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合教育?展音樂風采

2024-04-07 12:17許鄧蘭
天津教育·下 2024年2期
關鍵詞:學科融合音樂

許鄧蘭

新課程改革的推進賦予了小學音樂學科教育更多的使命。音樂學科本就兼具理論性、人文性與藝術性的特點,與傳統文化緊密相連的同時,與其他各個學科的教育也密切相關。因此,小學音樂教師應正確認識到融合教育的意義,明確跨學科融合的原則,積極探索小學音樂教學中進行融合教育的策略,以更好地保障學生全面發展。

音樂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有著非常積極的促進作用,是小學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其他學科共同作業,有益于學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實現全面發展。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對小學音樂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倡導學科融合,無論是音樂學科的教育理念,還是教材內容與教學模式等都進行了改革。新時期的育人工作以促進學科的融合發展,充分發揮各個學科的優勢,共同實施育人方略為主要方向。小學音樂教師要積極響應新課標提出的“學科綜合”思想,積極推進音樂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融合教學,互相融合、互相促進、互相補充,以獲得更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因此,小學音樂教師在教學中必須以新課標理念為指導,重視音樂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融合教學,積極探索更多新的符合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育人模式,有益于小學生在綜合性的學習中實現全面發展。

一、小學音樂教學中學科融合的意義

(一)有助于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欲望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融入其他學科知識,可以呈現出不同形式的音樂教學,讓學生獲得嶄新的、奇特的體驗,從而提高其探索知識的積極主動性。同時,音樂教學中所融合的多學科知識,很多是學生接觸過的或者已經學過的知識,再通過音樂的形態呈現出來,給他們驚喜的同時,還能激活他們的好奇心理,從而激發他們探索知識的強烈欲望。

(二)有助于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

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采用學科融合的教學策略進行教學,有利于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文化底蘊也會更加豐富,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文化修養的有效提升。如音樂與語文學科知識的結合,加深學生對音樂情感感知的同時,還能讓他們深刻地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在,對民族音樂、人文風情等方面有更多了解,從而開闊眼界;而音樂與科學知識進行結合會讓學生發現其實現實生活與音樂之間也存在著密切聯系,從而主動去了解更多的科學知識,豐富知識積累。如此,通過學科融合教學的實施,學生的知識積累會更加豐厚,文化底蘊也隨之愈加深厚。

(三)有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學科融合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如將角色表演與音樂教學相融合,有助于學生對不同音樂中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適用于何種情境中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放大進行準確了解;融合語文學科知識,學生可以嘗試改編古詩詞,將其創作成音樂作品,以實現知識拓展延伸的目的??梢?,學科融合教學有利于學生創造能力的激發,有助于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二、小學音樂學科融合教學的原則

(一)主體性

小學音樂應遵循主體性原則,依據新課標理念實施學科融合教學。首先,教師要全面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認真觀察并分析他們的愛好,在此基礎上確定教學融合的主要方向,以提高學生自主參與音樂課堂的積極性。對相關資源也要認真篩選,確定最佳的實施融合教學的契機;其次,根據學生的實際學情與成長需求實施學科融合教學,以保證學科融合教學的有效性。

(二)自然性

小學音樂學科融合教學應在遵循自然性原則的基礎上,秉持新課標理念展開。首先,各學科之間的自然融合,既能促進各學科知識之間相輔相成,又能自成一體,有效降低理解難度,使其將學科知識進行自然關聯,最終融會貫通;其次,教師可以采取自主教學、生成式教學等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使其在學習過程中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有利于加深他們的學習體驗和感悟,提高學習的主動性。

(三)合理性

首先,教學內容要合理地融合,教師應根據學生當前的身心發展特點,結合他們的實際認知水平精心篩選知識內容,避免增加學生的學習難度,降低學習效率;其次,合理的內容占比需要以音樂知識與技能為中心,再合理地融入其他學科中相關的知識技能,不僅能夠突出教學重點,還能更好地明確教學目標,從而讓音樂學科的育人功能得到充分發揮。

三、小學音樂教學中學科融合教學的具體策略

(一)融合姊妹藝術,煥發音樂光彩

1.結伴繪畫,提高審美。

音樂和美術是我國美育的兩大主要學科,二者相輔相成、相互滲透??梢哉f,美術是音樂的直觀體現,音樂則是美術的動態表達。因此,在教學中,音樂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聆聽音樂去感受美術繪畫中的色彩,通過欣賞美術作品判斷音樂中所要表達的情感,以加深學生的音樂體驗。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梅花》時,教師可以播放同名歌曲《梅花》,引導他們隨著音樂畫旋律線,并將旋律線創作成圖片,自己動手繪制寒雪中的冬梅傲然綻放的畫面,以幫助他們更好地了解冬天的自然美景,感悟整首歌曲對冬梅不畏寒冷、傲然綻放的精神的歌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隨著音樂的旋律思考,感悟歌曲的真實含義,以更好的狀態走進美術殿堂。音樂與繪畫的有機融合不僅讓學生的心靈受到撞擊,在欣賞美術作品的過程中加深對音樂韻味的了解,而且在聆聽音樂的過程中了解了更多的繪畫之美,奠定了提高審美能力與創新精神的扎實基礎。

2.結伴舞蹈,舞動人生。

音樂與舞蹈相扶相伴,音樂是舞蹈之魂,舞蹈是音樂之聲。教師只有充分了解音樂的特點,從藝術表現形式入手,才能將音樂與舞蹈進行融合。教師在音樂教學中通常以播放優秀的音樂作品和示范演唱兩種方式為主,但是這兩種方式的最終教學效果并不理想,教學方式枯燥、單一,很難激發學生探索的欲望。對此,教師可以根據自身教學經驗,結合實際學情,適當地釋放學生天性,如從民族舞蹈入手,引領學生體會音樂情感,感受音樂中所描述的場景,學習民歌。

例如,在教學《金孔雀輕輕跳》時,首先,教師可以播放一段傣族舞蹈,鼓勵學生隨著視頻中的畫面學習傣族舞蹈的經典動作;其次,提出問題:“這首歌的特點是什么?描述了什么樣的場景?”由于學生之前已經學習過傣族舞蹈的經典動作,因此教師可以讓他們再次隨著音樂舞蹈,讓他們在感受音樂的同時,用肢體語言表達自己所理解的音樂。最后,從本首歌的內容出發,教師用生動的語言為學生描繪金孔雀的形象,并設計相應的表演任務,讓各小組學生學習模仿孔雀進食的動作、梳理羽毛的動作以及形態,以促使他們在肢體語言的模仿中加深對歌曲含義的理解,鍛煉其創造思維的同時,提高其對音樂情感的感知能力。

3.結伴表演,故事呈現。

在教學中,小學音樂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角色扮演加深對音樂中故事情感的感受。例如,結束《保衛黃河》的欣賞之后,教師為各小組布置了以下任務:結合你對這首音樂的理解,與小組成員共同創編一個相關小故事,并將這首音樂融入故事中,再進行角色演繹。展示這首歌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自強、自律能力,因此學生在創編故事時也要從這一目的著手。有的學生結合生活元素創編了以下故事: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了困難,一籌莫展的時候,旁邊好玩的游戲也在不斷地向他“招手”,這讓他很難受,左邊是游戲,右邊是學習,到底是先玩游戲,還是先把眼前的困難解決掉呢?最終,他還是選擇先解決眼前的困難。這時《保衛黃河》作為背景音樂,也隨著他的推演思路被慷慨激昂地播放出來。這樣,不僅能夠充分體現學生對這首歌曲的理解,還能體現他們對生活的理解。因此,音樂與表演相結合,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意識,幫助其深入掌握賞析音樂的技巧。

(二)相約人文知識,解讀人間百態

1.融合文學,感悟意境。

一部優秀的音樂作品不僅歌詞優美,意境也極為深遠。學生只有正確理解歌詞文字,才能獲得深刻感悟,才能更準確地把握音樂作品的韻律與意境,從而真正感受到音樂的藝術、韻律以及意境之美,進而真正實現減負增效。因此,小學音樂教師應積極探索音樂教材和語文學科之間的聯系,充分利用學生的語文能力及知識提高音樂教學效率。

例如,兒歌《詠鵝》是根據駱賓王的同名古詩創編的,四句式的結構,流暢的旋律,五聲宮的調式。小學生的音樂基礎大多非常薄弱,理解能力有限,因此,為了讓學生對音樂作品中的意蘊有更恰當的理解,教師可以適當地融入語文學科知識,引領學生將已經掌握的識字和理解等能力遷移到音樂教學中,并加以應用,從而更好地體會音樂作品中“鵝”的自在悠閑,感知我國優秀詩詞的韻味,從而激發其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情。

2.融合數學,勞逸結合。

要想降低教學難度,音樂教師可以合理地引入數學知識,實現數學學科與音樂學科的有機融合。在教學音樂節拍、旋律及樂理等方面的內容時,教師可以提煉出音樂作品中蘊含的數學知識,引導學生探索數學與音樂相結合之后所發生的奇妙變化,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產生思維碰撞,還能實現勞逸結合,減輕課業負擔的同時,保障他們身心健康成長。

例如,在教學《猜一猜誰在敲》時,教師可以設計趣味十足的課堂游戲活動:首先,挑選四個不同的動畫角色,每個角色搭配相應的節奏;其次,教師帶領學生拍出這四種節奏,并引入游戲活動,教師負責拍節奏,學生則負責猜角色,之后教師與學生調換角色,回答正確的學生會獲得相應的獎勵,回答錯誤的則要接受懲罰。最后,為了更好地提高課堂游戲的趣味性,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綜合掌握,教師可以將數學中的《位置》一課知識融入游戲中,由教師拍節奏,選擇A學生回答角色名稱,若回答正確,則繼續選擇B學生回答與節奏相對應的角色,并說出A和B的具體位置,以此類推。這種教學設計不僅會有效增加課堂教學內容的趣味性,還能將數學知識與音樂知識有機融合,鞏固學生對位置知識的掌握,鍛煉學生靈敏度的同時,有效降低學習難度,使其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3.融合道法,激發共鳴。

情感所賦予人的影響大多是雙重的,在某種情境下可以發揮引動、定向、激勵、強化的作用,對學生參與音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會有直接影響,因此也可以說是教學成功的催化劑。小學是培養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的黃金時期,也是培養學生良好道德素養的關鍵期,因此,音樂學科與道法課程的相互融合有利于強化學生的情感教育,讓他們在音樂精華的熏陶中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感以及高尚的情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例如,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等歌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播放一些抗日戰爭的視頻,并配上相應的音樂,再展示當代中國人當家做主之后所發生的一系列改變,并配以激勵人心的音樂,以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增強其自豪感,從而促使他們在學習歌曲時產生更加強烈的情感共鳴。

(三)相伴體育學科,共促健康發展

小學生大多活潑好動,喜歡做游戲,這時音樂教師就可以在教學中配合恰當的聲勢動作,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緩解長時間坐著不動的枯燥感,鍛煉身體的協調性,提高音樂感知能力。小學音樂與體育的融合教學方式有很多種,其中最常見的就是體育舞蹈。例如,在教學《左手右手》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隨著音樂節奏拍手,感受其中所表達的情緒,釋放活力的過程中,學生也進行了一定的體育鍛煉,情緒表達能力也會有所提升。在音樂律動中,學生的節奏感會隨之增強,牢牢掌握歌曲旋律的同時唱好這首歌曲。而在學習《男兒當自強》這首歌時,學生對“前半拍休止符”的掌握不是很好,教師可以在教學生演唱歌曲的過程中,引入武術類的動作,如跺腳、扎馬步、出拳等,以幫助他們唱準節奏,加深對“少年強則中國強”精神的領悟,激發其愛國熱情。

四、結語

總而言之,學科融合教育已經成為新時代教育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但是學科融合并不是簡單地將幾個學科的知識內容隨意拼湊,而是要深入挖掘各學科之間相同知識的交叉點,圍繞音樂學習,充分發揮其他學科的優勢,使其更好地為音樂教學服務,從而幫助學生加強對相關知識的全面掌握。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必須理清音樂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的關系,全面整合跨學科的知識點,構建新穎、有趣的音樂課堂,讓學生真正愛上音樂,提高學習音樂的能力,培養良好的音樂素養,從而奠定全面發展的堅實基礎。

猜你喜歡
學科融合音樂
【學科新書導覽】
村企黨建聯建融合共贏
融合菜
土木工程學科簡介
從創新出發,與高考數列相遇、融合
《融合》
“超學科”來啦
音樂
論新形勢下統一戰線學學科在統戰工作實踐中的創新
音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