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元素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融入

2024-04-08 03:15李鴻忠
電腦迷 2024年2期
關鍵詞:生活元素生活情境小學數學

李鴻忠

【摘? 要】 新課程標準提出了一系列的教育要求和標準,尤其強調凸顯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一切教學活動要從學生主體出發。數學作為一門抽象性學科內容,教師在教學期間也應注重貼合學生群體,關聯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融入豐富的生活元素,刺激學生數學學習興趣,以豐富數學教學素材,幫助學生理解數學語言。文章將著重分析生活元素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融入原則以及融入路徑,希望能夠為數學教育工作者提供建議,為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奠定基礎。

【關鍵詞】 生活元素;小學數學;融入原則;生活情境

現如今,在新一輪教育改革的持續推進下,小學階段的數學教育工作要以核心素養為培養目標,聚焦學生的發展需求,逐步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引入更多豐富的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讓學生能夠在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下,完成數學知識的探索學習任務。

一、生活元素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融入價值

(一)輔助理解數學語言

小學階段是學生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各項學習能力和素養仍在不斷培養之中。尤其面對數學這門具有較強抽象性的學科內容,學生學習難度大,并且自主理解存在較大的困難,很多抽象的數學語言更是模棱兩可。而生活元素的融入和滲透,能進一步拉近學生與數學學科的距離,減少數學學科學習的神秘性,更重要的是通過生活元素,能更好地貼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思維特征,降低學生對數學知識理解的難度。加之數學本身與生活密切關聯是對部分生活事物的高度概括總結,適當將生活元素融入教學之中,必然可以提高學生對相關數學事物的理解效果,強化整體教學成效。

(二)激發數學問題意識

除輔助理解數學語言外,將生活元素融入小學數學學科教育中,還將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數學問題意識。相較于教師提出問題而言,由學生群體自主提出問題是極為難能可貴的,教師如若能在教學期間喚醒學生的問題意識將顯著提升課堂培養成效。但傳統數學教學模式容易局限學生的思維,影響學生問題意識的生成效果,適當融入生活元素,將解決這一難題,激發學生的主動探索學習意識,使其能夠從中生成探索求知欲望,久而久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形成強烈的數學問題意識極為有利。此外,借助生活元素的滲透,展開數學知識講解工作,還有利于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推進課堂探究思考進程,喚醒學生數學問題意識,提高問題思考能力。

(三)豐富數學教學素材

生活元素的滲透,能對現有教學內容進行補充,提供豐富的教學素材。雖然數學教學教材經過精心的修訂,其中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素材都精挑細選,具有極大的教育價值,但不可否認教材版面有限,能引入的教學素材,并不能完全貼合學生的認知情況。加之學生學情參差不齊,教師在教學期間往往需要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知識結構的掌握水平,靈活調整教學內容。此時適當將生活元素融入其中,便可做到豐富教學素材的成效,為數學教育工作提供極大的助力。而且數學本身與生活息息相關,教師在選用生活素材的同時,還將進一步豐富學生的學習情緒和情感體驗,借助全面且詳細的教學素材生活案例,引導學生由被動學習狀態,生成主動學習行為,提高教育教學的有效性。

二、生活元素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融入原則

(一)貼合性原則

在將生活元素融入數學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教師也需遵循一定的原則,才能避免出現應用偏差,影響實際教學成效。要始終遵循貼合性原則,所選取的生活元素能與學生日常生活相貼近,還要適應學生的認知特征以及年齡特征,滿足學習需要??紤]到學生群體存在個體差異,思維雖活躍,不同階段的學情特征各有區別,為此教師在進行生活元素滲透和融入期間,需要適當結合教材內容,圍繞學生的學情,進行生活元素挖掘,從中篩選出與學生相匹配的生活元素,從而構建高質量教學課堂,提高生活化教學的適用性特征。要注意的是,除了挖掘生活元素,融入數學教學內容中,教師也要注重教學方法的完善和改進,巧妙將生活元素作為教學方式的升級選擇,有效豐富課堂教學形式。

(二)真實性原則

開展數學教學活動期間,教師在篩選生活元素的過程中,也必須遵循真實性原則。本身生活元素滲透于數學教學工作中,其核心本質也在于幫助學生建構數學與生活之間的關聯。創設更貼近真實生活的教學環境,可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內容的理解,形成系統認知效果。但如若教師在選取生活元素期間,忽略了真實性原則,很有可能無法發揮生活化教學的優勢,不能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相符合,學生的主觀認知也仍停留在以往教學模式下,整體教學成效自然大打折扣。為此教師運用生活元素開展教學時,一定要遵循真實性原則,選取與學生日常生活關聯緊密的要素,保證各教學工作能夠有效開展,防止出現教學案例與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生活不相符的問題,影響教學價值。

(三)適度性原則

除以上關鍵原則外,想要切實發揮生活元素的優勢和價值,也應遵循適度性原則,在教育教學期間合理、適當地融入生活元素,既不能過多也不能過少,這樣才能保證生活元素服務于課堂教學。同時,部分教育工作者在教學期間有可能忽略生活元素滲透的本質目標,一味地追求新穎,追求特色,追求新奇,反而影響了學生對生活元素的感知能力,無法發揮生活元素對數學課堂的促進價值,這與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初衷相背離。為此,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期間一定要遵循適度性原則,選擇適當的生活元素,并在恰當的節點將其引入課堂之中,才能避免喧賓奪主,影響整體的教學水平。

三、生活元素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融入路徑

(一)挖掘生活元素,適切教學目標

基于以上分析,小學數學教師在運用生活元素,開展數學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應注重合理挖掘生活元素,適切教學目標。正如生活元素融入數學教學的一系列原則,教師在挖掘生活元素為課堂教學提供素材期間,一定要堅持立足教材,適切教學目標,才能確保生活元素對數學課堂教學的支持度。尤其當下,數學教材內部的教學內容大多精挑細選,具有較好的系統性。教師所選取的生活化元素,必須能夠與原有教材內容相適合,為達成預設教學目標而服務。例如,在“5以內數的加減法”教學活動中,教師分析本節教學目標,要求學生能夠初步形成數形結合的思想,并且學會10以內加減法的運算。為此,教師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篩選出了一些常見的生活實物帶到課堂上,如糖果、小型的玩具模型、彈珠等。隨后在正式教學活動中,要求學生能夠運用數一數的方式,掌握十以內加減法的運算技巧。學生在教師提供的生活素材下,學習興趣十足,紛紛活躍起來,課堂學習效果較為理想。如此,適當地挖掘生活元素能更好地為課堂教學服務,適切教學目標。

(二)融入生活問題,引入新知教學

在此基礎上,教師還應嘗試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為數學新知教學服務。尤其對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在學習數學新知識時容易存在畏難心理,而且主觀學習興趣不足,這就很容易影響學習成效,降低課堂教學效率。教師作為教學引導者,應巧妙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元素,喚醒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探索學習熱情,積極引導學生將自身已掌握的知識內容融入實踐探索期間,重新建構認知結構,完善數學知識體系。例如,在“折線統計圖”這節知識教學時,教師便可在課前預習的活動中,為學生布置一些與生活實際相關的探究問題,從而加強學生對新知探索學習的興趣。如讓學生提前調查家庭每周的支出情況、父母的收入情況、家里用電的度數等,并將調查數據集中收集起來,用于課上繪制統計圖表使用。學生在教師布置的這種與生活相關的實際探究活動中,能進一步加強對新知識內容的探索學習。隨后在正式教學期間,教師也可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方向,及時解答學生的學習疑問,提高教學效率的同時,也能強化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水平。

(三)應用生活語言,理解數學概念

除了以上教學辦法外,教師還可在教學過程中著重利用生活語言為學生解釋數學概念。本身數學概念較為抽象,很多小學生在理解上存在難點,很難上升到理性認知層面,這會為后續數學學習埋下隱患,造成學習瓶頸。為此,教師可嘗試發揮數學生活元素的優勢,引入生活語言,幫助學生正確理解數學概念,打破概念的認知局限,降低學習難度,逐漸從生活實際出發,完成數學語言的過渡任務。例如,在“百分數”知識教學時,當講解到利潤或折扣相關知識時,如若教師依照教材內部的定義向學生進行闡述,多數小學生都無法理解,此時教師便可將生活中一些常見的事項引入課堂,為學生解釋折扣的具體含義。如商場出現的打折,8折、9折等,將其與不同的百分數相匹配。這樣一來,學生便能較好地理解數學中的相關概念,達到從生活語言向數學語言過渡的效果。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進一步圍繞生活中的常見事項創設與百分數相關的問題,從而引導學生實現知識的過渡遷移運用。如“生活中超市購物打折原價多少?現價多少?”要求學生運用折扣的百分數運算方法,解決生活實際問題。這樣一來將進一步夯實學生對數學概念的認知,也能解決對數學概念理解的難題。

(四)探索生活情境,豐富教學手段

情境創設是數學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方法,其有利于幫助學生身臨其境地理解相關知識,也能刺激課堂教學成效。尤其對小學生而言,教師適當建構教學情境,可幫助學生獲取更豐富的學習體驗,符合其認知規律和發展特征。教師可將生活元素作為情境創設的素材,借助多種渠道構建生活化情境,從而豐富教學形式,也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深入探索學習效果。在建構生活化情境的過程中,教師可發揮多媒體教學設備的優勢,也可嘗試運用學生青睞的游戲教學方法,形成游戲生活化情境,從而提高整體情境的應用價值。例如,在“小數乘法”這節知識教學時,教師可提前利用互聯網搜索生活中一些有小數點的實際場景。如超市中不同商品的價簽,商場文具店中的價簽。隨后再為學生營造趣味游戲場景,要求學生參與課堂小超市的購物游戲,在指定的時間內完成要求商品的購買任務,并且要自行進行商品結賬。如此,通過挖掘生活元素建構生活情境,能顯著提高學生在數學知識學習中的體驗感,也能加深其知識的理解掌握和運用水平。

(五)設計生活作業,夯實鞏固教學

在運用生活元素開展教學期間,教師也可將作業作為一種切入點。本身數學作業是對課堂教學的一種檢驗,也能鞏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水平,教師如若能夠在作業布置上融入生活元素,可進一步提升學生對作業題目的完成興趣,也能強化鞏固效果。結合前期課堂教學的目標以及教學的情況嘗試,從其中剝離出有價值的生活元素,并將其納入數學作業之中。同時,要注意生活元素與作業形式的適切性,避免過度生硬的添加,影響學生的學習體驗感。此外,教師還要注意在布置帶有生活元素的作業時,應適當豐富作業的形式,避免停留在傳統作業模式下,影響學生完成作業的體驗感和積極性。例如,在“可能性”這節知識教學結束后,教師可為學生布置一則趣味的生活作業。要求學生回家后與父母一同進行玩骰子的游戲活動。兩人輪流擲一枚骰子,然后要將兩次骰子顯示的數相加,如若相加數字之和為5~9,則判定學生贏,否則判定父母贏,要求學生在游戲過程中詳細記錄數據。最后由學生分析數據評估這一活動的公平性。如此,通過設計趣味的生活作業,能夠進一步檢驗學生在課上所學知識的整體成效,也能提升課后作業的趣味性。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的教育工作,教師尤其要注重貼合學生的認知特征,逐步融入更多的生活元素,豐富數學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式方法,適應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讓學生群體能夠在教師的有效引導下,逐漸提升學習興趣,突破學習的重難點瓶頸,為后續更高水平的學習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姜麗娟. 淺析生活化元素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融入策略[J]. 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3(08):139-141.

[2] 唐興會.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融入生活元素的探究[J]. 成才,2023(13):39-40.

[3] 馬敏. 淺析生活元素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融入策略[J]. 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3(06):100-102.

[4] 馬有福. 生活元素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融入研究[J]. 求知導刊,2023(05):62-64.

[5] 張烽. 生活元素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融入策略探究[J]. 考試周刊,2022(46):76-80.

猜你喜歡
生活元素生活情境小學數學
生活元素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淺談
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探討
關于優化教學策略和建立空間觀念的實踐與思考
例談打造生活化物理課堂
淺析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培養數學意識發展思維能力的研究
關于生活元素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