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BOPPPS教學理念下《酒類分析檢驗》課程教學方法改革與重構

2024-04-02 01:46李芳香張春林
釀酒科技 2024年2期
關鍵詞:目標課程課堂

李芳香,張春林

(茅臺學院,貴州仁懷 564507)

《酒類分析檢驗》課程是茅臺學院釀酒工程專業大三下學期的一門專業核心課,是研究白酒組成成分的檢測方法及有關理論,進而評定白酒品質的一門技術性學科。通過運用物理、化學、生物化學等學科的基本理論及各種科學技術,對白酒工業生產中的物料(原料(小麥、高粱、大米、糯米、小麥等)、輔料(谷殼、糠殼、窖泥等)、半成品(酒醅、基酒等)、成品(成品酒)、副產品(酒糟、黃水等))的主要成分及其含量和有關工藝參數進行檢測。課程目標是使學生具有對白酒工業化生產中原料、半成品、成品等的主要理化指標進行檢測的能力或技能、具備較髙的專業職業技能和素質,能夠解決白酒生產過程中與質量控制相關的各類問題,能勝任制酒車間質檢員、制曲車間質檢員、工藝員、檢測員等崗位工作。本課程改革的目的在于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為學生獲得白酒分析檢測職業資格證書,從事白酒分析檢測等工作打下基礎。

通過三個教學輪次,27 個班次約900 人次授課發現,本門課程作為釀酒工程的專業核心課程,授課存在“胡子眉毛一把抓”的現象,即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各自為政、各重其重的授課現象,又因為本門課程作為考試課程,所以本門課程教師前半堂課,作為理論課程來講,為學生輸入大量的與本節課有關的背景知識、產生途徑和原理,后半段主要以學生實操為主,學生通過實際操作,得出某個正確或者不正確的結論。課程總體存在教師集中輸入,學生被動灌輸的狀況,學生按照既定步驟完成實操,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學習自主性不強。為了打破傳統實驗課程教學弊端,實現對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生“三大”能力的培養,以重構后的“P+BOPPPS+E”教學模型來實踐本次教學理念。

1 以“BOPPPS”為基礎的“P+BOPPPS+E”教學模式

基于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引導課堂教學活動而提出的BOPPPS 教學模型,首次由哥倫比亞大學的道格拉斯·克爾于1987 年提出[1]。該教學方法具有教學目標明確,邏輯清晰,簡潔易上手等優點,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尤其作為一線教師教學設計過程中的一項核心且高效的教學技能。BOPPPS 教學模式是以教育、教學目標為導向,以學生為教學活動中心的新型教學模式。BOPPPS 來源于教學設計過程六個教學環節英語單詞的首字母組合,主要包括:課程導入(Bridge)、學習目標(Objective)、課前摸底(Pre-assessment)、參與式學習(Participatory Learning)、課后測驗(Post-assessment)和總結(Summary)。本次改革和重構主要是在BOPPPS 教學模型的基礎上[2],增加了課前預習(Preview)和課后探索(Exploration)教學環節,簡稱“P+BOPPPS+E”教學模型。旨在構建課前、課中和課后相對完善的教學體系,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知識應用能力和延伸學習能力。P+BOPPPS+E 教學理念的提出和教學方法的實施,使學生由被動式、灌輸式學習向探究式、主動式學習方式轉變,使學生由不知道怎么學、學什么向具體性、明確性學習目標探索。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高,學習積極性相對更強[3]。以下是“P+BOPPPS+E”教學理念的簡單探索和教學目的。

1.1 課程預習(Preview)

課程提前一星期左右,通過雨課堂或學習通發布課程預習通知,學生需自行查閱資料,完成課程預習并提出問題。教師可通過課前預習效果了解學生對本節課的期待,了解到學生需要哪方面的知識,著重對哪些知識感興趣,教師教學設計應適當根據學生所學,有所偏移,深入探究本節課的重要知識點。

1.2 課程引入(Bridge)

在正式上課之前,任課教師可以通過線上發放教學視頻、教學案例、最新科研成果以及熱門話題等各種資料導入課程[4]。優秀的課程教學設計,課程的引入方式要講究技巧和方法,課堂引入應生動有趣,可以引發學生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好奇心。同時課堂引入設計應盡可能富有邏輯且簡潔,著重于將本次課程的教學內容和學生已掌握的知識或者將要學習的知識有效銜接起來。這一教學設計的主要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做好接受課堂所講授內容的準備。因此,此步教學設計可以提供學生為何要學習這門課程的理由、與主體內容的高度關聯性、提出相關的問題引導學生進入課程等。根據《酒類分析檢驗》課程試劑和具體生產過程,編寫在白酒從原料到成品生產中可能遇到的情景案例,主要包括制酒、曲原料、生產特定場所、生產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相關工藝員、檢測人員對其的分析和討論,以此為契機,設計課程引入,請同學們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

表1 基于BOPPPS+E教學理念的探索的教和學的目的

1.3 學習目標(Objective)

學習目標一般主要包括知識目標、技能目標和素養目標。該階段的目的是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便于學生掌握本節課的重難點[5]。通??梢酝ㄟ^板書、PPT 等方式呈現。學習目標應以學生為主體,明確哪些知識是必須要掌握的,哪些是需要了解的,哪些是需要進一步深入理解的;技能目標的達成要在學生能力范圍以內,與學生的職業發展規劃和職業技能鑒定有一定關聯度,并且設置合理的評價指標來測量;素養目標要從學生個人發展過程的職業道德、個人價值觀、工匠精神和中國酒文化等傳統文化價值為主。根據具體的課程設置,設置切實可行的學習目標,要從學生的自身感受出發,設置可實現的知識目標、技能目標和素養目標。

1.4 課前摸底(Pre-assessment)

課前摸底的目的是掌握學生對前序和本章內容的掌握情況,了解學生對本章節內容的興趣及儲備知識的掌握情況,以便調整和設計后續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使課程目標更加清晰、明確[6]。課前摸底通??梢圆捎猛镀?、發彈幕(留言)、問答和小測驗等方式完成。為更清楚的了解學生的先備知識和職業技能,教師可通過前測的結果,適度調整教學內容,同時學生可通過認真參與課前摸底,向老師表達自己的知識和技能需求,學生可通過給老師留言、發送彈幕等,表達自己對于本節課內容的迫切需求。教師可通過設置合理且有效的課堂教學檢測題和彈幕,實現對學生與本節課相關知識較全面的了解。通過3~5 個課前預測,了解學生課前預習知識的掌握程度,其中包括一個主觀題,主要關于學生就自己所掌握知識進行簡單回答和提出自己的知識架構;另一題關于學生對本節課的期待,想學到什么知識;第三題教師可以設置上節課的核心知識點作為測試點,了解學生對于上節課內容的掌握程度。同時教師可以設置1~2 題,使上節課知識與本節課知識合理過渡,加深學生知識的系統性。

1.5 參與式學習(Participatory Learning)

參與式學習是BOPPPS 教學模型最核心的教學理念,總體要求表達“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7]。教師在講解相關概念、教學重點、難點等主要知識點時,通過設計合理的教學活動,主體目標是為了讓學生能更加積極主動的學習。教師在此階段需應用合理的教學策略,增加師生間的互動,或是同學間的互動。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學生通過分組討論、案例研討、案例分析、分享觀點等豐富有趣的教學活動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正確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進一步加強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同時也加強了學生的自主表達能力、溝通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協同合作能力等素養的培養[8]。根據對學生預習情況和前測情況的掌握,調整學生參與式課堂教學的教學設計,爭取根據學生的個人差異和對同一知識的不同理解,使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實現知識共享,觀念共享,團結合作,共同進步的教學目標。

1.6 課后測驗(Post-assessment)

為了了解學生的學習成效以及是否達到學習目標,每節課程完成以后,教師即可設計課后測驗。課后測驗是判斷學生是否達到預期教學目標的重要環節,目的是驗收學習成果。要求在課后或者教學過程中及時評估教學效果[9],學生通過回答問題、小測驗、做習題、操作演示、匯報分享等方式對教學效果進行評估,教師可根據評估結果進行教學反思,及時調整教學設計,從而達到預設的教學目標。后測的測驗方式可根據課程內容或課程性質不同而有所不同,可采用開閉卷考試、分享匯報、演講、練習題、投票、問卷調查、心得、紙本報告等。同時,關注學生的課堂表現,通過設置3~5 個問題了解學生對本節課教學目標的掌握情況,是否實現了教學設計目標。其中包括1~2 題關于學生對本節課的課后感受,和希望教師的提升方向和提升策略。

1.7 總結(Summary)

總結的目的在于通過歸納總結本節課的知識點和理清本節知識脈絡,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課堂知識的印象。與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同,BOPPPS 模型更加強調由學生自己進行知識的歸納總結[10]。在總結過程中,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主要起引導作用。教師可以通過合理的教學設計,引導學生總結整理課程內容,甚至可以通過設計層層遞進的后測習題,引導學生進行歸納總結。通??梢宰尪嗝麑W生進行總結補充,然后教師再強調重點、難點。通過列提綱、思維導圖、填空引導等方式,引導學生從“BOPPPS”各個方面對所學內容進行整合,梳理課程脈絡,掌握重難點知識,對課堂所學形成整體化、系統化的知識體系,將自身所學“內化于心,外化于型”?!皟然谛摹奔磳⑺鶎W知識理解透徹,完全掌握,與自己所學知識形成整體化、系統化的知識體系,將所關聯的知識不斷建立聯系,形成強大的,自己的知識網絡圖;“外化于型”即將自己已經掌握的龐大的知識體系輸出,即通過分享自己的所想、所感和所悟,達到強化自身知識儲備,系統梳理知識的深入所掌握知識的目的。

1.8 課后探索

課后,教師可以設計合理的課后作業題,主要為探索類的題型,引導同學們在學好課堂知識的情況下,通過課后探索,加深對課堂知識的掌握。如在“白酒中甲醇含量的測定”中,教師可以設置課后作業讓學生查閱文獻,試探索白酒中甲醇含量的檢測方法有哪些?查閱相關文獻,結合課堂方法,探索檢測米酒、玉米酒中是否有甲醇存在?我國對于白酒中甲醇含量的檢測標準是什么時候提出來的?為什么?等等,這樣一些開放性的、具有探索性的問題,使學生自行查閱資料,線上或課后分享探究成果,作為課后考核的一項重要指標。主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探索能力。

2 結束語

“P+BOPPPS+E”教學模型,作為一種新型的注重課前、課中和課后教學互動和反思的相對閉環完善的課程設計模式,是產教融合類課程授課教師進行教學設計及課堂組織時較為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實施模式之一。本次教學實施在BOPPPS 教學模型的基礎上,加入課前預習(P)和課后探索(E)教學設計,增加了課程的閉合性、完善性和系統性。同時授課教師需要從不同角度探索不同的教學理念、相對合理的教學目標以及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上準確把握該模型的深層內涵,因課制宜,不拘泥于特定的授課形式,而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探索出更適合于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生長知識、增技能的有效的教學模式。

猜你喜歡
目標課程課堂
甜蜜的烘焙課堂
《無機化學》課程教學改革
美在課堂花開
數字圖像處理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與探索
軟件設計與開發實踐課程探索與實踐
翻轉課堂的作用及實踐應用
為什么要學習HAA課程?
最好的課堂在路上
我們的目標
中學英語之友·上(2008年2期)2008-04-0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