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市梁平區水稻生產現狀問題及對策淺析

2024-04-01 11:35羅紹岳
南方農業 2024年1期
關鍵詞:梁平高標準水稻

羅紹岳

(重慶市梁平區農業技術服務中心,重慶梁平 405200)

重慶市梁平區是典型的農業大區,自古就是“巴蜀糧倉”,素有“梁山熟、川東足”之美譽,擁有梁平柚、優質稻、龍溪魚等多種綠色產品,稻、鴨、柚、竹、豆是梁平區最具特色的農產品,號稱“五子登科”。梁平是全國糧食生產大區、國家商品糧基地示范縣,擁有廣袤的農村、豐富的農田資源[1]?!傲浩綁巫印?,地勢平坦開闊,年降水量1 546 mm,光照充足,土壤氮、磷、鉀含量豐富且無污染,河流水質良好,有利于水稻生長,所產稻米晶瑩透亮,口感極佳,市場前景良好。

梁平區規模以上稻米加工企業48家,產業化龍頭企業10個,年加工、銷售大米50余萬t,大米產業加工轉化率85%。2018 年,梁平區生產的6 500 t 大米第一次出口非洲,是重慶第一個實現大米出口的區縣。同時,梁平瑞豐米業有限公司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提供軍用大米。梁平區立足發展特色效益農業,引導和培育種植水稻大戶,創建特色品牌,優化產業布局,先后建起有機水稻生產基地40余hm2,800 m以上倒置山區優質稻生產基地66余hm2,綠色水稻基地200余hm2。同時,創建了“高梁山有機米”“冷沙米”“蟠龍大米”等中高端大米品牌,產品已打入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全國一線城市,同時在2018年首屆“三峽杯重慶十大好吃大米”評選活動中分別榮獲第一名、第三名、第五名。

1 現狀

1.1 水稻生產大戶數量面積逐年遞增

近些年,得益于各級領導對糧食生產和糧食安全的重視,不斷加大對農業的投入,特別是農業基礎設施、農業產業發展等方面,極大地提升了種糧人的積極性,撬動了一大批的農業資本、社會資本等進入糧食生產領域,梁平水稻生產蓬勃發展。從表1 中可以看出,水稻生產面積及產量穩中有升。水稻種植面積從2017年的2.83萬hm2增長到2022年的2.9萬hm2,產量從2017年的21.52萬t預計增長到2022年的22.59萬t。

表1 梁平區水稻種植面積、產量及社會化服務組織情況

1.2 水稻生產的社會化服務增強

梁平區地勢平坦,農業生產條件好,農業機械化程度高,區農委構建了以水稻種植(大)戶、農民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為基礎,社會化服務組織為支撐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2016 年實施水稻全程社會化服務以來,以發展壯大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為目的,只要愿意從事水稻全程社會化服務事業,具有農業生產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生產服務企業等相關營業執照和耕田、插秧、收獲等相關農業機械的服務組織,都可參與水稻社會化服務[2]。服務面積從2018 年的0.45萬hm2增長到2022年的0.76萬hm2(見表1)。

1.3 水稻生產設施建設加強

近幾年,梁平區針對丘陵山地建設高標準農田的短板弱項,突破傳統思維定式,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率管理,整合各類資源要素,集中連片示范建設約0.67萬hm2“千年良田”(高標準農田)[3]。據統計,梁平區高標準農田累計建設2.67 萬hm2,梁平區水稻生產基礎設施建設總體較好,但溝、渠、路設施不完善、不配套,農業生產成本較高;機器互聯互通性差;排灌設施實用性差;邊遠的、零碎的、交通不便的田塊棄耕、撂荒現象普遍存在。

1.4 水稻機械化程度提高

梁平區河流、庫、塘較多,地勢平坦,灌溉設施配套完善,在水稻直播模式上具有一定的優勢[4]。目前,梁平區水稻全程機械化示范面積2 萬hm2,水稻機直播示范面積0.13 萬hm2。水稻機耕面積2.9 萬hm2(占比達100%),水稻機插面積1.8 萬hm2,機收面積2.9萬hm2(占比達98.4%),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88.3%。

2 存在的問題

2.1 人才隊伍結構老化,專業不對口

高技能人才是農業機械化高質量發展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梁平區水稻生產中存在人才隊伍培養機制不健全、質量不高等問題[5]。受傳統觀念及農業經濟效益的影響,農業從業人員知識水平偏低,人才引進難,留住和穩定更難,農業院校畢業生從事農業生產技術服務的意愿下降。據統計,目前梁平區鄉鎮(街道)共有農技人才179 名,其中高級職稱僅25 名,占14%;50 歲及以上的113 名,占63%;本科學歷40名,占22%。區級部門共有專業技術人員88 名,其中高級職稱有36 名,占41%;50 歲及以上的55 名,占63%;本科以上學歷43 名,占49%??梢?,梁平區區級和鄉鎮農業技術人員已經斷層,存在人才總量不足、年齡結構老化、青黃不接等現象。

2.2 種植面積呈逐年減少趨勢

2.2.1 城市、工業建設用地的占用

以人口增長與土地擴張為特征的城鎮化是劇烈和不可逆轉的土地利用形式[6]。建設用地的持續擴張導致城市周邊大量的優質耕地被侵占,加劇了耕地供需之間的矛盾[7]。因為城市建設都是在生產條件較好的區域進行,占用的大部分都是基本農田,所以按照占補平衡的原則,重新劃補的高標準農田就有可能是較偏遠的地方。長此以往,高標準農田將被邊遠化,高標準農田將不再高標準,甚至出現撂荒的高標準農田。

2.2.2 農田水利設施、灌溉設施不配套

農田水利工程可以通過灌溉設施將農業灌溉用水輸送到農田當中,為農作物的生長提供充足的水源,改善農作物的生長環境,繼而提高水稻產量與質量,促進水稻產業發展[8]。但是,目前梁平區有些地方存在農田水利設施落后、溝渠設施老化、水利設施缺乏及現有設施跑、冒、滴、漏等現象,水資源浪費嚴重,利用率低。同時,農業灌溉設施管護缺失,農業生產仍然停留在靠天吃飯的階段。

2.2.3 高標準農田建設、宜機化改造滯后

高標準農田建設、宜機化改造有“華而不實”的現象,注重規模、美觀,實用性差,設計不接地氣。田塊之間宜機化、機器互聯互通性差;排灌設施設計不合理;在高標準農田改造過程中,挖填方太大,耕作層破壞嚴重等。

2.2.4 水稻種植效益不高

中國水稻面積在經歷了2004—2013年的快速增長期后,2017 年開始呈現下降態勢。雖然由于單產水平的持續提高,總產量比較穩定,但面積減少反映出水稻種植意愿在下降[9]。主要原因在于水稻年生產效益不明顯,雖然水稻單季產量較高,產值明顯,但農民細算效益并不突出,尤其是近幾年稻米市場價格持續走低,生產資料價格偏高。通過對梁平區74戶水稻種植戶的調查發現,水稻種植戶每667 m2種植成本,種子、肥料、農藥、育插秧、收獲、烘干(晾曬)、其他成本依次為124.84、136.83、60.45、99.44、98.85、98.30、531.32 元,化肥、農藥、種子、人工成本依舊占據水稻生產成本的很大部分。從2006—2018年重慶市水稻生產成本構成分析中也可看出,人工成本在總成本中的占比高[10]。若除去每667 m2土地流轉費400 元,水稻每667 m2種植平均收益僅為50元左右。水稻生產成本逐年升高、利潤空間越來越小的趨勢,在短期內不會改變,這極大地制約了水稻產業發展,降低農民的種植積極性。

2.3 水稻生產品種混亂,品質不高

1)梁平區銷售的水稻品種多達200 余個,品種多、亂、雜,良莠不齊,造成老百姓的品種選擇困難。水稻種子市場價格混亂、虛高,價格從70~120元·kg-1不等。2)現在的機插秧、直播水稻,每667 m2用種量一般都在1.5 kg 左右,若按90 元·kg-1計算,僅購買水稻種子,每667 m2成本就高達135 元,占據每667 m2直接生產成本的1/7,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水稻種植效益。3)梁平區大米的整體品質不高。雖然近幾年創建了“高梁山有機米”“冷沙米”“蟠龍大米”等中高端大米品牌,但市民對梁平大米的認可度普遍不高。

梁平區水稻播種期一般在每年的3 月10 日前后,成熟期一般在8 月中下旬,高溫逼熟現象突出。高溫逼熟會造成早稻千粒重、結實率、籽粒、莖稈等重要產量因素下降。高溫逼熟程度愈重,稻米外觀、食味、商業價值等受到的影響越大。同時灌漿高峰集中,而灌漿持續性較差,莖稈營養向籽粒輸送轉化不充分,最終導致產量性狀差[11]。特別是最近幾年,部分種植戶擔心收割期間下雨導致收割機無法下田作業,就在水稻剛開始灌漿時就挖田放水,從而進一步加劇高溫逼熟現象,最終導致大米品質進一步下降。

3 對策建議

3.1 重視人才隊伍建設

1)建立穩定、專業的農技推廣隊伍。專業的人要做專業的事,農技推廣人員必須從農業院校畢業生當中選擇。2)人力資源部門在招聘人員的時候,應充分尊重農業農村部門的意見,并從工資待遇、職稱評定、政治待遇等方面優先照顧農業技術人員,以此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鼓勵并提升他們的工作積極性[12]。3)農機生產和農機作業服務組織要主動為員工排憂解難,特別是為高技能人才搭建學知識、長技能的發展平臺。在組織企業內部開展技能比拼的同時,鼓勵并提供條件讓員工參與社會上各層次、多形式的技能競賽活動,為高技能人才提升技能、擴寬視野多創造機會[5]。

3.2 加大水稻生產政策支持,提高種植效益

1)在化肥、農藥、種子、人工等價格大幅上漲,而收購價格不變的情況下,應該加大對水稻生產的政策性支持,如種糧農戶一次性補貼、農機購置補貼、水稻生產項目補貼等,用以對沖水稻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帶來的生產成本增加,提高農戶水稻種植積極性和種植效益。2)加強水稻生產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對稻田進行進一步改造,分批開展水稻生產功能區宜機化整治,配套實施實用型溝、渠、路等田間工程,解決好農田灌溉“最后一公里”問題,進一步增加高標準農田面積,提升水稻生產機械化規?;?,提高水稻生產效率,降低人工成本[10]。3)加大對水稻社會化服務組織的培育和扶持,使其成為水稻輕簡化栽培技術的后盾。

3.3 調整布局,制訂宜稻區發展規劃

制訂水稻生產發展規劃,分區域對梁平水稻發展進行科學規劃,穩定水稻種植面積。海拔600 m 以上的區域劃分為優質稻發展區,走中高端路線;海拔400~600 m 的為普通水稻生產區,以高產保供為主要目標,滿足廣大群體消費;海拔400 m 以下的劃定為中稻-再生稻生產區,再生稻的品質相對頭季稻有很大提高。同時,做到發展、管理同步進行,推動高標準農田(千年良田)工程建設,打造梁平區水稻生產示范基地。

3.4 重視技術創新及普及應用

政府應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并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水稻綠色生產科技創新和推廣運用,提高科技對水稻綠色生產的貢獻率[10]?;趦炠|、輕簡、綠色的理念,集成創新和推廣應用一批栽培新技術,不斷加強成熟技術的組裝配套。積極推廣水稻“一增五改”綜合技術,示范推廣水稻新型直播技術[13]、稻-鴨(魚)共生技術、稻-油輪作技術、中稻機收蓄留再生稻技術[14],以及半旱式稻菜輪作栽培技術[15]等。積極推行集中化育秧技術、病蟲害防治技術、“全程機械化+配方施肥+統防統治”、“農藥化肥減量+秸稈還田或增施有機肥”、“冬水田+秸稈還田+水稻直播”、“綠肥還田+有機稻栽培”等“全環節”綠色高質高效集成技術[16],在高海拔區域或坐蔸嚴重區域發展水稻拋秧技術,提升綠色發展成效。

3.5 重視優質水稻品種的推廣應用

1)按照因地制宜、提質增效的總體思路,立足梁平區水稻產業發展基礎,圍繞“規?;?、機械化、集約化、標準化、品牌化”,以促進糧油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為目標,示范推廣優良品種,加快推行水稻育插秧、水肥管理、收割烘干等標準化種植技術。引導老百姓選擇優質、生育期適中、抗性強的水稻品種。加強優質、豐產、突破性雜交稻品種的推廣應用,培育具有熟期早、抗倒性強、不易落粒等特征的水稻品種,以適應稻油輪作、直播及機收的需要,同時注重培育特種稻品種,以適應農旅產業融合、稻米深加工及人們保健的需要[17]。

2)按照綠色優質的標準化生產技術,制訂推廣“高品質品種篩選—輕簡高效種植—田間水肥管理—病蟲草防控—收獲烘干儲存—保優加工包裝”等環節技術標準,從而實現水稻全產業鏈高質高效發展。到2030 年,梁平區水稻種植穩定在3.33 萬hm2以上,優質稻種植面積占全區水稻種植面積90%以上;水稻全過程機械化率97%以上,其中發展標準化有機水稻種植基地666.67 hm2,高山(海拔700 m以上)優質水稻種植基地3 333.33hm2,綠色優質水稻種植基地1 333.33 hm2,中稻-再生稻示范基地1 333.33 hm2,年加工優質大米穩定在15萬t以上。稻谷的商品化率達到70%以上;基本實現水稻主推品種規?;ㄖ贫然?、栽培技術及大米精深加工標準化、宣傳銷售品牌化。

3)企業+基地+餐飲,大力發展從稻田到餐桌文化。以瑛王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等為代表的梁平餐飲企業,在鐵門等海拔600 m 以上區域,流轉土地約133.33 hm2,種植野香優莉絲等優質水稻品種所得產品經加工直接到餐桌,并在餐飲店設立專柜,定點銷售。也可以與其他基地、農戶實現“企業+基地+農戶+餐桌”的模式。同時,在安勝、竹山、蟠龍等水稻生產基地大力發展“碗米”“米當家”“唐家坡映像”“獵神居”等水稻產業文化、農家民宿、農業休閑基地等,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4 結論

通過對重慶市梁平區水稻生產現狀進行詳細的調查分析,發現當前梁平區水稻種植的主要問題在于種植成本偏高,農民種植意愿較低、種植面積減少、水稻生產區基礎設施薄弱、水稻品種混亂、品質不高等問題。因此,為了穩定梁平區的水稻產能,確保糧食供給安全,建議重視人才隊伍質量建設,培養高素質農業人才;優化水稻綠色發展惠農支農政策,提高農民種植積極性;開展水稻生產功能區規劃及宜機化整治,提升機械化規?;?;強化水稻綠色技術及品種的創新與應用,增加水稻生產綜合效益。

猜你喜歡
梁平高標準水稻
什么是海水稻
中華蜜蜂為梁平柚授粉的效果及梁平柚蜂蜜品質研究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標準農田16.89萬公頃(253.34萬畝)
水稻種植60天就能收獲啦
堅持高標準嚴要求 確保按時保質完工
高標準高質量轉入“三年行動”
一季水稻
水稻花
昆士蘭大學
“兩委”換屆發動攻堅——確??械簟坝补穷^”、實現“高標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