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術賦能學生評價改革的基本問題

2024-04-14 18:19鄭勤華
中小學數字化教學 2024年3期
關鍵詞:要素建模核心

鄭勤華

評價是教育教學活動的指揮棒。自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以來,技術賦能學生評價改革就成為我國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的重要目標和核心抓手。在這個背景下,探討并解答“技術可以在什么條件下賦能”“技術賦能的內容是什么”“技術如何賦能”三個基本問題尤為重要。我們需要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并持續迭代,方能利用技術提高學生評價的科學性、專業性和客觀性。

對學生發展目標的內涵、外延進行科學而可操作的定義和建模,是技術為評價賦能的核心。我們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期待他們掌握適應未來社會所需的知識、能力、品格和價值觀等要素。技術賦能這些要素的評價,首先要對其內隱特質和外顯特征進行科學準確的描述性定義。例如,創新能力包含哪些要素,這些要素能否細分為具體的指標,這些指標如何描述,是否存在解釋上的歧義等?;卮疬@些問題需要將教育學、心理學、生理學等基礎學科與政治、社會、經濟的發展相結合,提供與時俱進的、準確清晰的定義。否則,技術的貿然進入可能會導致評價結果與目標的南轅北轍。我們需要將這些領域明確且易于操作的知識技能與以數據、算法為核心的智能評價技術結合起來,不斷迭代、修正理論和數據模型,從而構建起技術賦能學生評價的科學邏輯。

深度融入教育場景,構造可用、易用的評價工具和活動體系是技術賦能評價的能力基礎。技術賦能學生評價改革涉及數據的采集、處理、分析、建模和應用。它需要發生在真實的教育場景中,以復雜的、非良構的學習任務和活動為中心記錄學生表現,在智能技術的幫助下實現基于多模態數據的精準評價,并為進一步干預學生發展提供有效支持,從而實現教育教學活動的閉環。從這個意義上說,如何挖掘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數據體系,進而結合人才培養目標構建起融入教育場景的、可用且易用的評價活動體系,是實現技術賦能的關鍵能力支撐。

過程性記錄和結果性診斷的有機融合是技術賦能學生評價的實施戰略。當前,基于各種過程性檔案的評價是技術賦能學生評價的亮點。這類形成性評價的核心在于過程性寫實記錄。雖然技術提升了過程性數據采集的便捷性、連續性,但在深入診斷學生發展狀況以及指引未來學習方向方面,其作用仍顯不足。如何利用技術深化對學生的客觀評估,增強基于專業理論和評價技術的診斷能力,是人工智能技術進入教育領域的重要著力點。只有有機整合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診斷,方能真正發揮評價的指揮棒作用。

技術標準和倫理規范是技術賦能學生評價的核心保障。技術賦能學生評價,核心的生產要素是數據。數據的主體確權、隱私保護以及采集和分析的標準化,是我們一直要面對和解決的關鍵問題。另外,數據倫理和安全問題是應用技術時需要被認真對待的“雙刃劍”命題。最后,如何將科學的理論基礎、穩定的數據采集方案、精準的教育建模算法融合,形成可推廣應用的技術標準,從而讓技術賦能的學生評價成為一套有理可依、有據可查、橫向可比較、縱向可增值的標準化解決方案,也是技術賦能學生評價的核心保障。

總之,技術賦能學生評價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技術的先進性和評價思想的前沿性在一起就應然發生快速的融合,而是需要逐步在復雜的教育系統中通過理論、技術、實踐應用的不斷迭代,探尋適應性的發展路徑。教育發展的數字化戰略,需要我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技術進入教育場景的不可替代性,也要認識到借助技術變革教育體系的艱巨性和復雜性。技術賦能學生評價,永遠在路上。

猜你喜歡
要素建模核心
我是如何拍攝天和核心艙的
近觀天和核心艙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艙
聯想等效,拓展建?!浴皫щ娦∏蛟诘刃鲋凶鰣A周運動”為例
掌握這6點要素,讓肥水更高效
基于PSS/E的風電場建模與動態分析
不對稱半橋變換器的建模與仿真
觀賞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設計中的應用
論美術中“七大要素”的辯證關系
也談做人的要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