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PDCA 循環檢測飼料產品質量研究分析

2024-04-12 03:45作者韋歡文覃小榛
廣東飼料 2024年2期
關鍵詞:粗蛋白質測量方法規范

◆作者:韋歡文 覃小榛

◆單位:南寧學院食品與質量工程學院

飼料質量影響飼料工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粗蛋白質是動物生長和繁殖的重要營養物質,飼料中粗蛋白質含量的檢測是飼料企業質量檢測的重要工作(董煥程,2021)。以某飼料有限公司雞飼料512WL 為研究對象,運用PDCA 循環“四階段八步驟”的研究邏輯,分析得出造成粗蛋白質含量異常的原因,從而對質量問題進行改進,進一步保證飼料產品質量。

1 計劃階段

1.1 質量問題確認

按照企標中規定要求512WL產品的粗蛋白含量設計值為15.55%,質量要求為15.55%±0.6%。研究共對512WL 產品檢測粗蛋白質含量110 次,檢測頻率為每3-5 天隨機檢測一次,檢測結果中存在11 個異常數值,均超出質量要求,如圖1 所示。針對檢測結果,在此運用Minitab軟件來對數據進行分析,如圖2所示。

圖1 庫存512WL 產品粗蛋白含量檢測結果

圖2 512WL 粗蛋白質含量檢測結果的I-MR 控制圖

通過觀察和分析控制圖,單值圖和移動極差圖均有點子超出控制界限,這種情況已經符合了控制圖八條判異準則中的第一條:有1 點出現在A 區外,超出控制界限的點,可能導致的原因有測量誤差、計算錯誤、設備故障等,即生產和檢測過程存在異常因素。

1.2 粗蛋白質含量異常原因分析

魚骨圖從人員、機器、材料、方法、環境、測量六個方面列出了引起粗蛋白質含量異常的多種可能因素,通過“二八原則”,分析所有可能存在的影響因素,最終確認主要原因(葛敏,2021),如圖3 所示。

圖3 512WL 粗蛋白質含量異常原因魚骨圖

1.2.1 人員因素

生產崗位上的人員對工作中的專業知識掌握不到位, 儀器設備使用不熟練、設備參數調節不精確等,對操作規程不理解,缺乏質量意識,在生產加工的過程中依靠“經驗”以及“常識”作出決定的現象比較多,甚至出現了違規現象(錢夢逸等,2021),這一系列問題到導致512WL 粗蛋白質檢測的結果偏高或偏低。

1.2.2 機器因素、材料因素、環境因素

機器因素的影響較多,混合機容重分2 噸、2.5 噸、3.125 噸三種,前兩種分別使用1、2 號混合機,第三種使用的為1 號混合機嘗試9 槽運行,三臺混合機在確保沒有多余雜物后才可進行配料。由于操作人員沒有定時清掃或沒有調好制粒機參數,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粗蛋白質含量異常。分級篩過濾雜質,共分為三層,上層為過濾焦料,中間過濾成品,下層為細粉,由于制粒過程溫度過高,會出現分級篩網網破的情況,此時成品顆粒與雜質混合,對最終的成品粗蛋白質含量也會有影響(徐新宇,2019)。由于機修維護不及時,設備帶病生產,加之人工操作違規、野蠻操作等行為,造成設備加工精度和精準度下降。

材料因素主要考慮是否原材料本身的粗蛋白質就偏高或偏低,不同批次原料的粗蛋白質含量等指標是否會對最后成品的粗蛋白質含量造成影響,原材料是否在粉碎前有發現霉變、異味、生蟲,而操作人員沒有發現就開始粉碎、混勻,導致成品粗蛋白質含量異常(范秋麗等,2022)。

環境因素分為溫度、環境衛生。制粒環節對蒸汽的要求為0.25~0.30MPa,對物料進行調制;對于粗蛋白質消化,石墨消解儀消解程序參數選擇要求200℃消化 30min,300℃消化 30min,420℃消化180min。

1.2.3 測量因素、方法因素

測量因素包括測量儀器和測量方法。測定飼料中粗蛋白質含量儀器為凱氏自動定氮儀,定期對自動定氮儀進行硫酸銨驗證,追蹤儀器是否穩定方可繼續上機。512WL 產品所需外投小料,有暢宜生、硫酸鈣、金霉素15%、實樂(真津粉)、N5512,測量方法包括取樣、粉樣、稱樣、加入催化劑等,取樣不均勻、粉碎機未清理干凈、稱樣不規范、加入催化劑過多或過少、滴定過量、讀數錯誤等均會對最后的粗蛋白質含量有影響。

1.3 粗蛋白質異常的主要原因

從生產、檢測兩個方向查找原因,通過監控、現場記錄、詢問調查等方法,針對產生的11 次粗蛋白質含量異常進行原因分析討論,如表1 所示;運用Minitab 軟件分析得出512WL 粗蛋白質含量異常原因的Pareto圖,如圖4 所示;以上異常原因對應的類別如表2 所示。

表1 512WL 粗蛋白含量異常原因統計表

表2 異常原因分類表

1.4 制定措施

根據主要原因,針對512WL粗蛋白質含量異常的問題,制定了要因對策表,如表3 所示。

表3 要因對策表

2 執行階段

2.1 測量方法不規范改進措施

(1)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到現場進行理論知識的培訓,進行規范化的測試作業,包含崗位專業知識技能的學習,檢測項目的培訓,熟悉粗蛋白質檢測的檢測標準、原理和步驟、注意事項,規范測量方法的培訓,粗蛋白質檢測中設備參數調整操作培訓。(2)對合格人員進行理論和規范測量方法的定期抽查。(3)開展技術方法比賽,對于測量方法規范準確,且表現突出的化驗員獎勵(陳琛等,2020)。粗蛋白質檢測實驗操作步驟規范化流程及注意事項如表4 所示。

2.2 操作規程執行不到位改進措施

(1)加強操作員質量意識教育。通過定期的質量教育,了解規范化操作的必要性,增強自覺意識,養成良好規范的操作習慣。不定期對操作員進行操作規范檢查,組織相關理論考核。(2)完善監督機制,不定時、不定期抽查車間操作員對生產標準、標準操作規范的落實情況,建立長效監督和考評機制,確保員工標準化操作。(3)完善考核制度,加強考核。全面貫徹單位及行業相關標準,推行標準化、規范化工作流程,提高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水平。

3 檢查階段

3.1 測量方法不規范檢查審核

檢查審核化驗室化驗員在粗蛋白質的理論培訓時的筆記或者電子記錄、考核的成績、現場的實際檢測工作情況等,是否滿足崗位需求,是否按照粗蛋白質規范化測量方法要求進行檢測,是否深度掌握粗蛋白質的測量方法以及遵守相關規章制度等情況。經過對化驗室化驗員的理論知識、測量方法等的檢查審核,暫未出現異常情況。

3.2 操作規程執行不到位檢查審核

檢查確認車間操作員規程執行情況,生產操作的各個工序規范文件的公布、更改、作廢等特殊環節,是否采用單位最新版本,是否存在作廢文件誤用、錯用現象,以及文件中信息與實際工作信息不一致性。通過現場巡查、監控、訪問、現場記錄等,經審核各方面基本符合要求。在嚴格執行操作標準后,512WL 以及其他產品粗蛋白質含量暫未出現過檢測異常的情況。

4 處理階段

處理階段是此次PDCA 循環的終點,同時也是下一次循環周期開始,對當前工作成果總結,排查遺留問題,采取鞏固措施,實施標準化、規范化,防止再次發生已解決的質量問題。檢查確認測量方法和操作規程基本滿足規定要求,執行規范化操作標準后,粗蛋白質含量暫未出現異常。

5 結論與展望

以某飼料有限公司雞飼料產品512WL 粗蛋白質含量作為研究對象,以PDCA 循環研究邏輯對質量問題進行分析,P 階段針對110 次粗蛋白質檢測數據,建立單值移動極差控制圖,分析生產和檢測過程不穩定異常因素,利用魚骨圖從人、機、料、法、環、測六個方面查找分析11 次異常情況從而確認主要原因。D階段,通過理論知識和標準化培訓、對合格人員進行理論和規范測量方法定期抽查,定期組織考試、完善監督機制、規范考核制度,強化考核方式流程化。C 階段,通過對化驗員的理論培訓記錄、考核成績、現場工作情況等進行檢查,確認結果基本符合要求,實施措施后粗蛋白質含量處于較穩定狀態,含量均正常。A階段進行結果總結,在實施改進措施后粗蛋白質含量基本合格。

運用PDCA 循環的研究邏輯對飼料產品質量問題進行分析,豐富了循環研究分析的適用范圍,從而對飼料產品質量問題進行改進,為相關企業選擇PDCA 循環檢測方法提供了參考。在后續的質量管理過程中,需要進一步加強PDCA 循環與其他的管理方法相結合模式,更好地發現質量問題并提出更有效的解決方法,保證飼料產品質量。

參考文獻:(略)

猜你喜歡
粗蛋白質測量方法規范
來稿規范
來稿規范
不同性別竹絲雞育肥期飼糧粗蛋白質需要量研究
PDCA法在除顫儀規范操作中的應用
來稿規范
日糧粗蛋白質水平對羊養分瘤胃降解率的影響
基于迭代稀疏分解的介損角測量方法
基于應變原理隨鉆鉆壓測量方法研究
一種高效的PCB翹曲度測量方法
夏秋喂牛不宜添加尿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