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丘推進人才強市建設研究

2024-04-11 15:02孟婷
中國管理信息化 2024年1期
關鍵詞:人才引進商丘人才培養

孟婷

[摘 要]文章在“十四五”規劃背景下,對商丘市人才強市建設進行研究。文章梳理了人才強市建設的理論基礎和研究現狀,對商丘市人才資源的基本情況做了調查研究,發現在商丘人才強市建設中存在商丘市人才結構不合理,人才引進力度不夠,人才培養方式滯后以及人才環境不佳等問題。本文針對這些問題,給出了調整人才結構、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加強本地人才培養和優化人才環境的建議。

[關鍵詞]人才結構;人才引進;人才培養;人才環境;人才強市;商丘

0? ? ?引 言

習近平總書記對人才工作高度重視,他指出“綜合國力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人才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002年,我國提出實施人才強國戰略。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地區之間對于人才的競爭日趨激烈,各地也陸續出臺不同的人才政策,展開了人才爭奪大戰。在新時代背景下,人才強市建設如何開展,人才怎么培養,人才怎么引進,人才怎么才能留得住、用得好,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極其重要的課題。

2016年國務院正式批復《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提出支持商丘建設成為國家區域中心城市。為建設國家區域中心城市、中原核心城市,積極響應國家中部崛起戰略,我們要大力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加速商丘市的發展與崛起。商丘人才強市建設的研究,有利于人力資源的開發,為實施人才戰略提供理論依據,對加快商丘地區經濟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

1? ? ?商丘市人才資源的基本狀況

商丘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商部族的起源地,也是商朝最早的都城,位于我國中部平原地區。作為貫穿中國東西、南北的隴海鐵路和京九鐵路的交會城市,商丘市也是國家綜合交通樞紐。商丘有豐富的人力資源,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商丘市常住人口為781.68萬人,僅次于鄭州、南陽、周口,是河南省第四人口大市。2022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262.68億元,同比增長5.1%,位于河南省第七。而商丘市人均GDP僅為4.22萬元,處于末尾的位置。想要加速商丘市經濟發展,打造中原核心城市,必須大力推進人才強市建設。

根據商丘市人民政府頒布的《商丘市“十四五”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規劃》(下文稱“十四五規劃”),商丘將在之前基礎上,就“新材料產業”“生物醫藥產業”“新能源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等展開戰略推進。商丘市要調整、優化人才資源,必須站在產業布局視角才有切實意義。

1.1? ?商丘市人才現狀

截至2020年底,全市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技能人才、農村實用人才分別達到2.36萬人、 24.65萬人、 33.8萬人、16.43萬人。商丘市奮力建設科技創新高地,加強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商丘所列六個“十四五”發展重點產業有高度聯系,互為補充的特點。所以,跨專業、跨行業的復合型人才是商丘市人才需求的首選。

1.2? ?商丘市人才結構

根據商丘市統計局公布的《2022商丘統計年鑒》,全市R&D人員數字逐年遞增,從2010年的2 342人至2021年的12 109人,增長了417%。由于全市第二產業從業人員十年間并沒有顯著變化,這說明工業領域人才中,高技術人才占比在不斷增長。同時,工業企業研發投入方面,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有色金屬冶煉、醫藥制造、化學纖維制造投入較大,其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投入37 392.4萬元,而與政府“十四五”規劃相關的計算機領域的投入也超過1.2億元。但在備受人才重視的政府投資領域,政府并沒有大規模地向重點產業投資,其中最高的是紡織業,僅704萬元。

1.3? ?人才缺口共性

首先,如果人才對一個城市產業發展的期望值不高,必然不利于城市吸引人才。所以一個地區產業政策的持續性甚至比收入更被人才看重。其次,社會民生體系不完善,如高端人才及其家屬的就醫、上學、住房等方面不盡如人意,難以吸引他們前來從業。再如生活環境不佳,文化、娛樂、人才群落這些“軟性”指標的匱乏也會加速人才缺口的形成。

2? ? ?商丘實施人才戰略存在的問題

2.1? ?人才結構不合理

商丘市一直是勞務輸出大省,根據商丘市人社局的統計,2021年全市有近250萬人統計在勞動力轉移就業中,而其中過半——超過132萬人是省外就業人口。說明商丘市并沒有吸引足夠的高報酬率的投資。一般來說,一個城市勞動力結構呈正金字塔形。資方和核心設計人員在塔頂,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在塔中,技術工人以及廣大的社會服務人員構成了塔的基座。只有高端產業貢獻更多稅收,城市才能有更大體量養活更多的基層人員。而商丘市的勞動力外流,從側面印證了高層次人才的缺失和高回報率投資的不足。進一步講,就“十四五”規劃中的產業來觀察,商丘市產業升級所面臨的人才結構不合理的問題更為嚴峻。每個高科技行業都需要一個科學合理的人才結構。否則,其運轉效率是極低的。

2.2? ?人才引進力度不夠

商丘市“十四五”規劃中的重點產業或是中國未來十年的發展重點領域,或是一直以來人才緊缺的領域。我國數字化領域的人才緊缺指數(TSI,高于1則表示人才緊缺)一直居高不下,讓包括鄭州在內的中西部各城市都倍感壓力。再加上與東部沿海地區的收入差距和與產業集群的集聚效應,可以說商丘市在吸引人才方面是處于不利位置的。如果說生活品質的差距,有可能通過高收入和便捷的交通網來彌補,那么沿海地帶和周邊大城市的工資競爭可能使商丘難以抗衡。另外,如何對于高級人才實施稅收優惠和補貼政策,也是本課題研究的重要內容。

另外,“十四五”規劃中的重點產業都具有跨領域、跨專業的資源整合需求,甚至部分產業還處于技術奠基階段。對于這類產業,需要給予資本足夠的回報率,政府給予足夠的資金、政策和人員支持,對于人才吸引和持有條件要求很高,不僅包括收入,還包括設備的引進、院校的支持、產業鏈的低成本和完整性、地方政府和社會運轉的效率。這些因素均會深度影響人才的選擇。

2.3? ?人才培養方式滯后

一方面,商丘各高校是輸送后備人才的重要基地。商丘市目前有普通高等學校七所,2022年商丘市內高校畢業生4.2萬人、商丘生源的各高校畢業生5.34萬人,均創歷史新高。但是,商丘生源學生的返商就業率和外地生源的留商就業率都比較低。

另一方面,雖然當前各高校評估中都強調產學研立體培養,各高校也在日益強調在過程性教學中增加實習、實訓的成分。但由于前端科技變化迅猛,新產品、新概念、新理論出現的速度極快,有的專業和課程甚至無法找到與之對應的教學教材(或教材很快過時)。所以高校人才培養的進度與新興產業前沿發展之間的差距正在拉大。如何吸引高端人才入校,在加強對學生培養的同時,也讓這些人才收入顯著增加,是商丘各院校需要面對的問題。

另外,除了高端人才以外,產業發展也需要相當數量的產業工人的參與。對于企業而言,其技能培訓主體作用發揮不夠,用人效率仍然有提升空間,并且對于所引進人才來說,失去培訓這樣一個創收點也較為可惜。

2.4? ?人才環境不佳

如前所述,商丘目前特別需要跨專業、跨領域并且有一定工作年限的復合型人才。這類人才往往年齡在35~45歲,有家庭的羈絆和規劃。同時,河南省同中國其他省份一樣,最優質的民生資源多集中于省會城市。因此,如何改善民生系統,是對商丘市人才政策的重大考驗。

3? ? ?商丘推進人才強市建設的對策分析

3.1? ?調整人才結構

由于“十四五”時期,商丘將在“新材料產業”“生物醫藥產業”“新能源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等方面展開戰略性推進。相應的人才需求也要做出改變以適應新的產業結構和發展方向。而商丘市本身高層次、創新型人才比較缺乏,需要盡快調整產業結構以應對新的形勢,助力商丘的經濟發展。

圍繞主導產業及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大相關人才的引進和培養。應聚焦新能源和新材料、生物醫藥、生命健康等領域,大規模吸引高端人才及創新創業團隊,推動新興產業的發展[1]。同時要加大緊缺人才的培養力度。

3.2? ?加大人才引進力度

前面提到我們要依據產業結構的調整,加強對稀缺人才的引進,具體如何吸引人才來商,商丘市之前也做了很多努力。如商丘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商丘市財政局為鼓勵碩士、博士等高層次人才來商丘市工作,出臺了《商丘市人才生活津貼發放實施方案》。對于人才的吸引,尤其是對于高層次人才,物質方面當然很重要,我們應提供有吸引力的工資福利待遇和一定的稅收優惠。但是物質報酬可能不是最重要的,如何助力他們實現事業上的進步可能更具吸引力。我們應盡可能地為他們的工作提供便利條件,建立科學完善的人才評價體系,科學設置人才評價周期,給予他們相對自由的發展空間。

另一方面,要為創新創業人才提供政策支持,打造高層次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對小微企業或創業人才,也應給予一定的投融資優惠服務,吸引有創意有夢想的人才來商創業。

由前面現狀可知,由于目前商丘的吸引力不足,外地生源的畢業生大部分都會離開商丘,那么我們就要鼓勵人才回歸,吸引商丘籍企業家、技術骨干、大學生返商創新創業[2]。還可以建立政企合作的人才引進機制,探索實行以市場為導向的人才引進獎勵政策。

3.3? ?加強本地人才的培養

引進人才重要,培養本地人才更為重要,我們要堅持引育結合的原則。2021年11月22日,商丘市職業技能培訓中心和商丘市職業技能評價中心在商丘師范學院揭牌。這是商丘市致力打造“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商丘高地的創新舉措之一。

作為高校,要以市場需求為向導,使專業設置更加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各類人才[3]。強化職業教育,培養高素質復合型人才。

強力推動企業職工全員培訓。對關鍵崗位職工開展新知識、新技術等培訓,擴大高技能人才供給,并支持大企業和一些民辦職業培訓機構積極承擔中小微企業和社會培訓的任務[4]。鼓勵社會培訓機構加大新職業新技能培訓力度,在人工智能、大數據、新能源等領域開展培訓。

3.4? ?優化人才環境

如果人才環境不佳,即使引進和培養再多的人才也可能留不住,只有優化人才環境和民生系統,創造宜居宜業的生活環境,滿足人才的生活需求,才能把人才留下來。

住房是關乎每個人的重大的民生問題,要完善人才住房保障體系,加大人才安家補助、購房補貼力度。支持建設一些高檔住宅小區,滿足高層次人才的住房需求[5]。也要支持高校等用人單位通過團購商品房、利用自有存量建設用地建設人才公寓、給予住房補貼等方式為人才提供住房保障。

教育和醫療,也是人才關注的重點。對于孩子的教育問題,高層次人才更為看重,應當優化人才子女入學保障。要推進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優質化,加大公辦幼兒園、中小學校供給,提高教學質量。也應當引導社會力量辦一些更具特色的學校,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實施基礎教育優質工程,可以依托高校資源,建設一些高校的附屬小學和中學。醫療方面要優化人才的醫療保障體系,完善人才醫療保健和健康體檢制度。

4? ? ?總 結

本文在“十四五”規劃的背景下,對于商丘推進人才強市建設進行研究,包括對于目前研究狀況的梳理和對商丘市人才資源基本情況的調查,發現商丘在人才強市建設方面存在一些問題,如人才結構不合理,人才引進力度不夠,人才培養方式滯后以及人才環境不佳。針對這些問題,提出調整人才結構、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加強本地人才培養和優化人才環境的建議。

主要參考文獻

[1]劉暢. 商丘市產業集聚區高質量發展政策研究[D].鄭州:鄭州大學,2020.

[2]王冰,邵建偉.商丘市培育返鄉人才助力鄉村振興的調研分析[J].人才資源開發,2019(13):21-22.

[3]陳曉霞.地方高校在人才強市戰略中的作用研究:以南通為例[J].經濟研究導刊,2014(7):84-85.

[4]朱海濤.實施“人才強市”戰略 筑牢人才發展新高地[J].新長征,2022(3):60-61.

[5]張夢俐,謝宇婷.創新住房政策支持人才強市的思考與建議:以重慶市為例[J].工程經濟,2018,28(9):60-62.

[收稿日期]2023-07-22

猜你喜歡
人才引進商丘人才培養
商丘師范學院美術作品選登
商丘師范學院美術作品選登
商丘之旅
讓更多企業在商丘長得大、飛得高
唐山高新區高層次人才引進工作現狀分析與對策
基于人才培養的中職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專班級管理共性問題與解決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技工學校德育實效性研究
京津冀一體化背景下滄州科技人才流動問題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