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度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要素

2024-04-15 20:13包心鑒
中國浦東干部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政府治理中國式現代化

包心鑒

摘 要: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以人民為主體和中心的現代化,是進一步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本質和優勢的現代化,其關鍵在于制度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賦予制度現代化以鮮明特質和突出優勢:堅持人民至上,彰顯黨性與人民性的有機統一;堅持自信自立,彰顯改革性與定型化的有機統一;堅持守正創新,彰顯傳承性與時代性的有機統一。中國式現代化的核心要素,對進一步深化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不斷推進制度現代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圍繞中國式現代化核心要素,深入推進制度現代化要著力解決的關鍵問題是:進一步完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確保黨始終走在現代化前列;進一步完善全過程人民民主制度體系,確保人民當家作主;進一步完善政府治理制度體系,確保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完善社會治理制度體系,確保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中國式現代化;制度現代化;黨的領導制度;全過程人民民主制度;政府治理;社會治理制度

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長期探索和實踐中取得的重大成果,是真正的偉大社會變革。其中,勇于推進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不斷實現制度現代化,是直接關系現代化進程和成效的關鍵要素。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在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必須牢牢把握五條“重大原則”,其中一條就是必須“深入推進改革創新,堅定不移擴大開放,著力破解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不斷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不斷增強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動力和活力,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1]27緊緊圍繞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中心任務,不斷提升制度現代化水平,無疑是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一項具有全局性、長遠性意義的重大任務。

一、制度現代化在中國式現代化中的

重要地位和重大功能

古人云:“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治制?!蓖七M國家治理和建設現代化,制度起根本性、全局性、長遠性作用?!敖泧蛎?,正其制度?!敝贫痊F代化既是現代化國家建設的核心內容,也是經濟社會現代化的重要支撐。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以人民為主體和中心的現代化,是進一步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本質和優勢的現代化。顯然,擁有這樣一種特質的現代化,對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在于制度現代化。

在實現和推進制度現代化這一重大問題上,中國共產黨既積累了成功的經驗,也走過曲折的道路。中國共產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前赴后繼、艱苦奮斗,根本目的就是要建立和鞏固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制度,不斷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和活力,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經濟社會現代化的突出效能。新中國70多年的歷史,從根本上來說就是一部社會主義制度建立鞏固和改革完善的歷史。在黨和國家制度建設問題上,我們曾經歷過嚴重的挫折。正是在深刻總結“文化大革命”以及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曾出現的制度廢弛、法治滯障的嚴重問題時,鄧小平鞭辟入里地指出:“我們過去發生的各種錯誤,固然與某些領導人的思想、作風有關,但是組織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問題更重要?!薄八勾罅謬乐仄茐纳鐣髁x法制,毛澤東同志就說過,這樣的事件在英、法、美這樣的西方國家不可能發生。他雖然認識到這一點,但是由于沒有在實際上解決領導制度問題以及其他一些原因,仍然導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這個教訓是極其深刻的。不是說個人沒有責任,而是說領導制度、組織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這種制度問題,關系到黨和國家是否改變顏色,必須引起全黨的高度重視?!盵2]333

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道路選擇上的一次偉大覺醒,也是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制度建設上的一次偉大覺醒。從此,黨領導人民堅定不移開啟了深化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建立和鞏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偉大征程?!案母镩_放40年的實踐啟示我們:制度是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問題?!盵3]28-29正是由于牢牢抓住制度改革和創新定型這一根本任務,改革開放有力促進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的建立健全和逐步定型,制度現代化有力支撐和推進了經濟社會現代化。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領導人民奮力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實踐中,持之以恒地把深化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作為現代化建設的核心任務,擺在突出位置,在不斷提升制度現代化水平的改革創新道路上邁出了堅實步伐。2013年11月召開的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首次提出“制度治理現代化”論,把“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4]3由此“開啟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統整體設計推進改革的新時代,開創了我國改革開放的全新局面”。[5]1782019年10月召開的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首次提出“制度治理效能”論,突出強調“堅持和完善支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著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加強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保證”。[6]5新時代的制度改革和制度創新呈現出許多新內涵和新特點,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為“目標導向”,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改革主軸”,制度改革的現代化指向更加明確,制度創新的現代化內涵更加厚重。正是以制度現代化為價值導向的改革創新,充分釋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勢,為全面開啟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實現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宏偉目標提供了強大的制度支撐和制度動力。

在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進一步深化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不斷提升制度現代化水平,具有重大意義和突出功能,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制度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鮮明特質的應有之義。

中國式現代化,既遵循人類社會現代化的一般規律,具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又凸顯基于中國國情的鮮明特色,彰顯東方大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所特有的內在邏輯和發展規律。其中一個具有全局性意義的特點,就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的依賴更為突出,對提升制度現代化水平的要求更加迫切。比如,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這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固有基礎和獨有特質。當今世界,進入現代化國家行列的總人口不到10個億,而我國就擁有14億多人口。引領這14億多人整體邁進現代化社會、共同享受現代化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巨大優越性的根本體現,同時也對制度改革和制度創新提出了更高要求。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堅持不懈的制度改革和制度創新,尤其是經過新時代10多年在制度改革和制度創新上的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和整體性重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但是也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國地廣人多,發展極不平衡,在制度改革和制度創新上還明顯存在著發展不充分和不平衡的突出問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在不少地區和領域還沒有充分釋放出來,一些現行制度還存在深層次的體制機制弊端,嚴重制約社會資源的優化整合和人民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的充分發揮。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的鮮明特質,決定了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的制度改革和制度創新,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緊緊圍繞“人”這個現代化的核心要素,把充分調動全體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作為制度改革和制度創新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把是否有利于推進14億多人口整體邁進現代化社會作為提升制度現代化水平的根本標準,從而依靠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制度體系確保中國式現代化的正確方向。

中國式現代化其他方面的鮮明特質,也無不蘊涵著制度現代化的本質要義,無不要求把進一步深化制度改革和制度創新貫穿于現代化建設的各個領域和一切過程。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實現這一現代化的鮮明特質,關鍵在于進一步深化市場運行體制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進一步完善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現代分配制度體系,不斷提升分配制度現代化水平,依靠科學完善的市場體制和分配制度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消除和防止兩極分化,著力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實現這一現代化的鮮明特質,關鍵在于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進全社會文明生長機制創新,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引領,把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機地融為一體,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以現代化的文化體制和現代文明制度不斷促進物的全面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實現這一現代化的鮮明特質,關鍵在于進一步深化保護自然、優化生態的環境制度改革,加快生產方式綠色轉型,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進一步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文明制度,確保中國式現代化順利推進和中華民族永續發展。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實現這一現代化的鮮明特質,關鍵在于不斷完善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體的外交格局和外交體制,在堅定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中加快中國現代化進程,又以中國現代化的發展成果更好維護和推進世界和平與發展。

二是制度現代化是進一步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核心要素。

從現代化一般規律和發展邏輯來說,現代化是以國家的力量引領和推動經濟社會現代化的過程,國家在現代化進程中居于“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重要地位。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指明:“國家是文明社會的概括?!盵7]195國家從本質上說是一種“秩序”,“國家是社會在一定發展階段上的產物;國家是承認:這個社會陷入了不可解決的自我矛盾,分裂為不可調和的對立面而又無力擺脫這些對立面。而為了使這些對立面,這些經濟利益互相沖突的階級,不致在無謂的斗爭中把自己和社會消滅,就需要有一種表面上凌駕于社會之上的力量”。這種力量的最大效能就是“緩和沖突,把沖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圍以內”。[7]189在一切剝削階級社會,國家維護社會“秩序”的根本力量是專制和暴力;而在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社會,國家維護社會“秩序”的根本力量則是“民主的國家制度”。馬克思深刻指出:在社會主義社會,人民是制度和法律的主體,“不是國家制度創造人民,而是人民創造國家制度”;“不是人為法律而存在,而是法律為人而存在”;“人民是否有權來為自己建立新的國家制度呢?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應該是絕對肯定的,因為國家制度如果不再真正表現人民的意志,那它就變成有名無實的東西了”。[8]281,316

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的制度現代化建設,正是這樣本質性地體現和彰顯了國家制度維護社會“秩序”、保障人民當家作主權利的國家治理功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從本質上說就是國家治理體系。這一制度體系既包括中國共產黨領導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根本指導地位制度、黨對人民軍隊絕對領導制度等一系列根本制度,又包括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等一系列基本制度,同時還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體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制度、統籌城鄉發展的民生保障制度、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文明制度、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一國兩制”制度、獨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外事工作制度、強化對公共權力運行制約的政治監督制度等一系列重要制度。這些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體制和機制,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同向發力、相得益彰,共同構成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共同鑄成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核心要素,為中國式現代化的順利推進提供強大的制度支撐。

以制度現代化為核心要素的國家治理現代化,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基礎和關鍵環節。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緊緊抓住制度現代化這一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核心要素,把制度體系與國家治理體系融為一體,把制度執行力與國家治理能力融為一體,突出強調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明確提出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歷史進程中制度建設“新三步走”的“總體目標”:到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顯成效;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年時,全面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鞏固、優越性充分展現。[6]5-6這一制度現代化的宏偉目標,與黨的二十大擘畫的中國式現代化“總的戰略安排”即“從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1]24是完全吻合的,深刻彰顯了不斷提升制度現代化水平、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在中國式現代化整個歷史進程中的重要地位和重大功能。

二、中國式現代化賦予制度現代化

以鮮明特質和突出優勢

經過新中國成立70多年,尤其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的創新發展,我國形成了具有現代意義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和國家治理體系。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對這一制度體系和治理體系所蘊涵的現代性特質作出精辟揭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植根中國大地、具有深厚中華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擁護的制度和治理體系,是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的制度和治理體系,是能夠持續推動擁有近十四億人口大國進步和發展、確保擁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華民族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進而實現偉大復興的制度和治理體系?!盵6]2-3這一制度體系和治理體系,既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基礎和重要支撐,又必然在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中得到進一步淬煉、完善進而提升自身現代化水平。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以推動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為核心價值的偉大社會變革。這一現代化歷史進程,“深深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現科學社會主義的先進本質,借鑒吸收一切人類優秀文明成果,代表人類文明進步的發展方向,展現了不同于西方現代化模式的新圖景,是一種全新的人類文明形態”。[9]中國式現代化的特有品質和價值取向,對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提出了更高要求,賦予制度現代化以鮮明特質,彰顯了制度現代化的突出優勢。

(一)堅持人民至上,彰顯黨性與人民性的有機統一

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本質特征,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保證。黨對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全面領導,根本基礎在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核心價值,在于堅守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場。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發表主旨講話,對中國式現代化蘊含的堅持黨的領導與堅持人民至上有機統一的鮮明特質和內在邏輯作出精辟揭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進現代化最堅實的根基、最深厚的力量?,F代化的最終目標是實現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F代化道路最終能否走得通、行得穩,關鍵要看是否堅持以人民為中心?,F代化不僅要看紙面上的指標數據,更要看人民的幸福安康。政黨要錨定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順應人民對文明進步的渴望,努力實現物質富裕、政治清明、精神富足、社會安定、生態宜人,讓現代化更好回應人民各方面訴求和多層次需要,既增進當代人福祉,又保障子孫后代權益,促進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盵10]中國式現代化這一鮮明特質和運行邏輯,賦予制度現代化更加突出的黨性與人民性有機統一的制度優勢。

從制度現代化的生成邏輯來看,堅持黨性與人民性的有機統一,深刻體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中國共產黨在充分尊重人民群眾實際需求和首創精神、不斷汲取人民群眾偉大創造和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形成的,具有深厚的群眾基礎和動員群眾、凝聚民心的強大制度優勢。中國共產黨是在中華民族處于最苦難的時期應運而生的先進政黨,是在中國人民謀求自身解放的斗爭實踐中發展壯大的先進政黨,黨同人民群眾有著天然的血肉聯系。堅決地相信人民群眾、堅定地依靠人民群眾,是中國共產黨的本質屬性,是黨堅強領導的根本源泉;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工作路線和根本宗旨,是實現黨的領導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改革開放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形成和創新發展,更加鮮明地彰顯了黨的堅強領導與人民群眾主體力量有機統一的內在邏輯?!案母镩_放是我們黨的一次偉大覺醒,正是這個偉大覺醒孕育了我們黨從理論到實踐的偉大創造。改革開放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一次偉大革命,正是這個偉大革命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飛躍!”[3]4而“偉大覺醒”“偉大創造”“偉大革命”“偉大飛躍”的最鮮明標志,就是中國共產黨堅持一切從中國具體實際出發,根據人民群眾的實際需求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原則,汲取人民群眾的實踐經驗,進一步煥發社會主義制度的生機活力。改革開放的實踐有力表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生機蘊藏在人民群眾推動社會主義發展的首創精神之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活力體現在人民群眾自主創造的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之中。鄧小平反復強調,改革開放中的許多創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許多成功做法,都是“群眾發明的,我只不過把它們概括起來,提出了方針政策”。[11]272“農村搞家庭聯產承包,這個發明權是農民的。農村改革中的好多東西,都是基層創造出來,我們把它拿來加工提高作為全國的指導?!盵11]382習近平進一步揭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盵12]11堅持人民至上,既是中國共產黨百余年奮斗積累的最寶貴歷史經驗,又是在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領導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的最大底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之所以具有黨性與人民性有機統一的鮮明特質和突出優勢,正是因為這一制度來自人民、扎根人民,是黨的堅強領導力量與人民群眾創造性實踐有機結合的結晶。

從制度現代化的核心價值來看,堅持黨性與人民性的有機統一,突出體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以人民為主體、以人民為中心的先進制度,具有厚重的人民底蘊和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強大制度優勢。堅持人民在國家制度中的主體地位,依據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主體意愿推進國家建設和國家治理,既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最本質特征,又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制度改革和制度創新、實現制度現代化的核心價值。黨的領導與人民當家作主有機統一的制度邏輯,突出體現在:其一,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和作用,通過在中國共產黨統一領導下,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來不斷鞏固和實現。正是在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一系列重要制度不斷完善發展的過程中,黨的領導與人民意志實現了有機統一。其二,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應有之義,全過程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屬性,是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確保人民當家作主的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在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一個重大任務就是堅定不移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使現代化建設的重大戰略和方針政策充分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活力。為此,在制度改革和建設的全部過程和各個層面,都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堅持人民至上作為制度現代化的核心價值,把實現公平正義作為制度現代化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把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制度現代化的根本價值目標,把黨的主張同人民的意志有機融匯于制度現代化的一切領域和全部過程。

(二)堅持自信自立,彰顯改革性與定型化的有機統一

堅持自信自立,是中國共產黨的鮮明品格,是中國共產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重要世界觀和方法論?!包h的百年奮斗成功道路是黨領導人民獨立自主探索開辟出來的,馬克思主義的中國篇章是中國共產黨人依靠自身力量實踐出來的,貫穿其中的一個基本點就是中國的問題必須從中國基本國情出發,由中國人自己來解答?!盵1]19自信自立體現在制度現代化建設上的一個最鮮明特點,就是既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不動搖,又順應時代要求、適應經濟社會現代化發展需要,深入探索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有效實現形式,在不斷深化制度改革中逐步實現制度定型。這是我國改革開放40多年積累的一條重要經驗,也是在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進一步推進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不斷提升制度現代化水平所遵循的一條基本規律。鄧小平鮮明指出,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改革不是對現行制度細枝末節的修補,而是一場“革命性的變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11]135,113制度改革是長期的,“改革不只是看三年五年,而是要看二十年,要看下世紀的前五十年。這件事必須堅決干下去”;[11]13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不斷深化改革中逐步走向定型化,“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時間,我們才會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這個制度下的方針、政策,也將更加定型化”。[11]372

從1992年鄧小平明確提出“制度定型”論,到2012年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走過了20年在制度改革中實現制度定型的不平凡的歷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代表的當代中國共產黨人,承負起在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中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歷史性重任。2013年11月召開的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決定,開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走向定型化更為關鍵的十年新征程。2019年10月召開的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進一步開啟了新時代實現制度定型化、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的新征程。正是這兩次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中央全會,加快了新時代實現制度現代化的新步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而開啟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制度基礎和制度支撐。

習近平特別強調:“相比過去,新時代改革開放具有許多新的內涵和特點,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制度建設分量更重,改革更多面對的是深層次體制機制問題,對改革頂層設計的要求更高,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要求更強,相應地建章立制、構建體系的任務更重?!盵13]在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謀劃全面深化改革、推進制度創新和定型,必須以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主軸,把實現制度現代化作為制度改革和制度定型有機統一的核心價值導向,切實把制度現代化滲透于全面現代化建設的一切領域和全部過程,不斷提升以制度現代化促進國家治理現代化、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強大制度效能。

(三)堅持守正創新,彰顯傳承性與時代性的有機統一

堅持守正與創新辯證統一,是推進社會變革與發展的基本規律,是中國共產黨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的根本立場和科學方法?!拔覀儚氖碌氖乔盁o古人的偉大事業,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顛覆性錯誤,創新才能把握時代、引領時代?!盵1]20堅持守正與創新辯證統一,是推進制度改革創新、實現制度現代化的一個尤為鮮明的特征。國家是文明社會的概括,制度是文明進程的結晶。在制度改革創新上堅持守正與創新的辯證統一,就是要處理好傳統政治文化與現代政治文明的關系,堅持制度創新的傳承性與時代性的有機統一。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站在歷史與時代相交匯的制高點上,對如何實現中外制度文明包容互鑒作出創造性的理論闡釋,尤其對如何在堅持“兩個結合”中創造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作出高瞻遠矚的科學擘畫,從而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守正創新中彰顯現代優勢指明了根本方向。

在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華優秀政治文化中生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底蘊。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在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傳統文化中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生發厚重的文化底蘊,是在傳統文化積淀深厚、影響深遠的中國大地上推進制度現代化必須遵循的基本規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雖然是在改革開放中逐步形成的,但卻是從歷史深處走來的,具有深厚的中華文化根基和歷史生成邏輯。歷史悠久的中華傳統政治文明和制度文明,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形成和發展發揮著獨特的文化根基作用,是今天我們堅定制度自信、推進制度創新不可或缺的文化自信元素。比如,人文至上的政治理念、修齊治平的政治價值、家國一體的政治情懷、追求中和的政治境界、崇尚整體的政治思維,如此等等,這些內容博大、思想深邃的中華傳統政治文化,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形成和發展,具有潛移默化的文化奠基作用和培根鑄魂的文化源流作用。正是由于中國共產黨人本著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科學態度,積極吸納傳統政治文化中的優秀因素和有益成分,立足中國實踐,順應時代要求,扎實推進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才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了強盛的制度活力和厚重的文化內涵,經受住了各種艱難險阻的考驗,使得社會主義中國在風云變幻的世界巍然屹立。今天,在進一步提升制度現代化、支撐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中,必須高度重視制度文明的守正性和傳承性,從中華政治文明中汲取豐富營養,鑄牢制度現代化的中華文明根基。

在順應時代潮流、吸收人類政治文明成果中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各種發展道路和社會制度競爭比較,構成多元共存、多元共進的政治多極化時代大潮流和發展大趨勢。在這一大變局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愈益彰顯出獨特的制度優勢和對世界走向的深遠影響。新時代的中國之所以充滿生機活力,之所以更加自信地走在時代前列,一個決定性因素就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順應人類文明發展大邏輯和大趨勢,勇立時代潮頭,堅持與時俱進,“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推動不同文明“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14]從而不斷增強中國制度的現代文明品格。包括制度文明在內的世界政治文明,是人類共同創造的文明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植根中國大地的獨立自主的偉大創造,又是積極借鑒人類政治文明和制度文明的偉大成果。既傳承歷史又順應時代,既守住根脈又創造未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特有品格和內在優勢。習近平指出:“民主和人權是人類共同追求,同時必須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本國發展道路的權利。中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過程,本質上就是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和不斷推動人權事業發展的進程?!盵15]民主、法治、公平、正義、人權、安全、規則、程序,如此等等,在人類文明進程中逐步形成并為人類共同擁有的政治文明和制度文明成果,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得到了充分吸納和深刻彰顯,這是在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進一步推進制度現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面對當今世界各種風險挑戰,既超越“文明沖突論”“文明優越論”的偏見,又超越“文明階級論”“文明不可調和論”的困擾,在遵循人類文明普遍規律和發展大趨勢中推進制度創新、創造制度文明,是我們在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應當具有的博大文明氣度,是在制度改革中進一步推進制度現代化應當具有的堅定文明底氣。

三、圍繞中國式現代化核心要素

深入推進制度現代化

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現代化,是以人民為主體和中心的現代化,是以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為中心任務的現代化,是以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為核心價值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的核心要素,對進一步深化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不斷推進制度現代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如何進一步完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確保黨始終走在現代化前列;如何進一步完善全過程人民民主制度體系,確保人民當家作主;如何進一步完善政府治理制度體系,確保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如何進一步完善社會治理制度體系,確保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這些都是在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進一步推進制度現代化要著力解決的關鍵問題。

(一)進一步完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確保黨始終走在現代化前列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領導力量。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是中國式現代化必須牢牢把握的首要“重大原則”。[1]26無論是黨面臨的嚴峻挑戰和獨有難題,還是中國式現代化面臨的復雜形勢和艱巨任務,都深刻表明,黨的領導制度體系建設是實現制度現代化、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中之重。中國式現代化是黨領導人民、依靠人民所進行的偉大社會變革,“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人民是決定性力量”。[16]因此,進一步完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確保黨始終走在現代化前列,一個極為關鍵的問題就是必須從制度層面鞏固和落實堅持人民至上的核心價值理念,把堅持黨的全面領導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有機統一起來,把黨的主張和意志轉化為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充分激發人民的創造活力,“維護人民根本利益,增進民生福祉,不斷實現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1]27

實現這一制度現代化的改革目標,必須遵循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和新時代黨的建設總體要求,正確把握好兩個方面的制度統一:一是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制度與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制度的有機統一。要切實完善黨的自我革命制度規范體系,全面推進黨的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時刻保持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的清醒和堅定,在全面從嚴治黨、勇于自我革命中不斷增強黨對現代化建設事業的核心領導力和對人民群眾的強大凝聚力。二是堅持為人民執政、靠人民執政制度與人民當家作主制度的有機統一。在中國共產黨全面領導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實質上是要進一步解決黨怎樣才能長期執政、怎樣才能執好政這一重大課題。無論是黨的核心領導地位,還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性質任務,都迫切要求進一步完善為人民執政、靠人民執政的各項制度,從而確保黨的執政行為和執政效果,這是黨的領導制度體系建設中至關重要的內容。從黨執政的出發點來說,就是要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通過完善的制度和機制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從黨執政的依靠力量來說,就是要通過完善的制度和機制鞏固黨執政的階級基礎、厚植黨執政的群眾基礎,調動人民群眾參與現代化建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黨執政的工作方法來說,就是要堅持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尤其要健全干部聯系群眾制度,從制度層面堅決消除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堅決破除特權思想和特權行為;從黨執政的根本目的來說,就是密切適應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深入解決人民群眾關心的難點、熱點問題和影響人民群眾利益的痛點、堵點問題,不斷增強全體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這些怎樣執政、怎樣執好政的重大問題上,黨既在以往的執政實踐中積累了成功的經驗,又在領導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面臨著新的考驗,必須進一步加大制度改革力度,用完善的制度體系確保黨的各級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真正做到為人民執政、靠人民執政。

(二)進一步完善全過程人民民主制度體系,確保人民當家作主

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中國式現代化的一項本質要求。黨的二十大報告站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高度,深刻揭示了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在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的重大意義和重要功能,明確指出:“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應有之義。全過程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屬性,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盵1]37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關鍵在于進一步提高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水平,“健全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擴大人民有序政治參與,保證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發揮人民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使各項制度“充分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活力”。[1]37以制度現代化支撐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一個突出任務就是要進一步完善全過程人民民主制度體系,充分釋放全過程人民民主確保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功能。

我國全過程人民民主之所以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關鍵在于這是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的民主。完整的民主制度鏈和具有制度支撐的政治參與實踐,有效實現了過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實質民主、直接民主和間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國家意志的有機統一。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特質和艱巨任務,迫切要求進一步提高全過程人民民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水平,加快民主政治制度現代化步伐。一是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用制度體系保障人民當家作主有機地融入現代化建設的一切領域和全部過程,保證人民依法依規參與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充分發揮人民群眾參與現代化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二是要堅持以問題為導向,進一步完善人民參與國家和社會治理的制度機制,緊緊依靠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深入解決前進道路上各種問題、矛盾和困難,用制度化力量凝聚起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磅礴力量。三是要堅持以治理為重點,進一步強化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國家治理功能,通過完整的制度和機制把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有機貫通起來,把堅持人民當家作主落實到國家治理的一切方面、社會治理的一切領域,更好發揮全過程人民民主在促進國家治理現代化、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的重要價值功能。

(三)進一步完善政府治理制度體系,確保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政府治理制度體系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杠桿。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健全公共權力服務體系、提高公共服務水平是扎實推進共同富裕的重要環節。這些重大任務的落實,都離不開進一步優化各級政府的宏觀調控職能和社會服務功能,都需要進一步大力提升政府治理制度體系的現代化水平。

一是厘清政府和市場的關系,進一步完善加強宏觀調控、發揮市場作用、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政府治理制度體系。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問題,是貫穿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和行政體制改革各個方面和全部過程的一個核心問題。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強調,在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必須“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1]28,29經濟市場化是現代化的一般規律,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從廣度和深度上進一步深化經濟市場化改革,充分發揮現代市場機制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功能。為此,必須進一步深化行政體制改革,深入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為市場經濟發展尤其是企業市場化運行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而要實現這一改革任務,必須進一步完善政府治理職能,把發展有效市場和建設有為政府有機結合起來,把政府治理制度優勢轉化為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大效能。

二是厘清政府和社會的關系,進一步完善社會治理精到、公共服務精細的政府治理制度體系。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的高質量發展,不僅包括經濟高質量發展,同時也包括社會高質量發展。這就需要作為社會公共管理機構的各級政府密切適應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需要,改進行政作風、創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增進民生福祉,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要加強精細化社會治理,切實摒棄控制型社會管理體制和粗放型社會管理手段,從制度機制層面反對和杜絕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主要依靠大眾參與力量和民主協商手段化解社會矛盾、解決社會問題,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要加強精細化公共服務,緊緊抓住影響人民生活的熱點、難點、堵點和痛點問題,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既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生活,又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需求,不斷創造條件向著“幼有善育、學有優教、勞有厚得、病有良醫、老有頤養、住有宜居、弱有眾扶”的高質量社會目標邁進。

(四)進一步完善社會治理制度體系,確保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

現代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現代化的核心內涵和最終目標是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不同國家、不同性質的現代化,在實現人的全面發展這一核心問題上走著不盡相同的道路。西方現代化遵循的是“資本邏輯”,資本的固有特性是利益無限驅動,帶來利益分化、政治極化、極端個人主義、社會畸形發展等種種“現代社會病”,嚴重制約著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甚至造成人的主體性失落和民主自由權利的被剝奪,這是資本主義現代化自身難以克服的弊端。與西方現代化不同,中國式現代化遵循的是“人本邏輯”:一方面,遵循現代市場經濟規律,充分發揮資本的作用,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構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強大物質基礎;另一方面,堅持以人為本、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促進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作為現代化建設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中國式現代化所特有的本質特征和內在邏輯,把進一步深化社會治理體制改革、完善社會治理制度體系提到突出位置上來。

一是進一步健全大眾政治參與機制,完善依靠人民群眾力量化解社會矛盾的制度體系。發展人民有序政治參與,是凝聚政治共識、整合社會力量、推進國家和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基礎。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把“完善正確處理新形勢下人民內部矛盾有效機制”作為“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的首要任務,要求“暢通和規范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通道,完善信訪制度,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工作體系,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和危機干預機制,完善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努力將矛盾化解在基層”。[6]29這一要求,深刻體現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依托人民有序政治參與機制和力量化解社會矛盾、推進社會治理的改革創新思路。

二是進一步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機制,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制度體系?!盎A不牢,地動山搖?!眻猿趾屯晟乒步ü仓喂蚕淼纳鐣卫碇贫?,必須高度重視基層社會治理制度改革創新。在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充分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活力,必須緊緊圍繞改善民生和發展民主這兩大基本問題,進一步完善社會治理制度體系,既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民生利益需要,又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民主權益訴求,在黨的領導下不斷擴大有序政治參與,積極發展基層協商民主,真正形成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三是進一步健全公共安全機制,完善人民安全至要、國家利益至上的國家安全制度體系。健全公共安全體制機制,用制度優勢和制度威力應對各種風險、化解公共危機,是我們在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面臨的一項突出任務。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構建公共安全體制機制,一個根本原則就是把握好人民安全和國家利益的關系,堅持人民安全至要、國家利益至上,并在實踐過程中將二者有機統一起來。人民是國家和社會的主人,當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財產受到重大威脅時,國家應當不惜一切代價、動員一切力量進行搶險、救災、保護,同時也必須增強人民群眾公共危機意識,依靠社會自身力量抗御風險、維護安全。人民利益離不開國家利益,人民安全離不開國家安全。完善國家安全制度體系,加強維護國家安全能力,確保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建設平安中國、健康中國,是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一項不可忽視的突出任務。

參考文獻: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22年10月16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習近平.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2018年12月18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習近平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 正確理解和大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N].人民日報,2023-02-08.

習近平.攜手同行現代化之路——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的主旨講話(2023年3月15日,北京)[N].人民日報,2023-03-16.

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2021年7月1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習近平.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N].人民日報,2019-11-06.

習近平.攜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的演講(2017年5月14日,北京)[N].人民日報,2017-05-15.

習近平同美國總統奧巴馬共同會見記者[N].人民日報,2015-09-26.

習近平.在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2023年3月13日)[N].人民日報,2023-03-14.

[責任編輯? 孫小帆]

猜你喜歡
政府治理中國式現代化
論全面現代化
全面認識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之“新”
中國式現代化文明新形態的世界意義
“中國式現代化”的如椽巨筆
理論·歷史·實踐: 三維探析中國式現代化
大數據提升政府精準扶貧治理能力探究
淺析創新社會治理
運動式治理常規化的特征、原因及其后果
智慧城市與大數據時代的政府治理
網絡媒介的政府治理:對“網絡問政”現象的解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