鮮、有趣的新興語言來達到標新立異、張揚個性的目的,他們拒絕一切固化標準的求新求異心理,為網絡流行語的不斷創新提供了不竭動力。網絡流行語的構詞方式和修辭方式也變得更為“一針見血”,更容易理解且朗朗上口,有時候會用到隱喻、戲仿、夸張、反諷等多種修辭方式,如“雞娃”(2021年)、“小鎮做題家”(2022 年) 就運用了隱喻的修辭手法,包含了人們在社會現實中的無奈與抗爭,這些詞語具有一定的隱喻意義和調侃意義,其嘲諷性和反諷性更能反映社會問題[8]。

4.3 網絡流行語的關注內容

網絡流行語的關注內容漸漸從公共問題轉向日常生活和休閑娛樂領域?!八≦”(2022 年)源于英語的 “thank you”,英文的本意是感謝,后來衍生為表達自己很討厭的情緒,其中更為深層的可能還包含了“華老栓” 的悲苦與愚昧和 “阿Q” 的無知與自賤,以及 “感謝” 的言不由衷與口是心非?!袄狭保?022 年)一開始指的是游戲中游離在團隊之外的自由人或玩得比較菜的玩家,后來用來表達一種吐槽之意,慢慢地演變為朋友之間的調侃用語。

4.4 網絡流行語使用者主體的年輕化

虛擬、平等、匿名的網絡環境下,言論更為自由,網民主體的年輕化特點使得網絡流行語充滿著活力?!?0”“00” 后的年輕網民作為網絡流行語最為活躍的使用者及網絡流行語創作的主要力量,他們出生在物質、精神資源不匱乏的社會環境中,青年網民熱衷于暢聊與享受人生。這一代年輕人自出生起就處于相對自由的環境中,出于自我個性的彰顯和自由意志的堅持,他們對思想的強制灌輸及思維方式的固化都抱以存疑的態度。借助互聯網的開放平臺,青年人表達自我意識訴求的渠道更為豐富,這些伴隨著自嘲、戲謔、惡搞風格的網絡流行語充分地表達了他們恣意揮發的自我意志?;ヂ摼W的蓬勃發展也為他們搭建了與傳統思想抗爭的平臺[9]。

4.5 網絡流行語使用者社會心態的轉變

網絡流行語從最初的排解生活壓力、娛樂大眾到如今針砭時事、改革社會,逐步發揮著網絡流行語的話語力量[10]。網絡流行語使用者的心態從自我表達和自我娛樂轉向對社會問題和社會事件的關注,與使用者的創新心理、從眾心理、娛樂心理和宣泄、釋放心理有關,體現出使用者社會心態的轉變,新奇、諷喻、幽默的網絡流行語恰恰契合了使用者求新、求變的心理需求。他們憑借活躍思維和敏銳的洞察力,以開闊的視野、包容的態度、發散的想象力,積極描繪著社會生活的變遷。從網絡流行語反映出的社會心態來看,不管傳播方式還是傳播內容的變化,都是逐漸從消極心態轉向積極心態,從負能量為主轉向正能量為主,從生活調侃中抒發著對美好人生的追求。

5 結束語

伴隨著中國互聯網的發展,網絡流行語的發展已經走過了30 年的歷程。網絡流行語從誕生之初不為大眾理解,到如今已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它潛移默化地影響了人們的語言表達方式和社會交往方式,也逐步改變了人們的信息獲取方式和生活方式,并在眾多社會事件中影響了公共輿論。網絡流行語的發展歷程,不僅體現出中國互聯網變革的軌跡,也從側面反映出中國社會生活的變遷。

猜你喜歡
流行語網民
流行語大盤點
看古人如何玩轉流行語
論新聞報道中的流行語
大學流行語考察
巧借 流行語
網民低齡化 “小網蟲”的明天誰來守護
用古詩文翻譯2017年流行語
有關公路,網民有話說
突發公共事件中的網民心理與風險溝通
微博輿論中網民信息互動的擴散模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