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肟菌酯和霜脲氰對黃瓜霜霉病的聯合毒力及田間防效

2024-04-01 11:35劉慕蘭周澤峰羅志會
南方農業 2024年1期
關鍵詞:粒劑霜霉病殺菌劑

劉慕蘭,周澤峰,羅志會*

(1.江蘇耘農化工有限公司,江蘇鎮江 212132;2.北京市順義區植保植檢站,北京 101300)

霜霉病是黃瓜上發生最普遍、最嚴重的病害之一。我國各地均有發生,對黃瓜生產造成極大損失。一般流行年份減產20%~30%,重流行時達到50%~60%,甚至絕收[1]。肟菌酯為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通過抑制病菌線粒體呼吸作用而達到防治效果,其安全性較高,無致突變、致畸和致癌作用,對生殖無不良影響,在土壤、地表水等環境中迅速消解。肟菌酯殺菌譜廣,應用作物眾多,活性高,且具有植物健康功效,能夠提高作物產量。同時,肟菌酯適配性強,擁有大量的復配產品,三唑類、琥珀酸脫氫酶抑制劑(SDHI)類以及其他類殺菌劑均有良好的配伍性[2]。霜脲氰為氰基乙酰胺類殺菌劑,可抑制核酸、氨基酸和脂質體的合成,也可抑制細胞線粒體中的電子轉移,是一種多作用機制的殺菌劑,殘效期相對較短。目前,國內登記的含有肟菌酯和霜脲氰有效成分的復配產品僅2個[3]。

因此,本研究開展了肟菌酯和霜脲氰對黃瓜霜霉病的聯合毒力試驗,并按照最佳比例制成48%肟菌·霜脲氰水分散粒劑,并進行了田間藥效試驗,為研發防治黃瓜霜霉病新藥劑提供理論依據。

1 材料和方法

1.1 試驗材料

1.1.1 供試材料

供試菌株:黃瓜霜霉病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PCNJ-5,2019 年分離自南京市江寧區黃瓜地,并在溫室中接種至新鮮黃瓜葉上擴繁。

供試黃瓜品種:露豐,為黃瓜霜霉病的感病品種。種植于玻璃溫室中,溫度28 ℃,濕度70%,待長至4~6片真葉時備用。

黃瓜霜霉病菌游動孢子囊培養條件:從田間采集黃瓜霜霉病病葉,22 ℃保濕至葉片背面產生霉層;從單個黃瓜霜霉病菌病斑上刷取游動孢子囊,噴霧至溫室中種植的黃瓜葉片背面,保濕12 h;待發病后剪下葉片,22 ℃保濕至背面產生大量游動枸子囊,調整其濃度為1×106個·L-1,4 ℃保存備用。

1.1.2 供試藥劑

97%肟菌酯原藥,江蘇耕耘化學有限公司;98%霜脲氰原藥,利民化學有限責任公司;48%肟菌·霜脲氰水分散粒劑,自備;50%肟菌酯水分散粒劑,江蘇耘農化工有限公司;20%霜脲氰懸浮劑,青島中達農業科技有限公司;72%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陶氏益農農業科技(江蘇)有限公司。

1.2 試驗方法

1.2.1 肟菌酯和霜脲氰對黃瓜霜霉病的室內毒力測定

試驗方法參照《農藥室內生物測定試驗準則殺菌劑第3 部分:抑制黃瓜霜霉病菌試驗平皿葉片法》(NY/T 1156.3—2006)[4]。使用丙酮作為溶劑將霜脲氰和肟菌酯原藥配制成有效成分為1×104mg·L-1的母液待用。設置霜脲氰和肟菌酯的配比(質量比)為14∶1、7∶1、4∶1、2∶1、1∶1,按0、0.75、1.5、3、6、12、24、48 mg·L-1的濃度梯度,用0.05%吐溫-80 溶液配制藥液,空白對照使用0.05%吐溫-80溶液。

一些城市三級醫院也在努力,通過醫聯體建設輻射到鄉鎮和社區,發揮自身優勢為基層培養全科醫生。這些努力固然是響應政府醫改要求,同時也是希望給醫院自身減負,把一部患者分流出去。

選取適用的黃瓜葉片(自上而下4~6 片葉),葉柄用濕棉花保濕。將藥液均勻噴施于黃瓜葉片背面(40 mL·m-2),待藥液自然風干后,將各處理葉片葉背向上,放置于保濕盒,22 ℃保持24 h,用準備好的新鮮孢子囊懸浮液點滴10 μL 接種于葉片背面。每葉片接種4 滴,每處理5 片葉片。接種后蓋上皿蓋,置于光照培養箱中,光照/黑暗12 h 交替,溫度為22 ℃,相對濕度90%。

待空白對照發病,充分測量記錄病斑直徑。根據調查數據,按公式(1)計算防治效果(P),以百分數(%)表示。

式中:P為防治效果(%),D0為空白對照病斑直徑(mm),D1為藥劑病斑處理直徑(mm)。

根據各藥劑濃度對數值及對應的防效機率值作回歸分析,計算各藥劑的EC50值及其95%置信限。根據Wadley 法計算混劑的增效系數(SR),評價混劑的聯合作用類型,即SR<0.5 為拮抗作用,0.5≤SR≤1.5 為相加作用,SR>1.5 為增效作用。按式(2)和(3)計算混劑的EC50理論值和增效系數(SR)。

式中:a、b為相應單劑在混劑中的比例,EC50A、EC50B分別為肟菌酯和霜脲氰單劑的EC50值,EC50(Eth)為混劑EC50理論值,EC50(Eob)為混劑EC50實測值。

1.2.2 田間藥效試驗

表1 供試藥劑使用量及有效成分使用量

1.2.3 調查及試驗統計分析方法

病害調查:施藥前、第1 次藥后7 d、第2 次藥后7 d和第3次藥后10 d,調查總葉片數和各級病葉數,共計4次。每小區隨機取4點調查,每點查2株,調查全部葉片,以每葉片病斑面積占整個葉片面積百分率分級。

以葉片為單位進行分級。0級:無病斑;1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5%以下;3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6%~10%;5 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11%~25%;7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26%~50%;9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50%以上。

產量調查:整個小區實收測產,測產面積為20 m2(3.20 m×6.25 m),折算公頃產量,以kg·hm-2表示,計算增產率。

病情指數(DI)、防治效果和增產率分別按公式(4)、(5)和(6)計算。

式中:CK0為空白對照區施藥前病情指數,CK1為空白對照區施藥后病情指數,PT0為藥劑處理區施藥前病情指數,PT1為藥劑處理區施藥后病情指數。

式中:A為藥劑處理區產量(kg),A0為空白對照區產量(kg)。

使用DPS 進行數據處理,進行反正弦平方根轉換后,采用鄧肯氏新復極差(DMRT)法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室內毒力測定結果

通過霜脲氰和肟菌酯各配比對黃瓜霜霉病的防效測定及增效分析。結果表明:霜脲氰和肟菌酯對黃瓜霜霉病均有較好的抑制效果,霜脲氰的EC50為13.766 0 mg·L-1,肟菌酯EC50為3.089 5 mg·L-1;霜脲氰和肟菌酯配比為2∶1、4∶1 和7∶1 時表現增效作用,增效系數(SR)分別為1.54、1.55 和1.60,霜脲氰和肟菌酯配比為7∶1時增效比最大(見表2)。

表2 不同配比的藥劑對黃瓜霜霉病菌的毒力及增效分析

2.2 田間試驗結果

用DMRT 法測定后統計結果顯示:被試物48%霜脲氰·肟菌酯水分散粒劑對黃瓜霜霉病有較好的防治效果,且隨著用藥量和用藥次數的增加,防效呈現升高趨勢,對黃瓜有一定的增產作用。第一次施藥后7 d,被試物48%霜脲氰·肟菌酯水分散粒劑處理l、處理2、處理3 的平均防效依次為70.89%、76.36%、77.33%,對照物50%肟菌酯水分散粒劑處理4、20%霜脲氰懸浮劑處理5、72%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處理6的平均防效依次為68.29%、72.59%、75.70%,其中以處理3的平均防效最高。處理1與處理4、處理5有差異但不顯著,處理2 與處理3、處理6 差異不顯著,其余各處理間兩兩差異顯著。末次施藥后10天,被試物處理1、處理2、處理3 的平均防效分別為77.16%、81.18%、84.47%,對照物處理4、處理5、處理6 的平均防效分別為為76.05%、80.10%、82.41%,其中以處理3 的平均防效最高。處理1與處理4差異不顯著,處理2與處理5 差異不顯著,處理6 與處理2、處理3、處理5 有差異但不顯著,其余各處理間兩兩差異顯著(見表3)。

表3 48%肟菌·霜脲氰水分散粒劑防治黃瓜霜霉病田間藥效試驗結果

產量調查結果表明,被試物處理1、處理2、處理3的平均產量分別為5 624.75、5 826.00、6 120.63 kg·hm-2,分別較對照增產12.69%、16.71%、22.62%;對照物處理4、處理5 和處理6 的平均產量依次為5 580.00、5 758.00、5 834.75 kg·hm-2,較對照增產11.79%、15.35%、16.89%。其中以處理3 的平均增產率最高,且與其他處理間差異顯著。處理1 與處理4 差異不顯著,處理2 與處理6 差異不顯著,其他各處理兩兩間差異顯著(見表4)。

表4 48%肟菌·霜脲氰水分散粒劑防治黃瓜霜霉病末次施藥后10 d產量情況(單次采摘產量)

試驗中觀察表明,試驗藥劑在試驗劑量范圍內對黃瓜葉片顏色、結瓜及植株生長狀態無明顯影響,對黃瓜安全,無藥害。

3 結論與討論

霜霉病是黃瓜種植過程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嚴重時可造成大量減產。黃瓜霜霉病在中國大部分地區普遍發生,其損失程度因各地氣候條件不同而異。黃瓜霜霉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是化學防治和農業防治。登記防治黃瓜霜霉病的產品有1 290 多個[3],有效成分主要集中在烯酰嗎啉、代森錳鋅、吡唑醚菌酯、嘧菌酯、百菌清、福美雙等,部分產品已經產生抗藥性。

肟菌酯(Trifloxystrobin)是一種新型的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對14-脫甲基化酶抑制劑、苯甲酰胺類、二羧酰胺類和苯并咪唑類產生抗性的菌株有效,安全性較高,對大多數作物安全,混配性較好。不過易產生抗藥性,不宜單獨使用。霜脲氰主要是阻止病原菌孢子萌發,對侵入寄主內病菌也有殺傷作用,具有保護、治療和內吸作用,單獨使用霜脲氰持效期短。根據王源超[5]等研究結果,雖然某些疫霉菌可能在較短時間內對霜脲氰產生抗性,但抗性在無性繁殖后代不能穩定遺傳,只需與其他殺菌劑交替使用,可以避免疫霉菌對霜脲氰抗性的產生或抑制抗霜脲氰菌株群體的形成。霜脲氰的持效期短,在生產上不宜單獨使用,可與其他殺菌劑復配使用,避免抗性菌株的產生或抑制抗性菌株群體的形成,作用可能更為顯著。

因此肟菌酯和霜脲氰的復配,將不同作用機理、持效期不同的殺菌劑組合使用,降低每種農藥對有害生物的篩選強度,降低單向的選擇壓,從而有效地延緩抗藥性的增長。48%肟菌·霜脲氰水分散粒劑對黃瓜霜霉病有較好的防效,供試濃度下對黃瓜植株生長安全。因此,該產品對替代高風險農藥具有積極的意義。但要避免同一種類農藥互相之間輪換使用,嚴格控制每個生長季節的使用次數等,以降低病菌的抗性風險。

猜你喜歡
粒劑霜霉病殺菌劑
不用藥 兩招搞定黃瓜霜霉病
70%吡蟲啉水分散粒劑劑的配方研制
12種殺菌劑對三線鐮刀菌的室內毒力測定
多種殺菌劑對蠶豆霜霉病田間防治效果比較
20%三氟苯嘧啶水分散粒劑高效液相色譜分析方法研究
80%烯酰嗎啉水分散粒劑防治馬鈴薯晚疫病效果初探
75%醚苯磺隆水分散粒劑的制備
新穎殺菌劑Picarbutrazox合成方法概述
黃瓜霜霉病發病癥狀及其防治技術
真菌病害怎樣正確選擇殺菌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