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推進水土保持植物資源建設與開發管理的認識與思考

2024-04-11 05:02高巖
中國水土保持 2024年3期
關鍵詞:開發管理生態建設水土保持

[關鍵詞] 水土保持;植物資源;生態建設;開發管理

[摘 要] 2022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見》,對水土保持工作作出系統安排部署,明確了新時代水土保持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和任務,對水土保持植物資源建設與開發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對科學推進水土保持植物資源建設與開發管理的意義、原則、重點任務作了初步探討,以期促進水土保持高質量發展,用實際行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中圖分類號] S157[文獻標識碼] CDOI:10.3969/j.issn.1000-0941.2024.03.003

[引用格式] 高巖.新時代推進水土保持植物資源建設與開發管理的認識與思考[J].中國水土保持,2024(3):8-10.

水土保持植物措施是水土保持三大措施之一,與工程措施、農業耕作措施組成了一個有機的水土流失綜合防治體系[1]。2022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見》,對水土保持工作作出系統安排部署,明確了新時代水土保持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和任務,為水土保持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動指南。水土保持工作者要以深入貫徹落實《關于加強新時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見》為契機,科學推進水土保持植物資源建設與開發管理。

1 科學推進水土保持植物資源建設與開發管理的重大意義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并提出“到二三五年,我國發展的總體目標是: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蛾P于加強新時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見》指出水土保持是江河保護治理的根本措施,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植物措施作為水土保持措施體系中最核心的措施,在水土流失防治中處于基礎性、關鍵性、先導性地位[2]。因此,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需要科學推進水土保持植物資源建設與開發管理。

1.1 加快推進水土流失重點區域治理的需要

近年來,我國水土流失治理成效顯著,實現了面積、強度雙下降,但局部水土流失加劇的現象依然存在,水土流失重點區域的治理任重而道遠。加快推進水土流失重點區域治理,需要科學推進水土保持植物資源建設與開發管理。以黃土高原地區水土流失治理為例,黃土高原地區是我國生態建設的重點地區之一,區內干旱少雨,植被稀少,生態系統十分脆弱,水土流失較為嚴重。近年來,利用植物治理黃土高原地區水土流失已有成功案例。比如,在黃河中游的砒砂巖區,利用沙棘特殊的生物學特性,種植后形成“地上一把傘,地下一張網”,治理效果突出。經過多年的基礎研究、開發利用和成果推廣,在晉陜蒙接壤地區形成了我國最大的沙棘人工林和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沙棘系列產品逐步走向全國和世界。同時,沙棘在礦山修復治理、低質低效林改造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實現了生態、經濟、社會效益的統一。

1.2 提升水土保持功能的需要

要不斷提升水土保持功能,實現“減量、降級、增效”的有機統一,需要科學推進水土保持植物資源建設與開發管理。一是通過在不同水土流失區科學開展水土保持植物資源建設,有效治理水土流失,減少水土流失面積。二是通過科學配置喬灌草措施,實現快速郁閉、防風固沙、保土蓄水、調節徑流,有效降低水土流失強度。三是通過植物資源建設與開發利用,提供更多更優的生態產品,既要提供干凈的空氣、潔凈的水等生態產品,又要根據不同地區的資源稟賦,構建與之相匹配的植物資源,以有利于日后植物資源轉化為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態產品,使治理成效更加穩固,老百姓得到真正的實惠。

1.3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需要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首先要吸引人才回鄉創業,通過科學推進水土保持植物資源建設,發展壯大特色產業,形成一定的產業發展基礎,進而吸引人才和投資。通過示范引領,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促進當地農民持續增收,不斷提升當地農民獲得感、幸福感,逐步實現治理區變景區、農民變股東、山村變舞臺,以及鄉村全面振興的目標。

2 科學推進高水平水土保持植物資源建設與開發管理的重大原則

2.1 堅持系統觀念

水土保持植物資源建設與開發管理要堅持系統觀念,整體施策、協同共管、系統治理,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構建健康穩定的生態系統。一是統籌系統內各要素關系,不能以偏概全。就一座山而言,山頂要適當“戴帽”,保留水源涵養林,攔蓄徑流,涵養水源;坡面不搞全面整地甚至煉山造林,防止強烈擾動地表,破壞原生植被,加劇水土流失。后續經營過程中要減少深翻深耕等擾動,保留一定的地表植被,防止降雨對地表的侵蝕。在支(毛)溝中,應充分發揮植物柔性壩的作用,攔沙不攔水,并在不影響行洪的條件下適當營造河岸護岸林。

2.2 堅持科學配置

水土保持植物資源建設與開發管理要堅持資源建設與開發利用并重,植物資源建設要以科學配置樹種、草種支撐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一是要根據自然地理氣候條件和植被生長發育規律,科學配置喬、灌、草,真正做到因地制宜、適地適樹適草。二是根據不同區域水土流失的成因,配置不同生物特性的植物,以風蝕為主的地區應優先選用抗性好、耐旱、耐瘠薄、抗風沙的灌木樹種和草種,以水蝕為主的地區要優先選用根系發達、保水固土能力強的防護樹種和草種[3]。三是要統籌好生活生產生態需要,在水熱條件好、土層深厚地區要優先選用生長快、產量高、效益好的植物,在近村、近路、近水等人為活動頻繁區域,既要考慮生態景觀和凈化水質等功能,又要考慮花粉過敏等健康因素,同時還應注意不能盲目引進外來樹、草種,造成本地生態系統退化。

2.3 堅持高效利用

水土保持植物資源建設與開發管理要堅持集約高效,以植物資源高效利用支撐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綠色轉型。我國植物資源建設受資源環境制約,資源必須利用充分,發揮出最大的效益。一是根據不同功能進一步開發植物的葉、花、果、莖、根等不同部位的價值,廣泛應用于食品、醫藥、化工等領域。二是不斷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技術水平,實現植物分級、分類提取,有些植物殘渣可繼續提取價值更高的生物活性成分,有些植物可以提取植物纖維、工業用生物制劑和病蟲害防治生物藥劑。通過植物資源循環利用,創造更高的效益,減輕環境壓力,支撐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綠色轉型。

2.4 堅持兩手發力

水土保持植物資源建設與開發管理要堅持兩手發力,通過體制機制創新,提升水土保持植物資源建設速度和開發管理水平。綜合運用土地、規劃、金融、稅收、價格等政策,培育“政府+公司+農戶”和“公司+基地+農戶”等模式,減少中間環節,促進水土保持植物資源集約化、規?;l展,集中連片治理區域應制定生態產品經營開發等產權激勵政策,支持引導社會資本和符合條件的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積極參與水土流失治理,不斷提高經濟效益,將綠水青山盡快轉化為金山銀山。

3 科學推進新時代水土保持植物資源建設與開發管理的重點任務

3.1 強化高效水土保持植物開發管理頂層設計

一是進一步明確水土保持植物的行業地位,強化規劃引領作用。編制流域水土保持規劃,應明確水土保持植物規劃專章,提出分區高效水土保持植物資源配置和開發方案,為相關地區水土保持植物資源建設提供指引與服務。二是完善相關技術指南。按照因地制宜、分區施策的原則,依據國土空間規劃,落實水土保持空間管控制度,分類分區制定水土保持植物有關技術標準,組織編制《水土流失區高效水土保持植物資源配置手冊》《黃河流域適地植被建設技術指南》等技術文件。三是開展植被建設提質增效頂層設計。根據不同區域低質低效林分布情況和水土流失特點,提出水土保持植物資源對位配置模式。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的要求和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宜荒則荒的原則,組織編制八大水土流失區《水土保持植物提質增效示范區建設規劃》,構建穩定高效多功能的林草生態系統,筑牢生態屏障。

3.2 加快推進水土保持植物資源建設

一是開展高效水土保持植物示范建設。以小流域為單元,圍繞優良植物品種、產業開發模式等內容,全方位加強高效水土保持植物示范推廣,為推進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培育和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全面提升水土保持功能和生態產品供給能力提供有力支撐。二是推進坡耕地木本油料資源建設。聚焦農業強國建設,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以長江上中游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和黃土高原旱作梯田建設為切入口,開展木本油料資源建設,科學配置林下、田坎植被,建設水土流失防治效果好、風景美、施肥少、效益高的現代農業產業化基地,進一步增加農民收入。三是推進實施沙棘生態減沙工程建設。以黃河多沙粗沙區特別是黃河中游砒砂巖區為重點,積極推進沙棘生態減沙工程建設,開展砒砂巖區沙棘生態減沙工程經驗總結和實施效果評估。

3.3 加強水土保持植物開發管理支撐能力建設

一是組織開展相關水土流失防治模式研究。落實水利部、農業農村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鄉村振興局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的指導意見》(水?!?023〕35號)要求,組織開展生態清潔小流域典型調研,以及相關水土流失防治模式研究。在調研的基礎上,編制《生態清潔小流域典型示范案例選編》,推動地方小流域綜合治理提質增效。二是開展小流域綜合治理提質增效示范建設。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等重大國家戰略,加大水土保持林草地修復示范建設力度,不斷鞏固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為小流域綜合治理提質增效提供樣板。三是強化科研、創新和成果推廣。深入開展植物資源篩選、良種選育、種苗擴繁及示范推廣基地建設。持續做好全國沙棘資源普查與統計分析,持續抓好沙棘選擇育種、雜交育種、種苗擴繁試驗示范工作。推廣沙棘雜交和引進的新品種,開展沙棘全基因組分析和病蟲防治等研究,為沙棘種植與開發提供有力技術支撐。

3.4 加強水土保持植物開發管理宣傳引導

一是挖掘水土保持植物文化。我國是世界上植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有高等植物3.7萬余種。植物資源與人類文明相生相伴,五谷豐登、六畜興旺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從文化傳承來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我國古人對植物有特殊的偏好,很多典籍里都不乏關于植物的記載。鄉土植物資源真正體現了一個國家、一個區域植物區系的特色。我國鄉土植物的應用歷史悠久、文化底蘊厚重,有些植物還被賦予了一些民間傳說和典故,比如《詩經》中單《國風》160篇涉及的植物就有百余種。通過挖掘植物文化,宣傳人與環境和諧共處的理念,可讓人們發現和學習植物的生存智慧,了解生態環境的變遷,珍惜當下美好的生活,攜手共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家園。二是加強水利行業綠化宣傳與管理。要多形式推動水利系統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圍繞復蘇河湖生態環境,建立水利部綠化委員會成員單位協作機制。三是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經過幾十年的實踐和探索,我國的水土流失治理走上了以小流域為單元進行綜合治理的成功之路,長汀縣水土流失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實踐成功入選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生態修復典型案例。因此,應在持續總結水土流失治理與植物資源開發利用經驗的基礎上,積極拓展國際交流與合作,服務“一帶一路”建設,講好水土保持“中國故事”。

[參考文獻]

[1] 盧順光,土小寧,高巖.以植物措施推動水土保持生態文明建設的思考[J].中國水利,2018(21):8-9,20.

[2] 張文聰.新時代水土保持植物資源建設與開發路徑思考[J].中國水利,2023(10):24-27.

[3] 黎祖交.科學綠化的關鍵在于“科學”二字[J].綠色中國,2022(19):8-15.

收稿日期: 2023-12-08

第一作者: 高巖(1981—),男,山東青州人,高級工程師,碩士,從事水土保持植物開發管理工作。

E-mail: 5142581@qq.com

(責任編輯 李楊楊)

猜你喜歡
開發管理生態建設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寫春秋
《水土保持通報》征稿簡則
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
探討生態堤防的現狀與建設思路
克拉瑪依城市園林綠化與生態建設思考
地方高校對宿遷生態建設影響之研究
淺談國企改革中如何做好人才開發管理
企業項目管理開發模式的應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