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視盤黑色素細胞瘤病例報道1 例并文獻回顧

2024-04-09 06:46馮晶華吳小艷楊迎新
中國醫藥導報 2024年8期
關鍵詞:患眼視盤脈絡膜

馮晶華 楊 潮 李 鈉 吳小艷 武 燕 楊迎新

1.北京中醫藥大學,北京 100029;2.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眼科,北京 100010

視盤黑色素細胞瘤(melanocytoma of optic disc,MCOD)是黑色素細胞痣的深層色素變體,通常發生在視盤中,有時涉及鄰近的視網膜和脈絡膜[1]。一般無臨床表現,少數伴有視力下降。MCOD 生長緩慢,在診斷后5 年腫瘤生長的概率為11%,10 年為32%,惡變率為1%~2%,是一種不需要治療的良性腫瘤[2-3]。目前眼底照相及熒光素血管造影被認為是MCOD 診斷的金標準,因造影是有創操作,臨床上患者接受度不高。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和光學相干斷層掃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作為一種非侵入的檢查手段,可以用來評估MCOD 的發生和發展[4]。近幾年關于MCOD 的OCT 及OCTA 相關研究內容集中在影像特征,少有研究其與視野缺損的關系,鮮有量化MCOD 血管密度及神經節細胞(ganglion cells,GCL)的報道。本研究將1 例完善的北京中醫醫院眼科發現的體積較大的MCOD 病史資料報道如下。

1 病例資料

患者,女,44 歲,2022 年11 月3 日因“雙眼視物模糊”于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眼科門診就診,無其他不適。既往體健。眼科檢查結果:雙眼最佳矯正視力為20/20。雙眼眼壓分別為17/18 mmHg(1 mmHg=0.133 kPa)。雙眼前節無異常。眼底照片可見右眼視盤區有一近似橢圓形的黑色腫物,約為2 個視盤大小,邊界不清,呈羽毛狀;左眼眼底未見異常。見圖1。診斷:右眼視盤黑色素細胞瘤(待查)。為進一步明確診斷,2023 年4 月18 日復查,完善眼底自發熒光:可見約2 個視盤大小的橢圓形病灶,無強熒光,提示未見脂褐素。見圖2。眼部B 型超聲可見右眼視盤上圓頂狀隆起占位病灶,病灶邊界清晰,呈高回聲,質地均勻,無壓陷或挖空現象;手動測量腫瘤大?。?.09 mm×1.28 mm。見圖3。動態視野結果:右眼鼻側上、下方及顳側上方見弓形視野缺損,生理盲點擴大。右眼視野指數:78%。見圖4。OCT:右眼視盤見呈高反射帶的隆起區域,信號強度接近于色素上皮層,隆起后的見低反射區域。見圖5A。經Cirrus HD-OCT 5000測量,GCL 平均厚度右眼為79 μm,左眼為89 μm,右眼最小厚度為64 μm,出現在顳下方。見圖5B。比較雙眼視網膜分層結構圖,紅色箭頭處可見右眼脈絡膜血管層出現不連續的低反射區域。見圖5C。OCTA:右眼視盤處可見橢圓形黑色強熒光區域,表面血管網豐富迂曲,遮蔽部分視盤血管網,隆起病變區域中見豐富血流信號。見圖6A。比較雙眼視網膜分層血流結構圖,箭頭處可見右眼脈絡膜層血流量相對減少或血管網被遮蔽,提示右眼脈絡膜層不完整,病變部位涉及脈絡膜。見圖6B。通過forum 分析測量黃斑區域血管長度密度和血管灌注密度數據。血管密度長度中黃斑處心、內環、外環、全部區域依次是:右眼為12.5 mm-1,18.4 mm-1,18.3 mm-1,18.1 mm-1,左眼為11.9 mm-1,18.1 mm-1,18.0 mm-1,17.0 mm-1;血管灌注密度中心、內環、外環、全部區域依次是:右眼0.283 mm-1,0.446 mm-1,0.452 mm-1,0.446 mm-1;左眼0.264 mm-1,0.435 mm-1,0.444 mm-1,0.437 mm-1。以上檢查左眼均未見異常。

圖1 眼底照相

圖2 右眼自發熒光

圖3 右眼部B 型超聲圖像

圖4 右眼動態視野結果

圖5 光學相干斷層掃描

圖6 光學相干斷層掃描血管成像

根據眼科檢查明確診斷為右眼MCOD,腫瘤較4個月前無明顯變化,囑患者1 年后復診,如有視力下降隨時就診。本研究經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202312141645000196014)。

2 討論

患者診斷時的平均年齡約為50 歲,多單眼發病,偏向以女性為主,國內女性與男性之比為1.2∶1,國外女性約占58%,約26%的患者伴輕微視力喪失,發病機制尚不清楚[1-4]。Shields 等[1]通過Kaplan-Meier 生存曲線分析發現:10 年內MCOD 損害視力的發生率為18%,5 年內為11%、10 年內為32%。MCOD 生長緩慢,Lee 等[5]統計分析1 年內腫瘤生長率為0,2 年內為5%,5年內為14%,8 年內為57%。本研究統計了8篇資料完整的病例報道,平均年齡為43 歲,女性占59.3%,14.12%有視力損傷;單眼發病占98.6%,48.9%為右眼發??;隨訪中9.3%腫瘤增大,3.7%腫瘤減少[5-12]。色素細胞瘤是沿神經纖維層生長,Krohn 等[13]通過MCOD 的立體眼底照相觀察到色素散布到視網膜神經纖維層中。因此眼底照相的典型特征是75%病變部位邊緣呈羽毛狀[1]。

本病例視野呈弓形缺損。臨床上部分MCOD 存在視野缺損,機制不明[14]。Usui 等[15]認為視野損害部位與視網膜神經纖維束缺損相對應。張紅軍等[16]證實RNFL 變化與視野變化呈正相關。Burgos-Blasco 等[12]、Osher 等[17]、Lee 等[5]研究中,分別有9%、30%、7%出現相對傳入性瞳孔障礙。國內報道中相對缺失,臨床工作者今后可加入瞳孔檢查。

OCT 監測視網膜神經節細胞變化對視功能判斷有重要意義[14]。MCOD 關于神經節細胞相關的報道極少,Башкатова 等[18]報道在1 例患眼發現神經纖維層缺損,視網膜神經節細胞未見異常。本文病例中,患眼顳下方GCL 變薄,GCL 平均厚度也比對側眼薄,這與其視野弓形缺損的區域相對應。提示MCOD 的視網膜神經節細胞有受損,可能為瘤體壓迫神經纖維所致。

郭文駿等[19]提出神經纖維層變薄和視網膜微血管改變有相關性。OCTA 能夠檢測血管內紅細胞的前后運動差異,從而提供血管圖像能力比熒光素血管造影更敏感,同時OCTA 可以量化腫瘤中的微血管密度,證實部分MCOD存在微血管變化[20]。Burgos-Blasco等[12]發現MCOD 患眼與對側眼睛相比黃斑區血管面積更大。Zhou 等[4]報道MCOD 患眼視盤處的血管長度密度和血管灌注密度高于正常眼。本研究由于軟件受限,僅可量化得出患眼與對側眼相比黃斑區域血管密度數值均增加,提示,MCOD 血管密度發生異常增高,與文獻研究結果一致。

Cennamo 等[21]報道MCOD 患眼在疑似脈絡膜毛細血管層出現血流缺損,這與本病例中OCTA 影像學結果“患眼與對側眼相比脈絡膜層血流相對減少、脈絡膜層缺損”的結果一致。Kwak 等[22]發現81%的脈絡膜血管網缺損的位置與MCOD 的視野缺損位置相對應。

MCOD 需與脈絡膜黑色素瘤這一眼內惡性腫瘤相鑒別,脈絡膜黑色素瘤由梭形A 和梭形B 瘤細胞組成,超聲中表現為有蕈狀、挖空征及脈絡膜凹陷征[23]。眼底自發熒光表現為高自體熒光。眼底造影檢查的典型表現為晚期呈彌漫性強熒光,伴有橙子色素沉著。MCOD 向惡性轉化后可見梭形B 瘤細胞,它與黑色素細胞瘤細胞交織在一起,沒有任何間隔[24]。這提示梭形B 瘤細胞是由MCOD 的惡性轉化引起的。Gologorsky 等[24]通過B 超掃描評估良性病變的惡性轉化跡象,發現大小增加、血管增多等鑒別點。Salinas-La Rosa等[25]報道了1 例罕見且病史過程完整的惡性轉化病例值得研究,患者確診MCOD 時無明顯視覺障礙,在25 年后急性視力下降。因此雖然MCOD 惡性轉化率為1%~2%,但仍不容忽視[26]。

綜上所述,眼科工作者在今后臨床中發現MCOD病例時應注重與惡性疾病相鑒別,完善相關檢查,每年定期進行眼科檢查隨訪,以及時發現其惡性轉化的跡象。

利益沖突聲明:本文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猜你喜歡
患眼視盤脈絡膜
視盤傾斜在高度近視中的研究進展
用基于絡病理論的針藥結合療法治療濕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的效果觀察
伴視盤出血的埋藏性視盤玻璃疣患者的臨床特點和眼底影像特征陳秀麗
誤診為中心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的孤立性脈絡膜血管瘤1例
從瘀探討息肉樣脈絡膜血管病變中醫病因病機
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在嚴重眼外傷中的法醫臨床應用
白內障超聲乳化術聯合人工晶狀體植入術治療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的效果
OCT在健康人群脈絡膜厚度研究中的應用及相關進展
視盤內出血伴視盤旁視網膜下出血1例
角膜球差對高度近視白內障術后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