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手段 實現勞動教育提質增效

2024-04-15 07:19
遼寧教育 2024年6期
關鍵詞:勞技勞動中心

王 麗

(大連市甘井子區學生勞動技能訓練中心)

作為區域內專門從事學生校外勞動實踐的素質教育基地,大連市甘井子區學生勞動技能訓練中心(以下簡稱“勞技中心”)成立二十多年來,扎實開展中小學學生的勞動技能訓練,指導、帶動了區域內各中小學勞動教育的蓬勃開展。新形勢下,勞技中心針對影響勞動教育質量和效率的問題,提出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為勞動教育提質增效的具體策略。

一、發揮勞技中心作用,聚焦勞動教育與信息技術融合

早在1999 年2 月,甘井子區已經針對轄區內中小學勞動技術課師資力量薄弱、教育資源分散、學生勞動實踐少等問題,開展宏觀規劃、重點投入,在全國率先成立了甘井子區勞技中心,使城市學校的相關課程全部在勞技中心完成,改變了各學校勞動設備不足、利用率低的局面。勞技中心的建成,提高了勞動教育資源的使用效率,降低了教育成本和資源消耗,讓有限的教育資源發揮出最佳效果。集中優勢資源并推進全區共享,有效優化勞動教育育人環境。

近年來,國家相繼出臺關于加強勞動教育的指導性文件,勞動教育引起社會各界的普遍重視。然而,目前中小學校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仍存在一些影響勞動教育質量和效率并亟待解決的問題。例如,校內勞動實踐時間和空間有限,校外勞動實踐的時間和空間得不到合理利用;勞動教育方式原始低效,無法逐一解決活動中學生遇到的個性化問題;區域內好的教學資源無法共享;勞動教育評價無法做到全面性、發展性和多元性。針對這些問題,勞技中心應與時俱進,努力發揮引領和整合的獨特作用,探索基地建設新的增長點。

2020 年7 月,教育部印發的《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勞動教育要“創新勞動教育內容、途徑、方式,增強勞動教育的時代性”?,F代信息技術在勞動教育中的科學應用是解決上述問題的重要路徑。構建智能化教學系統,將信息技術廣泛應用到勞動教育各環節之中,推動勞動教育提質增效是時代的要求,也是促進勞動教育高質量實施的必經之路。

勞技中心易址搬遷后,新校區信息化設備的配備為信息化走進勞動教育課堂提供了契機。勞技中心用了七年的時間,實施課題牽動策略,系統深入地研究如何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為勞動教育提質增效。勞技中心圍繞現代信息技術在勞動教育中的應用,從勞動教育的各個環節出發深入研究,不斷實踐,構建了具有特色的智能化勞動教育體系,將現代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于勞動教育的各個環節,有效解決了勞動教育原始低效的問題。

二、科學設計宏觀規劃,完善系統運行管理體系

(一)勾畫宏觀設計,搭建框架

應用信息化建設智能化勞動教育體系,勞技中心的宏觀構想是建設“一個平臺、兩個中心、四大系統”,即“一二四”智能教育體系(如圖1)。通過“一二四”智能教育體系,學習者和管理者通過任何終端都可以進行互動,從而實現教育功能的最大化,應用信息技術建立起以學?;顒訛橹骶€,家庭、基地、學校、社會協同合作,開放式的學生實踐活動體系。

圖1 智能化勞動教育體系

(二)針對技術問題,攻堅克難

要建立智能系統,首先要解決的是信息技術在教學中應用的技術問題,逐步破解操作技術瓶頸。勞技中心主要研究三個方面的技術:教學資源包的建立、平板電腦在教學中的應用、運用現代設備搜集各種過程資料。勞技中心組成攻關小組,外聘專業人員進行指導,一線教師分工合作,結合教學實踐進行探索研究,攻克技術難關。這三個技術問題的解決,為下一步的專業研究奠定基礎。

(三)申報專項課題,深化研究

2018年,為了系統地進行研究,勞技中心結合一線教學經驗申報了省級科研課題“云數據下基地綜合實踐活動電子成長檔案建立的研究”。經過長達兩年的課題研究,勞技中心研發出一套專門用于學生勞動實踐的智能軟件系統,應用于勞動實踐的課前、課中、課后,利用云數據技術搜集學生勞動實踐中的電子文本、圖片、音頻、視頻等資料,對學生進行一個學段的持續跟蹤,建立以學段為單位的勞動實踐活動成長評價電子檔案,用大數據為未來學生勞動素養納入學生評價體系提供數據支撐。

2021年,勞技中心作為實驗的牽頭單位,聯合區內十一所中小學,組建了“新時代勞模精神聯盟學?!?,發揮各校的優勢資源,利用信息化手段,打通校際界線,實現勞動教育資源的共享研究。

三、針對瓶頸重點問題,探索解決方法與路徑

(一)智能化選課系統,滿足學生多元化的課程需求

在課程設置方面,勞技中心圍繞與學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內容,設置了三十個項目課程;根據學生年段跨度,每名學生的接受能力、學習基礎、興趣愛好等,設置了不同難度和梯度的課程。

同時,勞技中心開設智能化選課系統,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接受能力進行智能選課。學生智能選課報名系統一是滿足了學生多元化的學習需求;二是通過系統設置,使學生了解項目、延伸學習;三是保證學生在進入正式課程前掌握課程必備的專業知識、安全要求和工具材料準備要求,拓展了課程的時間與空間,保證了學習效果。

(二)開放式學習系統,解決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問題

勞動教育具有實踐性。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實踐活動中所遇到的問題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師的教學不可以“一刀切”。要解決學生個性化的學習問題,就需要應用信息技術,運用學習資源包建立開放式的學習系統。

1.變革教室布局,設置信息查詢區

在活動場地的布局上,經過反復實踐,勞技中心總結出實踐課的教室分區布局法,分區設置材料擺放區、操作實踐區、資料查詢區、成果展示區。其中每個勞動實踐活動室都設有信息查詢區,并配備滿足教學基本需求的電腦,實現無線網絡全覆蓋。

2.豐富課程資源,解決學生多樣學習問題

每個勞動教師都要根據本專業的活動內容及常見問題建立教學資源包。資源包包括文字、圖片、視頻、鏈接等多種形式,內容有與課程環節相配套的教學知識,有學生操作過程中常見問題的解答,有課程內容的拓展與延伸,也有學生活動成功或失敗的案例及學生活動后的反思與感悟等。

3.學生自主查詢,解決個性化問題

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遇到困難或想了解什么相關的新知識,都可以自己到資源包中搜索查詢,隨時獲取學習資料,解決問題。

學習資源查詢系統的應用,實現了學生學習方式與教師教學方式的變革。在教學過程中,這種由任課教師根據課程內容需要建立的教學資源包,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教師不需對基礎內容進行反復講解,有更多精力觀察和引導學生,為教師從傳授者到引導者的改變提供了可能。在學習上,學生通過信息查詢自主解決問題,建立起學習的自覺性和學習的針對性,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為終身學習搭建了階梯。

(三)教學資源共享系統,解決各學校教學資源不均衡問題

勞技中心聯合轄區內十一所各有特色的中小學,以實踐基地為統領,以勞動實踐為載體,組建“新時代勞模精神聯盟學?!?,統籌聯盟學校的優勢資源。勞技中心通過系統化、一體化設計,利用新媒體搭建共享平臺,使用者可以突破時空的限制,隨時隨地與勞技中心進行信息共享和互動,最終實現基地與聯盟中小學優勢互補,共鑒教學經驗,共享教育資源,共育活動品牌,從而實現以勞技中心為引領,聯盟?!伴_放、共享、服務、合作”的一體化建設。

通過建立教學資源共享系統,實現專業教學資源庫、精品課程等優質教育資源的集成共享,豐富勞動教育的形式與手段,也為區域內勞動教師的培訓與互相學習提供了方便,增強現代信息技術服務勞動教育的功能,為教育均衡和勞動教育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可能。

(四)勞動教育數字化評價系統,為勞動素養測評提供數據支撐

新時代對開展勞動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其中,最大的挑戰是評價。勞動教育評價操作起來較為困難,一張簡單的紙質打分單無法將對學生的知識、技術、觀念、態度等方面的評價進行立體化呈現,而信息化的應用為立體化評價提供了可能。

勞技中心利用云數據技術研發了一套專門用于學生勞動實踐的評價軟件系統,搜集學生實踐過程中的電子文本、圖片、音頻、視頻等資料,動態采集、分析、報告學生勞動過程中的行為表現,為學生勞動素養的掌握情況繪制“精準畫像”,用來記錄學生階段性的成長軌跡。同時,勞技中心以學段為單位建立學生的勞動實踐活動成長評價電子檔案。

評價范圍上,由校內向校外延伸,由課堂向家庭延伸;評價內容上,不僅關注學生對專業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也關注學生的勞動態度、勞動習慣與勞動品質;評價主體上,以學生的自我評價為主,兼顧專業教師、帶隊教師、同伴共同參與;評價方式上,把學生的日常表現評價與階段性評價相結合。同時,勞技中心還專門設置了能體現學生特長發展的評價項目。

評價分四個維度,分別為出勤評價、學生自評、教師評價及加分項。出勤評價,主要體現在學生勞動必修課程的完成情況,占評價總分值的40%。學生自評與教師評價是評價的核心部分,評價內容主要包括作品水平、勞動表現、反思情況。評價總分為100分,按比例折算,自評占總分的40%;師評占總分的20%;加分項主要為特長加分,占總分的20%,主要記錄學生勞動方面的特長與愛好。

經過以上步驟,教師對學生勞動必修課的完成情況、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勞動品質習慣的養成情況、勞動觀念的培育情況以及學生自身的特長愛好情況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學生每次參與勞動實踐都會生成相關的檔案資料,教師可將其匯總成該生一個學段的勞動實踐成長檔案,對該生的勞動素養評價起到數據支撐作用。

四、積淀鞏固實踐成果,提升思想水平與操作實踐能力

經過不斷地探索和實踐,勞技中心在勞動教育中廣泛應用信息技術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是區域實踐方面。近年來,勞技中心智能化勞動教育得到穩步推進,三十多門勞動課程正在有序、有效、有度地開展,智能化課程體系全面鋪開,廣泛應用在區域勞動教育的各個階段。

二是社會影響方面。勞技中心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為勞動教育提質增效的經驗得到省、市教研部門的認可,在區域內產生積極影響,得到各級專家學者與領導的高度贊譽。勞技中心被遼寧教育學院認定為遼寧省教研培訓基地,多次在遼寧省各級各類會議上作經驗交流,報紙、電視也多次報道成果,省、市兄弟單位紛紛前來觀摩借鑒。

三是成果榮譽方面。勞技中心“全方位智能化基地勞動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研究成果獲遼寧省基礎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課程建設案例“構建全方位智能化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助力基地內涵發展”入選《全國中小學勞動教育典型案例集》。

充分利用信息化賦能勞動教育,是時代的要求,是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勞技中心將努力探索,不斷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為勞動教育提質增效。

猜你喜歡
勞技勞動中心
剪掉和中心無關的
勞動創造美好生活
在打造“兩個中心”中彰顯統戰擔當作為
快樂勞動 幸福成長
“人本”思想在小學勞技培育中的實踐與思考
勞動技術課程資源開發與整合應用
熱愛勞動
別讓托養中心成“死亡中心”
拍下自己勞動的美(續)
北上廣操心“副中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