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危險的故事”:拜登政府對華競爭敘事的層次探析*

2024-04-13 20:15朱玲玲
國際論壇 2024年1期
關鍵詞:對華拜登競爭

朱玲玲

【內容提要】 敘事是一個認知框架,是理解和詮釋的工具,大國戰略和國家政策的制定和實施離不開敘事。國際關系中的敘事具有明確的分析層次,拜登政府從國際體系層面、國家層面和(國內)議題層面分別編織了“中國是脅迫力量”“中國是威權主義國家”和“中國是不負責任的競爭者”三重環環相扣的“危險”故事,揭示了美國繼續從大國競爭的角度看待中美關系的本質。在敘事實踐中,拜登政府的三重敘事分別與美國安全敘事、身份敘事、發展敘事相契合,在國內建構了“中國威脅美國國家安全和發展”,在國際社會塑造了中國是“國際秩序破壞者”的假象,為美國凝聚國內共識、推進政策實施、在國際社會貶損中國形象以及爭奪國際話語權提供了契機。由此,這三重敘事也成為現實政治中拜登政府推進對華戰略競爭的有力工具,凸顯其在國內獲得政策合法性,在國際上贏得盟伴信任、支持并構筑對華競爭“統一戰線”的戰略意圖。拜登政府對華競爭敘事的根本目的是通過提高中國行動成本、降低自身戰略成本的方式實現“競贏”中國的戰略目標。對拜登政府對華競爭敘事層次的系統分析有助于我們深化對美國對華競爭的認識,為更好地建構對己有利的國際敘事奠定基礎。

引言

美國對華戰略競爭離不開敘事。小布什在2001 年上臺即宣布中國是美國未來的競爭對手和潛在威脅?!?·11”事件后,美國轉而將恐怖主義列為首要威脅。奧巴馬政府時期雖對華采取更為緩和的外交話語,希望中國積極支持美國主導的國際體系,但伴隨“重返亞洲”“亞太再平衡”等戰略的提出,美國已將大國權力爭奪與地緣政治博弈上升至威脅美國國家安全與霸權地位的高度。特朗普政府對華戰略的主基調是“全面的大國競爭”,①Andrew Scobell, “Perception and Misperception in U.S.-China Relations,” 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Vol.135, No.4, 2020, p.638.其國防部長馬蒂斯在發布特朗普政府首份《國防戰略》報告中開宗明義指出,“大國競爭而非恐怖主義是美國國家安全的主要焦點”。②James N. Mattis, “Remarks by Secretary Mattis on the National Defense Strategy,”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January 19, 2018, https://www.defense.gov/Newsroom/Transcripts/Transcript/Article/1420042/remarks-by-secretary-mattis-on-the-national-defense-strategy/.圍繞這一戰略的“美國優先”敘事使美國的國家目標和身份變得清晰,美國試圖忽視外交、盟友、多邊合作,轉而通過與中國開展政治、軍事、外交、經濟、社會、科技等全面競爭來追求自身的絕對安全和權力;此外,特朗普政府通過建構“美國是中國經濟的受害者”敘事強化了“中國威脅”,試圖轉移美國國內經濟困境、政治極化、政黨競爭的矛盾,使國家變得“有序”。但特朗普對包含盟友在內的大國幾乎無差別的打擊惹惱了盟國,也使美國自二戰后就一直主導的國際體系遭受重創。

拜登上臺后積極扭轉特朗普政府的“破壞性”外交政策,宣布重返《巴黎協定》、強調國際合作戰勝新冠疫情的重要性、肯定世界衛生組織的重要作用等,充分彰顯本屆政府對外交、盟友及多邊組織的重視。但在中國問題上,拜登政府延續特朗普時期的做法,繼續從大國競爭的框架內看待中美關系,并以“競贏”(outcompete)中國作為其戰略目標。這種對華競爭的延續性反映出美國兩黨精英在對華采取對抗態度上達成了共識,甚至成為國會中兩黨能夠達成的唯一共識。③Michael Mastanduno, “Biden’s China Dilemma,” China International Strategy Review, Vol.3, Iss.3,2021, p.218; Jessica Chen Weiss, “The China Trap: U.S. Foreign Policy and the Perilous Logic of Zero-Sum Competition,” Foreign Affairs, Vol.101, No.5, 2022, p.47.

基于此,拜登政府積極構建新的對華競爭敘事,為美國對華競爭戰略奠定話語基礎。那么,拜登政府推動構建了什么樣的對華競爭敘事?這些敘事具有何種政策意涵?這是本文關注的主要問題。本文首先探討敘事相關理論內容,然后采用國際體系、國家和議題的三層分析框架探討拜登政府對華競爭敘事,最后思考敘事是如何對現實政治產生影響、進而推進美國大戰略的。

一、敘事及其分析層次

在英文語境中,敘事(narrative)與“講故事”①Tanvi Pate, The United States, India and the Global Nuclear Order: Narrative Identity and Representation, London: Routledge, 2018; Molly Andrews et al., “Narratives of (In)security: Nation,Religion, Culture and Gender: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in Molly Andrews et al. (eds.), “Narratives of (In)security: Nation, Religion, Culture and Gender,” Political Psychology, Vol.36, No.2, 2015, p.1.有關,也指對某種情況或事件的呈現或理解方式,它反映并促進某種特定的觀點或價值觀。②“Narrative,” Merriam-Webster, https://www.merriam-webster.com/dictionary/narrative.中文語境下通常將“narrative”翻譯為“敘事”(敘述事情,把事情的前后經過記載下來)或“敘述”(將事情的經過寫下來或說出來,③David Carr, Time, Narrative and History,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91, pp.156-157.即敘述事情的經過)。兩詞都強調記錄事情的經過,詞義相近,因此中文語境下時常將二者交替使用??梢娭杏⑽恼Z境下的“敘事”含義并不相同,本研究之“敘事”,立足于英文“narrative”的意義范疇,而非漢語“敘述事情經過”(reporting)的含義。

從概念上來看,敘事是在特定情境下,行為體為實現特定目標有選擇地編織情節,塑造角色之間關系而建構故事的過程。敘事在政策過程中扮演著核心角色,④陸嬌嬌、吳江:《德國綠黨的中國敘事研究》,《國際論壇》2022 年第3 期,第116 頁。情境設置、角色、情節是敘事的核心構成要素。阿利斯特·米斯基蒙(Alister Miskimmon)等學者認為國際關系中的敘事具有明確的分析層次,一般可分為國際體系敘事、國家(身份)敘事和(國內)議題敘事。⑤Alister Miskimmon et al., Strategic Narratives: Communication Power and the New World Order,London: Routledge, 2014.國際體系敘事描述了世界如何建構、參與者是誰以及如何運作。⑥Laura Roselle et al., “Strategic Narratives: A New Means to Understand Soft Power,” Media, War and Conflict, Vol.7, No.1, 2014, p.76; 曹德軍:《大國競爭中的戰略敘事——中美外交話語博弈及其敘事劇本》,《世界經濟與政治》2021 年第5 期,第55 頁。行為體可以通過敘事引導機構制定并實施相應的規則、規定和機制,并進一步將本國敘事融入國際制度性敘事中,從而促進自身對機構性權力的介入,獲得更大影響力。換言之,大國利用敘事來建立和維持其在國際體系中的影響力,并塑造體系本身。如喬治·布什1991 年宣布的“世界新秩序”敘事,福山的“歷史終結”敘事等。國家(身份)敘事指向國家層面,關注處于爭論過程中的國際事務參與者的身份。①Alister Miskimmon et al., Strategic Narratives: Communication Power and the New World Order,New York: Routledge, 2013, p.10.國家身份包含認知(對“自我”和“他者”的認知)和規范(基于上述認知來建立共同的規范取向)兩個維度。一方面,對“自我”身份的認知在很大程度上來源于對“他者”的認知,即“我們是誰”是通過發現、認識“他者是誰”以及我們與他們的相似或對立來建構的。②Marco Siddi, “An Evolving Other: German National Identity and Constructions of Russia,” Politics,Vol. 38, No.1, 2018, pp.35-50.另一方面,關于國家身份的敘事常常超脫于“自我”個人主義視角,而將個體融入宏大的“共同歸屬”的身份中。(國內)議題敘事通過確定特定議題中存在的問題,明確其中的因果關系并提出解決方案來展開。此外,國內議題敘事還可以解釋為何特定政策是必要及可行的,以及如何實施它??傊?,三個層次的敘事相互關聯,每個層面的敘事可能會影響其他層面,從而對政策選擇和行為產生影響。

拜登執政后,試圖通過建構新的對華競爭敘事助力其對華政策的國內和國際動員。為更清晰地呈現拜登政府對華輿論攻勢、明晰美國對華競爭敘事的本質和內涵,本文借用國際體系、國家、(國內)議題三個層次來分析拜登政府的對華競爭敘事,并探討這三重敘事是如何分別與國際安全、國家身份以及國內發展相結合的。

二、拜登政府的對華競爭敘事

盡管自布什以來的歷任美國總統都在一定程度上重視對華競爭,但其對華競爭的內涵及敘事方式有很大不同。相較于特朗普政府強調“全面競爭”的敘事方式,拜登政府為對華競爭敘事增加了新的內涵和要素,從“戰略競爭”角度看待中美關系,更加關注大國競爭的系統性、長期性和緊迫性。③U.S. Department of State, “Department Press Briefing-Februarg 2, 2021”, February 2, 2021, https://www.state.gov/briefings/department-press-briefing-february-2-2021/.拜登政府的對華競爭敘事是對以往政府對華競爭的深化和升級,將中國作為最大的戰略競爭對手,稱“激烈競爭”決定了美中關系。④Cheng Li, “Biden’s China Strategy: Coalition-Driven Competition or Cold War-Style Confrontation?”Brookings, May 2021, https://www.brookings.edu/articles/bidens-china-strategy-coalition-drivencompetition-or-cold-war-style-confrontation/; Vivian Salama and Gordon Lubold, “Biden Says He Sees China as ‘Stiff Competition’,”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March 25, 2021, https://www.wsj.com/livecoverage/bidenpress-conference-live-updatesanalysis/card/ifirn5yjOObkp0pm2Lzv.

(一)國際體系層面——中國是“脅迫力量”的敘事

強化中國在國際體系層面的負面敘事是拜登政府對華競爭敘事的著力點。概言之,在國際體系層面,拜登政府建構了中國是拒斥“規則”、“崇尚脅迫”的“修正主義國家”敘事。這一敘事的目的是將美國塑造為秩序的捍衛者,并動員國際社會捍衛現存秩序、反對中國,進而與中國爭奪在國際體系的理念和規范層面的影響力。從內容屬性來看,拜登政府的國際體系敘事主要關注所謂中國“危害”國際體系和其他國家的主權安全。

第一,中國是“脅迫力量”的敘事是對特朗普政府時期“修正主義中國”敘事的具化和發展,強調中國“危害”國際體系的穩定和安全。在這一敘事框架下,中國希望建立的國際秩序與美國倡導的“基于規則的國際秩序”背道而馳,危及國際體系的安全。如2021 年美國發布的《臨時國家安全戰略綱要》認為中國變得更加自信(assertive)。①The White House, “Interim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ic Guidance,” March 2021, https://www.whitehouse.gov/wp-content/uploads/2021/03/NSC-1v2.pdf.2021 年3 月18 日,在中國政府與拜登政府首次高級別外交會晤中,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和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指責中國的國內外“脅迫”行為威脅維護全球穩定的“基于規則的國際秩序”,侵犯了基本的價值觀。②U.S. Department of State, “Secretary Antony J. Blinken, National Security Advisor Jake Sullivan,Director Yang and State Councilor Wang at the Top of Their Meeting,” March 18, 2021, https://www.state.gov/secretary-antony-j-blinken-national-security-advisor-jake-sullivan-chinese-director-of-the-office-of-thecentral-commission-for-foreign-affairs-yang-jiechi-and-chinese-state-councilor-wang-yi-at-th/.2022 年5 月26 日,布林肯進一步提出,“中國是唯一有意愿和能力將經濟、外交、軍事和技術力量結合起來,對穩定和開放的國際體系發起持續挑戰的競爭者”。③U.S. Department of State, “The Administration’s Approach to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May 26, 2022, https://www.state.gov/the-administrations-approach-to-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2022 年10 月12 日,拜登政府發布任內首份完整版《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其中描述了美國對未來世界愿景的規劃,并提供了實現這一愿景的路線圖,提出“我們的愿景面臨的最緊迫戰略挑戰來自將威權治理與修正主義外交政策相結合的大國”,指責這些國家“不但脅迫他國,破壞他國的民主政治進程,而且試圖輸出威權主義的治理模式,從而對美國和世界構成了實際威脅”。④The White Hous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ctober 2022, https://www.whitehouse.gov/wpcontent/uploads/2022/10/Biden-Harris-Administrations-National-Security-Strategy-10.2022.pdf.

事實上,美國“基于規則的國際秩序”反映的是美國價值觀和現實主義利益。美國對其創造出的這一新概念的定義閉口不談。有評論認為美國口中所謂的“規則”,就是其說一不二的霸道規則;所謂的“秩序”,就是“美國優先”的霸權秩序。①朱瑞卿、丁宜:《霸道的“規則”霸權的“秩序”——起底美國所謂“基于規則的國際秩序”》,新華社,2023 年5 月7 日,http://www.news.cn/world/2023-05/07/c_1129595937.htm。

第二,從“政治脅迫”“經濟脅迫”“軍事脅迫”等方面對中國進行污名化敘事。污名化(stigmatization)實質上是一種競爭和排斥驅使的話語建構,通常表現為污名主體(施污國)有目的、有意識地向污名客體(受污國)的身份、特征或行為施加貶抑性、侮辱性指稱,并成功實現對污名客體的歧視或貶損。②曾向紅、李琳琳:《新冠疫情跨國擴散背景下的西方對華污名化》,《國際論壇》2020 年第5 期,第118 頁。具體來說,“政治脅迫”敘事認為,中國通過“銳實力”等“脅迫”他國支持中國政治主張,意在說明中國與世界的關系是矛盾的。例如,新冠疫情暴發后,中國積極向遭受疫情影響的國家提供衛生援助,但拜登政府堅持認為,中國利用自身在全球供應鏈的有利地位,將口罩和其他物資用作政治脅迫的工具,以達成外交政策目標。③Josh Rogin, “Opinion: Biden Doesn’t Want to Change China. He Wants to Beat It,” The Washington Post, February 10, 2022,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opinions/2022/02/10/biden-china-strategycompetition/.

“軍事脅迫”敘事認為,中國依靠強大軍事實力“修正”美國的霸權安全秩序、④Robert Ross, “The Chinese Navy: The Coercive Tool of a Revisionist Power,” Kims Periscope, March 11, 2022, https://kims.or.kr/file/en-peri268.pdf.“侵犯”他國南海主權。近代國際秩序的觀念基石是具有清晰領土邊界的主權國家,主權是重組國際秩序的圭臬。拜登政府渲染中國利用軍事現代化在南海地區持有“非法主張”并對鄰國進行“脅迫”,破壞南海航行自由,損害其他南海聲索國的海洋權益,并違反了“基于規則的國際秩序”。前國家安全委員會中國事務主任韓磊(Paul Haenle)表示,“民主黨和共和黨之間現在有一個重要共識,即中國變得更加雄心勃勃,更具侵略性,中國的戰略意圖對美國及其盟友的利益構成了更大的威脅?!雹軦lex Leary, “Republicans Push Biden to Take Aggressive Stance Toward China,”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March 15, 2021, https://www.wsj.com/articles/republicans-push-biden-to-take-aggressive-stancetoward-china-11615800601.

“經濟脅迫”敘事認為,中國通過“經濟脅迫”“債務陷阱”來“掠奪”他國利益,成為其發揮政治影響力的切入點。這一敘事認為,以“一帶一路”為代表,中國“操縱貿易、援助和商業投資”,甚至通過經濟“施壓”來“脅迫”他國接受其政治主張。美國在疫情中對華進行污名化敘事的同時,還將全球產業鏈中斷歸責于中國,以此呼吁國際社會減少對華依賴,達到“去中國化”的目的。美國財政部長珍妮特·耶倫呼吁各國采取協調行動以反對中國的“經濟脅迫”。七國集團會議也發表聯合聲明,支持合力打擊“經濟脅迫”。

總之,國際體系層面的敘事代表著拜登政府試圖抓住“正當性”的話語制高點,重新定義國際體系及參與者的“合法性”。這一敘事將經濟、政治和軍事實力不斷增長的中國建構為國際體系中的“不安分因子”,將中國描述為更有可能成為對現有國際秩序、國家主權構成威脅的崛起大國。此外,這一敘事恰好呼應國際關系理論中現實主義流派“修昔底德陷阱”的主流敘事,強調中美之間的沖突是必然。例如,美國政界、軍事和情報界的領導人越來越多地談及臺海戰爭即將爆發,呼吁美國需要做好應對準備。這向美國公眾發出了一個強烈信號,即中國和美國可能會陷入重大軍事沖突。在這一背景下,將中國敘事為唯一有意愿也越來越有能力破壞現有國際規則體系的國家是一種便利之選。

(二)國家層面——中國是“威權主義國家”的敘事

在國家層面,拜登政府強調不同的國家身份之間的競爭,①Yiwen Zhang and Fan Wang, “Studying the Narrative of US Policy Towards China: Introducing China-Related Political Texts in Congress,”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 Vol.10,No.431, 2023, p.1.“好與壞”“善與惡”的二元對立是其內在邏輯?;诖?,拜登政府建構了“威權主義中國”挑戰民主制度的對華競爭敘事,并以制度及意識形態作為動員工具,爭取更多西方國家響應美國對華戰略競爭,以實現競贏中國的戰略目的。從實踐層面看,拜登政府圍繞人權、意識形態等“軟權力”議題博弈,構筑所謂的全球“民主聯盟”,通過刻意放大中美政治制度差異、污名化中國國內政策議程、污蔑中國外交政策意圖,塑造所謂“民主”對抗“專制”的話語陷阱。②黃釗龍、韓召穎:《“一體四翼”:拜登政府對華“競贏”戰略解析》,《國際觀察》2023 第3 期,第116 頁。

第一,通過“民主VS 威權”的身份對立,建構“民主”正在遭受中國“攻擊”的敘事。

拜登政府一貫以高度意識形態化的詞匯為中美戰略競爭定性,中美日益激烈的博弈被其反復形容為所謂21 世紀“民主”對抗“專制”的意識形態斗爭,試圖將中美之間的競爭敘事為“民主”與“獨裁”之間的世紀大競爭。2021 年2 月4 日,拜登在國務院首次發表講話時提出,“中國對美國的繁榮、安全和民主價值觀構成挑戰,是美國政府面臨的最嚴峻的競爭對手”。①Joe Biden, “Remarks on United States Foreign Policy at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February 4, 2021,https://www.presidency.ucsb.edu/documents/remarks-united-states-foreign-policy-the-department-state.該講話是拜登執政后首次發表的對外政策講話,因而具有較強的風向標意義。2021 年2 月19 日,拜登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多次表示當今世界處于“轉折點、拐點”,提出“獨裁專制”成為某些政府的選擇,而“民主能夠發揮應有的效力”。拜登進一步指出,“在包括歐洲和美國的許多地方,民主進程正在受到攻擊,因此我們必須捍衛它,為它而戰,鞏固它,振興它?!雹赥he White House, “Remarks by President Biden at the 2021 Virtual Munich Security Conference,”February 19, 2021, 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peeches-remarks/2021/02/19/remarks-bypresident-biden-at-the-2021-virtual-munich-security-conference/.

同時,拜登內閣也保持一致的對華敘事節奏。2021 年 3 月3 日,美國發布了《臨時國家安全戰略綱要》,聲稱美國面對著一個民主衰退的世界,明確指出“我們現在正處于一場世界未來方向的歷史性和根本性辯論之中”,并進一步構建了“民主衰退”和“威權主義抬頭”的敘事情節。如“反民主勢力利用虛假信息來攻擊人們的弱點,在自由國家內部播下分裂的種子,侵蝕現有的國際規則,并推動威權治理的替代模式”。2022年5 月布林肯在對華政策演講中指出:“美國對外政策的任務是再次證明民主可以應對緊迫的挑戰,創造機會,提升人的尊嚴?!雹踀.S. Department of State, “The Administration’s Approach to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May 26, 2022, http://www.state.gov/the-administrations-approach-to-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2022 年10 月發布的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則更直截了當強調,“民主國家”和“專制國家”正在進行一場競賽,以展示哪種治理體系最能造福于他們的人民和世界。④The White House, “Remarks of President Biden in Press Conference,” March 25, 2021, 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peeches-remarks/2021/03/25/remarks-by-president-biden-in-pressconference/.2023 年9 月13 日,布林肯在《新時代美國外交的實力與目標》的演說中再次強調,“越來越多的民主國家受到威脅。中國和俄羅斯正在聯手,通過他們的“關系合作無上限”使世界上的專制政權高枕無憂?!雹軺.S. Embassy in Bulgaria, “Secretary Antony J. Blinken Remarks to the Johns Hopkins School of Advanced International Studies (SAIS) ‘The Power and Purpose of American Diplomacy’,” September 13,2023, https://bg.usembassy.gov/secretary-blinkens-speech-on-the-power-and-purpose-of-american-diplomacyin-a-new-era-09-14-2023/.

通過這一敘事,拜登政府精心構建了以世界處于“轉折點/拐點”的敘事情境以及民主正在遭受“威權主義國家”攻擊的敘事情節,建構了全球民主的“危急時刻”,明確傳遞出“將同中國激烈競爭”的信號。由此,拜登政府動員盟友和伙伴“必須共同為與中國的長期戰略競爭作準備”,夯實以價值觀、意識形態為基礎的盟友紐帶,并強調軍事同盟關系的重要性。

第二,拜登政府建構了中國是人權“施害者”的敘事,污蔑中國共產黨在中國國內“侵犯人權”的行為。

人權歷來是美國對華政策重要議題。美國長期以“人權衛道士”和“人權教師爺”自居,自詡負有在世界范圍內保護人權和推廣美式人權價值觀的責任。拜登總統上任第一天“就將人權置于外交政策的中心,并重申美國在全球舞臺上的道德領導地位”。2021 年10 月,拜登宣布美國重返聯合國人權理事會,試圖重新獲取人權話語權和領導權。

在對中國的競爭敘事方面,拜登政府強調中國共產黨在中國國內“侵犯人權”的行為,如編織中國新疆存在所謂“種族滅絕”“強迫勞動”等,將中國共產黨的治理描述為“壓迫人民”等敘事。在這些虛假敘事中,美國“全政府”參與,顯示了極強的策略性。但實際上,在關于“新疆人權”的敘事中,美國無疑是一個局外者即“他者”角色,從這個意義上說,美國對“新疆人權”的敘事并不具有可信度和說服力。為此,美國與新疆分裂勢力合流,實現了所謂“自我”與“他者”的合流,既賦予了美國言說的合理性,又解決了新疆分裂勢力尋找國際支持的問題,奠定了美國涉疆人權話語的生成基礎①靳曉哲:《美國涉疆人權話語的演進邏輯與中國應對》,《統一戰線學研究》2021 第2 期,第82 頁。。

在敘事角色的構建上,美國設定了“受害者”“施害者”“捍衛者”的角色。首先,拜登政府偷換概念,將原本的國家分裂問題轉換為所謂人權問題,不斷渲染新疆分裂分子作為“受害者”的“悲慘經歷”。新疆分裂分子四處散播所謂遭“迫害”的“悲慘經歷”,試圖通過悲情敘事引起美國和世界各地受眾的廣泛共情和同情。其次,指責中國政府為所謂“施害者”。如美國政府資助和引導所謂智庫等機構編寫《2021 年國別人權報告》,編造“種族滅絕”等謊言。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2021 年國別人權報告》發布會上錯誤地宣稱,中國政府在新疆對維吾爾族穆斯林和其他少數群體犯下“種族滅絕”和“反人類罪行”;侵蝕了香港的基本自由和自治;在西藏進行系統性的鎮壓。②U.S. Department of State, “2021 Country Reports on Human Rights Practices,” April 12, 2022,https://www.state.gov/reports/2021-country-reports-on-human-rights-practices/.再次,樹立美國人權“捍衛者”的角色。如拜登政府試圖通過報告、聲明、制裁等方式,捏造并炒作中國所謂“人權問題”,歪曲和攻擊中國的人權政策與實踐,妖魔化中國的人權形象,遏制并削弱中國在人權等領域價值觀的國際影響力,甚至以人權等議題挑撥中國境內反動勢力,給中國制造內部麻煩,擾亂中國發展大局。①崔小濤:《拜登政府的人權政策:動向、特點與困境》,《統一戰線學研究》2021 第3 期,第104 頁。

在實踐層面,拜登政府“以中國政府所謂‘侵犯人權’為由對華實施制裁,以所謂‘保護維吾爾族權益’為由,支持‘東突’分裂勢力”,其目的是“塑造中國的‘他者’印象,制造與‘專制中國’的二元對立”。②姜禹維、戴繼誠:《美國涉疆議題框架建構與中國應對》,《統一戰線學研究》2022 年第5 期,第130 頁。由此,拜登政府在對華人權敘事中,不斷編造渲染中國新疆存在“種族滅絕”“強迫勞動”等,將中國共產黨的治理描述為“壓迫人民”,有悖于美國人民的生活方式。在這一敘事下,中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中,而美式民主成為“拯救”中國人民的“良方”。

如前所述,拜登政府編織了一個“因為我們是民主國家,我們應聯合起來,以抵御‘威權中國’威脅”的敘事,美國與民主盟伴聯合對抗“威權中國”是其主要故事情節。從敘事的核心問題來看,拜登政府將中美之間的競爭看作是兩種不同生活方式之間的競爭,是“基于多數人的意愿”的生活方式與“以少數人的意志為基礎”的生活方式之間的競爭,將“威權主義”塑造為美國民主的極端對立面,甚至是對歷史潮流的違背。就角色來講,一方面,拜登政府將美國自身、盟友及伙伴定義為“自我”的一部分,由此形成更宏大的“共同歸屬”。另一方面,將競爭對手定義為中國政府、中國共產黨,而非中國人民,以此將中國人民與其執政黨剝離。從場景設置來看,拜登政府將中美之間的競爭定義為全球性的民主與威權之間的競爭,而非針對美國的“專屬”戰爭??傊?,在意識形態和所謂的“人權問題”上,拜登政府延續了特朗普政府在涉疆、涉港問題上的基本立場,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③達巍、黃婷:《拜登政府執政后的美國對外政策:繼承與轉向》,《當代美國評論》2021 第3 期,第4 頁。在向盟友的動員敘事中,拜登政府對華擺出強硬姿態,旨在向盟友展現美國的領導力,在總體策略上以“人權牌”搭載“中國威脅牌”“制裁牌”等,力圖通過強化所謂“道義權威”贏得對華競爭優勢。④趙明昊:《拜登執政與美國對華戰略競爭走向》,《和平與發展》2021 第3 期,第29—30 頁;李捷:《美國對華政治極化與涉疆虛假人權敘事》,《當代傳播》2021 第4 期,第71 頁。

(三)國內議題層面:中國是“不負責任的競爭者”的敘事

在議題敘事中,拜登政府通過外資在華遭遇“不公平”競爭、中國“竊取”知識產權與“強迫”技術轉讓等故事情節,構建了中國“不負責任的競爭”敘事,以便進一步推動對華脫鉤斷鏈。通過議題敘事,拜登政府設定了中美雙邊問題的實質,即中國的“惡性競爭”不僅導致了美國“受傷”、中美關系停滯不前,還造成全球挑戰應對不力的后果。

第一,建構中國“不公平競爭”的敘事。這一敘事包括以下幾方面:一是中國限制外資進入中國市場的保護主義行為,認為中國在享受開放型世界經濟利益的同時,限制外國企業進入中國市場。拜登政府宣稱,中國利用開放的自由市場,同時保護國內生產,這種“保護主義”違反了互惠的國際關系準則,顯然是不負責任的競爭,給中國帶來了“不公平”的優惠。二是認為政府補貼給中國帶來不公平的市場優勢。近年來,拜登政府尤其關注所謂中國對其高技術產業進行“非法”的財政補貼,認為中國的補貼構成了“不公平”競爭。對此,拜登政府表示將使用所有政策工具保護美國工人和企業免受中國的“不公平”待遇。三是中國“不公平”的營商環境,包括“中國對外資不友好”“中國投資環境惡化論”“中國投資風險論”等。這一敘事往往聲稱中國對國家安全的泛化和過度關注會影響外資,目的是引起外資在中國的“不安全感”,本質上是其污名化中國、唱衰中國和技術上圍堵中國的一貫做法。在此基礎上,這一敘事認為,中國的競爭是不公平的,目的是維護中國利益,損害美國利益。①The White House, “Press Briefing by Press Secretary Jen Psaki and Secretary of Commerce Gina Raimondo,” April 7, 2021, https://www.presidency.ucsb.edu/documents/press-briefing-press-secretary-jenpsaki-and-secretary-commerce-gina-raimondo.

第二,建構中國“‘盜竊’知識產權和‘強迫’技術轉讓”敘事。 知識產權保護是美國維護自身技術霸權與經濟主導地位的有力手段。②黃釗龍:《“內外兼修”:拜登政府對華科技競爭》,《國際論壇》2022 年第6 期,第93 頁。同特朗普政府類似,拜登政府聲稱“中國通過竊取知識產權、強制技術轉讓、對國內企業進行(不合理)補貼以及其他國家資本主義手段,獲得了不公平的優勢?!雹跿he White House, “Interim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ic Guidance,” March 2021, https://www.whitehouse.gov/wp-content/uploads/2021/03/NSC-1v2.pdf; United States Trade Representative, “2021 Trade Policy Agenda and 2020 Annual Report,” March 2021, https://ustr.gov/sites/default/files/files/reports/2021/2021%20Trade%20Agenda/Online%20PDF%202021%20Trade%20Policy%20Agenda%20 and%202020%20Annual%20Report.pdf.2020 年9 月30 日,美國人文與科學院聯合萊斯大學貝克公共政策研究所發布了《自滿的危險:美國處于科學與工程的臨界點》(PerilsofComplacency:AmericaataTippingPointinScience&Engineering)報告。報告指出,“對許多美國人來說,中國廣泛侵犯知識產權、對美國公司進入市場設置的障礙、國家資助的經濟間諜活動、在新技術中獲得主導地位的重商主義技術,以及通過國家資本主義進行的全球擴張,都為中國的經濟擴張提供了不公平的有利條件?!雹賂he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 “The Perils of Complacency: America at a Tipping Point in Science & Engineering,” September 2020, https://www.amacad.org/sites/default/files/publication/resources/Perils-of-Complacency_Full-Report.pdf.拜登政府新聞秘書珍·莎琪(Jen Psaki)直指,“為了獲得技術優勢,中國愿意不惜一切代價竊取知識產權,強迫技術轉讓?!雹赥he American Presidency Project, “Press Briefing by Press Secretary Jen Psaki,” January 25, 2021,https://www.presidency.ucsb.edu/documents/press-briefing-press-secretary-jen-psaki-1.拜登總統也表示,中國將繼續掠奪美國和美國公司的技術和知識產權,并將利用補貼給予其國有企業不公平的優勢,而不公平的外國補貼和其他貿易行為對美國制造業和競爭力產生不利影響。③The American Presidency Project, “Fact Sheet: Biden-Harris Administration Announces Supply Chain Disruptions Task Force to Address Short-Term Supply Chain Discontinuities,” June 8, 2021, https://www.presidency.ucsb.edu/documents/fact-sheet-biden-harris-administration-announces-supply-chain-disruptionstask-force.

第三,建構中國在氣候變化問題上“不負責任”的敘事。拜登政府一方面以科技創新、促進需求、投資基礎設施建設為三大手段,不斷擴大美國在清潔能源領域的優勢,使清潔能源融入美國經濟發展整體進程,通過多種手段推動清潔技術在經濟復蘇中的廣泛應用;④李坤澤、戚凱:《拜登政府“綠色新政”與民主黨綠色轉型》,《國際論壇》2021 年第3 期,第126—130 頁;于宏源、張瀟然、汪萬發:《拜登政府的全球氣候變化領導政策與中國應對》,《國際展望》2021 年第2 期,第33—34 頁;朱玲玲:《拜登政府的“清潔能源革命”:內容、特點與前景》,《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 年第4 期,第47—48 頁。另一方面,重啟氣候新議程,將氣候變化議題提升至美國國家安全與外交政策的中心地位,⑤唐新華:《美國氣候戰略及中美氣候合作》,《現代國際關系》2022 年第1 期,第8 頁。在對華氣候政策方面“對中國實施限制性氣候合作策略”。⑥于宏源、張瀟然、汪萬發:《拜登政府的全球氣候變化領導政策與中國應對》,《國際展望》2021年第2 期,第35 頁。然而美國等西方國家與中國在人權、地緣政治等多方面存在明顯分歧,因此他們在與中國開展氣候合作時充滿矛盾。⑦Adam Tooze, “How Climate Change Has Supercharged the Left,” Foreign Policy, January 15, 2020,https://foreignpolicy.com/2020/01/15/climate-socialism-supercharged-left-green-new-deal/.中國在時任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南?!づ迓逦鞲Z訪中國臺灣地區后,中止了與美國的氣候變化談判。拜登政府認為中國將跨國挑戰的應對與雙邊經貿、政治關系“掛鉤”是“不負責任”的表現。2021 年,拜登總統在出席《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六次締約方大會期間稱,中方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問題上“一走了之”是“很大的問題”。①《2021 年11 月3 日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記者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網站,2021 年11 月3 日,https://www.mfa.gov.cn/web/fyrbt_673021/jzhsl_673025/202111/t20211103_10440905.shtml。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認為,共同應對氣候變化不是中國對美國的恩惠,也不是對雙邊關系的讓步,而是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排放國的一種責任。②Michael Martina and Jonathan Landay, “U.S. National Security Adviser Says China Climate Cooperation Not a ‘Favor’,” Reuters, May 1, 2021, https://www.reuters.com/world/us/china-climate-changecooperation-not-favor-us-us-national-security-adviser-2021-04-30/. The White House, “Remarks by National Security Advisor Jake Sullivan at the Special Competitive Studies Project Global Emerging Technologies Summit,” September 16, 2022, 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peeches-remarks/2022/09/16/remarks-by-national-security-advisor-jake-sullivan-at-thespecial-competitive-studies-project-global-emerging-technologies-summit/.美國希望重獲處理跨國挑戰的全球領導力,這就需要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密切配合。

“中國是不負責任的競爭者”敘事是拜登政府對特朗普政府中國“不公平競爭”敘事話語的延續與創新,對中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造成消極影響。在這一敘事下,中國的自主創新甚至成為“不正當”的,成為美國國家安全的威脅。這一敘事強調“中國威脅”的存在,并喚起美國國內的恐懼感。由此,拜登政府構建了美國必須創造條件加強本國經濟、科技建設的正當性。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指出,“保持對中國的相對優勢已非我們目前所處的戰略環境,考慮到某些如芯片等關鍵技術的基礎性質,我們必須保持盡可能大的領先優勢?!雹贛ichael Martina and Jonathan Landay, “U.S. National Security Adviser Says China Climate Cooperation Not a ‘Favor’,” Reuters, May 1, 2021, https://www.reuters.com/world/us/china-climate-changecooperation-not-favor-us-us-national-security-adviser-2021-04-30/. The White House, “Remarks by National Security Advisor Jake Sullivan at the Special Competitive Studies Project Global Emerging Technologies Summit,” September 16, 2022, 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peeches-remarks/2022/09/16/remarks-by-national-security-advisor-jake-sullivan-at-thespecial-competitive-studies-project-global-emerging-technologies-summit/.這標志著美國政府對如何看待中國的增長和發展的根本反思。④Gavin Bade, “‘A Sea Change’: Biden Reverses Decades of Chinese Trade Policy,” Politico, December 26, 2022, https://www.politico.com/news/2022/12/26/china-trade-tech-00072232.

三、拜登政府對華競爭敘事的政策意涵

拜登政府通過對華戰略競爭的國際體系、國家及議題層面的三重敘事,將美國對華競爭置于國際體系、中美之間以及美國國內三個場景中,通過設定中美對立角色、美國與盟友的合作角色,建構了中美之間、中國與其他國家的沖突邏輯及美國與其盟伴的身份認同邏輯,編織了中國與美國及其盟伴之間具有沖突色彩的故事。而這些污名化的所謂中國競爭“不正當性”的敘事為美國制定對華競爭政策、開展對華競爭提供了“正當性”依據。在國際體系敘事、國家敘事和國內三重敘事中,拜登政府分別聚焦安全敘事、身份敘事和發展敘事展開對華競爭,從而充分釋放和擴大敘事效果。與此同時,這些故事預示著美國將在其對外政策中采取現實主義價值觀外交,努力將“去中國化”的行動合法化,并采取措施強化盟伴關系以加強遏制中國的力量。

第一,在國際體系層面,通過安全敘事界定外部威脅,塑造共同敵人,動員盟伴構筑對華競爭“統一戰線”,維護國際體系及國家安全。

安全敘事可以把原本不是安全問題的問題通過話語過程使其與安全產生關聯,實現安全化。①孫吉勝:《敘事與安全危機建構:以美國的安全敘事為例》,《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 年第6 期,第55 頁。通過中國是“脅迫力量”的話語過程,拜登政府將中國維護國家主權、追求國家發展的合法行為與國際體系和他國的國家安全產生關聯,實現“安全化”。通過將中國描述為所謂盟伴共同的“威脅”,拜登政府描繪了一幅中國“脅迫”他國、利己,美國是和平使者、利他的圖景,闡述了美國的利益、價值觀和對國際體系的期望,將中國塑造為美國與其他國家的“公敵”。同盟與伙伴是美國對華戰略競爭敘事中重要的“朋友”角色,美國要“競贏”中國,必須修復與盟伴的關系,盡最大可能吸引盟伴加入其對華競爭“統一戰線”。一方面,拜登政府以價值觀為壁壘,通過構建“全球民主聯盟”等方式,強化中美意識形態分歧。另一方面,拜登政府通過“基于規則的國際秩序”這一宏觀框架來解決價值觀不一致的矛盾,以團結更多的國家。在這個秩序中,美國在其中占據舉足輕重的領導地位。拜登政府編織的充滿尖銳沖突色彩的敘事,暗含了美國設置價值觀壁壘、協同盟伴遏制中國的政策目標,同時通過降低自身戰略成本、提高中國行動成本的方式達到遏制中國、“競贏”中國的戰略目的。

第二,在國家層面,拜登政府通過身份敘事喚起美國民眾的道德優越感,彌合國內分歧,贏得盟伴信任,從而重獲國際領導權。

身份敘事涉及政治行為體對自身角色、價值觀和目標的構建,是國家在實際外交行為中對國家角色自我感知和自我概念的塑造和描述。②Kal. Holsti, “National Role Conceptions in the Study of Foreign Policy,” International Studies Quarterly, Vol.14, No.3, 1970, p.235; 汪恒、陳菲:《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對外敘事的三重構建——以印度尼西亞為例》,《國際展望》2023 年第5 期,第44 頁。在國際(安全)敘事、國家(身份)敘事和國內(議題/發展)敘事三個層次中,身份敘事起著“承內啟外”的樞紐作用,也即身份敘事既面向國內受眾,也面向國外受眾。從一定程度上看,身份敘事正是拜登政府敘事體系的關鍵所在。在拜登政府看來,“民主VS 威權”的身份敘事具有重要意義。在國內層面,對民主意識形態的強調是應對美國國內民主危機、恢復民主建設的需要。在“沖擊國會山”事件后,美國普遍對國內民主發展產生了困惑和疑慮。甚至在拜登當選總統后,仍有65%的共和黨選民和很多共和黨籍議員不認同拜登總統的合法性,質疑其總統地位。①Ben Kamisar, “Two-thirds of Republicans Still Don’t Believe Biden Was Elected Legitimately,” NBC News, October 25, 2022, https://www.nbcnews.com/meet-the-press/meetthepressblog/two-thirds-republicansstill-dont-believe-biden-was-elected-legitimate-rcna53880.此外,美國南部邊境的人權危機、針對穆斯林的旅行禁令、持續的警察暴行、喬治·弗洛伊德謀殺案、“黑人的命也是命”的抗議活動、越來越明顯的針對亞裔美國人的暴力行為等都挑戰了美國的民主優越性敘事,體現了美國民主體制面臨的嚴峻挑戰。拜登總統本人也數次宣稱,民主進步正受到攻擊,需要被拯救。②The American Presidency Project, “Remarks at the Munich Security Conference ‘Special Edition 2021’ and an Exchange With Reporters,” February 19, 2021, https://www.presidency.ucsb.edu/documents/remarks-the-munich-security-conference-special-edition-2021-and-exchange-with-reporters.因此,加強與中國意識形態的對立敘事,強調民主面臨來自作為所謂“負面鏡子”的威權主義的威脅,也是拜登政府重振國內民主的需要。

在國際層面,民主與威權對立的敘事為美國開展國際聯盟提供了道德動力,③Dongchan Kim, “The Biden Doctrine and China’s Response,” International Area Studies Review,Vol.26, No.2, 2023, p.111.利于拜登政府實施現實主義的價值觀外交,獲得國際支持。拜登政府試圖在“民主”這一普遍概念的基礎上與其他西方國家建立起共同的身份認同,并進一步建構起對抗與遏制“威權主義中國”的國際“民主聯盟”,從而建立防范中國的“統一戰線”。④Hal Brands, “The Emerging Biden Doctrine,” Foreign Affairs, June 29, 2021, https://www.aei.org/opeds/the-emerging-biden-doctrine/.如2021 年2 月4 日,拜登就美國對外政策發表講話時提出,“美國政府將直接應對我們最嚴峻的競爭對手——中國——給我們的繁榮、安全和民主價值觀帶來的挑戰”。⑤The American Presidency Project, “Remarks on United States Foreign Policy at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February 4, 2021, https://www.presidency.ucsb.edu/documents/remarks-united-states-foreign-policythe-department-state.在2021 年6 月七國集團峰會上,七國領導人承諾“促進共同價值觀,包括呼吁中國尊重人權和基本自由”。⑥The White House, “Carbis Bay G7 Summit Communiqué,” June 13, 2021, 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tatements-releases/2021/06/13/carbis-bay-g7-summit-communique/.

不難發現,拜登政府稱中國為“威權主義”國家,將中美之間的競爭建構為一種“善”與“惡”的博弈,內在地蘊含著美國民主價值觀的“仁慈、道德和進步性”,在很大程度上將中美之間的競爭引向沒有回旋空間的境地。在拜登政府看來,隨著中國變得越來越“專制和強勢”,中美之間“民主”與“威權”兩種政治制度模式之間的競爭,是一種長期的競爭。而在世界范圍內領導民主國家對抗威權主義既是美國的道德義務,是支撐拜登主義的元概念,①Dongchan Kim, “The Biden Doctrine and China’s Response,” International Area Studies Review,Vol.26, No.2, 2023, p.109.也是關乎美國國家安全的問題。②The American Presidency Project, “Press Briefing by Press Secretary Jen Psaki and National Security Advisor Jake Sullivan,” June 7, 2021, https://www.presidency.ucsb.edu/documents/press-briefing-presssecretary-jen-psaki-and-national-security-advisor-jake-sullivan-0.

第三,在國內(議題)層面,拜登政府通過發展敘事,為其政府制定、推行新的發展政策提供必要性和緊迫性支撐,將“去中國化”的行動合法化。

發展敘事涉及行為體為實現經濟、社會、文化等各方面目標而制定的政策。個體的生存、發展機會和幸福指數是政府在敘事與政策制定中必然要考慮的要素。通過貿易、科技、疫情防控、氣候治理等不同議題的敘事,拜登政府試圖最大限度地吸引國內輿論和受眾關注,并爭取公眾對其政策的支持。拜登政府認為競爭是資本主義的本質,在國內主張開放、公平的競爭,宣稱公平、開放和競爭的市場是美國經濟的基石,并簽署行政令支持這種健康的競爭。③The White House, “Executive Order on Promoting Competition in the American Economy,” July 9, 2021, 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presidential-actions/2021/07/09/executive-order-onpromoting-competition-in-the-american-economy/.

通過中國是“不負責任的競爭者”的敘事,拜登政府將與中國的戰略競爭和美國民眾的個體發展與國家的發展聯系起來。在這一敘事影響下,美國在推動產業鏈與中國脫鉤方面的共識日益增強。④Song Guoyou, “China-US Economic and Trade Relations: Trump and Beyond,” East Asian Affairs,Vol.2, No.1, 2022, p.2250001-13.一方面,拜登在推進國內政策時總是提到中國,對中國的國家投資與競爭實力進行渲染,加之媒體的傳播,引發國內的緊張乃至恐慌情緒,塑造美國國內民眾對中國的競爭觀念。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稱,拜登政府的國內基礎設施計劃占據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的核心、必要和基礎地位。⑤Gerald Seib, “China Looms Large in Biden Infrastructure Plan,”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April 5,2021, https://www.wsj.com/articles/china-looms-large-in-biden-infrastructure-plan-11617631234.另一方面,拜登政府推動減少對華依賴。美國必須開發和主導未來的產品和技術,如先進電池、生物技術、納米技術、計算機芯片、清潔能源、人工智能等。2023 年初,拜登簽署了《2022 年保護美國知識產權法案》(the Protecting American Intellectual Property Act of 2022,以下簡稱“PAIP Act”)⑥該法案于2020 年6 月首次由參議員Chris Van Hollen 和Ben Sasse 提交,宣稱該法將用于打擊“以中國為代表的竊取美國知識產權”的外國公司和個人。,授權美國行政機關可以不經法院審理對所謂竊取美國知識產權的外國個人和實體實施經濟制裁。不難看出,“PAIP Act”不論是從提出動機還是在具體內容,都具有鮮明的針對中國的意圖,“知識產權”或將同“國家安全”“民主人權”等一樣,成為美國對中國企業實施定點制裁的又一借口。

對此,拜登政府推動以“促進經濟韌性和安全”為名加大國內投資,重振美國關鍵產品的產業鏈和供應鏈,以在保證美國優勢地位的同時達到“去中國化”的目的。拜登政府通過大量資金補貼、稅收抵扣等優惠政策促進芯片制造業回流。例如,2022年8 月,為使美國重獲芯片制造領域的領先地位,拜登將2800 億美元的《芯片和科學法案》①該法案吸納了2019 年特朗普政府任內多項涉及芯片的提案,是指導美國芯片戰略的重要法律依據。簽署成法,并將其中527 億美元用以對半導體行業的補貼,以鼓勵芯片制造商在美國建廠。但法案要求接受補貼的公司在美國制造他們研發的產品,即實現在美國投資,在美國發明,在美國制造。②The American Presidency Project, “Remarks on Signing Legislation to Promote United States Semiconductor Producti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Advanced Manufacturing,” August 9,2022, https://www.presidency.ucsb.edu/documents/remarks-signing-legislation-promote-united-statessemiconductor-production-technological.同時,該法案要求接受補貼的公司在10 年內不得進行大幅擴大其在中國等國家的芯片制造能力的“重大交易”。2022 年9 月,英特爾在俄亥俄州投資200 億美元的大型芯片制造基地“夢想之地”正式破土動工,計劃在美國本土大量生產芯片。另一項《通貨膨脹削減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作為《重建更好法案》的精簡版則被稱為自新政以來最大的產業政策,③Gavin Bade, “‘A Sea Change’: Biden Reverses Decades of Chinese Trade Policy,” Politico, December 26, 2022, https://www.politico.com/news/2022/12/26/china-trade-tech-00072232.該法案獎勵清潔能源行業使用從美國采購的商品,如鋼鐵、太陽能電池等,是美國歷史上在氣候和清潔能源解決方案方面最大的一筆投資。④The White House, “Remarks by National Security Advisor Jake Sullivan at the Special Competitive Studies Project Global Emerging Technologies Summit,” September 16, 2022, 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peeches-remarks/2022/09/16/remarks-by-national-security-advisor-jake-sullivan-at-thespecial-competitive-studies-project-global-emerging-technologies-summit/.

結語

總的來看,拜登政府對華競爭敘事的根本目的是通過提高中國行動成本、降低自身戰略成本的方式以“競贏”中國。一方面,深化對華競爭敘事可以增加中國行動成本。從拜登政府對華競爭三重敘事中,可以發現其意在以下幾方面增加中國的成本。一是延續特朗普對華貿易關稅政策對華征收高額關稅,渲染中國“不公平”的貿易,并進一步抹黑中國科技企業在美投資,加強對中國企業及人員的制裁來增加中國的科研及經濟成本。二是通過渲染中國“強制”轉讓技術、“竊取”知識產權、“拒斥”南海仲裁等增加中國的“合法性”成本。三是強調中國在應對全球問題上的不負責任,增加中國的信譽和國際道義成本。四是通過渲染中國“威權制度”下的“對內壓迫”和對外“修正主義”取向增加中國的政治成本。五是通過中國對周邊國家的“經濟脅迫”,試圖通過外交聯合民主盟友及其伙伴加入遏華陣營來增加中國的外交成本。通過以上幾種方式,拜登政府意在對華形成全方位的壓力。

另一方面,深化對華競爭敘事可以團結盟伴的力量,降低自身戰略成本。比較來看,特朗普政府采取的“美國優先”的全面競爭的方式傷害了美國傳統盟友,并使美國陷入了與中國的“敵對”旋渦中,大大增加了美國維持國際秩序、開展雙邊和多邊外交的成本,對美國自身帶來重大損傷。而拜登政府通過夸大“中國威脅”動員國內社會力量進行競爭,并試圖通過與“民主盟伴”結成“統一戰線”來分擔自身成本。白潔曦(Jessica Weiss)撰文指出,美國越來越專注于團結世界各國反對中國。①Jessica Chen Weiss, “The China Trap: U.S. Foreign Policy and the Perilous Logic of Zero-Sum Competition,” Vol.105, No.5, 2022, p.52.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也反復強調,“美國約占世界GDP 的25%。當我們有合作伙伴和盟友時,我們將占世界GDP 的50%或60%,聯盟增強了美國與中國戰略競爭中的經濟實力”。②“Biden Foreign Policy Adviser Antony Blinken on Top Global Challenges,” CBS News, September 25,2020, https://www.cbsnews.com/news/biden-foreign-policyadviser-antony-blinken-on-top-global-challenges/.在2020 年3/4 月刊美國《外交事務》雜志上發表的《為什么美國必須再次領導:特朗普之后拯救美國外交政策》的文章中,拜登闡述了與盟友合作遏制中國的重要性。③Joseph R. Biden, Jr. “Why American Must Lead Again: Rescuing US Foreign Policy After Trump,”Foreign Affairs, January 23, 2020, https://www.foreignaffairs.com/articles/united-states/2020-01-23/whyamerica-must-lead-again.這種競爭敘事建立在共同承諾、民主和聯盟基礎之上,利于美國對外政策的實施。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印太事務協調員庫爾特·坎貝爾(Kurt Campell)也認為,與更加自信的中國打交道的最佳方式是與盟友、伙伴和朋友合作。④Noa Ronkin, “White House Top Asia Policy Officials Discuss U.S. China Strategy at APARC’s Oksenberg Conference,” Walter H. Shorenstein Asia-Pacific Research Center, May 27, 2021, https://aparc.fsi.stanford.edu/news/white-house-top-asia-policy-officials-discuss-us-china-strategy-aparc%E2%80%99soksenberg-conference.經濟上,為應對中國的“脅迫力量”,美國與其他民主國家提出“印太經濟框架”,為發展中國家的實體、數字和衛生基礎設施提供融資,推進建立一種以價值觀為導向、高標準、氣候友好、透明的基礎設施建設方案,作為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替代選擇。

從上述拜登政府對華敘事可以發現,對華競爭是拜登政府在內外政策中追求的目標,而非需要管理的內容。對拜登政府而言,為當前中國帶來的“秩序之亂”提供美式“藥方”成為其敘事的目標所在。拜登政府通過對華競爭的三重敘事達成對中國“他者”身份的威脅建構,其本質是圍繞護持美國霸權、削弱中國的戰略目標展開?;趯χ袊懊{迫力量”“威權主義”“不負責任的競爭”的敘事,美國可以實施現實主義的價值觀外交,①趙明昊:《把控世界政治“拐點”: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的調整》,《美國研究》2022 年第6 期,第58 頁。將意識形態因素與經濟、技術、安全等領域的大國競爭緊密掛鉤,同時選擇協同盟伴開展對華戰略競爭。

總的來看,拜登政府通過國際體系層面“中國是脅迫力量”、國家層面“中國是威權主義”以及議題層面“中國是不負責任的競爭者”三重環環相扣的“危險”故事,編織了一個美國對華戰略競爭的新劇本,在國際社會塑造了“中國是國際秩序破壞者”、在國內塑造了“中國威脅美國國家安全和發展”的假象,為美國凝聚國內共識、推進政策實施,在國際社會貶損中國形象以及爭取國際話語權提供了契機。這些虛假敘事也為美國與中國爭奪國際領先地位,協同盟伴遏制中國提供了“正當性”理由。

拜登政府的國際層面敘事主要面向國際社會,是建構中國是“修正主義國家”和“脅迫力量”的安全敘事;國家層面的敘事既面向國際社會也面向國內社會,是建構中國是“威權主義”的國家身份敘事;國內層面敘事主要面向美國國內,是建構中國是“不負責任的競爭者”的發展敘事。通過國際層面的安全敘事、國家層面的身份敘事以及國內議題層面的發展敘事,拜登政府充分發揮敘事在其對華戰略中的作用,同時為其贏得公眾對其內外政策的支持以及攫取國際領導權建構合法性。對此,我們對美國對華競爭敘事的危險性要有清晰認識,在應對時既要謹慎有力又要形成合力,從而拆解美國的敘事霸權。

猜你喜歡
對華拜登競爭
拜登也要打造基建狂魔
普通人拜登
商務部:中方歡迎歐盟終止對華光伏雙反措施
感謝競爭
“拜登”獻吻拜登
拜登.你的手……
歐盟對華反傾銷現狀、原因及我國對策
兒時不競爭,長大才勝出
競爭
勃列日涅夫執政初期對華和解政策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