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特征、熱點與趨勢探賾

2024-04-11 01:24
濰坊工程職業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領域政治思想

唐 彥 章

(湖北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武漢 430062)

自2000年6月江澤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的講話中首次指出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間和渠道,提供了現代化的手段。再到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1],網絡信息技術與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融合成為了我國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著力點。在此背景下,“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也成為學術界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熱點之一。二十余年間,廣大學者從認識論、本體論和實踐論等角度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要素和實踐等方面開展了深入研究,相關理論成果不斷涌現。

只有準確把握本領域過去和現在研究現狀,方能明晰未來發展趨勢,并針對性地開展高效探索。然而縱觀存量研究,當前學界對本研究領域開展系統性梳理的文獻尚不多見且發表時間較久,更鮮有以知識發展與趨勢演進的角度進行的梳理,其時效性、系統性有待加強?;诖?本研究嘗試以國內發表的核心文獻為對象,通過文獻計量學和文獻可視化分析,運用相關定量軟件與方法,清晰了解國內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時空分布特征、關注熱點和變遷演進,為本領域相關理論研究和建設實踐提供科學依據與決策參考。

一、數據來源與研究工具

在數據來源的選擇上,為了完整、精準地把握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現狀,并提高數據權威性和代表性,本文采用主題相似的方法在中國知網中以“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為主題,以“北大核心”作為來源類別,檢索2000-2023年文獻,檢索出相關文獻641篇。在逐一剔除會議通知和訪談報道等非學術研究的文章后,檢索出有效文獻共598篇。

研究工具選擇CiteSpace6.1.R4可視化分析軟件,該軟件可生成共被引、主題領域共現、聚類的可視化知識圖譜,常用于對某研究領域的現狀和發展趨勢進行描述,近年來受到學界的廣泛關注。

二、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基本特征

從CNKI數據庫中將符合檢索條件的598篇文獻轉換為軟件識別的特定格式并導入軟件。通過所生成的知識圖譜即可從年度發文量、作者合作網絡、研究機構合作網絡等方面對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特征進行分析。

(一)發文數量趨勢特征

年度發文量是衡量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數量變化的重要指標,可有效反映不同時期學界對這一領域的關注程度。根據CNKI所檢索的數據,“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領域年度發文情況如圖1所示,整體可見呈波動遞增趨勢。本領域符合檢索條件的最早文章是《關于網絡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一文,該文總結了網絡時代影響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如何轉變傳統觀念、改進教育的具體方法[2]。自2000年起本領域的研究逐步受到重視。2012年以來,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發文量呈穩步上升的態勢,研究成果豐富、發展較快。

圖1 年度發文量趨勢圖

從總體變化趨勢來看,國內“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現實導向效應明顯,從頂層設計到技術更新再到受眾需求,一系列的現實變化都會形成本領域研究熱潮,創新研究集聚涌現。未來,受“網信安全”“網絡育人”等政策因素、“算法技術”“智媒平臺”等工具因素以及“Z世代”“‘00后’大學生”等受眾因素的多重影響,本領域仍有較大的研究空間。

(二)科研力量合作特征

圖2 作者合作網絡共現圖

通過對高頻研究機構的可視化分析可以總結出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主要陣地,了解本領域研究力量的分布情況。從研究機構及合作分析情況來看,由圖3可見,機構節點N共有177個,連接線E共有28條,網絡密度僅為0.0018,說明致力于“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機構較多,其中清華大學高校德育研究中心、電子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與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在本研究領域發文數量較多,表現突出。同時也可見,機構內部合作較多,機構間合作并不明顯,總體呈現弱合作關系,不利于形成本領域學術研究的共同體。

圖3 機構合作網絡共現圖

(三)期刊來源分布特征

期刊是學術成果發表的重要載體,探究期刊來源分布特征能夠反映本研究主題的分布領域和期刊來源的水平和特點。由表1可見,其中由湖北長江報刊傳媒(集團)有限公司主辦的《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刊文量最多,高達91篇,前三位刊文量均在30篇以上,總占比接近30%,如此大的發文量充分說明了以上期刊對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高度關注,期刊分布較為集中,為本領域研究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臺。其次,從期刊類型來看,大部分同屬教育學類和思政類研究期刊,說明近幾年“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成為這類期刊的重點刊文方向之一,這一結果也為廣大學者提供了一定的匹配刊物建議。

表1 高載文量期刊統計表

三、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熱點前沿

基于科學發現理論的CiteSpace軟件采用文獻共被引、作者共被引、關鍵詞共引等各指標算法,通過生成關鍵詞共現、聚類等知識圖譜,并結合二次文獻研究,可展現當前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熱點前沿。

(一)關鍵詞共現分析

關鍵詞是論文對所研究問題的高度凝練,因此研究熱點往往可根據關鍵詞共現情況確定。在關鍵詞網絡共現圖中,關鍵詞字號越大,代表出現頻率越高,即為本領域研究的熱點所在,而關鍵詞節點間連線越粗,則代表關鍵詞間共現關系越強。由圖4可知,共包含節點344個,連線有1080條,這些關鍵詞代表了學界關于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熱點。通過圖譜的調整與優化可見,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高?!钡茸陨斫鈽媰热轂楹诵耐庋訑U展,聚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網絡環境”為主線,貫通“網絡輿情”“網絡文化”“網絡生態系統”和“網絡傳播”等內容發散展開研究。

圖4 關鍵詞網絡共現圖

(二)關鍵詞聚類分析

利用CiteSpace的特定算法抽取并產生關鍵詞聚類標簽,可用來客觀、全面地反映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領域的熱點結構。模塊值(Q)和平均輪廓值(S)是衡量聚類效果的指標,其中Q>0.3代表聚類顯著,S值>0.5時,聚類是合理的[3]。如圖5所示,本次聚類的模塊值(Q)為0.8069,平均輪廓值(S)為0.913,代表聚類結果顯著合理。根據圖中聚類結果、關鍵詞并結合具體文獻,可分析得出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熱點論域,其中既可以從理論研究、實踐研究等角度歸納,也可以從認識論、本體論和實踐論等維度進行總結。

圖5 關鍵詞網絡聚類圖

1.認識論:高校網絡思政的概念內涵

代表聚類有#0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1網絡思想政治教育、#8網絡空間等。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出,具有深刻的時代背景和多重現實動因,其概念和內涵尚無權威界定,代表觀點主要有:一是“工具論”,即將網絡認作工具、載體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例如有學者從教育、教學手段的角度提出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是將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通過現代化手段傳遞給學生,最終引導其思想的發展[4]。也有學者從傳播學角度出發,將其定義為通過制作、傳播、定制網絡信息,引導受眾接受正確信息以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5];二是“空間論”,即認為是在網絡空間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例如有學者從二者協同共建的角度出發,認為其是網絡空間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有效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范圍,成為虛擬實踐的空間[6];三是“形態論”,認為不是兩種概念的簡單相加,而是全新的生活世界、生存方式和精神價值生態中的全新價值教育形式[7]。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至今,三類觀點長期并存,均有其科學性。

2.本體論:高校網絡思政的特征要素

代表聚類有#4教育主客體、#6教育載體、#11教育內容等。從本體論出發,涉及的要素眾多,綜合關鍵詞分析可對相關要素進行以下歸納。一是教育方式的靈活性,在傳統學校課堂以外,運用智能終端靈活開展思想政治教育[8]。高??梢砸詫W生上網情況針對性地開展活動,例如建設校園論壇解決學生實際困惑、建立紅色網站,開展理想信念教育等,做到全面性與差異性相統一,提升教育效率、效果[9]。二是教育內容的廣泛性,教育者與受教育者都可以通過網絡信息平臺獲取資訊,實現信息對稱,教育資源得以豐富[10]。教育內容的政治道理隱藏在日??茖W文化知識當中,使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教育[11]。三是教育主客體的互動性,主客體間關系從傳統的“人-人”演變為“人-機-人”[12]。這一互動的具體展開以信息共享為前提基礎,符號互動為基本形式,雙向對象化是主要過程[13]。五是教育載體的多樣性,學生在網絡空間中的行為反映了其自身的思想、價值觀等,因此教育者可以通過網絡了解學生,開展針對性的教育活動[14]。六是教育評價的全面性,例如有學者提出設計包含數據庫、指標體系、信息來源、測評方式、算法設計等內容的評價體系[15]。也有學者認為設計評價體系應注意目標性與科學性相結合、理論性與操作性相結合、單項評價與綜合評價相結合、宏觀與微觀相結合的評價原則[16]。

3.實踐論:高校網絡思政的實踐進路

代表聚類有#2現代化手段、#3對策、#7教育引導等。圍繞這一問題,廣大學者從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教育模式和教育機制等維度出發,針對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問題,提出相應解決策略。例如,有學者從思想政治教育的網絡引導角度出發,針對當前網絡引導主體引導力不強,參與主體意愿下降以及引導內容單一等問題,提出加強教育者的專業培訓,優化其教育手段;提升大學生的網絡素養,強化其政治素養;發揮大學生成就動機對社會責任心的預測作用等優化策略[17]。也有學者從教育體系構建角度出發,針對網絡文化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沖擊、網絡節點能動性發揮不足、核心大數據挖掘不夠、安全可控性不強和考核管理體系不成熟等問題,提出通過系統梳理明確網絡思政關鍵任務、通過各系統平臺協同推進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等解決策略[18]。還有學者著眼于網絡文創產品提出創新思路,針對供給結構、供需形式、供給渠道等存在的問題,提出思想內容與文創形式相融合、施教者與青年受眾相互動、文創成果與多元平臺相互通等實踐辦法[19]。

四、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趨勢

利用CiteSpace的關鍵詞突現檢測功能,可生成關鍵詞突現情況(如圖6所示),能夠幫助我們了解本領域研究的基本形勢,清晰呈現在不同時間階段的熱點視域。結合二次文獻分析,可將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劃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圖6 突發性關鍵詞網絡圖

2000-2005年是本研究的萌芽探索時期,早期學界對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關注不是很多,正處于由高校思政研究向高校網絡思政研究過渡的萌芽探索時期。特別是受當時如《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工作的若干意見》等早期政策的影響,這一時期研究熱點主要集中在梳理互聯網的出現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響,并圍繞在加強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運用互聯網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相對較淺且基礎性研究較多。

2006-2011年是本研究的初步擴展時期,這一階段研究的發文數量呈突增趨勢,這與當時網絡信息技術的成熟與智能終端的大規模普及有很大的關系。與前一階段的自發探索不同,這一期間學界是主動探索初步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體制。具體有以下幾個特征:一是從工作經驗總結擴展為學術理論探討。二是從單一學科視角拓展為綜合學科研究。三是從分支研究擴展為體系研究。

2012-2016年是本研究的穩定拓展時期,這一階段發文數量持續增加,在初步擴展的基礎上,研究內容呈多元化趨勢,呈現多方向發散,不斷向深向細發展的態勢,特別是在機制創新、要素分析以及理想模式等內容構建等方面收獲頗豐,研究熱點集中在立足新媒體、新技術的同時與思想政治教育實際相結合,聚焦隊伍建設、主客體、網絡平臺、網絡輿情等現實問題,探索提升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實踐路徑。

2017-2023年是本研究的完善時期,這一階段發文速度穩定,學界一方面持續補充完善本領域研究體系,與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相關的主客體、話語權、內容與方法等要素研究也在這一時期持續突顯。另一方面更加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情懷,即網絡關懷,具體體現為研究注重提升網絡環境特別是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建設,在加強網絡素養培育的前提下重視學生的主體性需求,強調網絡使用的開放性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

五、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展望

二十余年間,學界從認識論、本體論與實踐論等角度出發圍繞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內涵、特征要素、實踐進路等方面產生了豐富理論成果。本文立足相關領域研究經驗,對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出展望,以期為未來廣大學者開展創新研究提供理論參考與思路借鑒。

第一,在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體系建設方面。一是要注重基礎研究,當前,本領域研究在方法、內容創新等層面有所建樹,但對于相關概念、要素、結構性特征等基礎性研究還略顯薄弱。例如,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和外延問題尚缺乏權威界定,在理論邏輯起點尚未達成共識;對于網絡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屬性把握不到位,元概念的使用存在狹隘化、混淆化等現象。厘清本領域研究基本概念與基本問題是亟待解決的難題之一。二是要深化拓展比較研究,當前我國關于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多為獨立研究,比較研究較少。國外網絡公民教育、道德教育等內容都與本研究領域具有一定的內在聯系,且成果頗豐。因此,要在國內外比較視域中借鑒好的經驗和做法,進一步拓展本領域研究的國際視野。

第二,在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科研力量方面。如前所述,當前本領域研究作者、機構間交流合作較少,學術共同體緊密度有待提升,這樣極易造成研究偏移或重復研究等現象,不利于深入探討與形成研究合力,這也是本領域研究核心作者尚未形成、較多研究機構與作者影響力不高的原因所在。因此,必須要加強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主體間的交流,鼓勵作者間的交流與研究機構間的協同,促進本領域研究的合作化、網絡化、共享化。此外,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指引下,構建政府、高校、科研機構等多元主體參與的學術研究網絡勢在必行,政府層面,要將網絡思政工作、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加強資助力度,高校要承擔相應研究智庫責任,組建跨學科、跨地域的高水平研究團隊,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持續動力,各級各類科研機構也要發揮自身研究優勢,承擔社會責任,共同支持本領域研究高質量發展。

第三,在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實踐探索方面。一是要強化研究的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才會促進研究的務實與深入,既能夠有效避免重復研究,又通過解決真問題保持本領域研究長遠發展。當前,網絡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導致網絡生態和輿論生態發生變化,再疊加網絡集群傳播、算法過濾泡、圈層化現象等諸多影響因素,教育內容的扁平式灌輸、教育主體角色的認同不足、網絡群體認知極化等都是本領域研究亟待解決的問題。二是要把握研究的未來預測,現有研究大多是對過去工作的經驗總結與歸納,而缺乏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微觀預測。思想預測是思政工作的重要方法,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使得網絡使用群體的思想與行為量化成為可能,研究對大學生思想道德的可能發展趨勢作出預測,對切實提升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時效性具有重要意義。

第四,在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內容方法方面。一是要加強學科互動融合研究,學者多從教育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等學科角度展開研究,但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屬于多學科交叉研究領域,涉及管理學、社會學、心理學、政治學等多個學科,因此未來研究要吸收不同學科領域的研究內容、方法,例如通過實驗研究了解學生網絡政治認同的形成與培育機理,運用調查問卷等定量研究方法了解大學生網絡素養的現狀等等,加強本領域研究系統性。二是要提升研究學理性,結合圖譜及二次文獻分析發現,本領域研究論述偏重于感性的工作反饋與歸納,往往缺乏學理性的表述,深入性不足。通過廣泛、翔實的調查數據、案例或推論,進行定量實證研究或邏輯嚴密的理論演繹研究是本領域研究的優化方向之一。

猜你喜歡
領域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奮進之路
思想與“劍”
“講政治”絕不能只是“講講”
領域·對峙
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純”
政治不過硬,必定不可靠——政治體檢不能含糊
新常態下推動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