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殷墟:三千年文脈啟新篇

2024-04-12 03:10
今日中國·中文版 2024年4期
關鍵詞:殷墟新館甲骨

張 霄

殷墟博物館新館在厘清商文明發展脈絡,展示中國風格、中國特色、中國氣派的考古學的同時,更闡釋著商文明的世界意義。

洹水之濱、殷墟之上,殷墟博物館新館矗立在水中央,與殷墟宮廟遺址隔河相望。這座宏偉的鼎形建筑是首個全景式展現商文明的國家重大專題博物館,也成為殷墟甲骨文中華文化新地標之一。

青銅器、陶器、玉器、甲骨……約2.2萬平方米的展廳內,近4000件套文物令人目不暇接,其中3/4以上的珍貴文物屬于首次亮相。館內展陳聚焦商文明主題,在厘清商文明發展脈絡,展示中國風格、中國特色、中國氣派的考古學的同時,更闡釋著商文明的世界意義。

上溯起源

2022年10月2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考察了位于河南省安陽市的殷墟遺址。習近平指出,殷墟我向往已久,這次來是想更深地學習理解中華文明,古為今用,為更好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借鑒。

令總書記“向往已久”的殷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文獻可考、為考古發掘和甲骨文所證實的商代晚期都城遺址,距今已有3300多年的歷史,是探索商文化、夏文化及上溯中華文明起源的原點和基石。

自1928年10月著名考古學家董作賓在安陽小屯村鏟起第一鍬土開始,近一個世紀以來,考古工作者櫛風沐雨,對殷墟持續發掘研究。在這里,氣勢恢宏的宮殿群、規模龐大的王陵區、高度發達的青銅器、系統成熟的甲骨文、分工明確的手工業體系……都系統展現了商代社會文化面貌、商代文明發展成就。

如今,隨著殷墟博物館新館的開放,殷墟這座實證中華文明起源、形成、發展的關鍵遺址,仍將繼續揭示中華文明密碼、延續中華民族精神根脈。

“殷墟博物館新館展廳面積約2.2萬平方米,展出青銅器、陶器、玉器、甲骨等文物近4000件套。展陳文物數量之多、類型之全,都是商代文物展覽之最?!卑碴柺形睍?、市長高永說,“新館的投用,讓古代文化和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在這里交相輝映,為我們扛牢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宣傳闡釋中華文明密碼、延續中華文化根脈提供了新的支撐?!?/p>

據介紹,殷墟博物館新館設“探索商文明”“偉大的商文明”“世界的商文明”三個基本陳列,以及“長從何來—殷墟花園莊東地亞長墓專題展”“子何人哉—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特展”等四個專題展覽和一個特色沉浸式數字展。展覽主題鮮明,緊密銜接,生動而鮮活地“講述”著“大邑商”的故事。

步入展廳,上新文物隨處可見。剛剛在兩會C位出道的亞長牛尊、婦好墓出土的“司母辛”銅方鼎、曾“一片甲骨驚天下”的屯南甲骨、威風凜凜的亞長銅鉞等都在新館內展出,吸引無數觀眾慕名而來。

“大家以前在媒體上見過的、聽過的,甚至聞所未聞的文物,都將出現在新館?!币笮娌┪镳^常務副館長趙清榮介紹,新館展出青銅器、陶器、玉器、甲骨等文物近4000件套,讓觀眾更直觀、更沉浸式感受商文明的無窮魅力。

在這里,《史記·殷本紀》中有著3000字記載的商王朝仿佛穿越時空而來,商文明蘊含的中華文明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清晰可見,“何以中國”的答案逐漸清晰。

創新表達

“這次的疾病是否嚴重?我是否能去上學?”

3000多年前的一天,武丁和婦好最寵愛的小兒子生病了,不敢無故曠課的他進行了一次占卜,“子其疫,弜往學”的卜辭鐫刻在一片甲骨上,留存至今,讓觀眾看到了商代“請假條”的模樣。

不過這只是“王子日記”的其中一篇,在殷墟博物館新館“子何人哉—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特展”展廳內,110余片首次展出的甲骨記錄著這位商朝小王子的生活日常。

“首次以商代卜用甲骨作為主要展品而策劃的一個人物主題展覽,更是一次開創性的嘗試?!痹撜共哒谷?、安陽市文物局文化遺產與文物保護及考古研究專員于成龍說,自己和策展團隊歷經一年多的時間,通過“子系何人”“子之起居”“子占卜與商王占卜”三個單元,把數百片甲骨組成的“王子日記”串聯起來,進一步揭示商代的占卜習俗、商人宗法制度、社會結構及家族形態。

對此,全程參與殷墟博物館新館建設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站副站長何毓靈這樣說:“通過適合考古的表達方式,全面地闡釋商文明,是我們的策展理念?!?/p>

“我們以科技考古為手段,通過人骨考古研究揭示了亞長的性別、年齡、身高等基本信息,同時還展示了亞長當時的生活習俗、疾病創傷甚至死亡原因,重塑了亞長的血肉身軀?!焙呜轨`說。在“長從何來—殷墟花園莊東地亞長墓專題展”,以透物見人為主旨,以考古學家的全面系統發掘與研究、科技考古的全面介入為線索,3000多年前亞長鐵血英武貴族形象躍然而出。此外,該展廳內還以多媒體交互裝置豐富了展覽內容和形式,“音頻交互裝置呈現了亞長墓出土3件銅鐃的測音成果,讓3000年前的聲音繞梁于今,與觀眾實現共鳴?!?/p>

博物館展陳手段的精心設計,也讓觀眾觀展體驗全面升級。

“快看,這里的面具在擠眼睛、水牛也活了?!痹诼阊?D展廳,湖南寧鄉的人面青銅鼎上的人臉會擠眉弄眼,殷墟婦好墓的跪坐玉人神奇地站了起來,山西聞喜酒務頭的獸面紋觥的獸首能來去自如地甩頭,江西新干縣大洋洲鄉的伏鳥雙尾青銅虎發出了嘶吼……依托數字技術,游客穿越時光,沉浸式感受著20多件商代珍貴文物在同一空間完美呈現,享受一場商代歷史文化“盛宴”。

在殷墟博物館新館,廣泛運用的人工智能、多媒體等數字技術,賦予文物、文獻、甲骨記載等新的時代表達方式,提升全景式展現商文明的廣度、深度、精度,構建文物、歷史與數字虛擬空間交互場所。

多元融合

在殷墟博物館新館,“世界的商文明”作為一項重要內容,與“探索商文明”“偉大的商文明”共同組成三個基本陳列。

步入展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兩側墻體上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美國弗利爾美術館等外國文博機構展出商代文物的場景,一張巨幅“商代文物海外收藏地圖”則無聲述說著大量青銅器、玉器、刻辭甲骨等商代文物流散海外的歷史。

隨后,為保護商代文物、探索商文明的深層內涵殫精竭慮的眾多外籍學者的精彩論述和真知灼見也被一一呈現。大量文字、圖片、實物及互動游戲為參觀者還原了一個3000年前多元文明交相呼應的精彩世界,也展示了當今世界商文明的深遠影響和意義。

慕名而來的鄭州大學巴基斯坦留學生阿西姆在參觀后有感而發:“殷墟博物館新館令人驚嘆,參觀后我受益匪淺。通過一件件文物,我仿佛親眼看到了3000多年前的商朝人是如何生活的。特別是博物館采用中英雙語的介紹方式,讓外國人能夠更加方便、深入地了解偉大的商文明。我認為只有通過交流和互鑒,我們才能更好地尊重和理解彼此,讓全人類和諧相處?!?/p>

近年來,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安陽圍繞殷墟開展了很多中外文化交流活動。2013年,韓國旅游團到殷墟開展“我在甲骨文發祥地寫漢字”活動;2018年,來自國內外的3300名優秀學子身穿傳統服飾在殷墟參加“世界大同·文明安陽”2018研學游—國際學子成人禮……此外還開展了同外國學者訪問團的學習交流活動以及中外友好甲骨文書法交流活動等,積極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高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不斷作出努力。

對此,何毓靈表示,“文化交流與融合始終具有雙向性,正是這種永不停歇的資源流動和交往交流,讓殷墟文明不斷向外擴散與傳播、向內吸收與融合,中華文明也因此得以生生不息,永不枯竭?!?/p>

追憶殷商,遙望世界。商文明中蘊含的開拓創新、兼容并蓄、和平與共造就了生生不息的中華文明,更為世界文明交流互鑒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猜你喜歡
殷墟新館甲骨
深圳科技館新館
字溯甲骨?文承龍韻
參加2018年江西省圖書館新館館徽(LOGO)設計
說甲骨新綴所見的“南孟”與“奠子方”
甲骨釋字四則
殷墟隨葬樂器補議
遙望殷墟——音樂考古與商代史
殷墟
以人為本、科學謀劃,以創新引導首博新館建設
刻在甲骨上的愛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