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營經濟促進法如何激發民企活力

2024-04-15 03:47劉俊海
中國新聞周刊 2024年8期
關鍵詞:政商所有制民營企業

劉俊海

近日,司法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共同召開民營經濟促進法立法座談會,聽取民營企業代表和專家學者對立法的意見建議,透露出民營經濟促進法立法進程加快推進的信號。

民營企業是市場經濟的干細胞,民營經濟在推動中國式現代化方面的巨大作用已被“56789”等客觀指標量化。截至2023年底,中國有1.84億戶市場主體,其中絕大多數是民營企業。為其提供穩定、透明、公平、安全、誠信、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本身就是先進的生產力。

出臺民營經濟促進法,核心是要成為能夠激發民營企業活力的法治“定心丸”。盡管以往政府出臺的“定心丸”對提振民營經濟信心也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有些地方政策保質期相對較短,藥效相對有限。一些“定心丸”政策倡導性與原則性較強,可操作性較弱。一些部門與地方說得多,做得少;文件多,措施少;會議多,實績少;宣傳多,干貨少;花架子多,真功夫弱。

總結中國民營企業發展的經驗教訓,盡快出臺具有可訴性、可裁性與可執行性的民營經濟促進法非常必要。在我看來,民營經濟促進法立法時應重點把握以下基本點:

一是明確促進民營經濟的六項基礎內容:地位平等、共同發展、公平競爭、互惠合作、平等監管與平等保護。要保障民營企業依法平等使用資源要素,公開公平公正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實現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

二是確認民營企業的平等法律地位、政治地位與社會地位。法律地位平等(包括實體法地位平等與程序法地位平等)是基礎,政治地位平等是核心,社會地位平等是關鍵。

三是促進民營企業與其他所有制企業的共同發展。要禁止宏觀調控部門與市場監管部門歧視民營企業或對某些企業揠苗助長的做法。任何企業的沉浮與枯榮只能靠市場的自由選擇。只有如此,才能清除“國進民退論”“民營經濟離場論”。

四是鼓勵民營企業與其他所有制企業公平競爭。競爭是市場經濟活力之源。建議規定競爭中性原則,產業政策的制定不能違反競爭政策,更不得歧視民營企業。既要制裁不正當壟斷行為,也要打擊不公平競爭行為。

五是鼓勵民營企業與其他所有制企業互利合作。建議允許與鼓勵民營企業與其他所有制企業基于平等自愿、互利共贏、各得其所的原則,在不違反強制性法律規定與公序良俗的前提下,積極穩妥地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大合作?;旌纤兄聘母锛戎茋Y國企改革,也催生民企與外企蓬勃發展的戰略機遇期。

六是保障民營企業與其他所有制企業的平等監管。監管者必須對各類企業平等一體監管,不能搞選擇性執法。嚴格恪守主體法定、職權法定、程序法定與證據充分等法治政府原則,確保結果正義與程序正義的有機結合。誰違規,誰受罰;誰失信,誰擔責。

七是平等保護民營企業與其他所有制企業。平等保護是對非公有制經濟的最大保護。涉民營企業案件裁判要慎思明辨,求索規則,辨法析理,勝敗皆明。誰有理,誰訴請或抗辯的法律依據過硬,誰的證據有證據優勢,就保護誰。反對國有企業打英雄牌,也反對民營企業打悲情牌,更要反對跨國企業打霸王牌。合同爭訟解決徹底回歸契約精神。

八是明確各級政府促進民營經營發展的法定職責。建議將保障、促進與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相關實績指標納入高質量發展績效評價體系,為民營經濟營造親清新型政商關系。政府部門與工作人員要落實法治政府與誠信政府要求,要求行政機關全面守約踐諾。

九是建立監察機關對公職人員侵犯民營企業權益的專項監察制度。為破解政商關系不清不親、只清不親、只親不清的政商關系難題,建議重點查處消極不作為、向民營企業索賄受賄、擅自撕毀招商引資合同的違法犯罪行為。政府部門對民營企業實施的監督檢查必須具備法律依據,并嚴格遵循法定程序。

十是明確司法機關保護民營企業權益的法治要求。建議將侵害民營企業與民營企業家權益的冤錯案件糾偏納入法治軌道。民營企業與民營企業家的主流是好的。為嚴格區分并切割企業犯罪與企業家個人犯罪,建議法律要求公司加強刑事合規體系建設。在追究企業家刑責時,要甄別股東個人財產與公司法人財產、股東股權與公司法人產權、個人財產和其他家庭成員個人財產之間的邊界,避免一人犯罪殃及整個企業或企業集團。

猜你喜歡
政商所有制民營企業
“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我們自己人”
治理理論對構建新型政商關系難題的破解
政商良性互動關系應遵循的原則及路徑探析
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癥結與出路
積極構建社會主義新型政商關系
尋租、抽租與民營企業研發投入
混合所有制
混合所有制醫院:到底走多遠?
2014上海民營企業100強
所有制結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