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術讓人更加“道德”

2024-04-15 08:37魏寧
中國信息技術教育 2024年7期
關鍵詞:物化垃圾分類

魏寧

在信息科技課程中,聚焦有意義、有價值的現實問題,通過創新的設計,創作出具有個性化的作品,以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已成為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它可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直到作品創作等一系列的能力。

以往的技術作品的創作往往是需求驅動的,不管是各種智能家居功能的設計,還是道路交通、小區環境的人性化、智能化管理,本質上都是為了滿足人們的現實需求。

但是,你有沒有想過,技術不但可以讓人的生活更舒適、高效,還能讓人的行為更加“道德”,使人“向善”。這一來自技術哲學的新思潮被稱為“道德物化”,即通過將道德規范“嵌入”技術設計中,進而使人的行為道德化。我們試想一個場景:在早上人流擁擠的學校門口,如果車輛不減速,很容易發生交通事故。一種常見的解決方法是在學校附近的道路上豎起一塊寫著“前方學校,請您減速慢行”的提示牌,這是一種“道德內化”的方式,通過道德規范的提示,使人們主動約束自己的行為。它能夠讓大部分車輛減速通過,但無法保證每個駕駛員都發自內心地遵守。另一種解決方法是在學校門前的道路上設置“減速帶”——一種能使路面拱起的條狀橡膠,這時如果車輛仍不減速通過,顯然會嚴重影響駕駛體驗,所以駕駛員不得不以較低的速度通過學校附近。在這里,“減速帶”的設計,就是“道德物化”理念的典型體現,它把道德“外包”給了技術,而技術顯然比人性更加可靠,客觀上促使人的行為道德化。

在信息科技課程的作品設計中,“道德物化”理念同樣大有用武之地。例如,針對一些人在盥洗時一直開著水龍頭的浪費現象,能否通過技術設計使人節約用水呢?一個可行的思路是在進水管安裝水流傳感器,同時在盥洗池上方安裝一個顯示面板,實時顯示水流速、流量等數據,讓人們在盥洗時隨時感受到水的消耗,從而提醒自己關掉水龍頭。再如,面對如何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這一難題,技術該怎樣作為呢?可以設計一個智能化的家庭分類垃圾桶,在垃圾桶蓋的邊緣安裝攝像頭,掃描識別垃圾類別,同時將識別后的信息與家中的計算機相聯,在計算機中建立一個積分系統,當垃圾分類正確時,給予一個獎勵積分,該積分隨著垃圾分類投放的正確與錯誤同步增加或減少,從而幫助人們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當我們不斷嘗試在技術作品設計中融入“道德物化”的理念,相信學生的創意設計也會層出不窮。

在信息科技課程中,信息社會責任是課程的核心素養之一,它要求個體在社會中遵守道德規范,能夠行為自律。而在技術作品的設計中,吸納“道德物化”的理念,可以巧妙地將信息社會責任融入技術作品創作,這同時也是課程育人的體現。期待道德物化——這一技術哲學領域的新思潮,能給技術作品創作、給信息科技課程教學帶來新的啟示。

猜你喜歡
物化垃圾分類
垃圾去哪了
分類算一算
那一雙“分揀垃圾”的手
分類討論求坐標
數據分析中的分類討論
倒垃圾
教你一招:數的分類
倒垃圾
物的人化與人的物化——當代舞臺美術的表演
檔案:一種物化的文化形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