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據存儲、信息安全性及智能IT運維研究與對策

2024-04-09 08:05劉建忠
信息系統工程 2024年3期

劉建忠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數據安全存儲和信息安全防護以及IT系統智能運維管理技術成為重點關注領域。以實際案例為背景,通過對數據安全存儲和信息安全防護的實踐研究,提出了一系列解決方案,以應對不斷增長的數據安全挑戰。同時,通過IT系統智能運維管理技術的實踐和經驗分享,探討了如何提高IT系統的效率和可靠性。研究成果旨在為相關從業人員和工程項目提供參考,幫助他們更好地應對數據安全和IT系統管理方面的問題,推動信息技術領域的創新和發展。

關鍵詞:數據安全存儲;信息安全防護;IT系統智能運維管理

一、前言

隨著數字化轉型的不斷深入,企業和機構對數據的依賴性與日俱增。海量的數據正成為推動業務發展的關鍵資產。與此同時,日益復雜的網絡環境也使數據面臨著日趨嚴峻的安全威脅。如何在數字化進程中保障數據安全,已成為全社會共同關注的重大課題。本文通過對數據安全存儲、信息防護和IT系統智能運維三大關鍵領域現狀的剖析,指出當前存在的薄弱環節,從技術和管理兩方面提出系列對策,為數據資產提供全流程的安全保護,提升數據管理的自動化、智能化和精準化水平,有效降低安全風險。

二、數據存儲、信息安全性及智能IT運維現狀

(一)傳統網絡安全防護手段落后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攻擊手段日益復雜多變。然而,很多企業的網絡安全防護系統和策略仍停留在較為傳統的模式,主要依靠防火墻、殺毒軟件等基本手段來進行防御,導致企業網絡安全防線出現了明顯的薄弱環節。

具體來說,針對釣魚網站和木馬病毒等新型攻擊方式,傳統的網絡邊界安全設施和終端防護軟件的防御能力十分有限。攻擊者只需稍加變化攻擊代碼,就能輕松突破企業的網絡防線,給信息系統安全帶來極大隱患。此外,隨著移動終端和遠程辦公的普及,企業安全防護范圍和難度大為增加,而現有防護手段又難以有效適應。

(二)員工信息安全意識淡薄

企業數據和信息泄漏事故,相當一部分是由內部員工的誤操作或故意泄密所導致的。很多員工對企業信息資產的重要性和敏感性認知不足,信息安全意識比較淡薄。加之對相關制度和規范不了解,或操作不當,常常給企業數據安全埋下隱患。

具體來看,部分員工處理郵件、文檔和通信數據時不夠謹慎,容易被釣魚網站欺騙或下載木馬病毒。也有員工將企業機密數據存儲在個人移動設備上,在外泄露企業數據。更有甚者,個別員工出于私利或其他原因,直接將企業核心資料非法轉讓或出售給外部。這些由內部員工導致的數據泄密事件時有發生,給企業安全運營帶來重大損失。

(三)智能IT運維應用推廣不足

當前,很多企業的IT系統運維工作仍然停留在傳統的人工操作模式,智能化、自動化程度不高,主要體現在智能運維工具和平臺的應用還不夠廣泛。人工參與各類系統監控、故障處理、資源分配等運維工作的比例過高,導致IT運維效率整體偏低。

具體來看,大多數企業還沒有建立完善的智能IT運維體系,各類運維工具聯動和信息共享不足。服務臺、監控預警、問題定位、知識庫建設等環節仍然依賴人工操作。平時的性能統計、系統調優、備份恢復等工作也沒有實現自動化,需要大量重復勞動,導致運維人員大量時間和精力被基礎操作占據,無法專注于系統優化和創新。

三、數據存儲、信息安全性及智能IT運維對策

(一)定期進行數據備份與恢復,對存儲的敏感數據進行加密

首先,建立明確的備份計劃,包括備份頻率、備份時間和備份目標。根據數據的重要性和變化程度,可以確定每日、每周或每月的備份頻率,以確保數據的及時備份。備份操作通常應在非工作時段進行,以減少對業務操作的影響。其次,多重備份點的建立至關重要。不僅要備份數據,還要創建多個備份點,以便可以恢復到不同時間點的數據狀態。多層備份策略有助于應對不同類型的數據損失情況,如誤刪除、數據損壞或勒索軟件攻擊。再次,確保存儲位置多樣性。備份數據應存儲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以防止單一災難性事件對所有備份數據造成影響??梢岳迷拼鎯?、離線介質和遠程數據中心等不同方式,確保備份數據的多樣性存儲。最后,進行數據恢復測試是不可或缺的步驟[1]。定期測試備份數據的恢復過程,以確保備份數據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針對敏感數據,也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首先,要明確數據分類。首要任務是明確哪些數據屬于敏感數據。敏感數據包括個人身份信息、財務數據、醫療記錄等。明確數據分類可以幫助確定哪些數據需要進行加密保護。其次,選擇適合數據類型和存儲介質的加密方法。對于數據存儲,可以采用全盤加密、文件級加密或對象級加密。全盤加密可以保護整個存儲設備,而文件級加密和對象級加密可以選擇性對特定文件或數據對象進行加密。再次,設立管理密鑰和訪問控制。要確保密鑰管理的安全性,因為密鑰是解密數據的關鍵。密鑰管理應包括密鑰生成、存儲、分發和輪換。最后,定期監控和審計。建立監控系統來檢測不正常的數據訪問或解密嘗試。監控可以幫助及時發現潛在的數據泄露風險。定期審計加密策略,確保它們符合最新的安全標準和法規。

(二)制定明智的存儲策略,并實施存儲監控系統

首先,對數據分類和標記。首要任務是對數據進行分類,根據其敏感性和重要性確定不同的存儲策略。數據可以分為公開數據、機密數據和受限數據等級,然后為每個級別分配相應的保護措施。其次,制定數據保留政策。制定明晰的數據保留政策,明確數據在存儲設備上的保留期限和銷毀規則。根據法規要求和業務需求,確定數據應該保存多長時間,以及何時可以安全銷毀。再次,選擇存儲介質,根據數據的性質和保留期限,選擇適當的存儲介質。硬盤、固態硬盤、磁帶和云存儲等不同的介質適合不同類型的數據。明智的選擇可以降低存儲成本并確保數據的可用性。最后,建立備份和復原策略。建立合理的備份和復原策略,確保數據在災難事件發生時可以及時恢復。備份和復原策略應與數據分類和保留政策相協調,以滿足不同數據需求[2]。

存儲監控系統不容忽視。首先,明確監控目標。首要任務是明確監控的目標和范圍。確定需要監控的存儲設備、數據類型以及監控的關鍵指標,如容量利用率、訪問日志、異?;顒拥?。其次,選擇適當的監控工具。根據監控目標,選擇適合的監控工具和系統,包括監控軟件、網絡流量分析工具、日志管理系統等,確保所選工具能夠滿足監控需求。再次,建立警報和通知系統。配置監控系統以觸發警報和通知,當發現異常情況時能夠立即采取行動,包括設置警報閾值、報警通知方式和責任人員,以確保問題得以及時解決。最后,實時監控和日志分析。實時監控存儲設備的性能和安全性,以及訪問控制,進行日志分析,檢測不正常的活動和安全事件。監控系統應能夠生成報告和日志,以便后續分析和審計。

(三)建立明確的信息安全策略,建立有效的防火墻和IDS/IPS

首先,明確定義組織的信息安全目標和需求,包括識別關鍵信息資產、確定其價值,以及了解可能的威脅和風險。明確的安全目標有助于確保所有安全措施都是有針對性的。其次,建立信息安全策略文件。創建詳盡的信息安全策略文件,明確規定如何保護信息資產、如何應對威脅、如何執行安全操作和如何處理安全事件。策略文件應該包括訪問控制政策、密碼策略、網絡使用政策、數據分類和處理規則等。再次,進行培訓,提升安全意識。應該為員工提供信息安全培訓,確保他們了解信息安全策略和操作程序。增強員工的安全意識對于防止內部威脅和社會工程攻擊非常重要[3]。最后,保證合規性和遵守法規。信息安全策略應與適用的法規和合規性要求相一致,確保遵守數據隱私法、行業標準和其他法規,減少法律風險。

針對防火墻和IDS/IPS的安全性。首先,防火墻的建立是網絡安全的第一道防線,能夠監控進出網絡的流量,篩選和控制數據包的傳輸。有效的防火墻配置可以根據事先設定的規則允許或拒絕數據包的傳輸,從而減少網絡上的威脅。其次,入侵檢測系統(IDS)和入侵防御系統(IPS)的部署是用于監視和應對網絡入侵嘗試的工具。IDS用于檢測網絡流量中的異常行為,如惡意攻擊或不正常訪問。IPS則可以主動采取措施來防止入侵行為,例如,阻止惡意流量或斷開連接。規則和策略的定義至關重要,用以確保防火墻和IDS/IPS系統按照所需的安全標準進行操作。定期更新防火墻和IDS/IPS的規則和簽名是必要的,以確保其可以識別新興的威脅和攻擊方式。此外,還要維護硬件和軟件,進行漏洞掃描以發現潛在的安全問題,確保系統正常運行。最后,建立監控系統以實時監視網絡流量和入侵嘗試,同時設置警報機制以通知安全團隊,有助于快速應對潛在的威脅(見圖1)。

(四)應用反病毒軟件和反惡意軟件工具,實施數據丟失預防措施

首先,選擇可信賴的反病毒軟件,然后在組織的計算機和網絡系統上部署。反病毒軟件能夠識別、隔離或清除計算機上的病毒、蠕蟲、特洛伊木馬和其他惡意軟件。其次,進行定期病毒定義更新,確保反病毒軟件的病毒定義庫保持最新。定期更新病毒定義是關鍵,因為新的病毒和惡意軟件變種不斷出現,及時更新可以提高對新威脅的檢測和阻止能力。再次,部署反惡意軟件工具。除了反病毒軟件外,反惡意軟件工具,如反間諜軟件、反廣告軟件和反勒索軟件工具也應該部署。這些工具有助于檢測和清除惡意軟件以及提供額外的保護層。最后,進行實時監控和掃描。設置反病毒軟件和反惡意軟件工具以進行實時監控和掃描,主動檢測和隔離潛在威脅,從而防止惡意軟件對系統和數據造成傷害。

針對數據丟失的預防措施,首先,對組織的數據進行分類和標記,根據其敏感性和重要性確定不同級別的數據,包括個人身份信息、財務數據、知識產權等。明確的分類和標記有助于識別哪些數據需要額外保護。其次,數據加密。對敏感數據進行加密,包括數據在傳輸和存儲過程中的加密。加密可以防止未經授權的訪問和泄露,即使數據被竊取也不容易被解讀。再次,訪問控制。建立嚴格的訪問控制機制,確保只有經授權的人員能夠訪問敏感數據,包括身份驗證、授權和審計。訪問控制可以限制數據的訪問范圍,防止數據被未經授權的人員查看或修改。最后,制定數據備份和恢復計劃。建立定期的數據備份計劃,以確保數據在意外丟失或損壞時能夠迅速恢復。備份數據的存儲位置應多樣化,以防止單一點的數據丟失。

(五)引入自動化運維工具,進行預測性維護

引入自動化運維工具的目的是減少手動操作,降低人為錯誤的風險,提高系統的運維效率,包括自動化腳本、配置管理工具、自動化部署工具等。它們可以執行標準化的任務,如日常備份、系統巡檢、日志分析等,減輕了運維人員的負擔,同時提高了任務執行的一致性。同時,自動化工具可以確保系統配置的一致性,使得跨多臺服務器的配置變更變得簡單、可控,有助于提高系統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此外,自動化部署工具能夠加快新應用程序和服務的上線速度,縮短了開發到生產的周期,提高了靈活性。自動化運維工具還可以進行性能監測和故障檢測,幫助運維團隊在問題發生之前發現并解決潛在的性能問題[4]。它們能夠實現自動報警和通知,使得運維人員能夠及時響應問題。自動化運維工具需要定期更新規則和簽名,以確保其可以識別新興的威脅和攻擊方式。

針對預測性維護,首先要進行數據收集和分析。進行預測性維護的第一步是建立數據收集和分析機制。系統需要收集各種性能數據、日志、事件記錄等信息,然后使用數據分析工具和算法來識別異常模式和趨勢。其次,進行異常檢測和預測,通過數據分析,系統可以自動檢測異常模式。例如,性能下降、資源利用率增加或錯誤事件的增加?;跉v史數據,系統可以預測潛在問題的發生時間和影響程度。再次,制定預防性維護計劃。一旦發現異?;驖撛趩栴},系統可以生成預防性維護計劃,包括安排維護窗口、制定維護任務清單和準備所需的資源。通過提前采取措施,可以避免系統故障和性能下降。此外,進行自動化維護操作。預測性維護計劃可以包括自動化的維護操作,例如,升級軟件、替換硬件、清理磁盤空間等。這些操作可以在維護窗口內自動執行,減少了人工干預的需要。最后,定期性能監測和反饋。預測性維護是一個持續的過程,系統應該定期監測性能并進行反饋。通過分析維護操作的效果和系統性能的改進,可以不斷優化預測性維護策略(見圖2)。

(六)建立有效的日志管理和分析系統,并提供自助服務臺

首先,要建立數據收集和中心化存儲。日志管理的第一步是建立統一的數據收集和存儲系統。所有系統、應用程序和網絡設備的日志數據都應定期收集并存儲在中心化的日志存儲庫中,有助于集中管理和維護日志數據。其次,建立實時監控和告警設置。通過實時監控日志數據,可以及時發現異常情況和潛在問題。設置告警機制,當特定事件或模式出現時能夠自動觸發警報,以便及時采取措施。再次,對日志數據進行分析和挖掘。建立數據分析工具和算法,對大量的日志數據進行分析和挖掘,幫助識別異常模式、性能問題、潛在的威脅和合規性問題。分析結果可以用于問題排查、性能優化和安全監控。此外,生成可視化報告。為了更好地理解和匯報分析結果,建立可視化儀表板和自動生成報告的功能。這些工具可以幫助運維團隊、安全團隊和管理層更好地理解系統的運行狀況和問題。最后,滿足合規性驗證和審計支持。日志管理和分析系統也應支持合規性驗證和審計要求,包括跟蹤和記錄關鍵操作、用戶活動和敏感數據的訪問,以便滿足監管和合規性要求。

提供自助服務臺。首先要建立用戶友好的自助服務平臺。自助服務臺應具備直觀的用戶界面和易于導航的功能,以確保用戶能夠輕松使用。首要任務是建立一個易于理解和操作的門戶,包括自助故障排查指南、常見問題解答、服務請求表單等。其次,提供知識庫和自助教育資源。提供廣泛的知識庫和培訓材料,幫助用戶自己解決問題,包括視頻教程、文檔、在線培訓等,使用戶能夠獲得所需的信息和技能。再次,將自助服務臺整合到IT管理工具。將自助服務臺與IT管理工具和系統整合,以便用戶能夠直接提交服務請求、報告問題和跟蹤進度,簡化了用戶的操作,并提高了問題的跟蹤和解決效率。同時,提供智能搜索和自動建議。為用戶提供智能搜索功能,以快速找到所需的信息和解決方案。最后,建立反饋和改進機制。鼓勵用戶提供反饋,以改進自助服務臺的質量和效能。用戶的反饋可以用于不斷改進知識庫內容和自助服務流程,以滿足用戶需求。

四、結語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創新和普及,人們需要不斷探索創新和優化的途徑,構建更加安全、高效、智能的數據管理和IT系統運維管理體系。同時,需要積極采用新技術和方法,提高數據安全和信息安全的水平,加強IT系統的智能運維管理,以更好地應對不斷演化的威脅和需求,為信息技術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林正遠.大數據時代下的存儲技術分析與信息安全防護探討[J].信息記錄材料,2022,23(09):87-89.

[2]歐文吉斯.云計算環境下的信息安全問題與防護策略探討[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21(01):160-161.

[3]楊振.大數據時代互聯網企業信息安全與防護策略[J].信息記錄材料,2020,21(12):165-166.

[4]孫承庭,吳雷成,寧秋辰,等.基于云計算的信息安全與防護策略研究[J].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03):50-52.

責任編輯:王穎振、周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