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減”背景下鄉村教師隊伍素質提升路徑探索

2024-04-10 13:43廖冬蓉
廣西教育·A版 2024年2期
關鍵詞:鄉村教育鄉村教師教研活動

廖冬蓉

摘 要:“雙減”政策強調“整體提升學校辦學水平,加快縮小城鄉、區域、學校間教育水平差距”。而要提升學校辦學水平,關鍵在教師?;趯R州市八步區的調查,分析區域內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有利因素及存在的問題,探索鄉村教師隊伍素質提升的有效路徑,包括:狠抓教師培訓,強化能力提升;舉辦學科賽事,實現以賽促教;名師輻射帶動,組建核心團隊;創造有利條件,提高管理水平。

關鍵詞:鄉村教育;鄉村教師;教研活動;名師引領;城鄉教育一體化;教師培訓

中圖分類號:G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4)04-0031-03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簡稱“雙減”)要求“大力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確保學生在校內學足學好”,并強調“整體提升學校辦學水平,加快縮小城鄉、區域、學校間教育水平差距”[1]。由此可見,加快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努力縮小城鄉、校際教育水平差距,成為當前各地教育發展的重大課題。要提高鄉村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必須擁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賀州市八步區是一個擁有65萬多人口的縣區,轄12個鄉鎮、1個瑤族鄉和3個街道,鄉鎮地處偏遠,村級完小、教學點數量多且分散,城鄉教育不均衡現象較為突出。2019年,八步區通過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國家督導評估后,鄉村學校的辦學條件有了很大改善,但學校的內涵發展及辦學水平仍有較大提升空間,距離“優質均衡”仍有較大差距,仍需著力培養一支優秀的鄉村教師隊伍,提升鄉村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在此背景下,筆者對八步區鄉村學校師生群體進行了問卷調查,分析區域內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并就此提出改進建議。

一、問卷調查情況

本次調查涉及八步區5個鄉鎮的11所義務教育學校,共計發放問卷600份,回收有效問卷570份,回收率為95.00%,其中學生問卷314份、教師問卷256份。

(一)學生問卷

學生問卷主要從“就讀的年級”“課堂上是什么讓你分散注意力”“喜歡用什么方法解決學習中碰到的問題”“‘雙減后老師布置作業的形式”“每天完成書面家庭作業大概需要多長時間”(除第1題、第5題外,其他均為多選題)等方面進行調查,結果如表1所示。

(二)教師問卷

教師問卷主要從“減輕作業負擔可采取的方式”“‘雙減后造成教師焦慮的主要原因”“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主要采用的方式”“提高教學能力的途徑”“提高學校教研活動實效性的方式”等方面進行調查(多數題目為多選題),結果如表2所示。

二、調查結果分析

綜合分析上述問卷調查結果,可以得出在“雙減”背景下影響區域內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有利因素和存在的問題。

(一)有利因素

1.鄉村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有所轉變。由上述調查結果可知,“雙減”政策對教師教育觀念的沖擊較大,教師能夠認識到必須轉變教育教學理念,以適應新政策要求。參與問卷調查的教師中,有77.73%的教師認為應做到:布置作業把握關鍵知識,減少低效無效勞動;創新作業形式;按學生能力科學分層布置作業;等等。同時,教師布置的實踐類作業占有一定比例(21.34%)。這說明教師開始嘗試改革傳統的書面作業模式,培養學生的實踐與創新能力。同時,79.94%的學生反饋教師會要求學生在家里開展適宜的體育鍛煉、社會實踐、閱讀和文藝活動,說明教師的教育觀念正在轉變。

2.鄉村教師對教研工作的認可度較高。由上述調查結果可知,參與問卷調查的教師多數認可校本教研活動,其中:91.80%的教師認為應重視教師專業成長和校本培訓;85.94%的教師認為應以問題為導向,有針對性地開展教研活動;80.86%的教師認為應完善激勵政策,提高教師積極性;69.93%的教師認為應加強校際教研活動。這些數據為如何提高鄉村教師素質提供了有益參考。

3.鄉村教師的自我成長意愿較為強烈。由上述調查結果可知,參與問卷調查的教師自我成長意愿較為強烈,針對“你自己提高教學能力的途徑有哪些”這一問題,有66.02%的教師選擇外出聽課,有85.16%的教師選擇教研組內交流,有75.00%的教師選擇自己參與線上學習,69.92%的教師選擇參加各級教學競賽或各類教研活動。這在很大程度上說明鄉村教師愿意主動通過多種途徑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

(二)存在的問題

1.教學方式方法有待改進。由上述調查結果可知,參與問卷調查的學生中,近半數對所學內容不理解容易分散注意力,這表明教師在課前預習、課堂指導等方面有待優化。針對“喜歡用什么方法解決學習中碰到的問題”的問題,僅有26.11%的學生選擇請教老師,一定程度上說明教師的教學方式方法有待改進。針對“每天完成書面家庭作業大概需要多長時間”的問題,選擇能在“雙減”政策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的3—6年級學生有48.68%、7—9年級學生有48.00%,超過半數學生未能在政策規定時間內完成書面家庭作業。這在很大程度上說明,教師設計、布置作業的水平有待提升。

2.專業成長途徑不夠暢通。由上述調查結果可知,教師專業成長途徑偏窄、不夠暢通。針對“近五年,你參加過八步區級以上的教師培訓”的問題,參與問卷調查的教師有19.14%從未參加,有50.78%僅參加過1—2次,參加3次以上的僅占26.17%,這在很大程度上說明,鄉村教師參加縣級以上培訓的機會較少。針對“近三年參加校級以上的示范課、教學比賽或技能比賽”的問題,從未參加的占17.97%,參加1—2次的占55.86%,參加3次以上的占26.17%,這說明面向鄉村學校開展的賽課活動不多,或鄉村教師參與賽課的機會較少,不利于鄉村教師專業成長。

3.學校教研和管理水平有待提升。由上述調查結果可知,參與問卷的教師均不同程度反饋自己所在學校的教研工作存在問題:有61.72%的教師反映布置任務多,深入研究少;有48.45%教師認為教學或管理任務重,沒時間參加;有44.14%教師認為學校教研制度不完善。針對“你校組建學科團隊并開展集體備課情況”的問題,認為集體備課低效的教師有10.16%,另有3.13%的教師反饋學校無集體備課。以上均說明學校的教研工作水平還需進一步提升。另外,針對“‘雙減后造成教師焦慮的主要原因”的問題,有64.84%的教師認為是“學生自主時間增多,不夠自律,不學習不復習”,這說明學校與教師的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三、提升區域鄉村教師隊伍素質的建議

鄉村教師是鄉村教育振興的第一資源和核心因素[2]。結合上述有利因素及存在問題,建議從以下幾方面綜合施策,持續提高鄉村教師的整體素質,助力提升鄉村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

(一)狠抓教師培訓,強化能力提升

各縣(市、區)要貫徹落實自治區提出的“按當地教職工工資總額的2%核撥教師培訓經費,中小學校要將生均公用經費的5%用于教師培訓”要求,統籌做好鄉村教師培訓工作。一是做好統籌規劃,每年的培訓計劃必須安排鄉村教師專項培訓項目;二是鄉村教師培訓項目應分層分類設置,如舉辦優化作業設計培訓、鄉村校長培訓班、鄉村班主任培訓班、鄉村圖音體美等學科教師轉崗培訓班;三是精心設置培訓課程,根據鄉村教師的專業成長需求,“量身訂制”課表,讓鄉村教師學有所獲,持續提高課堂教學水平;四是注重培訓后續跟蹤,培訓結束后要求參訓教師完成相應任務,促進學以致用,縣(市、區)教研室組織考核,并將考核結果與績效工資掛鉤,提高教師參與培訓的積極性。

(二)舉辦學科賽事,實現以賽促教

“以賽促研,以賽促教”是提高教師專業素質的有力抓手。以賽課撬動學科教研、片區教研、學科團隊建設,不僅能讓鄉村教師的專業技能在賽課中得到鍛煉,還能讓鄉村教師與城區教師在教研活動中相互促進、共同成長。在“雙減”背景下,建議各縣(市、區)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各類主題的教學技能競賽,如新課標解讀競賽、課堂教學大賽、班主任技能大賽、信息技術與學科深度融合技能大賽、作業設計比賽等,每次比賽都要求鄉村學校組隊參與,避免出現“城區賽、鄉村看”的局面。鼓勵鄉村學校與城區學校聯合備賽、齊心參與、共同提高。例如,2022年,賀州市八步區南鄉鎮初級中學數學組與八步區實驗初級中學數學組聯動,共同準備參加城區舉辦的課堂教學技能大賽,得益于后者的指導,前者在比賽中獲得了團隊一等獎。

(三)名師輻射帶動,組建核心團隊

名師工作與學科核心團隊,是推動區域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提升的兩大引擎。一方面,名師工作室以“名師引領、團隊合作、共同提高、資源共享、均衡互補”為理念,帶動提升鄉村教師專業素質。各工作室主持人通過遴選區域內本學科骨干教師組建名師工作室,以示范輻射、專業引領等方式,為片區內教師尤其是鄉村教師搭建交流成長的平臺,讓名師工作室成為提高鄉村教師整體素質的“助推器”。另一方面,持續改進城區學校幫扶鄉村學校的傳統模式,不局限于“送教”“送培”,更應在鄉村青年教師培養、有效教研模式構建等方面下功夫,以多種形式幫扶鄉村學校,變“輸血”為“造血”。由縣(市、區)教研部門牽頭,打造城區一體化學科核心團隊,核心團隊領頭人一般由本土名師擔任,成員覆蓋城區學校與鄉村學校。學科核心團隊立足本土實際,聚焦課堂教學,加強城鄉聯動教研,通過專題講座、課堂展示、同課異構等方式,帶動提升鄉村教師的整體素質。

(四)創造有利條件,提高管理水平

管理決定著學校整體的辦學質量和育人水平,也決定著學校發展的脈絡和速度[3]??h級教育行政部門、各鄉村學校要高度重視學校管理工作,科學構建教育管理模式,全面加強質量管理,為提高鄉村教師整體素質創造有利條件。一是做好校園文化建設。引導鄉村學校利用鄉土資源,構建地方課程、校本課程,打造特色校園文化,營造良好育人氛圍。二是抓好教研管理??h級教研部門要指導鄉村學校做好校本教研,圍繞促進教學、提高質量這一中心工作,結合實際開展教研活動;縣級教研員與各鄉鎮輔導員要加強溝通聯系,共同服務鄉村學校發展,進一步完善鄉村學校教研體系。三是加強家校合作。引導家長充分認識“雙減”的重要意義,配合學校做好“雙減”后的教育工作,形成家校育人合力。

總之,“雙減”的實施給鄉村教育質量提升創造了契機,也給鄉村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建議各縣(市、區)抓住政策有利契機,正視存在問題,立足本土實際,通過多種有效方式提高鄉村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EB/OL].(2021-7-24)[2023-6-16].https://www.gov.cn/zhengce/2021-07/24/content_5627132.htm.

[2]岑禮霞.多舉措賦能新時代鄉村教師隊伍建設[J].甘肅教育,2022(17):1.

[3]李學波.以科學構建管理模式提高學校管理水平[J].教育.2019(32):11.

注:本文為廣西教育科學規劃2021年度“雙減”專項課題“‘雙減背景下助力鄉村教育振興的路徑研究”(2021ZJY1277)的研究成果。

(責編 歐金昌)

猜你喜歡
鄉村教育鄉村教師教研活動
提升校本教研品位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淺談義務教育鄉村教師流失的原因
專題研究:為教研活動打開另一扇窗
新農村文化建設中教育功能的缺失及其認識論根源
關于加強鄉村學校美術師資隊伍建設的幾點思考
新型城鎮化進程中鄉村教育治理的困境與突破
試論引領鄉村教師走向自覺閱讀的方略
基于多元與開放的同課異構教研模式研究
陶行知鄉村教育思想及現實意義
20世紀鄉村教師在文化歷史沿革中與鄉村生活疏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