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募REITs大擴容:消費類產品疾行 散戶逢低入場

2024-04-16 04:06易強
證券市場周刊 2024年13期
關鍵詞:交通設施保障性華夏

易強

2024年3月29日,隨著易方達深高速REITs在上交所的上市,3月份上市的公募REITs即有5只,與整個2023年持平。

而且,3月份上市REITs中,有3只底層資產是消費基礎設施。這是2024年才出現的項目類型。加上其余6種,即產業園區、交通設施、保障性租賃住房、市政設施、清潔能源及污染治理,已上市REITs底層資產項目種類已有7種。

2023年10月,證監會修訂了《公開募集基礎設施證券投資基金指引(試行)》第五十條,將底層資產項目類型由5種擴充至8種,新增的3種之一即是消費基礎設施。其余2種即保障性租賃住房及清潔能源此前已有產品上市。唯一尚未成立相關產品的是信息網絡。

募資規模方面,截至3月底,年內成立的5只REITs合計120.43億元,已經達到2023年(201.63億元)的6成。進入4月,至少有1只REITs將啟動發行。

另據證監會官網發布的《2024基礎設施證券投資基金申請公示表》,截至3月28日,處于在審待批狀態的REITs還有19只,其中4只已經完成第一次反饋程序。

上述跡象表明,公募REITs常態化發行正在有序推進。

2023年3月,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盤活存量資產擴大有效投資的意見》(國辦發[2022]19號)的工作部署,證監會曾發文《關于進一步推進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常態化發行相關工作的通知》。但因為種種原因,2023年公募REITs的申報與發行節奏皆頗為克制。

從近期發行數據來看,公眾投資者對這類具有“紅利”或“高股息”特征的產品認可度較高,底層資產為消費基礎設施的3只REITs皆獲超額認購。

二級市場上,投資者的交易熱情明顯提升。以2023年以前上市的24只REITs為例,2024年以來(截至3月底)日均成交金額合計3.72億元,比2023年(日均2.73億元)提高36.26%。同期,日均換手率超出2023年0.10個百分點以上的有16只。

與此同時,場內REITs的投資風險也得到充分暴露。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中證REITs指數過去一年最大回撤幅度達到-32.09%,不輸上證指數、滬深300等股指。

截至3月底,市場上公募REITs有35只,規模合計1107億元。這些產品來自18家公募持牌機構,其中包括15家基金公司和3家券商資管公司。

從項目所在地來看,這些REITs的底層資產主要來自10個省及3個直轄市,多位于東部及中部地區,東北及西部地區項目較少。處于在審待批狀態的19只產品中,有2只的底層資產分別來自新疆和內蒙。

拓寬資產類型

先從消費基礎設施項目說起。

3月份上市的3只消費基礎設施REITs中,有2只出自華夏基金,即華夏華潤商業REIT與華夏金茂商業REIT,1只出自嘉實基金,即嘉實物美消費REIT。

3只REITs的申報時間都是2023年10月26日,獲批時間都是11月24日,只是成立時間有所不同。其中,華夏華潤商業REIT成立于2024年2月7日,規模69.04億元,華夏金茂商業REIT及嘉實物美消費REIT皆成立于1月31日,規模分別為10.68億元和9.53億元。

在發行期間,3只REITs皆出現公眾投資者超額認購的情況,最終不得不比例配售,配售比例分別為63.83%、94.41%和71.64%。

持有人戶數上,上述3只REITs皆不足1萬,其中,華夏華潤商業REIT持有人戶數為2290戶,在已成立的35只公募REITs中最少,華夏金茂商業REIT及嘉實物美消費REIT分別為6231戶和6075戶。

上述3只REITs底層資產的主要收入來源皆為租金及物業管理費。根據《招募書》數據,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或上半年末,其出租率分別為97.50%、98.36%和88.71%,租金收繳率分別為100%、95.49%和99%。而且,項目運營方及基金管理人對未來持樂觀態度,預計租金可維持每年2.5%至6%不等的增速。

至于2024年的預估分派率(可供分配金額/募資規模),上述3只REITs分別為4.93%、4.83%和6.68%。

進入4月之后,隨著中金印力消費REIT的發行,消費基礎設施類REITs可能將增至4只。另據證監會官網發布的《2024基礎設施證券投資基金申請公示表》,同類基金中,還有華安百聯消費REIT及華夏首創奧特萊斯REIT等2只處于在審待批狀態。

常態化發行

上述3只REITs的成立及上市是公募REITs常態化發行的成果之一。

從政策沿革上看,REITs常態化發行主要是對《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盤活存量資產擴大有效投資的意見》(國辦發〔2022〕19號)的貫徹與落地。

在上述文件所列優化完善盤活存量資產的7種方式中,REITs排在首位。文件明確提到,要進一步提高推薦、審核效率,鼓勵更多符合條件的基礎設施REITs項目發行上市。同時還指出了具體的工作方向,比如,對于在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強化民生保障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的項目,在滿足發行要求、符合市場預期、確保風險可控等前提下,可進一步靈活合理確定運營年限、收益集中度等要求等。

按照中央精神及上述文件的部署,2023年3月1日,國家發改委印發了《關于規范高效做好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項目申報推薦工作的通知》,同年3月7日,證監會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推進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常態化發行相關工作的通知》。

上述兩個《通知》一致表示要“支持增強消費能力、改善消費條件、創新消費場景的消費基礎設施發行基礎設施REITs。優先支持百貨商場、購物中心、農貿市場等城鄉商業網點項目,保障基本民生的社區商業項目發行基礎設施REITs”。

證監會印發的上述《通知》還明確提出要拓寬RETIs試點資產類型、推動擴募發行常態化、擴大市場參與主體范圍及加強二級市場建設,以此作為加快推進市場體系建設、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的工作方向。同時表示要優化審核注冊流程、明確大類資產準入標準,“推動社?;?、養老金、企業年金等配置型長期機構投資者參與投資,積極培育專業化REITs投資者群體,助力市場平穩運行”。

作為后續工作之一,2023年10月,證監會對《公開募集基礎設施證券投資基金指引(試行)》第五十條進行了“適應性修訂”,將REITs試點資產的類型由原先的5類(交通設施、市政設施、污染治理、信息網絡、產業園區)拓寬至8類(新增消費基礎設施、保障性租賃住房及清潔能源)。

證監會之所以在《起草說明》中稱上述修訂為“適應性修訂”,是因為在此之前,基礎設施為保障性租賃住房及清潔能源的REITs已成立多只。

產品類型及地域分布

下面看看REITs底層資產的分布情況。

截至3月底,公募REITs有35只,底層資產的項目類型有7種,即消費基礎設施、產業園區、交通設施、保障性租賃住房、市政設施、清潔能源及污染治理。

產品數量的分布上,交通設施有12只,排在首位,含收費公路9只及港口倉儲物流3只。排在第二及第三的分別是產業園區和保障性租賃住房,分別有9只和5只。消費基礎設施、清潔能源、污染治理及市政設施分別有3只、3只、2只和1只。

募資規模上,排在首位的還是交通設施,收費公路及港口倉儲物流分別為488億元和94億元,合計582億元,占到公募REITs募資總規模(1107億元)的52.63%。其次是產業園區(168億元),占比15.21%。排在第三位的是清潔能源(119億元),占比10.71%。其后依次是消費基礎設施、保障性租賃住房、市政設施及污染治理(分別為89億元、81億元、35億元和32億元),占比分別為8.07%、7.30%、3.20%及2.88%。

至于《公開募集基礎設施證券投資基金指引(試行)》明確提到的8類基礎設施之一即信息網絡,目前尚未成立REITs產品。而且,處于在審待批階段的19只REITs中,亦無相應產品。

地域分布方面,已經成立的35只REITs的底層資產主要來自10個省及3個直轄市。其中,北京、上海、廣東各5只,湖北4只,江蘇、安徽各3只,山東、湖南、浙江各2只,福建、河北、四川、重慶各1只。

北京涉及的項目類型最為豐富,包括消費基礎設施、產業園區、保障性租賃住房、交通設施及污染治理等5種,廣東其次,涉及產業園區、交通設施、市政設施及保障性租賃住房等4種,上海雖然只涵蓋產業園區及保障性租賃住房等2種,但產業園區項目即有3個,在所有省市中排在首位。其余省市主要涵蓋交通設施、產業園區、清潔能源等3類。

從募資規模上看,廣東排在首位,合計178.29億元,占到公募REITs募資規模的16.11%,其次是湖北和江蘇,分別為160.65億元和143.92億元,占比分別為14.52%和13.01%,安徽和北京分列第四及第五位,分別為142.78億元和122.71億元,占比12.90%和11.09%,其余8個省市募資規模皆不超過百億,合計占比32.37%。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盤活存量資產擴大有效投資的意見》,盤活存量資產的重點區域主要有6個,即京津冀、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一體化、黃河流域及海南自貿港。這意味著REITs底層資產涵蓋的地域將遠不止上述13個省市。

從在審待批的REITs來看,若博時津開科工產業園REIT、華夏深國際倉儲物流REIT、華夏特變電工新能源REIT、中信建投明陽智能新能源REIT等4只產品獲批,則公募REITs底層資產涵蓋的地域將擴展至17個省市,新增的地域分別是天津、貴州、新疆和內蒙。

交易熱度提升,散戶跑步入場

從基金管理人的角度看,自2021年6月首批共9只公募REITs問世以來,成立了這類產品的公募持牌機構越來越多,截至2021年底有11家,2022年增至15家,2023年增至17家,2024年3月增至18家,含14家基金公司及3家券商資管公司。

3月29日在上交所上市的易方達深高速REIT即是易方達發行的第一只REITs。證監會官網發布的《2024基礎設施證券投資基金申請公示表》顯示,該公司旗下還有一只產品即易方達廣州開發區高新產業園REIT處于在審待批狀態。

已經成立了公募REITs的17家公募持牌機構中,產品數量最多的是華夏基金(8只),其次是中金基金(5只),嘉實基金及上海國泰君安證券資管公司并列第三(皆為3只),中航基金及紅土創新基金排在第四(皆為2只),包括平安、富國、博時、國金、建信、鵬華、易方達、華安、中信建投、東吳、浙商證券資管公司、華泰證券資管公司等在內的其余11家公司皆僅有1只。

既有規模方面,排在首位的依然是華夏基金(249.45億元),占到公募REITs規模的22.54%,其次是中金基金(225.88億元),占比20.41%,排在第三位的是平安基金(91.14億元),占比8.24%。

從二級市場的角度看,公募REITs的“高股息”特征使其在今年贏得更多的交易機會。

以2023年以前上市的24只公募REITs為例,2024年以來(截至3月底)日均成交金額合計3.72億元,比2023年(日均2.73億元)提高36.26%。

但是,市場風險同樣令人側目。

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中證REITs指數最近一年(截至3月底)最大回撤幅度高達-32.09%,上證指數及滬深300分別為-20.41%及-23.60%。

仍以2023年以前上市的24只REITs為例,最近一年其漲幅無一為正,低于-10%的有15只,低于-20%的有9只,低于-30%的有5只;2024年以來漲幅為正的有19只,漲幅最高的有16.30%,最低的為-2.49%,首尾差近19個百分點;貼水率首尾差接近80個百分點;估值(P/FFO)則低至6.37倍,高至67.06倍,凡此種種,無不說明二級市場上的REITs與一級市場具有截然不同的風險屬性。

不過,2023年年報數據顯示,更多的個人投資者正在涌入市場。

同時發布了2023年年報及中報的27只公募REITs中,2023年底個人投資者所持份額較上半年末有所增加的有17只,其中13只增幅超過10%,7只超過20%。截至2023年底,該27只REITs個人投資者所持份額合計12億份,較上半年末增長1.42億份,增幅為13.45%。

好消息是,在公布了2023年年報的29只公募REITs中,2023年凈利潤為正的有25只,經營現金流則全部為正。在有2022年數據的20只REITs中,凈利潤及經營現金流同比實現正增長的皆有14只。

數據同時顯示,該20只REITs中,2023年度可供分配金額同比有所增長的有17只,增幅超過10%的有16只,超過30%的有11只。該20只REITs合計可供分配金額由2022年的32.42億元增至41.06億元,增長26.65%。

猜你喜歡
交通設施保障性華夏
綻放,華夏之美
保障性少數群體平等就業權的立法和政策研究
華夏航空首架ARJ21首航
一場約架,變了華夏
交通設施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對策研究
華夏擷韻
保障性住房地產評估方法研究
哈爾濱市城區部分交通設施的優化
建立完善的保障性住房管理機制探討
T.Russell Shields:利用車輛數據和交通設施支撐新商業模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