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管理培訓中小組教學法的應用

2024-04-11 12:48張向菁
中國管理信息化 2024年1期

[摘 要]小組教學法是在管理培訓中被高頻采用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本文對如何在管理培訓中有效應用小組教學法來提升教學成效進行了探討。本文首先分析了小組教學法“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內在邏輯以及“互動性”和“社交性”的特點,進而闡述了小組教學法對于提升學員積極性、強化學習效果等多維度的價值,然后以小組討論活動為例,對教學設計、合宜分組、控場和時間管理等有效實施小組教學法的關鍵點進行了逐一探討,最后對小組教學法的常見誤區及化解方法進行了探析。

[關鍵詞]小組教學法;管理培訓;成人學習

0? ? ?引 言

小組教學法是在管理培訓中被高頻采用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在管理培訓中合宜地運用分組教學,不僅可以增加學員的參與度和學習主動性,而且可以促進組員之間的互動連接和交流共創,還能更好地激發團體動力,給課堂注入活力,全面提升最終的教學成效。小組教學法的內在邏輯和特點是什么?小組教學法的價值具體體現在哪些維度?為了有效實施小組教學法、產出期待的成果,教師需要關注哪些關鍵點?小組教學法常見誤區有哪些,該如何化解?以下本文將逐一探討和闡述。

1? ? ?小組教學法及其特點

1.1? ?小組教學法的演化

對學習者進行分組,最初是為了應對“如何處理學習者已有知識技能的差異”這個重要教學挑戰。歷史上為減少學習者個體差異的首次嘗試是19世紀的按年齡分組,但效果并不理想,無法實現個性化教學。到20世紀,教育工作者開始實踐按能力進行同質性分組,即把能力水平類似的學習者分到同一小組進行教學,很好地提升了教學針對性;到20世紀中后期,在此基礎上,開始出現合作性學習,即將能力水平不同的學習者混合,進行異質性分組和合作學習,取得很好的教學成效。同質性分組和異質性分組各有其適用性,有時也可交替使用。

在管理培訓中,除了在整體項目設計時可能會按同質性分組法來為不同職級的大組別設計有針對性的培訓內容組合(如高管培訓、中層管理培訓、基層管理培訓等)之外,在具體實施培訓教學時,通常都會采用異質性混合分組,綜合考慮學習者的性別、年齡、部門、地區等因素,形成混合小組,支持學員們進行合作性學習,優化學習效果。本文以異質性混合分組為主進行探討。

1.2? ?小組教學法的特點

異質性混合分組的小組教學,是圍繞學習者個體、學習伙伴和教師之間的互動和合作過程,而非傳統的老師傳授知識給學生的單向過程,是一種“協作性學習”。由此,“互動性”和“社交性”成為小組教學法的核心特點。教師通過各種小組互動活動引導和支持學習者積極參與、深入學習,同時學習者在小組互動學習過程中也可享受社交樂趣。在此過程中,學習本質上是“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者成為學習主體,極大發揮了其主動性,教師成為引導者和幫助者。

2? ? ?小組教學法的價值

小組教學法是一種更契合成人學習特性的教學方法,運用于管理培訓中,可以更好地發揮學員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員間的交流、也有利于教師加強教學管理,提升教學效果。

首先,通過分組合作學習,學員擁有了更多的學習自主權;每位學員有更多參與的機會,以及更高的參與意愿(因為在小組小范圍內參與更安全,有利于突破心理防線和惰性);學員有更強的歸屬感和集體責任感。這些都有助于提升學員學習積極性和參與度。

其次,分組學習可以促進學員彼此的交流。通過交流互動,小組成員可以彼此補充和激發,豐富甚至創新教學內容;小組成員有更多機會彼此交流實踐經驗和探討實際應用問題;學員也在這過程中體驗到團體動力和社交愉悅。

第三,小組教學有利于教師加強教學管理,提升教學效果。如,教師在培訓一開始可以用有趣的分組活動來破冰,打破隔閡、調動熱情,為后續營造開放的和活躍的學習氛圍打好基礎;教師可以通過請小組長組織小組討論以及小組間競賽的方式提高課堂的參與度和活躍度;教師還可以通過與各小組的互動來進行個性化指導;小組間的不同觀點可以完善和豐富教學內容、幫助全班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應用等。

3? ? ?有效實施小組教學法的關鍵點

要真正實現小組教學法的價值,需要在管理培訓中有效地實施小組教學。小組教學活動形式多樣,如專題會談、案例討論、頭腦風暴、角色扮演、創建海報/繪圖等,其中,小組討論是最常見的一種方式。以下以小組討論活動為例,對有效實施小組教學法的關鍵點進行探討。

3.1? ?精心的課程設計

精心的課程設計是有效實施小組教學法的前提。

首先,教師需要確定小組討論的目標。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小組討論活動是作為其中一種學習方式嵌入的,放在課程的不同環節,起著不同的作用。如開放式問題的小組討論,通常是為了引出學員對即將探討的新知識點的關注、同時引出學員已有相關認知和經驗,可以放在課程引入環節;如相關案例的小組討論,目的是嘗試應用相應的新知識以深化理解,可以放在講解完新知識點之后;如具體實際運用的小組討論,是為了幫助學員探討如何運用所學解決實際問題、鞏固所學的新知識,可以放在靠近課程結束的環節??傮w而言,小組討論是為了深化和鞏固所學,是整體教學的有機構成和有力支撐。

其次,教師要根據小組討論目標確定合適的討論主題。討論主題只有注意理論契合實際,才能引起學員的興趣、調動其參與小組討論的積極性。如,討論主題的設問要注意“以學員為中心”,少采用理論化、書面化的語言,盡可能貼近學員的實際管理工作。例如,可以把“領導特質理論的主要觀點?其背后的假設?”改為“你覺得一個好領導應該具備哪些特質?為什么”。只要教師本著“如何設計可以更積極地引導學員主動思考”的原則,通常都能設計出合宜的討論主題,提升小組討論的參與度和成效。

第三,教師要設計好小組討論的具體流程。小組討論最常見流程為:布置討論任務—小組討論—小組匯報—點評及總結,有時也可根據現場情況加入小組間的問答和辯論。教師要事先構想各環節的注意點及預留時長,使小組討論在教學整體設計中占據合宜的時長并起到應有的效果;同時也要合理分配“教師教”和“學員學”的時間,既給學員充分的時間表達自己,又在合宜的時機給學員必要的引導,在達成小組討論目標的同時提升教學效率。

3.2? ?合宜的分組計劃

分組是有效實施小組教學法的基礎。分組合宜與否,直接影響小組教學的效果。

分組方法有很多種,可以視具體情況選擇。分組是否合宜的檢驗標準是:小組成員是否合作緊密,小組活動是否開展順利,以及活動目標是否有效達成。分組時要考慮小組數和每小組人數、小組成員分配以及小組長推選。

小組數通常根據總人數和小組人數確定,有時也要綜合考慮場地和任務情況。小組人數應根據小組活動類型和目標以及資源和限制條件等具體情況確定。建議人數不宜過多或過少,通常5~7人一組為宜。小組人數過多,互動機會和個人表達機會就會減少(特別是對內向的或有惰性的學員而言);小組人數過少,則難以“集思廣益”或力量薄弱無法完成任務。

小組成員分配的方法多樣,教師要事先了解各種方法的特點和適用性,根據現場情況進行合宜的組員分配。常見的方法有:報數法,根據小組數讓學員挨個兒報數(如分6組就從1報到6,然后循環),男女生可以分開報,報到同樣數字的學員分配到一組;標識法,利用顏色旗和動物棒(分幾組就幾種顏色或動物)等道具,由學員挑選自己喜歡的顏色或動物,同一種標識的學員組成小組;抽簽法,教師準備好標有不同數字的紙牌(分幾組就幾個數字)給學員們抽簽,抽到同樣數字的學員組成小組;拼圖法,學員被隨機分配給一張拼圖的n分之一(n是小組成員數),需尋找其他(n-1)位學員,若拼成一副完整的圖就可組成一個小組;萬能分組法(適合需要多次分組的情況),每位學員隨機抽取一張上面有多種圖形(如動物、色塊、數字、字母等)的卡片,當需重新分組時,只要變換分配依據即可(如上次按動物,這次按色塊,下次按數字,依此類推)。

小組人員分配好后,選組長也很重要??捎貌煌姆椒ㄍ七x組長,如組員自由推選、輪流擔任、毛遂自薦等,還可以用“昨天晚上誰睡得最早?”等趣味的方式來隨機確定組長。教師可以善用推選小組長的不同方式調動學員積極性及實施更有效的課堂管理。

3.3? ?靈活的控場和時間管理

控場和時間管理是有效實施小組教學法的關鍵。小組教學活動以學員為主、教師為輔,課堂現場管理難度較大,需要教師積累豐富經驗,根據現場情況實施靈活的課堂管理。

在“布置任務”環節,教師要做出簡潔而清晰的任務講解(若任務復雜還須做必要示范)、要點提示以及活動目標/價值闡述,幫助學員“預熱”,支持學員投入討論、按流程進行討論以及按原定目標的方向進行討論。

在“小組討論”環節,教師要積極關注各小組的討論情況,及時發現在內容和流程上可能的偏差并進行反饋和糾正;同時,對進展太快的小組添加挑戰性延伸任務,對進展太慢的小組進行提醒和提供必要支持,并在既定任務時間的一半以及任務停止時間的前1~3分鐘進行計時提醒。

在“小組匯報”和“點評及總結”環節,教師需要認真傾聽,必要時通過提問進一步澄清,對各小組的匯報進行有針對性的點評,并在所有匯報完成后進行精練而中肯的總結,有時還可以拋出進深的問題引導學員進行更深入的思考,深化學習效果。

4? ? ?小組教學法的常見誤區和應對

對小組教學法存在兩方面的誤區:一是小組教學具體實施中的誤區;二是對小組教學法總體認識的誤區。

小組教學具體實施中的常見誤區,一是把小組教學簡單等同于學員分組坐著學習,課堂依然以教師為中心,教師講得太多,學員只是被編排在小組里坐著、參與程度低,組員彼此互動合作很少;二是把小組活動當成活躍課堂氣氛的方式,只圖表面的熱鬧,討論不切題、不深入,教師的引導不夠或質量不佳,甚至課堂失控。以上兩種情況都會令小組教學流于形式,不能起到應有的效果。

管理培訓中對小組教學法總體認識的常見誤區,一是沒有充分認識成人學習的特點,沒有理解“小組教學法”激發學員主動學習意愿、滿足學員分享合作和社交的需求以及可以深化學習促進實踐運用等價值,認為小組教學中老師“干貨”講得少、“太水”,是不負責任的表現;二是教師本身沒有建立“以學員為中心”的觀念,容易關注自己講得是否夠充分夠好,而沒有關注學員吸收得夠充分夠好,以表面的授課“精彩度”來衡量自己的能力,而非以學員學習成果的“實效性”為衡量授課品質的標準。

要消除以上誤區,首先,管理培訓提供方要通過宣導和激勵等方式,引導教師正確認識小組教學的價值和必要性、并鼓勵其積極實踐。小組教學等“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方法,需要教師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設計課程,也會面臨更多課堂管理的未知挑戰,教師容易畏難逃避。然而,“以學員為中心”是管理培訓的必然方向,也是教師快速提升能力、積累經驗、獲得更大成就感的機會,管理層當給予積極的引導、認可和獎勵。其次,教師需要認識小組教學法的內在邏輯,“以學習者為中心”進行課程設計和課堂教學。只要教師真正轉變觀念、處處以學員為本,必能改變小組教學“流于形式”的局面。第三,管理培訓提供方也要積極與需求方溝通,幫助其認識小組教學的原理和價值,使其愿意采納和支持小組教學,提升管理培訓成效。

4? ? ?結束語

小組教學法作為當前管理培訓中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不僅有利于激發學員學習積極性,促進小組成員的彼此合作、深入學習,培養學員的創新思維、應變能力,提升管理培訓成效,還有利于提升管理培訓教學水平、促進我國管理類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愿管理培訓的各相關方能充分認識小組教學法的價值,積極而合宜地加以應用,進一步提升管理培訓的品質和成效。

主要參考文獻

[1]鄒海霞、龔雪梅.小組教學方法創新與實踐:以社會學專業課程為例[J]. 沿海企業與科技,2021(4):77-81.

[2]鮑勃·派克.重構學習體驗[M].孫波,龐濤,胡智豐,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5.

[3]程喜娟.開展小組合作 促進小組教學[J]. 山西教育(教學),2019(4):31.

[4]陳偉杰.《管理學》課程小組討論教學模式研究[J]. 中國市場,2015(20):214-215.

[5]車貴考.有效分組教學實現師友互助[J]. 河北教育(綜合版),2020(12):51.

[6]周立波,喻玉明,曹榮軍.“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網上小組討論教學案例分析:以《組織行為學》課程為案例[J]. 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4):7-8.

[收稿日期]2023-07-20

[作者簡介]張向菁(1973— ),女,浙江金華人,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管理學、組織行為與領導力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