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峨山縣油橄欖產業發展的SWOT分析及建議

2024-04-01 11:35馬如平趙加友郭智艷秦雙艷
南方農業 2024年1期
關鍵詞:峨山油橄欖橄欖油

馬如平,趙加友,郭智艷,王 敏,秦雙艷,方 聃

(峨山縣林業和草原局,云南峨山 653200)

發展特色產業、助力鄉村振興是地方黨委和政府的發展要務。2020 年玉溪市委農村工作會議確定將油橄欖作為峨山縣“一縣一業”的主導產業。峨山縣現有油橄欖種植面積1 666.67 hm2,掛果800 hm2,加工企業1家,已建成1條每小時加工油橄欖2 t的生產線,但油橄欖的產值對峨山縣林草綜合產值、GDP 貢獻率不足5‰和1‰,發展進入攻堅期,從政府到企業存在發展信心不足等問題,亟需全面分析峨山縣油橄欖產業發展環境并提出可行的參考建議。

油橄欖(Olea europaea)是木犀科木犀欖屬常綠喬木[1],原產于小亞細亞,主要栽種于地中海沿海一帶,果實含豐富優質植物油,是以“高產、優質、壽命長、效益高”為特征的世界名貴優質木本油料樹種[2]。全球種植油橄欖1 000 萬~1 100 萬hm2,西班牙、意大利、希臘等三國的產量約占全球產量的70%[1,3]。我國油橄欖種植面積10 萬hm2、橄欖油產量1 萬t,主要集中于甘肅、四川、云南、重慶等12 省市,“中國油橄欖之鄉”的甘肅省武都區占全國60%油橄欖種植面積和生產全國93%的橄欖油[4],而同樣作為油橄欖適宜區的峨山縣油橄欖種植面積和橄欖油產量僅占武都區的4.34%和0.19%。本文基于SWOT(Strength Weakness Opportunity Threat)法分析峨山縣油橄欖產業發展的優勢、劣勢、機遇和競爭,并提出產業發展建議,以促進峨山縣油橄欖產業化市場化發展。

1 油橄欖產業發展環境

1.1 優勢分析

1.1.1 峨山縣自然條件優越,橄欖油品質優

油橄欖經濟價值高,但它的種植受光照、土壤、氣候等條件的限制,全國分布狹窄。適宜油橄欖栽培區域的年平均溫度為14~18℃,最低氣溫不低于-0.8 ℃,≥10 ℃年積溫在4 000~6 000 ℃;年平均相對濕度為60%~70%,年降雨量500~800 mm 最佳;年日照在2 000 h 以上。冬季需有油橄欖進行花芽分化的低溫條件[5],1 月平均溫度宜為6~8 ℃。專家學者對全國適宜油橄欖種植的區域劃為最適宜區和適宜區,峨山縣屬于適宜區[5]。峨山縣地處滇中腹地,位于中老鐵路沿線、昆曼對外開放經濟走廊,交通便利發達;年平均氣溫16.5℃,1 月氣溫為9.4 ℃,7 月氣溫為21.4 ℃;≥10 ℃年積溫為5 084.1 ℃,年均降雨量為874.7 mm,年日照時數2 122.5 h,冬季平均氣溫為6.8 ℃,既沒有凍害,又能滿足花芽分化所需的低溫條件。光照充足、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的自然環境為高品質油橄欖提供了良好的生長環境,峨山縣有6 666.67 hm2林地適宜發展油橄欖。經測定,峨山縣初榨橄欖油的干基含油率、酸值、過氧化值均符合《橄欖油、油橄欖果渣油(GB 23347—2021)》標準[6],屬于特級初榨橄欖油,其中,酸值(0.82 mg·g-1)和過氧化值(0.000 6 g·g-1)均優于國標,達到武都區橄欖油品質。酸值、過氧化值是評判橄欖油品質的關鍵指標,酸值越低,品質越好;過氧化值越低,油脂抗氧化能力越強、越新鮮,易于長期儲存[7]。

1.1.2 良好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目前,國際市場上橄欖油每噸售價3 000~5 000歐元,峨山縣因就近加工,原料及勞動力成本低,所生產的橄欖油具有低成本、低售價、高利潤的價格競爭優勢。經測算,每生產銷售1 t 橄欖油,可貢獻1.5萬元稅收。油橄欖產業需要大量勞動力,能有效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保障區域社會穩定。峨山縣國土面積19.32萬hm2,森林覆蓋率69.68%,96%是山區,值得注意的是,油橄欖適生區的森林覆蓋率低于50%,植被稀少、水土流失嚴重,栽種油橄欖后,可明顯提升區域森林資源數量和質量,對涵養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釋氧、積累林木營養、凈化空氣、保護生物物種資源等具有重要意義。峨山縣發展油橄欖產業,有助于實現將自然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可持續推動縣域經濟發展,賦能鄉村振興,是一個投資大、周期長、收益好,兼具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的朝陽產業。

1.2 劣勢分析

1.2.1 產業發展定位不清晰,缺少整體發展規劃

近20 年來,峨山縣陸續發展核桃、竹子、油橄欖、光伏等產業,但效益不佳且無優勢。近3 年,全縣新種植油橄欖1 666.67 hm2,種植規模難以持續擴大;各企業、種植合作社間缺乏高效的統籌布局,缺失完善的整體產業布局規劃。

1.2.2 基礎設施薄弱,扶持政策少,未形成規模優勢

697.80 hm2油橄欖基地建有水網配套設施,占全縣基地的42%,園區路網、水網、電網等基礎設施薄弱,現僅有補助較低的珠江防護林建設、木本油料基地建設等林業扶持政策,缺乏水、電、路等建園系統配套扶持政策。已建成的油橄欖基地分布不合理且不成規模,輻射帶動效應不明顯。

1.2.3 資金投入不足,企業融資難

油橄欖種植前期投入大,實踐種植投入達12萬~18 萬元·hm-2,其中財政投入0.26 萬元,占比2.17%,企業融資0.45 萬元,占比3.75%,剩余94.08%需企業自籌。財政投入不足,企業融資難,建園、種植管護、加工等缺乏資金,企業發展信心不足,難以持續規?;l展。

1.2.4 經營管理與技術推廣體系不健全

峨山縣良種苗木自供能力薄弱,對外地供應苗木依賴性強,存在品種不適宜、品種混雜、良莠不齊、病蟲害傳播、生長早衰等問題或風險;不同品種、不同栽培模式和田間管理等油橄欖種植技術推廣體系有待加快建立;缺少初深加工技術、市場營銷等研究。

1.2.5 產品加工粗放浪費大,產業鏈窄且短,缺乏品

牌優勢

主要進行油橄欖初榨加工,獲取處于產業鏈底端、檔次低、結構單一、附加值少的初榨油,生產的潤甸園品牌橄欖油僅在峨山縣超市銷售,市場占有率不足10%。尚未開發出深受市場歡迎的商品,缺乏橄欖油品牌效應。大量果渣未再加工利用,浪費大、產業鏈短,綜合效益低。

1.3 機遇分析

1.3.1 市場供不應求

橄欖油是用鮮果冷榨的高級食用植物油,極大地保存了油橄欖鮮果中的所有營養成分,易被人體吸收,營養豐富,具有抗癌、護膚美容等功效,因營養成分上佳成為世界稀缺高端消費品。林業和草原國家創新聯盟《國內外橄欖油產銷市場調研情況》報告顯示,2015—2019年,全球油橄欖種植面積約1 000萬~1 100 萬hm2,因大小年影響,果產量在2 000 萬~2 100 萬t·a-1。橄欖油產量平均307 萬t·a-1,全球銷量平均為286 萬t·a-1。我國年均生產橄欖油0.8 萬t·a-1,消費4萬t·a-1,需進口3.2萬t·a-1,進口金額高達72億元人民幣,是僅次于美國、巴西、日本的全球第四大橄欖油進口國[8-9]。全國橄欖油價格普遍高于地中海國家,均價是國外價格的近10倍(表1)。其原因是國內油橄欖產業規模小、產量低,大部分需依賴進口。隨著油橄欖初深加工產品逐漸豐富,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保健意識持續增強,橄欖油消費者群體將不斷擴大,短時間內國內供不應求的局面不會改變,市場需求會越來越大。

表1 國內外特級初榨橄欖油價格

1.3.2 國家大力發展油橄欖產業

實施油橄欖等木本油料產業化發展,有利于推進林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從維護國家糧油安全戰略出發,重點扶持發展油橄欖等10個木本油料林。云南省將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綠色能源”“綠色食品”和“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張牌,推進“綠色經濟強省”建設,打造千億產業。面向市場發展油橄欖產業,符合國家糧油安全和省政府“三張牌”的戰略,是進行林產業供給側改革,鄉村振興和建設“綠色經濟強省”的迫切需要。

1.4 威脅分析

1.4.1 武都區等國內油橄欖主產區的競爭威脅

武都區是油橄欖最適宜區,累計種植油橄欖3.84 萬hm2,開發出暢銷全國的橄欖油、化妝品、橄欖果食品等10 大類80 多個產品,擁有“武都油橄欖”和“武都橄欖油”地理標志保護品牌,種植面積和產值居全國第一,是國內油橄欖產業龍頭產區[10-11],2022 年,武都區產鮮果4.5 萬t,產油6 200 t,綜合產值28億元,省內永仁、玉龍、德欽、永勝等縣油橄欖產業發展也較好。

1.4.2 光伏新型產業的競爭威脅

太陽能光伏發電具有低碳、環保、永不枯竭等特點,在“碳中和”背景下,光伏產業是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12]。光伏產業收益快,峨山縣規劃光伏用地1 506 hm2,油橄欖種植規劃區與光伏項目選址區主要集中在油橄欖適生區,重疊面積618.4 hm2,二者用地矛盾突出。

通過SWOT 分析可知,峨山縣發展油橄欖產業具有自然環境優越、橄欖油品質優和價格競爭等優勢;劣勢在于發展定位不精準、扶持政策少、資金投入不足、經營管理技術服務不到位、加工粗放、產業鏈窄且短、無品牌和綜合效益低;機遇是橄欖油有供不應求的廣闊市場和國家大力扶持發展油橄欖的政策;威脅是受到來自武都區等國內油橄欖主產區的產品沖擊和光伏產業的用地。

2 油橄欖產業發展建議

2.1 精準定位,科學規劃

將油橄欖產業定位為峨山縣特色支柱經濟林產業,爭創國家級油橄欖產業示范基地,將峨山縣打造成以油橄欖產業為主的產業優勢突出、技術先進、質量安全、產業鏈完備、經營機制創新、產業體系健全、品牌突出的油橄欖產業示范區,實現油橄欖發展產業化、市場化。按照“政府引導,企業為主”的發展思路和“龍頭企業+基地/合作社+林農”模式,走企業規?;l展道路。遵循特色突出、科學有序的原則,編制《峨山縣2023—2035 年油橄欖產業發展規劃》,做優一產、做強二產、做大三產,統籌推進油橄欖和光伏等其他產業協同發展。油橄欖產業發展要尊重科學、注重質量、量力而行、穩步推進、久久為功、持續發力。

政府要主動轉變職能,在規劃布局、財政資金、優惠政策、社會輿論等方面發揮引導作用,規范市場秩序,優化營商環境,包裝項目,大力招商引資。以企業發展為主,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借助市場力量,走市場化道路,促進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鼓勵各經營主體組建協會或合作社,共同溝通分析經營情況,完善利益聯結機制,逐步形成龍頭企業帶動、基地(合作社)為主體、林農為基礎的發展格局。

2.2 優化政策,擴建基地

建立健全油橄欖產業政策、利益導向機制,緊抓國家加大扶持油橄欖產業的機遇,爭取將油橄欖產業列入中央、省市重點扶持的特色優勢產業,積極爭取財政、信貸等方面資金。完善出臺油橄欖產業發展配套扶持政策,設立油橄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納入年度財政預算,保障油橄欖科研攻關、科技推廣、市場營銷等工作經費。按照“渠道不變、用途不變、統籌安排、集中使用、各記其功”的原則,整合并優化配置發展改革、農業、林草、水利、鄉村振興等相關部門資金,形成支持合力,共促油橄欖產業發展。

油橄欖規?;N植是實現產業化發展的根基,首要任務是擴建基地。新建早實、優質豐產、水路網配套的標準化油用油橄欖種植基地,規劃到2025年,全縣建成6 666.67 hm2油橄欖基地。借鑒希臘、西班牙等國外籬笆式高密度和超高密度油橄欖種植模式,其特點為行距3~4 m,株距1.35~2.50 m,密度1 000~2 470 株·hm-2,快速豐產、收益快。主栽品種不宜過多過雜,搭配授粉樹提高產量,合理搭配早、中、晚熟品種,錯峰成熟、延長采收期和確保及時加工。選擇適應性和抗逆性強、豐產性穩定,兼顧早、中、晚熟的3~5 個主栽培品種和1~2 個授粉品種。在立地條件一般的荒山荒坡連片發展葉用油橄欖基地。對現有低產油橄欖林進行改造,針對樹齡在10 a 以上的低產油橄欖林,采用高頭換接法進行品種改良,短期扭轉生長不良、著果率少、果實出油率低的狀況。針對管理粗放的油橄欖園,采用補植填補斷點斷帶空缺、施肥澆水、整形修剪、病蟲害防治等措施提質增效。

2.3 創新機制,多元投入

2.3.1 林地入股,減輕企業用地成本

企業自身資金不足和融資難是制約油橄欖規?;l展的瓶頸。創新優化林地入股流轉方式,村集體經濟組織或林農以林地入股,企業以資金入股,共同開發林地種植油橄欖,產出收益后,雙方按股份比例分紅。經測算,通過林地入股方式,企業能減少50%的前期投入,可持續擴大油橄欖種植規模;待產出效益后,能保證村集體經濟組織和林權所有者的股份收益,實現共贏。此外,靈活運用股份合作、租賃、拍賣等形式流轉土地,保障擴建基地的用地需求。

2.3.2 以短養長,種養結合,縮短收益周期

積極發展油橄欖林下套種除蟲菊、冬棗、蔬菜等種植模式,發展林下散養土雞、豬等養殖模式,對種植園區土地實現集約化利用而獲取經濟效益,以短養長,彌補橄欖園初期經濟效益不足,縮短收益周期。間種的綠肥及各種作物的秸稈是良好的有機肥料來源,可提高園地的土壤肥力。

2.3.3 多元融資促發展

發展油橄欖,單靠財政投入極不現實,創新投融資方式,多形式、多渠道增加油橄欖企業融資,充分利用國家儲備林等林業生態建設政策,在不增加地方債務的情況下,利用開發性政策性銀行貸款。政府牽頭,各金融機構加大對經營主體生產性貸款的金融扶持力度[13],拓寬產品加工流通企業的融資渠道,通過農業小額信用貸款、合作社成員互擔貸款解決林農資金困難問題[14]。

2.4 科技支撐,保障安全

2.4.1 建國家級種質資源庫和良種繁育圃

全國僅有四川和甘肅建成國家油橄欖種質資源庫,目前全球油橄欖品種已超2 000種,僅有320余種主栽品種[15],我國雖引進油橄欖品種157 個,僅培育出14 個省級良種和1 個國家級良種。保障油橄欖種質資源安全,實現栽培良種自主化,需在不同地域建立國家級種質資源庫來豐富育種基因。在峨山縣建云南省的國家級種質資源庫,主要收集和保存國內外油橄欖品種。依托油橄欖種質資源庫豐富的資源優勢,建立品種試驗區和良種采穗區,攻克油橄欖良種苗木繁育難關。建品種試驗區,對選育出的油橄欖新品種進行品系適應性、抗逆性、豐產性、穩定性篩選,選育出適宜在峨山縣乃至云南省的油橄欖新品種、新品系并大力推廣。建良種采穗區,規范和特殊管理性狀良好、抗性強,早實豐產、可推廣的良種,為繁育苗木提供優良種源穗條。

2.4.2 規范化栽培和研究推廣病蟲害防治技術

重栽輕管、管理粗放是油橄欖投產慢、效益低的重要因素,規范化生產是油橄欖產業提速的驅動力。以主栽植品種品系為研究對象,研究樹型結構、修剪方法、肥水配比灌溉法等豐產栽培技術對油橄欖產量和品質的影響;開展對新引進的油橄欖品種品系進行觀察、實驗,研究不同品種品系對當地環境條件的適應性,探索適宜的豐產栽培管理技術,攻克“掛果關”和“豐產關”,為油橄欖高產優質提供管理技術支持。建立油橄欖豐產栽培示范園,示范、帶動種植戶規范化栽培管理油橄欖。云南省油橄欖生產中危害較重的是孔雀斑病、煙煤病、干腐病等12種病害和蚧殼蟲、矢尖盾蚧、黃圓蹄盾蚧等12種蟲害[16]。經常使用化學農藥防治,容易導致農藥殘留超標,不利于“綠色食品牌”建設,要研究生物綜合防治法進行病蟲害控制和防治;堅持統防統治,研究清楚與油橄欖可能會相互傳播病害和蟲害的植物,探索統防統治方案。

2.4.3 建立油橄欖大數據中心,制定產業標準

圍繞油橄欖種植產業的空間位置、面積、數據管理、油橄欖企業信息、油橄欖銷售及追溯等方面,建立孿生數字產業模型,建成油橄欖大數據中心,實現對峨山縣及云南全省油橄欖產業的大數據分析及信息化管理。因地制宜制定油橄欖種植、管護、采收、加工、產品包裝等全產業鏈的工藝標準和質量標準,建立并全面運用油橄欖全產業鏈質量安全追溯體系,規范產品市場。

2.5 延產業鏈,打響品牌

2.5.1 引龍頭企業,就近建綜合加工廠,做強二產

油橄欖要走產業化發展道路,關鍵要靠龍頭企業來帶動。龍頭企業既是開拓市場的中堅力量,又是千萬農戶的兜底保障,具有紐帶的作用。超過24 h 未初榨采摘的油橄欖,會降低出油率和氧化橄欖油營養物質[17]。政府牽頭,組建或引進龍頭企業,來改變目前各企業、各種植園各自為政,分散經營的模式,統一負責全縣油橄欖的貯藏加工、分級灌裝、副產品開發利用等,實現油橄欖產品標準化、規?;吧a銷售一體化。

2.5.2 推進產業融合,做大三產

產業融合發展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舉措。搶抓云南打造文化旅游“雙強省”機遇,結合峨山縣“天下彝家·篤慕夢圓”的旅游發展定位,利用彝族文化和全國第一個彝族自治縣的文化優勢,依托油橄欖核心種植示范區,在交通發達,旅游設施齊全的區域規劃建設油橄欖莊園、農家樂和生態文化展示體驗區,實施農業休閑觀光、民族文化體驗旅游項目,推動油橄欖生產、加工、康旅產業融合發展。

2.5.3 初深加工相結合,豐富油橄欖產品

油橄欖全身是寶,產業鏈豐富。橄欖油是在常溫下采用物理方式從油橄欖果實中壓榨分離得來,屬于優良不干性油脂,富含多種維生素和不飽和脂肪酸,能較完整地保存鮮果中各種營養成分,極易被人體吸收消化。橄欖油營養價值很高,是油橄欖首要加工獲得的產品,研究油橄欖初加工技術,著力提高出油率和出油品質。果渣中尚有8%左右渣油,研究從果渣中再提取橄欖油的工藝,或是研究殘渣廢液釀造橄欖酒的工藝,或研究榨油后剩余物制成喂牛、羊、肉雞的糧食精料“餅粕”的工藝,減少資源浪費。

峨山縣已栽植的小蘋果等是世界著名的果用品種,現用來榨油,其出油率不高,經濟效益低,但可以開發成油橄欖果脯。研究餐用橄欖果加工工藝,開發豐富果脯、乳酸發酵橄欖果罐頭等餐用油橄欖。油橄欖葉含有大量能抑灼病毒、細菌、微生物及其引起毒素的橄欖苦甙及多酚類化合物,是化妝品和藥品生產的主要原材料,法國、以色列等國以油橄欖葉為原材料,開發出深受消費者喜愛的產品。橄欖油不含香精,也不含任何人造化學物質,具有美容護膚功效,可用來生產高級化妝品,研究橄欖葉有效成分提取工藝,開發油橄欖護手霜、香皂、外傷除膿藥品和燒、燙傷軟膏等保健產品,豐富油橄欖產品種類。

2.5.4 研究油橄欖產品市場,打通產銷供應鏈

市場是檢驗油橄欖產業發展成敗的唯一標準,油橄欖產品只有得到市場的認可才算成功,才能持續良性發展。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緊盯市場,推動產品技術升級及新品研發;要研究和把握市場規律,主動融入市場經濟,規避市場低谷波動,降低和防范市場風險。主動體系化研究油橄欖市場,策劃宣傳方案,加強線上線下宣傳推廣,鼓勵企業積極參加國內外“糧油博覽會”“農高會”等各種展會及營銷會,拓展消費區域市場。研究搭建互聯網營銷模式,健全物流體系,政府、企業、林農各方加強市場信息共享共商,建立全方位銷售服務網絡。

以實現具有滇中特色的油橄欖支柱產業為目標,峨山縣油橄欖市場要逐步、有序、穩妥推進,瞄準經濟發達、健康意識強的北京、上海、廣東等發達地區市場,先期搶占滇中市場,逐步占領中東部省會城市和西部省會城市的國內市場。近期以生產初榨橄欖油、精煉橄欖油、調和橄欖油和純正橄欖油為主;中長期要根據市場需求適時開發橄欖油保健、化妝、洗滌等產品,深度開發橄欖茶、橄欖酒、釀造中間體、制藥中間體等系列精深產品,提高其附加值。

2.5.5 品牌整合,打造特色品牌

品牌建設對產業經濟發展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商標是品牌的起點,品牌是商標的方向。堅定不移走“特色+品牌”的路子,引導龍頭企業打造油橄欖知名品牌和拳頭產品,提高市場競爭力,打造在國內外市場具有較大知名度和競爭力的油橄欖品牌,實現以品牌創新為驅動的發展戰略。借鑒普洱茶品牌打造的成功模式,整合峨山乃至玉溪區域內油橄欖品牌資源,打造1 個具有地域特色統一的油橄欖品牌,實施統一品牌整合戰略,解決各地域、各企業各自為政,商標多而影響力弱的弊端,有利于新產品在市場上較快較穩地立足,并能壯大品牌效應,提高知名度。適時啟動峨山橄欖油“中國地理產品保護”專用標志申報,與種植基地建設同步開展油橄欖商標注冊、產品和企業認證、綠色食品認證、原產地產品認證等工作,打造“綠色食品牌”,樹立油橄欖品牌。

3 結語

橄欖油享有“液體黃金”美譽,油橄欖產業是一個投資大、周期長、收益好的朝陽產業。創新資金投入機制,解決企業融資難、融資少問題,保障產業資金是油橄欖產業化發展的基礎;科學統籌規劃,持續發力是油橄欖產業成功的關鍵;開展關鍵技術攻關,強化科技成果轉化運用,是油橄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驅動力;將油橄欖開發成深受市場喜愛的多元產品,并經得住市場長期檢驗,是油橄欖產業持續發展的核心;理清政府與市場關系,引進龍頭企業,開發多層次產品、延伸產業鏈、整合打造有影響力品牌是油橄欖產業化市場化發展的重要舉措。

猜你喜歡
峨山油橄欖橄欖油
有眼無珠
有眼無珠
峨山縣總工會:召開八大群體入會推進會
峨山縣總工會:開展婦女維權宣傳月活動
優質橄欖油如何購買
高速逆流色譜分離制備油橄欖葉中橄欖苦苷
金堂縣開展油橄欖栽植管理技術培訓
特級初榨橄欖油巧鑒別
油橄欖的速生早實豐產栽培技術
以色列:修訂涉及橄欖油的強制性標準SI19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