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紡織業產業集群研究

2024-04-09 00:53
紡織報告 2024年1期
關鍵詞:集群企業發展

趙 芳

(中共唐山市委黨校,河北 唐山 063000)

在知識經濟和全球化的推動下,各國紛紛致力于增強自身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并積極尋求經濟增長和模式創新的途徑。眾多高新技術和經濟開發區應運而生,旨在合理調配外部資源,培育具有本土特色的產業,形成獨特的地區競爭優勢,為本地區的穩定發展提供有力保障。這種發展方式的核心在于產業集群的形成,我國紡織業是首個朝著產業集群方向發展的領域,不僅顯著增強了紡織企業的凝聚力,還提高了產業集群地區的競爭力。經過數十年的發展,我國紡織業的產業集群逐漸成熟。但需要注意的是,仍存在一些問題,對這些問題的深入研究將為紡織業產業集群的發展提供大力支持。

1 我國紡織業產業集群發展現狀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紡織服裝領域產業集群得到了快速發展,并逐漸呈現出“一鎮一品”和“一村一品”的特征。如今,這些產業集群已成為我國紡織行業的優勢,在增加就業、促進地區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1]。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截至2018年年底,我國各地紡織產業集群中約有19.4萬家紡織企業,規上企業共有1.5萬戶。這些企業的整體業務收入超過3.6萬億元,規上企業的總營收達到2.5萬億元。此外,整體利潤超過2 195億元,規上企業的利潤為1 485.6億元。從事紡織工作的人數高達689.1萬人,規上企業吸納的就業人數為336萬人。2018年,集群內部規上企業占全國紡織領域規上企業的比例約為41%,利潤占比約為45%,總營收占比約為43%。從集群區域分布來看,大部分在廣東、浙江以及福建等地區,這些省市的集群數量約占全國總數的3/4。在福建長樂、江蘇常熟等地區,產業集群每年的總營收超過千億元。此外,東方絲綢、浙江義烏等市場集群每年的銷售額也高達千億元。

2 中國紡織業產業集群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產業集群層次粗淺,存在“檸檬市場”

首先,當前的產業集群模式已無法滿足現代企業發展的需求。雖然我國江蘇、浙江和廣東等地區已經構建了完整的紡織產業集群,為同類企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是這些集群中的大部分企業仍然依靠大量勞動力進行生產,導致企業競爭力與層次相對較低。此外,企業之間缺乏完善的合作機制,專業水平較低,容易產生同質化生產,這對紡織產業集群的核心競爭力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其次,產品層次較低,知名度不高。在產業集群中,大部分企業以加工制造為主,整體生產規模較小、自動化水平不高,導致投放市場的產品層次較低,無法滿足各類人群的需求,影響了企業知名度,削弱了企業競爭力。在集群內部,部分企業為了追求經濟效益,往往忽視產品特色的打造,難以提升品牌的影響力。

最后,產品品質存在問題,容易導致“檸檬市場”的出現。由于缺乏完善的市場監管機制和信息反饋機制,部分企業存在虛假宣傳和以次充好的行為,導致消費者只能買到品質一般但價格低廉的產品,高質量產品的銷售逐漸萎縮,進而出現“檸檬市場”。需要注意的是,當我國產品銷往西方發達國家時,由于對方采取了各種貿易保護措施,我國紡織業受到“檸檬市場”的影響相對較小[3]。

2.2 企業間分工不明細,產業鏈不完善

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可以細分為許多相互關聯的環節,這些環節在價值創造過程中都發揮了積極作用。通常情況下,企業可以單獨進行經營和生產活動,這種“小而全”的經營方式主要依靠企業自身的資源和能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會對企業的長遠發展產生較大的影響,同時降低整個地區的資源配置效率,難以合理分配和最大化利用各種資源。為了實現企業的長遠發展和地區的資源優化配置,企業之間需要建立完善的合作機制,加強合作與交流。如果對這些環節進行劃分,并合理分配給產業鏈中的各個企業,不僅可以有效提高資源配置水平,還能更好地發揮集群在市場中的競爭優勢。然而,國內紡織產業集群也存在不少問題。在集群內部,大多數企業屬于“小而全”企業,不同企業之間缺乏明確的分工,導致產品同質化嚴重,競爭日益加劇,無法形成合理完整的產業鏈。這些問題主要受到地區差異、社會信用和傳統觀念等方面的影響。

2.3 企業技術創新水平低,管理能力不強

首先,我國紡織領域的產業集群尚未建立完善的創新機制,導致企業自身的創新水平相對較低。雖然產業集群的總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總產值也在持續增長,但這種增長主要是通過擴大生產規模實現。許多企業沒有從技術創新入手提高生產效率、產品質量和競爭力。由于企業在研發經費上的投入不足,也不注重培養綜合型人才,技術和產品創新工作無法有序開展。

其次,企業管理存在問題。在企業管理過程中,相關人員無法掌握和理解現代營銷理念和管理措施,同時領導層的管理能力也有限。由于企業管理人員對新興事物的認識不足,現代化設備的作用無法充分發揮。在生產方面,企業基本采用模仿的方法進行重復生產;在產品銷售方面,仍采用傳統的營銷方法,沒有利用現代化技術提高生產和銷售能力。

2.4 中介服務體系發展滯后

在產業集群中,中介組織的主要作用是搭建企業之間的溝通橋梁。然而,在我國紡織領域的產業集群中,中介機制尚未完善,中介機構未能充分履行其職責,無法在集群內部構建相關配套企業,對集群的長遠發展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3 中國紡織業產業集群可持續發展策略

3.1 提高產業集群層次,構建集群品牌

首先,優化和調整產業集群的結構,以促進集群層次的提升。紡織產業在集群化發展過程中應持續改善內部結構,摒棄傳統的同類企業集群模式,并加速構建完善的產業鏈,確保各企業之間的分工合理。此外,政策扶持和資源配置也非常重要。相關單位應為整個產業中較為重要的企業提供各種幫助,鼓勵企業提升自身的品牌影響力和知名度,并指導各個企業之間進行積極的交流與合作,指導企業朝著自身的優勢方向發展,推動企業之間的溝通與協作,同時構建集團公司開展生產經營活動。產業集群內部還要制定科學合理的認證機制與質量標準,以確保企業生產的規范性,改善產品品質,提升企業在市場中的核心競爭力。

其次,關注產品質量的提升,以增強產業集群的影響力。對此,相關單位應做好宣傳工作,打造集群品牌,通過與相關部門和中介機構的合作,擴大整個集群的影響力,并提升企業產品的質量和誠信度。企業應注重高品質產品的生產,采用各種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同時,應持續更新和優化技術,以改善產品品質,為消費者提供更多高質量的產品。只有產品品質得到保證,才能提升品牌影響力。企業在提升自身產品品質時,必須確保產品質量符合規定要求,為企業樹立良好的形象。如果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出現質量問題,但仍繼續銷售產品,會對品牌形象產生重大負面影響,導致產品滯銷。此外,組織開展紡織服裝產品相關活動也非常有必要。在做好宣傳工作的同時,可以舉辦各種產品展銷活動,并邀請全球各地的相關企業參與,大力宣傳本地的高品質產品,展示產業集群的優勢。同時,中介機構還可以安排企業參與外地舉行的交流活動,積極向其他企業介紹自己產品的特點,以提高企業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最后,做好質量管理工作,防止出現“檸檬市場”。這就要求構建科學合理的產品質量認證機制。在產品生產過程中,企業需要對整個過程的質量進行嚴格控制,并采用完善的認證機制,確保每個環節都能達到規定的質量要求,按照相關標準開展生產工作。同時要加大執法監督力度。建立完整的質量標準機制后,產業集群應組織一批綜合素質較高的管理人員對不同生產環節的產品質量進行全面監督,避免出現質量問題。監督管理部門和消費者對企業未來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消費人群和監管單位的共同監督下,市場上的劣質產品能被及時發現,并得到有針對性的處理。另外,對于生產不合格產品的企業,需加大打擊和監管力度,避免市場上出現大量假冒偽劣產品[4]。

3.2 提高企業認知水平,完善產業鏈

首先,企業應該認識到外包的重要性,并促進和其他企業之間的交流和協作。企業需重視自身優勢產業的發展,提升對外包業務的認知水平。對于發展較為薄弱的環節,集群內部的同類企業可以展開合作,顯著減少成本投入,提高企業的品牌影響力。同時,企業應該打破傳統觀念,僅靠企業自己的能力無法實現長遠發展,因此,應與同類產業集群中的企業展開深入合作。

其次,調解區域矛盾,完善產業鏈。在產業集群中,各個地方政府制定和執行的扶持政策對企業的發展具有積極作用。然而,如果存在地方保護思想,集群內部各個企業之間的競爭會持續加劇,不利于構建完整的產業鏈。因此,相關部門要從全局出發,打破地域限制,引導企業朝著相互合作的方向發展,從而完善產業鏈。

最后,做好社會素質教育工作,提高社會信用。企業之間進行合作時,信用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企業之間缺乏信任,就難以構建完整的產業鏈。因此,需要通過素質教育工作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從而營造出誠信的經商環境。同時,相關部門和機構組織應充分履行自己的職責,制定合理的政策法規,確保所有企業合法經營,做到有法可依、違法必究[5]。

3.3 積極推進創新,加強產、學、研的結合

首先,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傳統的企業經營模式一般通過降低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而這種觀念已經無法滿足現代企業發展的需求。為了適應市場的快速變化,企業應盡快轉變思想,注重創新。相關部門和中介機構要加強對創新理念的宣傳,鼓勵企業引進綜合性人才,積極開展研發活動。只有持續創新,才能顯著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并為自身的穩定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此外,企業應該摒棄傳統的家族式管理方法,聘請具有專業能力和高素質的管理人才來提高企業的整體管理水平。

其次,應用各種新設施。企業應逐步淘汰生產效率低的設施,使用各種新技術以及新設備,使生產朝著高效節能與智能化的方向發展。這樣不但能顯著提高生產水平,還可以提高產品品質,增加企業的經濟收益。

最后,建立健全創新機制。企業應該積極與科研機構和高校進行合作交流,充分利用各類高質量人才和研究成果,提升自身的技術能力。同時,企業應該及時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并及時與科研機構和高校進行溝通,以便更好地進行合作與協調。產業集群還應該為企業、科研機構和高校提供實時溝通平臺,以便三方共同探討各種問題并相互交換意見,促進技術進步和創新發展,推動整個產業集群的持續發展。

3.4 完善中介服務體系,創造良好的環境

首先,企業要建立健全融資機制。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需要投入大量資金,但往往無法滿足其全部發展需求,這就要求進行融資。金融組織能為企業提供信貸服務,為了加大金融組織對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企業應與銀行建立合理的交流制度,使雙方都能及時掌握更多信息。同時,摒棄以往的信貸擔保模式,構建新型“綠色通道”,讓銀行了解企業的具體經營情況以及發展潛力,保證企業能獲得更多的信貸支持。此外,持續更新金融服務,例如創建投資基金、幫助企業上市等,不僅能引導企業開拓融資途徑,還可提高融資水平。

其次,構建科學合理的質量監督管理機制,對保證紡織產品的質量和安全至關重要。為了確保紡織產品符合規定的標準和要求,相關部門要制定健全的監督管理制度。通過應用國內和國外認可的產品質量認證機制,企業可以根據相關規定開展經營和生產活動,提高企業生產環節的透明度,降低交易風險的發生概率。同時,制定合理的產品質量規章制度,做好監管工作,嚴厲打擊假冒偽劣和產品侵權行為,可為企業營造公平公正的營商環境。

再次,創建現代化交易市場,提高交易效率,控制交易成本。構建專業化和現代化的交易市場,創建現代化數據平臺,大力發展電子商務,有助于企業和消費者快速獲取各種信息。同時,推廣在線支付、網上交易等便捷靈活的交易方式,可提升交易的效率和便利性。

最后,行業協會在集群發展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不僅代表每個會員的權益,還兼任服務人員、管理人員和咨詢顧問等多種角色。同時,行業協會需及時了解和掌握國內外的新要求和規定,并與相關認證機構進行合作,指導企業全面滿足各種國內外要求。協會還應及時與相關部門進行溝通交流,提供有針對性的意見和各種咨詢服務,堅決維護會員的利益。行業協會是一種自律性較強的機構,能通過行業規范和相關政策對企業經營和生產進行全面監督,為紡織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可靠保障。協會可以利用各種先進技術建立數據信息平臺,完善專業化交易市場,推動企業朝著國際化的方向發展,提高信息的有效性和精準性,并提升產品質量[6]。

4 結語

在國外市場,很多行業產業集群發展水平較高,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國內的紡織業也可參考借鑒國外的產業集群模式。各國市場與行業所處環境均存在較大差異,且不同地區的行業產業集群模式也有所不同,因此,在紡織業產業集群發展中,應加強市場調研,結合本地區紡織業發展需求,制定合適的產業發展方案,促進紡織業產業集群的可持續發展。

猜你喜歡
集群企業發展
企業
企業
企業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敢為人先的企業——超惠投不動產
海上小型無人機集群的反制裝備需求與應對之策研究
一種無人機集群發射回收裝置的控制系統設計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Python與Spark集群在收費數據分析中的應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機器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