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文化使命的現實意義、鮮明特征與踐行理路

2024-04-09 07:22林敏
中共濟南市委黨校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新時代中國共產黨

林敏

摘要:“文化使命”在21世紀中國的出場,不僅體現出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文化自信,而且突出中國共產黨人在新時代所肩負的推進文化發展進步的歷史責任與艱巨使命。進入新時代,中國共產黨肩負起新的文化使命,既是滿足新時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根本體現,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發展的內在要求,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要求,充分彰顯了馬克思主義使命型政黨對文化使命的自覺認定。中國共產黨的文化使命體現了主觀能動與客觀遵循的有機統一、守正與創新的有機統一、文化的民族性與世界性的有機統一的鮮明特征。在邁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征程中,可以通過組織引領、思想內化、人才培養和制度護航等來踐行文化使命,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供有力的保障。

關鍵詞: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文化使命

中圖分類號:G122:D25?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2-6359(2024)01-0057-08

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使命型政黨,肩負著多重使命,其中包括文化使命。2023年6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指出:“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盵1]這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使命重要論述的集中表達,不僅體現了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文化自信,而且突出強調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在新時代所肩負的推進文化發展進步的歷史責任和艱巨使命。立足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文化使命問題的提出和破解,既是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必然要求,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要求。從馬克思主義整體性視域出發,全面認識和把握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文化使命的鮮明特征和踐行理路,具有重要價值。

一、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文化使命的現實意義

根據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中國共產黨的文化使命是歷史的、具體的,是由歷史條件所決定的。在新時代,身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中華民族文化復興”的雙重進程中的中國共產黨人能夠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充分彰顯了馬克思主義使命型政黨對文化使命的自覺認定、勇于擔當和堅毅履行,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

(一)價值歸旨: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根本體現

文化使命總是在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背景中形成的,是社會政治和經濟在觀念上的反映,與這個社會的政治理論和經濟理論一起揭示這個社會的主要矛盾及其發展變化,表征隨著社會發展變遷人們主要的精神文化訴求。文化發展只有徹底解決為什么人的問題,才能體現真正價值。因而,需要我們從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中來把握中國共產黨文化使命所關涉的價值維度。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變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同“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的矛盾,對中國共產黨的文化使命提出了時代性要求。新時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不僅要包括更高品質的物質生活保障,還要包括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以及由此而衍生出來的文化上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為了誰”,所要回答的是中國共產黨文化使命的目的論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必須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我們的奮斗目標,既解決實際問題又解決思想問題,更好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2]人民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深厚根基,也是中國共產黨完成文化使命的力量源泉。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牢牢把握住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擔負起“繼續推動文化繁榮”的使命任務,意在為人民提供更多高品質的精神文化產品,切實關注現行的文化建設與人民所需不相契合或在缺位等方面的矛盾,特別是不同區域之間的文化產品供給不平衡不充分的現實問題,使不同社會群體的精神文化需要能夠得到合理的表達和滿足,對增強文化自信、凝聚民心、匯聚力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從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現實向度出發,以人民的現實利益為根本價值導向,是我們理解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文化使命的關鍵所在。

(二)目標指向: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內在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上明確指出:“黨領導人民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盵3]這一科學論斷充分表明了中國共產黨在實現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同時,把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作為使命任務。中國共產黨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道路進程中所創造的“人類文明新形態”,是在堅持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和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基礎上的嶄新創造。

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新道路,不僅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也明確了社會主義文明形態發展的邏輯脈絡和現實指向。從根本上來講,中國共產黨肩負新的文化使命與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具有內在的一致性,而社會主義文明形態的發展問題始終是共產黨人孜孜探索的重大問題。進入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根據新發展階段的文化使命任務,正確處理好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關系,不斷進行文化使命的頂層設計和總體布局,實現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不斷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實現物質富足與精神富有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和諧統一,為實現全體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創造條件??梢哉f,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的人類文明新形態不是完成時,而是進行時,其實現進程任重道遠。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既為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文化使命提出了現實任務,也是對馬克思主義文明理論的繼承與發展。

(三)行動指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4]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僅需要強大的經濟力量、科技力量,更需要持久的精神力量。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內在表征,而文化使命能夠為實現中華民族精神上的自立自強提供強大的推動力。應該說,中國共產黨的文化使命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過程是同向的、交互作用的,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不斷形塑中國共產黨的文化使命。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構畫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文化使命的理想圖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文化使命有著豐富的內涵,需要從國家、民族、人民三個維度來闡明文化使命與實現民族復興歷史使命的內在聯系。一是從國家層面上來看,中國共產黨人要勇于擔當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文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培根鑄魂,為人類文明進步作貢獻中國力量的時代責任。二是從民族層面上來說,中國共產黨人要自覺擔負起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凝聚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精神力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匯聚磅礴力量。三是從人民層面上來說,中國共產黨人要堅守文化初心,守護好人民的精神家園,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人民提供更多高品質的精神文化產品。中國共產黨人通過解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的文化發展問題,牢牢把握本民族文化發展的前途和命運,積極回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要求?!靶碌奈幕姑痹跁r間維度上實現了文化使命的樣態變革,在空間維度上實現了文化使命的外部延伸。因而,中國共產黨人只有把握歷史機遇與時代挑戰,才能不斷地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形態的轉型與發展,進而實現“人化”與“化人”的雙重使命。

二、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文化使命的鮮明特征

立足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始終圍繞黨和國家的中心任務,不斷深化對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規律的認識,將文化使命提升到了一個新的歷史高度。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文化使命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體現了主觀與客觀相統一、守正與創新相統一、民族性與世界性相統一,這是我們科學認識和理解中國共產黨文化使命的重要前提。

(一)體現了主觀能動與客觀遵循的有機統一

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擔負文化使命既需要充分調動主體的使命意識,也需要尊重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客觀規律。

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文化使命主觀能動的彰顯。文化使命是將使命的現實場域指向了文化領域。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語境中,作為現實的人就會有使命。馬克思指出:“這個任務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與現存世界的聯系而產生的”,[5]因此,要依據人的實踐活動的對象化來把握文化使命的本質,文化使命有其主體層面的內在規定性。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應該而且一定能夠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盵6]這一重要論斷科學回答了“由誰來擔負文化使命”的重大命題,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主動擔當、敢于作為的精神品格。中國共產黨不僅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者和踐行者,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踐行者和弘揚者,[7]具有其他政黨無法比擬的世界眼光和使命擔當精神。歷史和實踐證明,中國共產黨的文化使命植根于黨和人民的血脈之中,中國共產黨是具有高度責任感的馬克思主義使命型政黨,而作為文化的創造者的人民具有高度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盵8]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共同形塑新的文化使命,推動文化的繁榮與進步,這正是新時代文化使命的動力之源。

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文化使命遵循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規律。中國共產黨人所承載的文化使命并非是一個純主觀的使命擔當,而是要受到一定的客觀條件限定。只有正確認識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一般規律,才能從根本上把握新時代文化使命的路向與定向。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指出:“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制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盵9]在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擔負起“文化強國”的使命任務,這是我國生產力發展水平不斷提高的一個必然結果。在新時代,我國文化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日益凸顯,人民群眾對我國文化事業和產業的發展有了新的需求和新的期待,即包括高質量的文化產品、個性化的需求層次、文化需求的結構不斷升級等,這是我們黨在擔負文化使命這一重任中首要關切的問題之一。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以前我們要解決‘有沒有的問題,現在則要解決‘好不好的問題?!盵10]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文化使命是建立在對我國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整體性認識和自覺把握上的,意在引領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與滿足人民對美好精神需求良性有序運行。因而,中國共產黨的文化使命充分體現了主觀能動與客觀遵循的有機統一,是合乎目的性和規律性的使命擔當。

(二)體現了守正與創新的有機統一

守正創新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理論品格,“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顛覆性錯誤,創新才能把握時代、引領時代”。[11]守正就是指中國共產黨的文化使命牢牢把握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堅定文化自立自強;創新就是指以科學的態度對待,以使命擔當精神來肩負,不斷賦予文化使命以新的時代內涵。

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文化使命的守正性。守正是指守住“本”和“源”。我們需要從三個層面來理解中國共產黨文化使命的守正性。一是從階級屬性來理解中國共產黨的文化使命。無產階級政黨的最終政治目標是要實現“共產主義”,這一階級屬性恰恰反映了黨的文化使命的長遠性,就是“為了實現共產主義文明”。二是從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來看,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深刻揭示了文化的本質和文化發展的一般規律,是黨推動文化建設的理論根基。中國共產黨所肩負的文化使命受世界現代化進程影響,但不同于現代西方國家文化發展的模式和道路選擇。中國共產黨立足于中國國情,牢牢把握住馬克思主義一脈相承的“脈”不動搖,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道路,帶領廣大人民接續肩負起“文化救國”“文化立國”“文化興國”到“文化強國”的使命任務。三是始終堅守“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價值歸旨。中國共產黨作為一個對人民負責任的政黨,始終把為人民謀幸福的文化初心牢記在心,把人民放在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中心位置,滿足人民的發展要求。

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文化使命的創新性。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對實現“文化強國”的使命任務進行了總體布局,提出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2023年6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對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進行了具象化的表達,即“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三重文化使命,并強調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立足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堅持文化使命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在文化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良性互動中不斷根據新的時代要求賦予文化使命以新的時代內涵。

(三)體現了文化的民族性與世界性的有機統一

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所擔負的文化使命是在全球化的世界語境中不斷豐富和發展的。在普遍交往的世界圖景之中,中國共產黨的文化使命不僅僅聚焦于本國人民精神文化的需要、本民族文化的復興,還將使命延伸到世界各國各民族文化發展的大格局中,放到整個人類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從民族性和世界性有機統一的視角來把握中國共產黨的文化使命,才能真正展現出中國共產黨文化使命的完整圖景,提煉出中國共產黨文化使命發展的內在邏輯,進而揭示出中國共產黨文化使命的深層意蘊。

在新時代這一全新的歷史方位上,黨的文化使命突顯出文化的民族性與世界性相統一的鮮明特點。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文化使命的民族特色,體現在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合理繼承與創新發展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智慧資源,中國共產黨擔負和踐行文化使命的過程,就是合理繼承并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價值理念的過程,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發展過程。在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所擔負的文化使命承載著全體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價值目標,秉承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文化生態治理理念,奉行著開放包容的文化交流精神等,都充分體現了對“民為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價值理念的繼承與發展??梢哉f,這些智慧資源是新時代現實場域下我們黨完成文化使命的寶貴資源和有益借鑒。中國共產黨人在秉持民族性的基礎上將文化使命之責向世界性層面拓展。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解決好民族性問題,就有更強能力去解決世界性問題;把中國實踐總結好,就有更強能力為解決世界性問題提供思路和辦法?!盵12]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地位已經發生了根本改變,已躍居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為世界發展的貢獻率不斷上升。正是從這一意義上,我們可以看出中國共產黨的文化使命已經超出一國的范圍而對世界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向世界人民詮釋了一種嶄新的文明交往邏輯,為世界上其他國家的政黨踐行文化使命貢獻中國智慧。

三、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文化使命的踐行理路

從唯物史觀的視角出發,文化使命最終要落腳于實踐層面,有賴于人的自由自覺的活動即實踐加以推進。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在實踐創造中進行文化創造,在歷史進步中實現文化進步?!盵13]我們要進一步深化對文化使命踐行的整體性認識,通過組織引領、思想內化、人才培養和機制護航,使其從一種理想意圖變成一種現實圖景。

(一)組織引領:激發共產黨人踐行文化使命的主體自覺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指出:“嚴密的組織體系是黨的優勢所在、力量所在?!盵14]在新時代,要更加有力地承擔起“新的文化使命”的主體責任,需要通過依托中國共產黨的組織優勢,遵循“以黨組織為領導核心,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基本原則,不斷優化各級黨組織的管理,來增強擔負文化使命的主體自覺。這種主體自覺是中國共產黨人主動引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積極呈現,蘊含著對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規律性認識和理解,彰顯了黨帶領廣大人民實現民族文化復興的夢想的使命擔當。

第一,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領導干部和普通黨員作為文化使命擔當的主體力量,應依托相關的文化發展制度直接與基層群眾建立聯系,聽取群眾意見,破解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難題,凸顯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和典型示范作用。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主要是指黨員按照黨章規定的要求,在生產、工作、教育、學習等一切社會活動中,通過自己的帶頭示范影響和帶動身邊的群眾,為實現新時代的文化使命而奮斗。各級黨組織在實踐中,可以根據不同階段的目標、不同層次的內容、不同領域的特征,形成在職黨員“進社區”等一系列文化實踐活動,著力激發共產黨員擔當意識和責任意識,有效拓展黨員在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領域發揮先鋒模范和示范引領作用的領域和空間。

第二,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制度優勢。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涉及方方面面,難點和重點在基層,與廣大人民群眾利益最為直接的相關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也大多集中在基層?;鶎狱h組織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完成文化使命任務的有力依靠,能夠激發共產黨人踐行文化使命的主體自覺?;鶎狱h組織可以宣傳、動員和團結社區群眾,有效統合各類主體的文化治理功能,滿足社區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依托基層組織優勢積極發動各方面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體現出鮮明的“群眾根基”,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發展的主要方向。從這個意義上說,基層黨組織可傾聽民聲、集中民智,有效整合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助力中華民族文化復興的實現。

第三,發揮黨員教育的聯動效應。作為馬克思主義使命型政黨,中國共產黨對于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有著清晰和確定的目標,深刻地認識到文化使命與國家發展民族復興的關系,這是夯實擔負文化使命的政治前提。要通過具體的黨員教育活動,來增強中國共產黨踐行文化使命的責任意識。例如,把習近平文化思想中蘊含的“新的文化使命”的具體內容融入黨員干部的培訓計劃中,逐步擴大到各基層黨員干部的日常工作學習中,發揮各級黨員的聯動效應,厚植中國共產黨人的文化情懷,增強文化自信,使文化的原創力、創新力和內生活力融通于新時代的文化使命。

(二)思想內化:夯實共產黨人擔負文化使命的思想基礎

中國共產黨的文化使命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不斷加強理論修養,堅持文化使命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知行合一”中養成的。思想內化既是中國共產黨人對自身所擔負并踐行的文化使命有著較為全面和深刻的認知,更是對其情感認同、價值認同的共同彰顯。

首先,筑牢中國共產黨人踐行文化使命的思想根基。2023年10月,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全面總結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全國人民在文化建設領域當中取得的理論成果和實踐經驗,首次提出“習近平文化思想”。習近平文化思想是21世紀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創新的典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蘊含著豐富的智慧資源。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七個著力”的重大要求,指明“新的文化使命”既表現為思想理論形態的任務書和路線圖,又表現為付之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實踐的一系列工程項目,是我們黨能夠承擔起新的文化使命的優勢所在。因而,要學懂弄通做實悟透習近平文化思想,科學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科學回答新的文化使命這一時代課題,不斷增強文化自信,進一步夯實擔負、踐行文化使命的思想根基。

其次,不斷深化中國共產黨人對文化使命的情感認同,并將其貫穿于培養中國共產黨人擔當文化使命的全過程。一是要建立情感認同,深入挖掘中國共產黨人的紅色文化教育資源,開展一系列的文化教育實踐活動,實現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當好新時代的文化傳承者。二是激發情感認同,通過參觀博物館、革命紀念館、紅色文化基地等方式,不斷深化中國共產黨人對于文化使命內容的記憶、理解、認知、認同,激發出強烈的使命意識。三是強化情感認同,通過有計劃、分層次、分步驟地對中國共產黨人開展文化教育實踐活動,深刻感悟中國共產黨在百年征程中所肩負的“文化救國”“文化立國”“文化興國”再到新時代“文化強國”的使命任務,牢記中國共產黨的文化初心。

最后,在理性認知與情感認同基礎之上進一步筑牢對文化使命的價值認同。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對文化使命的價值認同主要體現在對于其歷史脈絡、現實圖景、未來發展價值的全部貫通與共同體認上,這種使命擔當由思想觀念層面延伸到價值信念乃至信仰體系之中,成為中國共產黨人獨特的政治標識。在中國共產黨人的思想觀念體系內實現自覺擔當、主動擔當到敢于擔當、勇于擔當文化使命的遞進與飛躍,引導共產黨人由對文化使命價值的肯定延伸至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的堅定、對中華文化立場的堅守,最終外化于實踐行為上。

(三)人才培養:推進共產黨人踐行文化使命的梯隊建設

中國共產黨的文化使命內在生命力在于人的本質力量確證與發展過程,以人的文化實踐活動為根本生成的發展動力。實現新時代的文化使命需要一代又一代信仰堅定、本領過硬、勇于擔當的時代新人,把人才優勢轉化為文化使命的發展優勢,實現個人的文化自覺與時代發展的同頻共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作為重要職責”。[15]人才是興國、富國、強國之根本,更是完成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使命任務的基礎。通過構建“塔式結構”的文化人才梯隊,努力建設人員充足、結構合理、業務精湛的高素質文化人才隊伍,來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發展。

第一,筑牢社會主義文化高質量發展的人才基石。這部分人主要是指基層文化人才隊伍?;鶎游幕ぷ髡咭m應現代化發展的要求,努力提高密切聯系人民群眾的能力和水平,積極動員廣大人民群眾主動參與到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來。廣泛挖掘文化、歷史、藝術、文學、管理等不同專業、不同領域、不同背景各類人才,推進交叉學科之間的融合,培養一支規模宏大、開拓創新、適應力強的基層文化宣傳工作者隊伍,進而滿足繁榮社會主義文化事業對人才數量的現實需求。

第二,擴大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的專業性人才。這部分人處于塔式結構的中間位置,發揮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是一支專業性強的文化人才隊伍。該梯隊的群體應具備較高的文化建設、文化發展、文化治理、文化管理等相關專業素養和技能水平。在具體文化建設工作的推進中,以專精的培養思路培育文化領域的專門性人才,以期應對文化強國建設中的大部分難點和技術性瓶頸。例如,培養互聯網技術與學科專業相結合的文化工作者,要運用人工智能來賦能文化使命的空間形態,運用媒體生態來打造文化空間的虛擬場景,優化日常生活中文化使命的空間布局,形成“互聯網+文化”的智慧教育平臺。

第三,培養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高層次人才。該部分人處于塔尖位置,具有引領作用。高層次人才為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對文化使命進行頂層設計與規劃,從整體、全局、立體的視角把握社會主義文化現代化發展方向,切實擔負起推動我國文化發展進步的政治責任、使命責任。這部分人才要具有較強的團隊合作能力和領導才能,要實現“價值理性”的真正回歸,承擔引領社會主義文化創新發展的責任,為實現新的文化使命提供堅實有力的隊伍保障。

(四)機制護航:構建共產黨人踐行文化使命的保障體系

中國共產黨所肩負的文化使命是一項系統的工程,需要通過良性機制來確保新時代踐行文化使命環節的協調性與規范性,有效統籌協調各方面、各要素資源,為新時代踐行文化使命提供有效的保障體系。新時代中國共產黨踐行文化使命的長效機制主要由服務引導機制、激勵機制和傳播機制等方面構成。

第一,構建服務引導機制。服務引導機制,重點在服務,關鍵在引導,力求解決的是公共文化服務供需矛盾問題。在服務方面,主要表現為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服務導向,使公共文化產品的供給同人民實際的精神文化需求相適應。構建相適應的公共文化服務評價、反饋機制,進而實現公平化配置公共資源,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為人民提供更多的精神食糧。這也表明了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內在規定性,決定了黨的文化使命彰顯為人民服務的擔當品格。在引導方面,主要是提升對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引導能力,特別是公共文化需求內容的引導,傳遞真、善、美,共同建構積極向上的公共文化樣態,提升人民群眾在文化上的滿足感和獲得感。

第二,構建人才激勵機制??梢詮暮暧^層面如政策激勵、法律激勵和文化環境激勵等要素入手,還可以從微觀層面即個人成長激勵和團隊激勵等要素入手。針對不同的文化管理部門、不同層次的文化人才,實施有效的、公平合理的、系統完善的激勵機制。以政策激勵為例,政府可以實行優惠的稅收政策或財政返還政策,特別是對于創造出有形文化產品和無形文化產品的人才,積極建立與文化創新型人才培養相匹配的激勵機制,激發文化創造的活力??梢哉f,人才激勵機制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各領域文化工作者的整體效能,進一步加強完成新時代文化使命任務的“時效”與“實效”。

第三,構建文化傳播機制。文化傳播強調的是一種文化特質或一個文化綜合體從一群人傳到另外一群人,即文化產生、發展、傳遞的過程。構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文化傳播機制,能夠為中華文化對傳播搭建“世界性”的話語平臺,深層次地開展中外文化交流,實現民心相通,能夠讓世界上更多的人民了解中國精神和中國價值,促進世界文明交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傳播要借助好互聯網平臺“牢牢占據輿論引導、思想引領、文化傳承、服務人民的傳播制高點?!盵16]新時代迫切需要我們加強對文化傳播理念、傳播手段和傳播策略的有效整合,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中華文化走出去戰略。這是中國共產黨為人類文明發展進步貢獻中國力量的重要環節。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 努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N].人民日報,2023-06-03(1).

[2][6][10][13][15][16]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11.35.133.35.313.318.

[3]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文件匯編[Z].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5.

[4] 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1-07-02(1).

[5]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328-329.

[7][8] 十九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Z].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9:31.29.

[9]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

[11] [14] 習近平著作選讀(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16-17.55.

[12] 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Z].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324.

(責任編輯: 胡愛敏)

The Realistic Significance, Distinctive Features and Practice of the Cultural Miss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 the New Era

LIN Min

(Ludong University,Yantai 264025 )

Abstract: The appearance of “cultural mission”in China in the 21st century not only reflects the cultural confidenc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but also highlights the historical responsibility and arduous miss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to promote 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Entering the new era, new cultural mission is not only the fundamental embodiment of meeting the needs of the people for a better life, the internal requirement of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road, and more importantly,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 to achiev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but also demonstrates the Marxist mission oriented partys recognition of its cultural mission. The cultural mission embodies the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ganic unity of subjective initiative and objective compliance, the unity of integrity and innovation, and the unity of cultural nationalism and cosmopolitanism. In the journey towards the second centenary goal, cultural missions can be fulfilled through organizational guidance, ideological internalization, talent cultivation, and institutional protection, so as to provide strong guarantees for the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of a socialist cultural power.

Keywords: The New Era;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 Cultural Mission

猜你喜歡
新時代中國共產黨
《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
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頌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中國共產黨何以擁有強大的群眾組織力?
中國共產黨100歲啦
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
擱淺的“新時代”,“樸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媒體時代下的編輯工作研究
新時代下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研究
新時代特點下的大學生安全管理工作淺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