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砂陶工藝的傳統流程技術溯源和文化傳承研究

2024-04-11 09:09薛迎春朱豪杰李昱晗吳飛
佛山陶瓷 2024年1期
關鍵詞:紫砂陶陶器宜興

薛迎春,朱豪杰,李昱晗,吳飛

(南通大學杏林學院,南通236019)

1 前言

紫砂陶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具有千年歷史和獨特的藝術價值。由于傳統手工制作方式的局限性,紫砂陶制作難度較大,生產效率低下,無法滿足現代市場需求。近年來,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人們開始嘗試將紫砂陶與計算機技術結合,以提高生產效率、拓寬市場應用范圍、創新陶藝設計等方面。但是紫砂陶工藝的傳統流程技術才是計算機技術加持的基礎,其文化傳承因此具有廣泛的意義。

陳治凌[1]認為平面構造并不但是造型的一種代名詞,在產品設計的諸多方面也都起著關鍵作用, 同時其特性也明顯反映在了紫砂陶藝上。正是通過這些點、線、面的靈活結合, 讓紫砂陶藝的在設計器表和造型上都呈現出了較大的美學內涵。談文俊[2]認為傳承與創新是紫砂陶藝發展的永恒主題,在兩者的起伏中,紫砂器永遠散發著迷人的魅力。紫砂壺是紫砂陶藝的核心,整個紫砂藝術文化可以說是圍繞著紫砂壺而展開的,從古至今,紫砂壺流傳下來眾多經典造型,這些造型在傳承中衍化,在衍化中創新。在宜興紫砂工藝的淵源追溯中,吳玢[3]通過研究發現,而“物勒工名”的制度又反映出宜興紫砂工匠擺脫了以往卑微的身份,開始承擔起自己在社會中的角色。明清之際工匠團體的形成還導致了明清社會的轉型變遷,改變了中國古代傳統的道器觀,由上層精英文化轉向下層大眾文化,引發了實學思潮的興起和設計理論體系的形成,以及大批市鎮手工業中心的出現。宜興紫砂陶藝工匠團體在這場社會轉型中,完成了從工匠到工藝美術師的華麗轉身。李健[4]認為紫砂陶藝開始進入一個由多重社會文化因素共同促成的轉型期。對于紫砂陶藝現代轉型的認識, 首先需要立足于相對宏觀的歷史語境,理解其作為手工技術、造型藝術和文化遺產的社會文化屬性。李健[1]以宜興紫砂為主要對象,對紫砂陶藝的濫觴期及其創始時間進行必要的考察。他揭示了紫砂陶藝的發展軌跡, 更在于促進我們理解其背后的社會文化變遷因素, 為紫砂陶藝的討論提供更為宏闊的歷史與現實依據。

2 宜興紫砂陶的發展歷程和現狀

2.1 宜興紫砂陶的發展歷程

中國傳統紫砂陶藝是中國古老的藝術形式之一,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底蘊。江蘇宜興的紫砂陶是中國傳統工藝中的一種,現已經成為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制作工藝和獨特的文化內涵蘊含著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底蘊,被譽為“東方陶瓷藝術之珠”,是中國傳統工藝品中的瑰寶。宜興紫砂陶器的種類繁多,包括茶具、酒具、花器、文具等,廣泛應用于日常生活中。江蘇宜興紫砂陶是中國傳統的制陶工藝之一,源于唐代,歷經數百年的發展,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制作工藝和藝術風格。

紫砂陶是中國傳統陶瓷文化的一個分支,源于中國古代的陶瓷文化。據考古學證明,陶器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中國新石器時代,大約在公元前7000 年左右,而最早的陶器則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 年左右。在古代,陶器是人類生產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器物,用于儲存食物、盛水、釀酒等。隨著時間的推移,陶器的制作技術和藝術風格也不斷發展和改進。而紫砂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大約在公元7-10 世紀左右。當時,紫砂陶主要用于制作茶具和酒具,因其獨特的質地和藝術風格而備受推崇。隨著時間的推移,紫砂陶的制作工藝日趨完善,藝術價值也日益凸顯,成為中國傳統陶瓷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明代時期,宜興紫砂陶已經成為了當時的一種貴族陶器,主要用于制作茶具和文房四寶等器物。清代時期,紫砂陶制作進一步發展,成為了普通百姓家庭中的常見器皿,應用范圍更加廣泛。

20 世紀初,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傳統的手工制作工藝逐漸被機器生產替代,宜興紫砂陶也受到了影響。但是,在傳統文化和陶藝家的努力下,宜興紫砂陶得到了保護和傳承,并且不斷創新和發展。20 世紀50 年代,宜興紫砂陶開始走向現代化,應用機械化生產和工業化生產方法,生產規模逐漸擴大。70 年代末期,宜興紫砂陶開始注重品牌建設和市場開發,推出了一系列具有自己特色的產品,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喜愛和認可。80 年代以來,宜興紫砂陶逐漸走向國際市場,成為中國陶瓷藝術的重要代表之一,被譽為“中國陶瓷之鄉”。

2.2 宜興紫砂陶的發展現狀

目前,宜興紫砂陶已經成為了宜興市的一個重要的文化和經濟產業,每年吸引著大量的游客和收藏家前來參觀和采購。同時,宜興紫砂陶的制作工藝和藝術風格也在不斷地創新和發展,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在商業背景方面,紫砂陶的商業發展主要圍繞著紫砂壺等紫砂制品展開。在明清時期,紫砂壺逐漸成為士人、文人雅士、貴族和富商巨賈喜愛的茶具之一,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之一。隨著時間的推移,紫砂陶的商業價值也越來越被人們所認可,成為了中國傳統陶瓷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在歷年來的商業發展趨勢方面,紫砂陶的商業價值和市場需求逐漸增加,成為了一個不斷發展和壯大的產業。目前,紫砂陶的生產和銷售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產業鏈,包括紫砂原料的開采、紫砂制品的生產加工、銷售和收藏等環節。同時,隨著科技的發展和工藝的改進,紫砂陶的制作工藝和藝術價值也在不斷提高,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和收藏家的青睞。此外,紫砂陶的市場也開始向國際化方向拓展,逐漸走向了世界舞臺??梢灶A見,隨著中國文化軟實力的不斷提升和國際市場的逐步開放,紫砂陶的商業發展前景將會更加廣闊。

3.宜興紫砂陶工藝技術溯源

宜興紫砂陶是指用當地特殊的紫泥制成的陶器,其特點是色澤淡雅,質地細膩,透氣性好,保溫性強,且不含有害物質,被譽為“陶瓷之冠”。能如此完美的紫砂陶還要歸功于它嚴謹、繁雜的工藝。

3.1 原料挑選

制作紫砂陶器時,挑選原料是非常重要的環節,不僅關系到制品的成型效果和質量,還會直接影響到制品的藝術價值。一般而言,挑選紫砂陶器的原料需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礦物成分:紫砂原礦主要由高嶺土、伊利石等礦物組成,其中含有鐵、鈦等金屬元素。在挑選原料時,需要注意礦物成分的含量和比例,以確保制品的色澤和質量。

2.顏色和紋理:紫砂原礦的顏色和紋理是制作紫砂陶器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顏色越深,紋理越美麗的原料更容易制作出高質量的紫砂陶器。

3.雜質含量:挑選原料時需要注意雜質的含量,雜質含量過高會影響紫砂原料的成型效果和質量,甚至會導致制品開裂。

4.堅硬程度:挑選原料時需要考慮原料的堅硬程度,過硬的原料難以成型,過軟的原料則容易變形,需要保持適當的硬度。

3.2 混合原料

混合原理工序主要將各種原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均勻,將混合好的原料加水調泥,調制成適合制作的泥料。制作泥料時,需要掌握泥的濕度和黏度,否則會影響到陶器的塑性和成型。將制作好的泥料放入水中浸泡,讓泥料充分吸水后,過篩去除雜質,然后攪拌制成泥坯。這些步驟的目的是為了去除雜質、改善泥料性能、降低開裂率、提高成型效率和制品質量。

3.3 泥料塑形

將調制好的泥料進行塑形,通常需要使用輪盤或手工捏制,還可根據設計要求和制品需求,將泥坯按照一定的比例分割成不同的零件,然后逐步塑造成制品的形狀,最后進行表面雕刻和修整。在這一過程中,紫砂壺的成型方法還是有所不同,主要分為手工成型、注漿成型、旋坯成型和印坯成型:

3.4 烘干

制品完成后,需將其放置于通風干燥處晾干,以去除多余的水分。晾干后,還可以進一步對其進行雕刻和裝飾,如刻畫圖案、加上把手、蓋子等。

3.5 雕刻和裝飾

宜興紫砂陶器的裝飾方法主要采用陶刻技法,使用毛筆和刻刀等工具。陶刻技法可分為刻底子和空刻,其中刻底子是在干燥的坯體上,按照墨稿或書畫稿進行雕刻。宜興紫砂茶壺采用單刀行刻,刀法有雙人正刀法、單人側刀法、澀刀、遲刀、留刀、輕刀、切刀、舞刀等。書畫家在壺上的創作,注重簡約、清逸的文人意味,表現出深厚的書畫功底和文學素養。陶刻藝術的價值不僅在于形式和手法的技巧,更注重作者的文學素養、書畫功能以及整體人格氣質的表現。但陶器的雕刻和裝飾需要著重考慮比例和圖案的協調,這會直接影響成品的美觀。由此可見,宜興紫砂陶器除了其本身的制作之外,對其進行裝飾的部分也尤為重要。

3.6 焙燒

將晾干后的制品放入窯中進行燒制,溫度通常在1000℃左右,經過多次高溫燒制,使制品的質地更加致密和堅硬,也使制品的色澤更加鮮艷和自然。

3.7 打磨上釉

燒制完成后,先用磨具對制品進行打磨和拋光,使制品表面更加光滑細膩。再在陶器表面上涂上釉料,使其更加光滑、美觀。

3.8 二次焙燒

將上釉后的陶器再次放入窯中進行二次焙燒,溫度通常在1200℃左右。在兩次焙燒的過程中,窯的溫度和通風要控制得當,否則會直接影響到陶器的質量。

4 紫砂陶工藝的文化藝術傳承

4.1 紫砂陶工藝技術的傳承

傳統的紫砂陶工藝多由人工設計和打磨,手工工藝雖然不如計算機技術的精細化,生產時間也比較長,但是其發展的歷程就是傳統技術不斷推進的過程,是工藝發展的基礎。缺少對于紫砂陶工藝的技術和基礎,就是對這項工藝的輕視,其發展也會碰到天花板。雖然手工制作的材料成本和制作成本相對較低,但是其制作過程充滿了經驗和智慧的依托。

4.2 內在價值的傳承

紫砂陶工藝具有一種內在價值。工匠和古老的作坊說明這項工藝的前世今生,蘊含著紫砂陶從業者對于生活的寄托和對理想的渴望。紫砂陶的發展,就是貫穿著從業者們對于美好生活的追求,隱藏著辛勤勞作和對勞動對象的特別構思,其造型,用途,細節無不透露著紫砂陶工藝從業者的一種內在追求。

4.3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

紫砂陶工藝蘊含著有形和無形的鮮明特征。有形的就是通過各種各樣的紫砂陶產品得以展現,無形的就是制造工藝的日趨成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更多的傾向于紫砂陶工藝的傳承。

4.4 數字化時代的拓展升級

運用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計算機輔助制造對紫砂陶進行設計與制作,可以大大提高制作效率和精度,同時也可以更好地實現創意,促進紫砂陶的發展。雖然運用計算機技術對紫砂陶工藝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造與升級,且工藝過程變得比傳統工藝簡單許多,但是制作過程也存在許多注意事項與細節,例如對新材料的掌握和了解,加工參數的控制等,在進行CAD 設計前,需要了解紫砂陶的材料特性和加工工藝,以便更好地進行設計和制作。比如需要了解紫砂陶的燒制溫度、燒制時間、材料的收縮率等。

總之,傳統紫砂陶手工制作注重人工技藝和傳統工藝的傳承,成本相對較低,雖然難以達到同等級別的精度和效率,但是卻具備了產品的靈魂和訴求。在未來,紫砂陶的運用計算機技術對紫砂陶的制作生產相比傳統手工有較大優勢,能夠使其成為未來發展生產紫砂陶的趨勢,更利于未來紫砂陶工藝的傳承、發揚以及中華文化向國際的輸出,這對于紫砂陶文化的傳承具有了更多的科技價值。

猜你喜歡
紫砂陶陶器宜興
紫砂陶刻“稚子垂綸瓶”的創作及評析
宜興釉陶
“陶”醉心田 點贊新宜興
“陶”醉心田 點贊新宜興
淺析紫砂陶的造型與審美表達
黃河流域燦爛的齊家文化——陶器
淅川縣雙河鎮遺址M19及出土陶器組合
論紫砂陶刻的裝飾與發展
開宗立派 重構傳統——吳鳴紫砂陶藝歷史價值之再認識
新砦期 豬首形陶器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