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就業群體統戰工作研究

2024-04-08 05:33郭曉東
江蘇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新業態統戰工作江蘇

摘 要: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深入推進,以平臺經濟為代表的新業態逐步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新就業群體也隨之出現。新就業群體是新時代統戰工作的重要對象。從調查來看,當前統戰工作對于新就業群體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和不適應性。做好新就業群體統戰工作,需要在各級黨委統一領導下,按照“信任尊重、團結引導、組織起來、發揮作用”的思路,找準切入點和發力點,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提高基層治理水平,防范化解重大社會風險提供力量支持。

關鍵詞:新就業群體;統戰工作;新業態;江蘇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高度關注新業態發展,堅持網上網下結合,做好新就業群體的思想引導和凝聚服務工作[1]。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支持和規范發展新就業形態,加強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2]。新就業群體主要是指依托互聯網平臺就業的網約配送員、網約車駕駛員、貨車司機、互聯網營銷師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隨著互聯網經濟和社會消費升級,新就業群體日益成為靈活就業的“蓄水池”、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催化劑”、基層社會治理的“穩定器”。如何發揮統一戰線重要法寶作用,有序有效地把廣大新就業群體組織起來,加強引導、發揮作用,鞏固共同奮斗的思想政治基礎,凝聚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是統戰工作一項新課題和新的發力點。

一、新就業群體基本狀況

與傳統就業群體相比,新就業群體的人員構成以農村進城務工人員為主,還有大量下崗人員、退役軍人、自由職業人員以及部分高校畢業生,普遍具有“三低、兩高、一中”群體特征。

(一)年齡比較低,趨于年輕化

從調查來看:新就業群體的年齡以21歲至30歲的“90后”和“00后”群體為主,占47.8%;其次是31歲至40歲群體,占31.2%;甚至還有10.2%的人年齡在20歲及以下,超過41歲的人只占10.8%(見圖1)。這種年齡結構意味著他們有活力,思維活躍,創新意識和競爭意識比較強,也意味著他們對國情黨情社情可能了解不夠全面深入,對一些政策舉措容易產生誤解或偏見。

(二)學歷層次比較低,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不足

大部分調查對象僅僅是低層次的高中及以下學歷,占57.3%;其次是大專學歷,占28.6%;而本科、研究生等高學歷的人僅占14.1%,他們主要負責平臺企業的管理運營工作(見圖2)。由于學歷層次比較低,加上缺少時間和精力,很多人寧可閑暇時打游戲、刷抖音、追網劇等,也不愿意主動“充電”學習,導致他們的知識和技能難以適應社會需求,在市場競爭中經常面臨被淘汰的危險。

(三)黨員比例比較低,絕大部分屬于群眾

從政治面貌來看:81.2%的調查對象是群眾;中共黨員比例只有6.3%;共青團員占10.4%;而民主黨派成員和無黨派人士更是鳳毛麟角,僅占2.1%(見圖3)。由于黨員數量比較少,加之他們與平臺關系相對松散,基層黨組織覆蓋有限,存在一些口袋黨員、失聯黨員,難以發揮他們的先鋒模范作用。

(四)工作強度比較高,競爭壓力大

52.7%的人每天工作時長在8小時到12小時之間,40.7%的人甚至超過12小時,只有6.6%的人低于8小時(見圖4)。與此同時,相同或相似平臺企業員工之間業務競爭激烈。有的網約車司機為了搶單,甚至經常吃住在車上。長此以往,不僅影響他們的身體健康,而且影響他們的職業心態,這成為他們經常跳槽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職業流動性比較高,工作不穩定

新就業群體主要通過“網上注冊、平臺派單、線下干活”模式靈活就業,職業穩定性比較差。從“就業以來更換工作的次數”來看,他們整體呈現較強的流動狀態。其中,93.5%的調查對象至少更換過1次工作,31.5%的人更換過5次及以上工作,僅6.5%的人沒有更換過工作,這主要是剛入職不久的職場新人(見圖5)。職業流動性雖然是新就業群體受市場經濟利益導向和競爭機制影響的一種自發行為,但對于統戰工作而言,這不僅導致難以與他們建立長期穩定的情感紐帶,而且會導致統戰力量和統戰資源流失[3],從而加大統戰工作的難度。

(六)經濟收入大都處于中等水平,存在分化現象

從月平均收入來看,新就業群體大都屬于中等收入群體范疇。其中,83.7%的調查對象在3000元至8000元之間,11.1%的人超過8000元,但也有5.2%的人在3000元內,屬于低收入群體(見圖6)。需要注意的是,他們的月平均收入屬于毛收入,扣除衣食住行、子女教育、醫療保險等必要生活開支外,剩余有限,他們有時甚至面臨入不敷出的窘境。

二、新就業群體統戰工作基層實踐

C市屬于經濟發達城市,數字經濟、平臺經濟發展水平總體比較高,是新就業群體的集聚地,新就業群體總量約14萬人,不僅數量多、分布范圍廣、職業類型全,而且社會影響力比較大。C市按照“統戰工作對象聚集到哪里,統戰工作就跟進到哪里”的思路,把新就業群體納入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范疇,積極探索新就業群體統戰工作新路徑。

(一)以專項協調機制為制度保障,形成工作合力

發揮統戰工作“1+4”專項協調機制中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協調機制作用,圍繞“資源共享、工作共抓、活動共辦、品牌共創”目標,以統戰部門牽頭組織協調、成員單位聯合聯動,實現“黨建工作、統戰工作、群團工作、行業管理、社會治理”深度融合,一體化推進,不斷壯大工作合力。同時,為加強新就業群體勞動權益保護,統戰部門聯合工會、人社部門等,以快遞、外賣、網約車行業為重點,試點推進行業工會與行業協會、頭部企業或企業代表組織簽訂行業性集體合同。

(二)以平臺載體建設為著力重點,擴大覆蓋范圍

統戰部門堅持抓黨建和抓監管、管平臺和管人群有機結合,根據不同行業、企業以及新就業群體各自特征,通過行業聯建、區域統建、結對共建等多種方式,推動與新就業群體密切相關的各類組織應建盡建、全面覆蓋。成立網絡主播、外賣送餐、快遞、道路貨運、網約車5個行業黨委,組建基層工會組織157個,建成快遞、外賣送餐、運輸、養老護理等市級行業工會聯合會10個,區、鎮級行業聯合工會56個,累計發展新就業群體工會會員12萬多人。

(三)以代表人士隊伍建設為關鍵環節,增強示范帶動效應

一方面,在“育”上下功夫,強引領,聚共識。為廣泛學習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組織開展“小哥說”“司機說”“主播說”等活動500余場次,確保黨的二十大精神能夠在新就業群體中及時入腦入心入行。通過打造“龍城先鋒騎士”“餐飲監督員”“紅色青果宣講團”“龍城暢運青年突擊隊”“主播達人賽”等隊伍,提高新就業群體中黨員的影響力、號召力。另一方面,在“選”上做文章,樹典型,做表率。在外賣配送員群體中開展“安全騎行、文明送餐”宣傳以及“金騎士”“金頭盔”“最美騎手”評選活動,在貨車司機群體中開展“三評兩選”活動。通過先進典型講好行業故事,傳播行業好聲音,積極營造崇尚先進、學習先進、爭當先進的氛圍,提升新就業群體的社會認可度和職業榮譽感。

(四)以服務幫助為有效抓手,凝聚人心力量

為有效解決新就業群體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的困難,統戰部門發揮“統籌謀劃、溝通協調、督查督辦”職能作用,打造“行業主管、屬地兜底,條塊結合、上下聯動”工作機制,開展了一系列暖心服務。針對貨車司機群體,制定紓困解難幫扶十條措施,建立“7+3+3”訴求收集辦理反饋機制。針對網約車司機,出臺“五大員三車廂”服務標準,幫助規范經營行為、提升行業服務質量。針對快遞員群體,部署開展職業技能提升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求學圓夢行動”,開設快遞行業物流專業“專升本函授班”,切實幫助解決后顧之憂,回應發展之盼。針對新就業群體開展“免費體檢”“免費療休養”“免費體檢健康關愛行動”“新就業群體溫暖服務季”活動,先后組織500多人免費療休養、5000多人免費體檢,為5萬多人免費贈送戶外勞動者意外傷害保險。

(五)以作用發揮為目標導向,激發創業創新活力

針對新就業群體數量多、活動范圍廣、熟悉人情地情的優勢,統戰部門聯合主管部門、工會、行業協會等組織,積極探索新就業群體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新路徑,著力將他們培育成助推城市發展“新”動能、基層治理“新”力量。在外賣騎手群體中探索建立“積分制”,組建“騎手志愿隊”“反詐宣傳隊”“消防志愿宣傳隊”,在異常情況預警、突發事件直報、社情民意傳達等方面發揮作用。發揮網絡直播及時互動、傳播力強的優勢,會同組織部門、網信部門,組織網絡主播群體打造“1+3+N”直播矩陣,即在各區(市)打造1個綜合性黨建工作站,設置“先鋒直播間”“興農直播間”和“惠企直播間”三大主題“紅色直播間”,在人流、直播流較大的商圈、景點、園區等地,搭建服務主播的N個主播加油站。組織開展“直播帶貨”20多場,售額超2300萬元,服務70多家企業的招聘用工,提供工作崗位1000多個。

三、新就業群體統戰工作面臨的主要問題

新就業群體作為新生利益群體,在一定程度上處于統戰工作視野的邊緣地帶。這既與其職業特殊性和成員復雜性有關,也與統戰工作的滯后性和不適應性有關。新就業群體統戰工作仍然有待“破題”。

(一)數量規模龐大,身份界定模糊,統戰工作精準性不足

隨著平臺經濟快速增長,新領域新業態新職業不斷出現,新就業群體將長期處于快速增長狀態。根據第九次全國職工隊伍狀況調查數據,新就業群體總量高達8400萬,占全國職工總數的20.9%[4]。有別于傳統“企業+員工”固定就業模式,新就業群體以“平臺+個人”靈活就業模式為主,大都屬于“三無”人員——無固定勞動合同、無固定工作場所、無固定工作時間,呈現自由化、分散化、去雇主化等趨勢。加之新就業群體成長期比較短,對他們的理論研究處于起步階段,還沒有形成普遍認可的概念界定和劃分標準,對其數量規模、利益訴求、價值取向乃至行為偏好等基本狀況仍然“不識廬山真面目”,還沒有形成規律性認識,實際工作中存在底數不清、情況不明、目標不準、對策不力等問題。

(二)重視程度不高,部門協同聯動性不強,大統戰工作格局有待進一步完善

一方面,思想不重視,缺乏主動性。一些與新就業群體密切相關的部門或組織對統戰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甚至存在一些偏差。例如,有的人認為新就業群體與黨委中心工作關聯性不強,做與不做無所謂,做多與做少無所謂,做好與做不好無所謂,忽視對他們的思想政治引領工作;有的人認為統戰工作對象數量多少無所謂,只要抓住幾個“關鍵人物”就可以,工作存在“上頭熱、下頭冷”不均衡現象;有的人認為新就業群體成員復雜,難以找到有效抓手,擔心“出力不討好,自找麻煩”,因而存在“少動員”甚至“不動員”的鴕鳥心態。另一方面,體制不健全,缺乏協同性。新就業群體統戰工作涉及多個領域和部門,在職責分工上必然存在交叉重疊現象,面對問題和困難有時難免相互推諉。雖然大多數地區已經建立起黨委統一領導、統戰部門牽頭協調、相關成員單位協調配合的統戰工作聯席會議制度。但聯席會議制度運轉更多局限于每年召開1次至2次碰頭會,不同成員單位之間各自為政,各行其是,缺少常態化、制度化溝通協調機制,工作力量相對薄弱。

(三)思想觀念復雜多變,政治參與意識不強,凝聚思想政治共識的任務比較重

新就業群體大都比較年輕,屬于典型的“后浪”,喜歡追求新事物新理念,創新意識和批判思維比較強,思想觀念具有明顯的自我、個性、不安于現狀等后現代主義特征[5]。

1.利益需求比較理性務實,具有一定功利性色彩

調查結果顯示:新就業群體“最希望得到滿足的個人需求”是最低層次的生理需求,占63.2%;其次是相對較低的安全需求,占18.9%;而層次比較高的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還只是少數人的追求,分別占7.6%、6.2%、4.1%(見圖7)。甚至少部分人直接把獲取財富、資源和權力作為個人最高需求,具有一定的功利性色彩和實用主義傾向[6]。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這種個人利益需求具有一定的現實合理性,但如果過度關注或追求個人經濟利益,則可能產生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唯利是圖等消極價值觀,進而侵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導的社會價值體系。

2.社會心態比較復雜,存在一定焦慮感和危機意識

從“政府和社會對新就業群體關心重視程度”來看,41.3%的調查對象認為“一般”,30.8%的人認為“不太重視”或者“非常不重視”,甚至認為存在一定程度職業歧視,只有27.9%的人認為“比較重視”或者“非常重視”(見圖8)。由于對工作穩定性、經濟收入水平或者社會保障機制狀況等外部因素不確定性的擔憂,他們對未來公共產品供給和分配存在不安全感或焦慮心態,容易產生自卑心理和“相對被剝奪感”[7],繼而引發對黨、對政府、對社會的不滿或抵觸情緒。

3.政治參與意識不強,存在不確定性

新就業群體雖然普遍認同黨的領導、社會制度、國家大政方針等,但政治把握能力不足,參與政治活動的意愿相對較低。38.3%的人處于“一般”水平,35.6%的人“不太愿意”或者“不愿意”,存在不想參與、不會參與、沒時間參與等現象(見圖9)。這種政治疏離或冷漠心態可能導致他們對政治性事務傾向于扮演只圍觀、不表達、不參與的“吃瓜群眾”角色。

4.政治參與渠道比較少,存在非制度化參與傾向

調查顯示:大部分新就業群體“表達意愿或維權最有效的方式”首選“通過法律渠道”,占30.8%;其次是“向黨政主管部門反映”,占15.3%;還有“向工會、行業協會等組織反映”,占11.6%。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們的政治觀念整體比較理性,愿意通過合法有序的制度化渠道解決。需要注意的是,在當前一些制度不夠完善、利益表達渠道相對狹窄以及參與型政治文化培育不足等現實政治生態下,少部分人開始選擇“通過網絡輿論施壓”(占13.7%)、“私下找人、托關系”(占7.7%)、“公開上訪、游行”(占5.2%)等非理性的或者非法的渠道表達利益訴求。還有9.2%的人選擇“沒有辦法,自己忍受”,主動放棄相關權利,體現了他們既無力又無奈的消極心理(見圖10)。從現實層面分析,這些非制度化參與方式可能導致新就業群體在政治參與過程中面臨兩種錯誤傾向,要么“無所事事”——政治參與不足,要么“無所顧忌”——政治參與過度[8],成為影響政治穩定的不可控因素。

(四)有效工作平臺載體不足,吸納力和整合力相對較弱,組織起來難度比較大

新就業形態打破了傳統社會職業的穩定性結構,突破了傳統統戰工作的覆蓋范圍,現有的實踐創新基地、聯誼組織、兩新組織等統戰平臺載體的功能作用與新就業群體的發展需求不匹配,難以真正構建起“橫到邊、縱到底、全覆蓋”的立體化組織體系。

1.組織成員數量比較少,呈現“內卷化”增長態勢

相對于新就業群體的龐大數量,新聯會、工會、行業協會等組織發展吸納的成員數量極其有限,并且呈現“沒有質量的增長”態勢。主要表現在:組織類型單一,以興趣愛好類和公益慈善類居多,而生活互助類和權益維護類相對不足;組織功能簡單,主要是為了滿足個人愛好或者參與志愿服務,很少具有政治參與功能;活動方式雷同,大都是相對容易組織的文藝娛樂、捐款捐物、幫老扶幼等活動,而涉及社情民意調查、權益保障、資政建言等方面的活動很少,影響力和輻射面有限。

2.活動經費有限,發展不平衡

受地方財政狀況、政策傾向以及重視程度等因素影響,以新聯會為代表的統戰組織普遍面臨活動經費不足問題,只能被動地“等米下鍋”或者“看人做飯”。不僅活動數量少、時間安排不固定,而且組織成員經常因活動時間與工作時間沖突而無法參加。多數組織以開會辦班、舉辦講座、公益服務等線下活動為主,很少采用與成員興趣愛好、行為習慣、職業特點等相適應的線上活動方式,一些成員在參加過幾次活動后就感覺沒意思,失去參與熱情。

3.運轉管理不規范,組織活力不強

大多數組織平臺成長發育期比較短,還沒形成相對完備的組織形態,也沒有固定的組織架構,制度的權威性和約束力比較弱。組織領導層的能力水平有待提升,對成員的號召力和動員力不足。一些成員存在搭便車現象,把參與活動當成謀求個人利益或者出名的“捷徑”,意圖少付出甚至不付出而坐享集體行動的成果,分散了組織核心凝聚力。

(五)干部隊伍力量比較薄弱,存在本領恐慌,統戰工作效能不明顯

新就業群體統戰工作是一項新的工作課題,缺少可以借鑒的經驗和先例,還沒有形成相對成熟的可以普遍推廣的工作模式,而傳統統戰工作方式方法已經不能適應新就業群體成員結構多樣化、思想觀念復雜化、行為方式網絡化等新趨勢,面臨失靈失能失效的風險。

1.統戰干部隊伍不合理,人少事多的矛盾比較突出

缺人缺編問題是基層統戰部門面臨的普遍性問題。大部分統戰干部身兼數職,忙起來就無暇顧及本職工作,存在“專職不專,兼職不兼”問題。一些人認為統戰工作做與不做都對自己沒有什么影響,工作主動性有所減弱。創新開展統戰工作的本領不強,導致新就業群體統戰工作很難向下延伸,覆蓋面有限。

2.統戰資源有限,與統戰需求不匹配

隨著覆蓋對象和范圍擴大,新就業群體統戰工作面臨資源有限性與需求無限性之間的矛盾。一些基層統戰部門受經費、場地、設施設備等條件限制,難以有效組織開展活動,缺少活動品牌,對新就業群體吸引力和動員力有限。另外,新就業群體對黨的政策方針了解不夠充分,對統戰工作存在陌生感,與統戰系統接觸意愿不強,致使統戰工作面臨“進不了門,找不到人,對不上話,辦不成事”的境地。

3.工作思維固化,能力水平偏低

一些統戰干部思維固化,不講求工作藝術,習慣于用老眼光老辦法來分析解決新問題,仍然局限于通過開會、辦班、發文件等傳統的工作方式去面對已經變化了的統戰工作對象,導致新就業群體統戰工作效能比較低,推進速度緩慢。

四、做好新就業群體統戰工作的路徑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問題,新就業群體統戰工作需要按照“信任尊重、團結引導、組織起來、發揮作用”的思路,找準切入點和發力點,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提高基層治理水平,防范化解社會風險提供力量。

(一)構建多元協同聯動機制,壯大統戰工作合力

為破解統一戰線不統一問題,需要堅持大統戰思維,在黨委統一領導協調下,建立常態化長效化工作機制,打造多領域、多部門、多種力量強強聯合的全域全要素統戰模式。把新就業群體作為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的一部分,探索納入各級黨委(黨組)重要議事日程和黨政領導班子工作考核內容的可行性[9]。通過信息共享、協同研究、項目合作、集體活動等多種形式,加強與主管部門、群團組織、平臺企業、行業協會等組織機構之間交流合作,實現“1+1>2”的效果。組織專門力量,進行全面深入的調查研究,提高調查研究的全面性和真實性,盡可能形成規律性認知,提升統戰工作的科學性和精準性。

(二)加強教育引導,凝聚思想政治共識

1.以主題教育為主線,鞏固共同思想基礎

組織開展主題教育活動,把思想政治引領貫穿于活動之中,運用新就業群體喜聞樂見、簡單易懂的形式,提高主題教育活動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引導他們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二十大精神上來。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價值觀、人生觀,培育社會責任感和奉獻精神。

2.以教育培訓為重點,提升參政議政能力

針對新就業群體的職業特點和發展需求,注重共識教育與個性化培養相結合,把政治理論學習融入職業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之中,實現思想政治教育長效化。注重課堂學習與社會實踐相結合,通過社情考察、實地調研、社會服務等方式,增進對理論政策的體會與感悟。注重傳統學習方法與現代網絡化學習相結合,打造網絡“微課堂”,為這一群體提供便捷學習的可能性。

3.以服務幫助為關鍵,贏得情感認同

把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把思想引導與推動個人發展結合起來,積極回應新就業群體在工資收入、權益維護、社會保障等方面的現實關切和利益訴求,切實幫助他們解決反映比較集中的困難和問題,為他們的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以實際行動把他們的“心”聚起來,使他們由“被統戰”轉變為“要統戰”。

4.以表彰激勵為抓手,擴大社會影響力

通過增加表彰名額、擴大表彰范圍,加大宣傳力度等方式,對一些新就業群體中的典型人物和先進事跡進行公開表彰激勵,強化他們的身份認同,激發他們的使命感和榮譽感,擴大社會知名度和影響力,從而達到宣傳一個、影響一群,表彰一批、帶動一片的示范效應。

(三)構建多元共生的組織矩陣體系,延伸工作手臂

1.加強聯誼組織規范化制度化建設

明確職能定位,把聯誼組織打造成具有溝通聯系、政策宣傳、建言獻策、服務社會、展現風采、創新創業、聯誼交友等功能的綜合性平臺。堅持開門辦會,發揮聯誼組織成員的輻射作用,以人帶人、以人招人,擴大聯系面。提供服務支持,幫助聯誼組織解決“注冊難、經費少、待遇差”等現實問題。規范管理運轉,提高聯誼組織“自轉”能力。

2.依托行業性專業性社會組織開展工作

有目的性地選擇一批規模大、影響范圍廣、活動力強的社會組織,通過合作共建、項目對接等方式賦予其一定的統戰功能,將統戰工作主動“嫁接”上去。通過孵化培育,主動創建一批具有統戰性質的社會組織。把類型、功能、活動方式等相同或相似的中小型社會組織整合成樞紐型社會組織,擴大社會組織輻射面。

3.發揮群團組織的服務和吸納功能

加強與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的對接聯系,發揮群團組織點多、線長、面廣等優勢,共同組織開展活動。同時,以群團組織換屆為契機,推薦更多新就業群體中的代表人士進入群團組織擔任兼職領導或進入行業協會領導班子。

(四)加強統戰干部隊伍建設,創新工作方式方法

1.配強統戰工作力量

選配政治素質好、業務能力強、文化素質高、善于團結人、熱心統戰工作的基層干部擔任專職或兼職統戰委員、統戰聯絡員等,不斷充實、優化基層統戰干部隊伍結構。同時,明確工作經費保障。有條件的地區可以把新就業群體統戰工作經費列入各級黨委政府年度財政預算,保證必要的工作經費開支。

2.加強業務能力培訓

把基層統戰干部教育培訓納入干部教育培訓體系,以干部隊伍年輕化為導向,選送一批學歷高、有潛力、創新意識強的年輕干部進行培養鍛煉,提高統戰干部隊伍綜合業務能力。

3.創新工作方式方法

對新就業群體進行分眾分類研究,針對不同對象采取“靶向”精準統戰方式,抓住重點人群,突破一點,帶動一片。通過項目合作、對話協商、共同參與等方式,實現統戰部門、主管部門、社會組織、平臺企業等多方合作共贏。根據新就業群體工作在“云”上、行走在路上的特點,打造“指尖上的統戰”,善于通過網絡收集民意、回應民聲、解答民惑。

(五)積極探索“黨建+統戰”模式,依托基層黨建推進統戰工作

1.壓實基層黨組織黨建工作與統戰工作“雙重主體責任”

堅持區域化黨建思維,依照地域相鄰、行業相近、規模適當、便于管理的原則,推動樓宇、商圈、園區等成立聯合黨支部,實現基層黨組織由“外在植入”到“內生嵌入”的有機轉變,努力在新就業群體中全面實現黨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新就業群體所在街道、社區、園區、平臺企業等基層黨組織應當落實主體責任,定期研究解決突出問題,確保工作部署落地落實

2.推動黨建工作與統戰工作“雙向融入”

將統戰元素融入已建成的黨建、群團陣地。例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黨群服務中心及各類驛站加掛統戰標牌,同步宣傳統戰知識和政策,擴大統戰工作的公眾知曉度。將部分統戰陣地提供給黨建、群團部門,共同為新就業群體提供服務,實現統戰陣地與黨建陣地目標上相互統一、結構上相互吻合、功能上相互支撐。

3.服務個人發展與參與基層社會治理“雙向賦能”

貼近新就業群體需求,依托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驛站、便利點等為新就業群體提供工作和生活服務。充分結合新就業群體走街串巷、熟悉社情、與群眾關系密切等特點,建立激勵獎勵機制,引導他們積極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發揮他們在突發情況預警、城市管理監督、服務困難群體、文明安全宣傳等方面的積極作用,使他們從“管理變量”轉變為“治理增量”。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努力成長為對黨和人民忠誠可靠、堪當時代重任的棟梁之才[J].求是,2023(13):12.

[2] 習近平著作選讀:第一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39.

[3][5]郭曉東.全媒體時代新的社會階層人士思想工作研究[J].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23(3):154、146.

[4] 李培林.新就業群體對社會結構的影響復雜且具有自身的特點——當前新就業群體的主要特征[N].北京日報,2023-09-25(10).

[6][8]郭曉東.新的社會階層人士思想動態與引領路徑研究[J].江蘇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21(6):26、29.

[7] 袁博,何勇平.地位不一致性與相對被剝奪感[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6):38.

[9] 吳雪燕,盧勇.我國新的社會階層政治參與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湖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8(5):45.

責任編輯:吉強

收稿日期:2024-01-05

作者簡介:郭曉東,江蘇省社會主義學院教務處副處長,研究方向為新的社會階層統戰理論與政策。

基金項目:本文系中央社會主義學院統一戰線高端智庫課題“共同富裕視域下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創新研究”(ZK20210223)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新業態統戰工作江蘇
數讀江蘇
數獨江蘇
數讀江蘇
江蘇
“互聯網+廣告”的新業態研究
民辦高校黨外知識分子統戰工作的實踐與思考
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統戰工作面臨的困境及路徑選擇
高?;鶎佣帱h派知識分子統戰工作思考
民進的責任擔當
新常態下港口加快轉型升級芻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