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讀制初中學校學生手機管理的問題及對策

2024-04-10 13:43朱珍珍
廣西教育·A版 2024年2期

朱珍珍

摘 要:手機管理是國家“五項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走讀制初中生手機管理的效果關系到學校的學風建設,影響學生學業成績、身心健康程度等?;谧咦x制初中生使用手機的現狀調查,分析學生使用手機存在的主要問題,從學校層面、家庭層面、學生個體層面分別提出具有針對性的適用于走讀制初中生手機管理的策略,有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關鍵詞:走讀制初中;學生手機管理;手機沉迷

中圖分類號:G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4)04-0021-04

智能手機作為現代科技的新工具,好比一把“雙刃劍”,給社會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也給學校管理和學生發展帶來了不利影響。中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階段,缺乏成熟的判斷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學生在使用手機的過程中,尤其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因此會沉迷于手機,并經常接觸一些不利于身心健康的負面信息,這是我國中小學校不斷加強學生手機管理的主要原因。為了避免學生使用手機受到負面影響,一些走讀制初中學校對學生使用手機進行嚴格管理,如禁止學生將手機帶進校園、帶進課堂等。但是,這種管理方式只能解決學生在校內使用手機的問題,而不能約束學生在校外使用手機。2021年1月,教育部出臺了《關于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為廣大中小學校加強學生手機管理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指導。因此,探索科學、合理、適度的學生手機管理方式,成為走讀制初中學校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走讀制初中學校學生使用手機的現狀調查

《通知》要求,學校要廣泛聽取意見建議,及時解決學校手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為此,筆者設計了“初中生使用手機現狀調查問卷”,針對現階段初中生使用手機的現狀進行調查,從而發現學生在使用手機過程中的問題,為后續分析原因、提出建議提供依據和參考。

筆者所在的學校初中部實行走讀制,目前在校初中生共有1 422名。筆者隨機對走讀本校的729名初中生進行問卷調查,參與調查的學生人數占學校初中部學生總人數的50.00%。問卷從學生手機獲得的渠道、一天使用手機的時間、喜歡的手機應用軟件、家長對學生使用手機進行監管的情況等方面進行了較為全面的調查,讓學生根據真實情況作答。經過調查統計,筆者梳理出問卷調查中的典型問題,結果如下頁表1所示。

二、初中生使用手機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表1統計結果可知,學校有將近五成的學生擁有智能手機,手機獲得的渠道主要是使用家長的二手手機和家長購買,占比達到58.20%,說明超過五成家長對孩子使用手機是知情的。21.43%的學生自己用零花錢購買手機,有可能家長不知道孩子擁有手機而蒙在鼓里,沒有加以監管。筆者結合問卷調查的結果進行分析,發現初中生使用手機存在以下主要問題。

(一)手機應用軟件誘惑力巨大,學生沉迷引發心理問題

智能化是時代發展的趨勢,未來每一個人都將高度依賴智能手機等電子設備。智能手機的應用軟件五花八門,部分取代了報紙、電視、相機甚至錢包的功能,手機與生活的融合不可避免。學生把玩游戲、刷短視頻當成娛樂放松的方式,沒有自控力的學生容易產生上癮的情況,甚至可能引發抑郁癥、強迫癥、幻聽癥等心理問題。從問卷調查學生喜歡的手機應用軟件來看,學生使用手機不僅僅是學習和玩游戲,還會涉及購物、外賣點單等。因此,家長、學校還需要對學生使用零花錢進行引導和監管,防止學生過度消費和私自消費。

(二)學生目標方向不明,自我管理意識淡薄

筆者在問卷調查“你使用手機希望獲得什么資料?”多選題中設置了7個選項,有學習資料、新聞資訊、游戲信息、明星八卦、影視娛樂、體育信息和其他。統計結果每個選項的占比都超過55.00%,從中可以看出學生使用手機時目標并不明確,隨機瀏覽比較明顯。初中生的心智尚不成熟,對自己的未來規劃、目標方向還不十分明確,容易追求當下滿足,沒有自我管理的意識,對手機的誘惑往往是沒有“免疫力”。從學生一天使用手機的時間來看,將近七成的學生每天使用手機超過1個小時以上。由此說明學生還沒有形成合理規劃時間和自我管理意識,長時間使用手機會對學生身心健康和學習生活造成一定影響。

(三)家庭教育管理不足,家長對學生青春叛逆引導不到位

筆者在問卷調查中發現,家長為孩子配備手機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家長擔心孩子的安全,要了解孩子的行蹤;家長為了獎勵孩子學習、做家務;方便孩子的學習需要。小學階段家長對孩子使得手機的管理意識不強,沒有預估到孩子有手機后不受控的情況。家長對孩子使用手機沒有做好“約法三章”,孩子進入初中后身心快速發展,加上青春期的叛逆心理,使得手機沉迷集中在初中階段爆發。從家長對孩子使用手機進行監管的情況來看,38.13%的家長對孩子使用手機瀏覽的內容不加限制,這個比例和學生每天使用手機2個小時以上的比例接近,說明家長對孩子使用手機管理的缺失。有的家長工作忙沒有時間監管孩子,有的家庭親子關系緊張,家長干脆放手不管。因此,家長需要制訂家庭教育跟進方案,對孩子使用手機進行科學的引導和監管。

三、走讀制初中學校學生手機管理的建議

2021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指出,要抓好中小學作業、睡眠、手機、讀物、體質管理(簡稱“五項管理”),可見加強和優化學生手機管理是“五項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關系到學生身心健康與全面發展,必須認真做好該項工作。

(一)完善手機管理制度,強化家校合作

要實現對學生手機使用情況的良好監管,學校必須建立健全相關的手機管理制度,充分發揮學校在學生手機使用管理上的引導和監管作用。學校是學生接受教育和管理的主要場所,學校應充分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建立完善學生手機管理及學生心理疏導體系,為學生科學合理使用手機提供指導。

學校要考慮制度的可操作性和管理的科學性,制定和細化走讀制初中學校學生手機管理制度。例如,南寧市五一西路學校制定并落實《中學生手機管理制度》,通過入校檢查和進班檢查相結合、抽查和專項檢查的方式,杜絕學生手機進校。班主任將手機管理制度以及處罰規則張貼在教室顯眼的地方,時刻警示學生要遵守手機管理制度。若有學生違反了制度,則根據相關的規則進行處罰。學校將手機管理納入班主任工作,形成“班主任對關鍵學生家訪制度”,通過家校聯系、家校共育的方式提高學生手機管理成效。

一方面,學校應該結合學生使用手機的態度、現狀和習慣等特點,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和行為引導,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手機使用觀。學校明確學生使用手機的場所、時間和內容,開展專題教育引導學生認識到手機成癮的危害性,并借助諸多鮮活的案例進行教育,培養學生正確的手機使用觀念。例如,南寧市五一西路學校制定“心理教師介入手機戒斷跟進制度”,讓手機管理特殊案例學生有專業的心理教師進行疏導和跟進,通過制度把手機管理的思維滲透在德育管理方面,避免學生對手機產生過度依賴。

另一方面,學校要指導家長對孩子使用手機進行監督管理。家長對孩子使用手機的管理難點在缺乏辦法、約束力不夠等方面。為此,學??梢詣摻议L教育微課庫,向家長定期推送手機管理的微課視頻。例如,南寧市五一西路學校制作《如何用高情商的話語來回復孩子要手機》《先處理關系再管理手機》《如何管理孩子和手機》等微課,讓家長通過微課視頻了解與孩子相處的辦法和管理手機的方式。班主任可以利用班級微信群、班級QQ群等,保持與家長的良性互動,及時交流學生在學校、家庭的情況和問題,幫助家長正確引導孩子科學使用手機。

(二)提升家長家庭教育水平,引導家長履行手機管理職責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身處移動互聯網時代,面對孩子手機成癮的嚴峻形勢,家長必須與時俱進地提升家庭教育智慧,加強對孩子使用手機的督促管理。

一要做好統籌規劃。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家長要冷靜思考是否有必要為孩子配備手機以及購置怎樣的手機等問題。家長在賦予孩子使用手機的權利時,要與孩子約定使用手機的時限、瀏覽的內容等具體事項,約定臨時上交手機的事由和合理流程,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手機使用習慣。

二要做好防微杜漸。家長在孩子出現過度使用手機的跡象時應及時介入,堅定地對過度使用手機的行為說不,在家庭中牢固確立手機管理規定的權威。例如,家長在孩子使用手機時間較長時,可以通過引導孩子參加戶外運動、家務勞動、社交活動等分散孩子的注意力,防止孩子形成手機依賴。

三要做好正面榜樣。家庭所有成員都要遵守手機使用的管理規定,做到規則面前人人平等。家長要帶頭遵守手機管理規定,積極主動通過閱讀、運動等正能量活動充實自己的生活,這樣不僅能夠讓孩子對手機管理規定心服口服,而且能夠為孩子樹立終身學習、銳意進取的榜樣,使孩子不在無所事事中沉迷手機。

四要做好親子溝通。在現實中,學生不愿意遵守家庭和學校的手機管理規定,親子之間或師生之間發生輕微沖突是正?,F象。家長要將問題當作教育的契機,營造和美家庭、增進親子之情,通過高質量的溝通化解問題,促進孩子形成正確的使用手機觀念。家長可以聯系身邊事例幫助孩子明白“幸福是奮斗出來的”“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等道理,使孩子能夠節制使用手機。同時,家長要學會傾聽孩子的想法,發現孩子想法中存在哪些不足,因勢利導地引導孩子正視這些不足,轉變孩子青春期不正確、不成熟的思想觀念。

(三)教育學生端正手機使用態度,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學生對手機的作用本質認識不足,在從眾心理、好奇心理的影響下,加劇了對手機的使用依賴。光靠教師、家長對學生使用手機進行控制管理,很容易導致學生產生逆反心理。手機管理的核心是學生自律,學生形成自覺自發的自我管理能力,才能真正做到正確使用和管理手機。

首先,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在信息化時代,手機等移動終端成為學生了解社會、認識世界的重要渠道和工具?;ヂ摼W信息更新速度快、涉及面廣,學生作為數字化時代的公民,如果沒有積累足夠的信息素養,可能會影響自身的發展?;ヂ摼W中內容良莠不齊,學校和家長應該指導學生正確使用手機上網,引導學生提高對網絡虛假信息、網絡欺詐的辨別能力,提高在網絡虛擬環境下交友的警惕性,分清網絡世界與現實世界的區別,對網上各種言論有正確判斷的能力。例如,南寧市五一西路學校通過晨會、國旗下講話、手機管理主題班會、拒絕手機沉迷簽名儀式等形式,讓學生形成強化防范手機沉迷、自覺抵制誘惑的意識。

其次,提高學生的自制力。制定手機使用管理規則不能只由教師或家長說了算,而應由全班師生或家庭全體成員一起討論,并形成公約。學生自己參與制定的規則,很大程度上愿意自覺去遵守,由此學會在社會管理當中通過協商取得一致意見的方法,從而及時控制和調整不符合既定目標的動機、行為和情緒,形成依照規則使用手機的良好習慣。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分享自己使用手機的好習慣,通過集思廣益發現不少切實可行的好習慣、好辦法:手機不帶入臥室,睡前不看手機;在與人交流或用餐時,手機靜音,屏幕朝下放置,避免自己總是盯著屏幕;刪除游戲、購物等手機應用軟件,需要時重新安裝;每天限制使用手機的時長;等等。這些細小的使用手機的好習慣,能幫助學生形成控制使用手機的潛意識。

再次,在關鍵時間節點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激發學生去進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保?]自我教育是指受教育者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做自己的政治思想工作的方法[2]。自我教育是學生自我認識、自我調控、自我反省的方式,是提高思想素質的方法。在教育實踐中,教師和家長發現學生容易淪陷在手機里的時間往往是放假時間,超過3天的假期中學生都有可能因為在家時間比較充裕而沉迷于手機。因此,在“五一”“十一”假期和寒暑假放假前,學校應該讓學生做好自我教育。例如,南寧市五一西路學校在每次放假前,學校德育處會以微視頻作為教育途徑,讓學生對使用手機的真人真事進行案例分析,進行自我教育,自覺抵制手機誘惑。

最后,加強學生的時間管理。手機管理實質是為了培養學生科學合理使用手機的行為習慣。21天打卡法認為,一個新習慣的形成需要21天(或重復21次)[3]。教師可從構建時間意識、時間規劃、時間效率、時間自我滿意度這四個維度入手,要求學生把每天使用手機學習、娛樂的時間規定下來,家長監督學生21天打卡,幫助學生形成使用手機的良好習慣,解決學生自律性不高、缺乏短期目標、受網絡影響嚴重等問題,形成合理規劃時間和自我管理意識。同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充分利用手機進行學習,不能將時間和精力浪費在無休止的娛樂之中。例如,學生對課堂教學中某一知識點的理解不夠深刻,或是在做課后作業時遇到難解答的題目時,學生就可以借助手機查找互聯網上的教學資源進行自主學習,盡量發揮手機的正面功能。

總之,學生學會科學合理使用手機是一門必修課,也是當前中小學校管理的重要內容。學生手機管理不是一蹴而就、立竿見影的,而是一項抓思想、抓習慣,培養學生學習內驅力的綜合德育工程,是融合家校社教育的一盤大棋。家庭、學校、社會三個教育主體必須堅持管教結合,形成教育合力,逐步提高學生手機使用管理的能力。

參考文獻

[1]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北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350.

[2]張耀燦,陳萬柏.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82.

[3]馮偉,方元.21天習慣養成法[M].北京:中國文化出版社,2014:76.

(責編 韋榕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