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標下合作學習模式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

2024-04-07 11:00王紅燕
天津教育·下 2024年2期
關鍵詞:新課標美術素養

王紅燕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在推進素質教育的發展方向上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新課程標準的出臺對小學美術教學提出了更具挑戰性和發展性的要求,明確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文化理解等核心素養,要求在美術教學中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提供實踐與表現藝術的機會,以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和藝術修養。

在傳統的美術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是知識的傳授者,學生則處于被動接受與模仿的地位,這種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創作和表達能力的發展,而合作學習模式則為小學美術教學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合作學習模式能夠引導學生在團隊合作中共同探索、研究和創作,通過小組間的交流與合作,幫助學生彼此啟發、互相學習,從而培養其創造力和審美能力,因此合作學習模式逐漸成為小學美術教師開展教學的重要方法。但從目前情況來看,小學美術教學中應用合作學習模式的效果仍有待提升,本文旨在分析新課標背景下小學美術教學如何發揮合作學習模式的作用,以合作學習強化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并提出具體應用策略。

一、相關概念綜述

(一)小學美術新課標內涵

2022年,教育部頒布了《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新課標),在新課標中,音樂、美術、舞蹈、戲劇、影視不再互相獨立,而是共同遵循新課標要求。新課標更強調學生的藝術學習規律,將課程分為三個階段,其中1-2年級為藝術綜合,3-7年級以音樂美術為核心,以戲劇、舞蹈和影視為拓展,8-9年級以學生自選藝術課程為主,因此,自2022年起,美術教育作為藝術教育的一部分出現,不再擁有單獨的課程標準。此外,新課標進一步明確了美術課程在內的藝術課程核心素養,包括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和文化理解,體現了藝術類課程的素質教育內核?;诖?,小學美術新課標內涵可以從三個角度總結:適應學生發展規律,分層分段設計課程;聚焦藝術核心素養,實現多種藝術綜合;關注學生藝術體驗,打造學生創新思維。

(二)合作學習模式的概念

合作學習模式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合作完成任務和學習活動的一種教學模式,最早在20世紀70年代在美國被大規模應用,現如今已經成為全球范圍內通用的課堂教學方式。合作學習模式強調積極互依、個人責任、互動、團隊合作技能與團隊進度,能夠讓學生完成更復雜的任務,或者在任務中獲取更多經驗,相較于傳統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平均學習保持率更高。

在美術教育領域,合作學習模式可以促使學生在創作過程中相互交流、分享觀點,從而促進彼此的學習成長。在合作學習模式下,學生共同探討藝術作品、藝術表現形式和藝術技巧,互相借鑒彼此的創意,同時共同解決在創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通過與同伴合作,學生不僅可以從他人的經驗中受益,還可以培養團隊合作能力、交流協商能力和自我表達能力。

二、新課標背景下小學美術教學應用合作學習模式的意義

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小學美術教學應用合作學習模式具有重要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培養綜合能力

新課標提倡重視學生核心素養,大力開展素質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綜合素質,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應用合作學習模式能夠促進學生在美術教學中的綜合能力發展,包括觀察力、表達力和創造力,從而使學生在藝術學習中獲得全面發展。

(二)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新課標中,學生應當作為課堂的主體,以自主、探究、合作、實踐的方式參與學習,而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應用合作學習模式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展開討論、合作創作,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自主學習能力和團隊協作意識,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成為學習的主體。

(三)增強交流互動

新課標精神不僅體現在學科核心素養,更體現在學生全面成長和教師全面育人當中,交流互動作為學生社交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未來學習、生活乃至工作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小學美術教學中采用合作學習模式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使學生在美術學習中產生更多的思想碰撞,激發創新靈感,同時促進學生溝通表達能力的提升。

(四)促進情感認知

美術教育的本質是學生情感的體驗與情感的實踐,分析小學美術核心素養可以發現,不論是審美感知、藝術表現還是文化理解都離不開學生的情感認知作為支撐。而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合作學習模式能夠促進學生主動理解美術、感受美術、創造美術,有效提升學生的情感認知水平,讓學生真正認識并主動欣賞藝術之美。

三、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應用合作學習模式的路徑

在新課標背景下,雖然小學美術教師的教學方式發生了較大轉變,教學質量有所提高,美術課程地位進一步提升,學生接觸美術的機會更多,也更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仍然存在小組劃分難度大、核心素養體現不全面、教學主題與核心素養脫節等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小學美術教師落實合作學習模式應當遵循培養學生核心素養、賦予學生主體地位、調動學生興趣的原則,發揮合作學習模式的作用,用更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更良好的學習氛圍、更合理的小組劃分方式、更明確的教學合作主題以及更完善的評價體系開展教學工作。

(一)基于學生主體地位進行小組劃分

小組劃分的合理性決定了小組內學生的學習參與度,同時小組內學生的平均能力以及單個學生的能力上限決定了小組合作解決問題的水平,因此劃分小組時教師應當從學生角度出發,結合學生的能力,思考分組是否能夠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否能夠調動學生興趣、是否能夠引導學生參與到探究實踐當中。

首先,開展合作教學之前,教師應當對班級內學生的能力有清晰、明確的認知,了解每個學生的能力突出點、學習能力水平、性格以及興趣愛好,這是合理劃分小組的基本保障。其次,分配學習小組時,教師需要將小組規模與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分析,根據教學內容要求以及教學任務的特點確定小組人數,如分組個人繪畫這種學生相對獨立的活動任務可以適當擴充小組人數,為每個小組分配不同的繪畫主題,既能降低教學壓力,又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而對于分組合作繪畫這種多個學生合作完成一幅畫作的活動任務,則需要根據畫幅、畫作難度以及教學目標適當調整人數,在確保每位學生共同參與繪畫、能夠在時限內完成畫作的基礎上,根據各組學生的能力差異進行動態調整。最后,分配學習小組時,教師應遵循能力互補原則,將具有不同優勢的學生分到同一小組,在發揮學生優勢的同時提高學生創意實踐能力以及協調合作能力。

例如,在人美版小學五年級第十五課《山水畫》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擁有國畫繪畫功底的學生、繪畫興趣濃厚的學生、審美水平較高、性格開朗的學生與缺少美術興趣的學生放在同一組,由審美水平較高的學生為小組提供繪畫思路和作品評價,由繪畫興趣濃厚的學生帶動組內創作的積極性,由擁有國畫繪畫功底的學生負責核心部分的創作,由此帶動缺少美術興趣的學生參與到繪畫中,逐步建立美術興趣。

在分組設計時,教師應當從宏觀角度分析各組平均能力的差距,盡量讓各組美術能力一致,確保教師布置教學任務時各學習小組都能順利完成。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學生能力出眾、美術功底優秀、審美水平較高,甚至遠超其他學生,面對此類學生時教師要綜合考慮學生能力與其他學生的差距、學生心理活動以及參與小組合作任務的積極性。

(二)圍繞核心素養設計教學合作主題

在新課標背景下,合作教學模式應當以體現核心素養為教學原則,并圍繞核心素養設計合作主題,讓合作教學模式能夠滿足新課標的教學目標要求。

第一,設計教學合作主題之前,美術教師首先要明確新課標提出的核心素養,包括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和文化理解;其次根據核心素養內涵確定教學目標,再將教學目標帶入合作學習模式中,確保合作學習主題以及合作任務能夠體現核心素養。第二,基于核心素養,美術教師可以設計具有啟發性和探究性的合作主題,如“我們的校園之美”“童話世界自由創作”“以色彩傳遞情感”等,這些合作主題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促使學生通過合作共同探索美術表現形式,創作美術作品。第三,美術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合作活動,如小組間合作創作、主題性展覽布置等。在合作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享想法、相互借鑒、共同討論,從而培養學生的藝術表現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第四,在合作學習過程中,美術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和評價他人的作品,促使學生形成獨立的審美觀點,提高學生的審美情感體驗和判斷力。第五,美術教師還可以結合其他學科設計跨學科合作主題,如語文與繪畫的結合、科學與造型的結合等,促使學生在跨學科合作中得到更全面的素養提升。

例如,在六年級上冊第12課《神州風采》教學中,教師可以基于課程主題思考四項核心素養的體現性,其中各地區的人文景觀和自然遺產具有別樣的美感,能夠提高學生的審美感知能力;“思考與討論”板塊中的問題能夠為教師提供培養學生文化理解能力的接口;圍繞文化遺產的藝術創作能夠提高學生的藝術表現能力和創意實踐能力。隨后確立“通過思考理解文化,通過創作表達藝術”的主要教學目標,并開展“我了解的文化遺產”小組合作任務,允許學生通過繪畫、板報、剪紙等多種方法宣傳文化遺產,體現文化遺產的地理位置、歷史背景與藝術價值的同時,向他人傳遞保護文化遺產的思想。該合作主題覆蓋了核心素養的所有維度,更開放的結構也為學生提供了更多實踐路徑和創新空間。

(三)結合學生興趣構建多樣的教學方法

在新課標背景下,小學美術教師可以結合學生興趣,構建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在使用合作學習模式開展美術教學時,激發學生的藝術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首先,美術教師可以通過問卷調查、小組討論等方式,了解學生對藝術的興趣和偏好,如學生對于不同藝術風格、題材和材料的喜好,并根據學生的興趣特點,針對性地設計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其次,根據學生的興趣特點,教師可以制定個性化的任務,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題材或藝術風格進行創作,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和主動性。再次,教師應跳出“美術課程=繪畫課程”的傳統思維,引導學生使用繪畫、雕塑、拼貼等不同的表現形式展示作品,多樣化的展示方式可以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最后,教師可以將教學活動由課堂內延伸至教室外,采用戶外踏青速寫等多種方式開展合作任務,讓教學更加靈活,更能夠調動學生的興趣。

例如,在六年級上冊第四課《線描中的黑白對比》教學中,教師便可以結合第一課《建筑藝術的美》,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將學校教學樓作為實踐場景,先讓學生觀察教學樓的明暗區別,再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讓各小組討論線描畫創作建筑主題作品的方式,以及想要體現的風格,使用線描畫開展創作。學生在戶外環境中能夠產生更加濃郁的興趣,從而更積極地參與到創作中。

(四)利用良好氛圍提高合作學習質量

所謂良好氛圍并不單指教學情境,還包括學生在課堂中的感受,比如是否能夠得到應有的尊重、是否擁有參與創作的空間以及表達意見的機會。良好的氛圍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賦予學生更強的自信心,提高組內學生合作質量乃至合作教學質量,因此,教師應從多個角度構建良好的課堂氛圍。一方面,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合作學習,并給予其肯定和獎勵,從學生創作作品的投入程度、獨特性以及進步幅度等角度出發,避免以藝術價值評判學生作品。激勵機制可以激發學生的合作意愿,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從而更積極地投入合作學習;另一方面,美術教師應創設一種開放包容的學習環境,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無論是解決合作中的分歧還是創造性思維,學生都應該感到自己的意見被尊重,并有機會分享和交流,由此為學生提供自由發言和自由創作的空間,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在合作活動中發揮創意、實現藝術表達。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新課標的指導下,小學美術教學改革迎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本文立足于新課標和素質教育背景,以合作學習模式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為切入點,深入剖析了新課標對小學美術教學的要求,以及合作學習模式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價值,同時提出小學美術教學中應用合作學習模式的可行路徑。希望未來能夠有更多研究者關注這一領域,為小學美術教學的改革和發展貢獻更多的力量。

猜你喜歡
新課標美術素養
歡迎訂閱4-6年級《新課標 分級閱讀》
體現新課標 用好新教材
歡迎訂閱4-6級《新課標 分級閱讀》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四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三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八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七測
創意美術
創意美術
創意美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