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魏初期的佛道信仰與石刻文獻概論

2024-04-05 03:50劉迪
美與時代·下 2024年2期

摘? 要: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道教繼續發展的重要時期,北魏統一北方之后,為了消除漢人的民族隔閡,并加速以鮮卑族為主的少數民族的漢化進程,加大了借用宗教力量以推進其民族文化融合的的政策力度。道教作為漢族的本土宗教,首先被得到北魏鮮卑族拓跋部的信奉與推崇,佛教也得到北魏政權的高度重視。北魏初期的佛道教信仰對其時的政治文化影響深刻,也對石刻文獻書法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佛道教信仰豐富了北魏初期石刻書法面貌。至今仍矗立在河南登封市中岳廟的《嵩高靈廟碑》和原立于陜西華陰市的《大代華岳廟碑》,和建于太和十二年《暉福寺碑》等,就是記載北魏初期政治文化內容和體現石刻書法價值的重要作品,具有重要的學術文化價值。

關鍵詞:北魏初期;佛道信仰;石刻文獻

基金項目:本文系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第73批面上基金項目“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北朝墓志書法文獻整理與研究”(2023M733327)研究成果。

一、北魏初期的佛道信仰

在孝文帝遷都之前,北魏初期的諸位皇帝都信奉道教,接受道教符箓,表明北魏政權是受天命、繼正統的合法政權,同時對佛教采取不同程度的抑制政策。南北朝時期,北魏寇謙之對道教的改革,以及他提倡的“新天師道”在太武帝時代得到空前發展,也帶來一系列后果,是這一時期的重大歷史事件??苤t之,字輔真,南雍州刺史贊之弟,出身漢魏上谷寇氏世族?!段簳め尷现尽氛f他“早好仙道,有絕俗之心,少修張魯之術,服食餌藥,歷年無效”。遂入華山、嵩山修道,遇仙人成公興,后“守志嵩岳,精專不懈”[1]3049。始光中,寇謙之以其所造道書《錄圖真經》獻于太武帝。崔浩大力推崇,鼓吹寇謙之的神異,并“師事之”①,于是“世祖欣然,乃使謁者奉玉帛牲牢祭嵩岳,迎致其余弟子在山中者。于是崇奉天師,顯揚新法,宣布天下,道業大行”?!段簳め尷现尽罚?/p>

世祖即位,富于春秋。既而銳志武功,每以平定禍亂為先。雖歸宗佛法,敬重沙門,而未存覽經教,深求緣報之意。及得寇謙之道,帝以清凈無為,有仙化之證,遂信行其術。時司徒崔浩,博學多聞,帝每訪以大事。浩奉謙之道,尤不信佛,與帝言,數加非毀,常謂虛誕,為世費害。帝以其辯博,頗信之。[1]3033

寇謙之于是利用北魏皇權的信任,兩次托言天降神授給他經書,對原有的“五斗米道”進行改革。他推行“新天師道”,取消“蜀土宅治”“天師”“祭酒”之號,革除租米錢稅和男女合氣之術等舊習,宣示“新科之誡”《云中音誦新科之誡》,提倡禮法,并吸收了儒家學說和佛教的一些學說,得到了太武帝的信奉。遂于京師平城東南建五層重壇,并耗費巨資為寇謙之修筑“靜輪神宮”道場。太平真君三年(442年),太武帝更親至道壇,受道教符箓,備法駕旗幟盡青,以從道教之色。此后北魏每有新帝即位,皆如此儀②。

太武帝信奉道教的直接后果,就是造成了爆發了太平真君七年、北魏攻占長安時期的“滅佛”事件,關中佛教遭受空前的打擊:

乃下詔曰:“昔后漢荒君,信惑邪偽,妄假睡夢,事胡妖鬼,以亂天常,自古九州之中無此也??湔Q大言,不本人情。叔季之世暗君亂主,莫不眩焉。由是政教不行,禮義大壞,鬼道熾盛,視王者之法,蔑如也。自此以來,代經亂禍,天罰亟行,生民死盡,五服之內,鞠為丘墟,千里蕭條,不見人跡,皆由于此。朕承天緒,屬當窮運之弊,欲除偽定真,復羲農之治。其一切蕩除胡神,滅其蹤跡,庶無謝于風氏矣。自今以后,敢有事胡神及造形像泥人、銅人者,門誅。雖言胡神,問今胡人,共云無有。皆是前世漢人無賴子弟劉元真、呂伯強之徒,乞胡之誕言,用老莊之虛假,附而益之,皆非真實。至使王法廢而不行,蓋大奸之魁也。有非常之人,然后能行非常之事。非朕孰能去此歷代之偽物!有司宣告征鎮諸軍、刺史,諸有佛圖形像及胡經,盡皆擊破焚燒,沙門無少長悉坑之?!盵3]3033

盡管北朝道教在經寇謙之、崔浩的推行過程中,由于政治或其他的原因,曾與佛教發生過上述激烈的沖突和流血事件,但是,佛教并未因此而禁滅,在太武帝駕崩后很快就得到恢復和迅猛發展,至孝文帝遷都洛陽之后更有取代道教成為“國教”的趨勢。不可否認,北朝道教經過寇謙之的清理整頓,從組織到教義都發生很大的變化,與統治階級的關系也更加緊密地聯系起來,這些,在北魏早期的碑銘中也有所體現。特別是至今仍矗立在河南登封市中岳廟的《嵩高靈廟碑》和原立于陜西華陰市的《大代華岳廟碑》,不僅是書法史上的顯赫名碑,“魏碑”的神品,更是上述史事的重要見證。

二、《嵩高靈廟碑》《大代華岳廟碑》

《嵩高靈廟碑》是北魏早期的重要碑刻之一,正書,有穿,碑陽23行,每行50字不等,碑首為圓首有雙龍浮雕,碑額陽文篆書四行八字:“中岳嵩高靈廟之碑”,石高213.1cm、寬99.5cm。碑陰7列,現存300多字,皆為官吏、技工題名,列9至29行不等,多漫漶難辨。碑雖較為完整地保留至今,碑上的字早剝泐嚴重,上部和中部已完全泐蝕,只有邊緣與下部少量文字可辨識?,F存河南登封中岳廟中?!夺愿哽`廟碑》雖然碑文漫漶,但原碑遺存至今,是著名碑刻,被歷代所重。

羅振玉《大代華岳廟碑跋》云:“此碑與中岳靈廟碑文字略同,惟將中間嵩華詞句換易而已也?!雹郜F據《大代華岳廟碑》內容造復原碑立于《嵩高靈廟碑》原碑旁?!夺愿哽`廟碑》原石可見其碑首圖像、碑陰、紋路等,無一不蘊含了豐富的歷史信息。存留整拓本也可完整直觀看出外貌形制,甚至善本還可見其石頭、周邊裝飾紋理圖案等,比只存有碑陽剪裱本的《大代華岳廟碑》價值更高。

“大代”即“大魏”。北魏建國初期,一直“魏”“代”兼用④。關于《嵩高靈廟碑》的書丹者,學者多有討論。由于碑文中有寇謙之的名字,于是康有為、楊守敬、吳玉搢等人認為此碑的書丹者為寇謙之?!稄V藝舟雙楫·卷四·十家第十五》贊曰:“奇古莫如寇謙之?!盵2]170《中國書法鑒賞大詞典》亦將其歸在在寇謙之所書中,“傳世書跡有《嵩高靈廟碑》”[3]?!吨袊鴷ㄈと龂鴥蓵x南北朝碑刻卷》亦持此說⑤。此外又有寇謙之門徒說、崔浩或其門徒等說。

關于立碑目的與內容,與上文《大代華岳廟碑》所述幾乎一致,與以失傳的《大代恒岳廟碑》也應大致一樣,具有很強的政治目的,為了宣揚北魏政治統治地位。在華岳、嵩岳、恒岳廟立碑,在境內名山建廟行天子祭天之禮,昭告天下,頌揚統一北方功德。吳玉搢《金石存》在碑跋中博引史籍,認為《嵩高靈廟碑》是為紀念寇謙之,主要目的是頌揚他創立的新天師道。也有學者認為此碑主要是歌頌寇謙之,碑文內確提到寇謙之的功德,但是這并非碑文的重點。

《嵩高靈廟碑》書法也與《大代華岳廟》碑類似,但其書法被更多歷代大家看到并高度評價,被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中評碑陽為“高品上”[2]139,碑陰為“神品”[2]138?!稄V藝舟雙楫》稱“高簡”[2]58“奇古”[2]61?!吨兄萁鹗肌费裕骸白煮w近拙而多古意?!毙熳詮姟妒叹w錄》曰:“是碑書法結體奇古,用筆剛柔相濟,是魏碑中之上品?!盵4]

三、《暉福寺碑》

《暉福寺碑》正書,螭首,有穿,碑額為陽文篆文,3行9字,為“大代宕昌公暉福寺碑”。碑陰一列九行⑥。背身造型奇特,下端似有腰身,碑座為長方形?!氨ǜ?94厘米,寬90厘米?!盵5]碑文24行,行44字不等,全文787字。張彥遠《善本碑帖錄》云:“因歷代本地人惑于風水吉兇而禁拓,拓則有災,故碑字涂灰。有拓本極劣,且較少,民國后拓本多?!盵6]民國李涵礎文中稱:“趙乃令匠摹拓,使帖賣出售,借以籌響,每張價五元或二元。但非遇精拓本,字多模糊,惟全文僅三四字不能讀?!盵7]至此,民國拓本開始流傳。

《暉福寺碑》是北魏名碑,歷代著錄頗多。對其釋文的有:《關中石刻文字新編》《陜西金石志》《澄城縣附志》。宋趙明誠《金石錄》、毛鳳枝《關中石刻文字新編》《關中金石文字存逸考》、清孫星衍《寰宇訪錄》、王壯弘《增補校碑隨筆》、武樹善《陜西金石志》、楊震方《碑帖敘錄》、張彥生《善本碑帖錄》等都有對其的記載。

碑文上記載“歲在戊辰七月己卯朔一日建”,此碑建于太和十二年(488年)七月一日。王慶時在其家鄉馮翊(今陜西大荔縣)李潤鎮(今澄城縣北北寺村)立暉福寺,刊石立此碑?!冻纬强h志》載:“暉福寺碑在澄城縣北北寺村?!笨蓮摹督鹗洝贰跺居钤L碑錄》《善本碑帖錄》等中得到立碑地點的驗證,今移至西安碑林。

《暉福寺碑》主要記載了宕昌公王慶時“為二圣造三級佛圖各一區”的功德,其為孝文帝與馮太后祈福造三級佛圖,“邑里感惠訓之城,遂鐫石立言,式揚暉烈”。碑陰同時為其父兄世子祈福。宕昌公王慶時史記有傳,本為關中羌族豪強,后成為北魏名臣,此碑保存較為完整,兼有史料與藝術等價值,為北魏名碑、亦為早期重要碑刻之一。

《暉福寺碑》駢散并作,文采飛揚。撰文者傅思益嫻熟地運用儒家和佛道經典,描寫佛寺營建生動傳神,既闡發了對文明太后和孝文帝的熱烈贊頌。對佛祖的虔誠祈福,也表達了立碑者“徽聲播于管弦、刊跡流于后昆”的初衷。寺廟遺址雖然已經蕩然無存,據碑中的描述還可以想象當時富麗堂皇的景象。正如碑文所云:“規崇爽塏,擇形勝之地?!薄办汗︿勄?,窮妙極思。爰自經始,三載而就。崇基重構,層欄迭起,法堂禪室,通閣連暉。翠林淥流,含榮遞映?!饍x赫曜,彩絢光備?!北暮竺娴乃难皂炘~更是聲情并茂,韻律鏗鏘,與優美的書法融為一體,可謂詞翰并美的北碑杰作。

立碑者王遇本是北魏有名的建筑師,此碑也具有較高藝術水平?!稌煾K卤房?,筆畫已基本為楷法,基本徹底脫去隸書寫法,康南海評其“渾穆高古,為魏碑上上品”。用“古樸”“高簡”來形容此碑是準確的,此碑碑額是虺頭垂薤篆書,與《司馬金龍墓表》篆額相似,比其更規整樸質。碑陽書法也盡顯樸雅端莊,生動溫婉似大家閨秀。

要之,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道教繼續發展的重要時期,北魏統一北方之后,為了消除漢人的民族隔閡,并加速以鮮卑族為主的少數民族的漢化進程,加大了借用宗教力量以推進其民族文化融合的的政策力度。道教作為漢族的本土宗教,首先被得到北魏鮮卑族拓跋部的信奉與推崇,佛教也得到北魏政權的高度重視。北魏初期的佛道教信仰對其時的政治文化影響深刻,也對石刻文獻書法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佛道教信仰豐富了北魏初期石刻書法面貌。至今仍矗立在河南登封市中岳廟的《嵩高靈廟碑》和原立于陜西華陰市的《大代華岳廟碑》,和建于太和十二年《暉福寺碑》等,就是記載北魏初期政治文化內容和體現石刻書法價值的重要作品,具有重要的學術文化價值。

注釋:

①《魏書·釋老志》:崔浩獨異其言,因師事之,受其法術。于是上疏,贊明其事曰:“臣聞圣王受命,則有天應。而《河圖》、《洛書》,皆寄言于蟲獸之文。未若今日人神接對,手筆粲然,辭旨深妙,自古無比。昔漢高雖復英圣,四皓猶或恥之,不為屈節。今清德隱仙,不召自至。斯誠陛下侔蹤軒黃,應天之符也?!?/p>

②《魏書·釋老志》:“真君三年,謙之奏曰:‘今陛下以真君御世,建靜輪天宮之法,開古以來,未之有也。應登受符書,以彰圣德。世祖從之。于是親至道壇,受符錄。備法駕,旗幟盡青,以從道家之色也。自后諸帝,每即位皆如之。恭宗見謙之奏造靜輪宮,必令其高不聞雞鳴狗吠之聲,欲上與天神交接,功役萬計,經年不成。乃言于世祖曰:‘人天道殊,卑高定分。今謙之欲要以無成之期,說以不然之事,財力費損,百姓疲勞,無乃不可乎?必如其言,未若因東山萬仞之上,為功差易。世祖深然恭宗之言,但以崔浩贊成,難違其意,沉吟者久之,乃曰:‘吾亦知其無成,事既爾,何惜五三百功?!?/p>

③羅振玉跋語亦收錄于《雪堂金石文字跋尾》卷二,題為“代華岳廟碑跋”,文字稍有不同。民國印本,國家圖書館藏本。

④“時方士祁纖奏立四王,以日東西南北為名,欲以致禎吉,除災異。詔浩與學士議之。浩對曰:‘先王建國以作蕃屏,不應假名以為其福。夫日月運轉,周歷四方,京都所居,在于其內。四王之稱,實奄邦畿,名之則逆,不可承用。先是,纖奏改代為萬年,浩曰:‘昔太祖道武皇帝,應天受命,開拓洪業,諸所制置,無不循古。以始封代土,后稱為魏,故代、魏兼用,猶彼殷商。國家積德,著在圖史,當享萬憶,不待假名以為益也。纖之所聞,皆非正義。世祖從之?!蔽囊姡郾饼R]魏收:《魏書·列傳第二十三崔浩》,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第822頁。

⑤孫伯翔、吳鴻清:《中國書法全集·三國兩晉南北朝碑刻卷》,北京:榮寶齋出版社,2005年。此書未收入《大代華岳廟碑》,又誤北周趙文淵書《華岳頌》為《大代華岳廟碑》,見該書第14、65、501-502頁。

⑥碑陰錄文可見《澄城縣附志》第十卷。

參考文獻:

[1]魏收.魏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4.

[2]康有為.崔爾平,校注.廣藝舟雙楫注[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6.

[3]劉正成.中國書法鑒賞大詞典[M].北京:大地出版社,1989:201.

[4]徐自強.北京圖書館藏石刻敘錄[M].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78.

[5]詹望.北魏《宕昌公暉福寺碑》概說[C]//陜西碑石墓志資料匯編.蘭州:西北大學出版社,1995:366.

[6]張彥生.善本碑帖錄[M].北京:中華書局,1984:63.

[7]李涵礎.記魏宕昌公暉福寺碑[J].考古,1936(1):98-99.

作者簡介:劉迪,博士,中國國家博物館在讀博士后,鄭州大學書法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書法學、石刻書法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